馬鈴薯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4001
品種名稱:紫花851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龍海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EPOKA/374-128
特征特性:冬種生長期98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與克新3號相近。株型直立,株高41厘米,葉片綠色,莖綠帶褐色。單株結薯6個,大、中薯率70%以上,薯塊大而整齊,結薯集中。薯塊扁圓型,薯皮黃色、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好。現場田間觀察發現晚疫病,花葉病毒病發病較輕,未卷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每畝產1472.53公斤,比對照種克新3號增產20.73%,2002年續試,平均鮮薯每畝產1715.63公斤,比對照種克新3號增產12.80%。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催芽
該品種為中晚熟品種,從北方調進作為冬播用種,一般休眠期都未結束,必須要進行切塊催芽。作為春播用種時一般不需要催芽。具體的催芽方法:先將種薯切塊,待切口晾干后用一層濕沙鋪底,上排薯塊,再灌濕沙,或先用5-10ppm赤霉素浸泡15分鐘,后再切塊,待出芽后,經煉苗6-7后再播種。
2、合理密植
該品種長勢較強,一般種植不宜過密,以每畝3200-3500穴為宜。
3、中耕培土及預防霜凍
一般中耕培土兩次,第一次應淺培土,約間隔7-10天后進行第二次厚培土,高度約7-10厘米。如遇霜凍,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剛出的苗可用火燒土或干土覆蓋,較大的苗可用農膜或稻草覆蓋。同時采取措施設法提早出苗如覆蓋農膜等,以避開后期的生長高溫。
4、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
高產栽培時,應以腐熟的有機肥作底肥,每畝用量500-700公斤,同時每畝施2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硫酸鉀復合肥。現蕾時根據苗的長勢可酌情追施3-5公斤/每畝尿素以防早衰;在馬鈴薯生長盛花期若植株長勢過旺,可噴施多效唑。
5、防治病蟲害
該品種晚疫病抗性不穩定,在沿海地區一般抗性較好,但在周寧、壽寧、閩清等地區作春播時,晚疫病發生較重,必須要做預防性噴藥,以減輕晚疫病的危害。田間對青枯病表現出一定的耐性,但不宜在青枯病發病嚴重地塊種植。
6、收獲與貯藏
大多數葉片翻黃,表明已經成熟,應及時搶收。若塊莖作種用,務必散光薄攤貯藏,抑制腋芽滋長,以保持頂芽優勢。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紫花851冬種生長期98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與克新3號相近。株型直立,豐產性好,單株結薯6個,薯塊扁圓型,大、中薯率70%以上,薯皮黃色、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好。適合全省馬鈴薯產區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晚疫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4002
品種名稱:壩薯10號
選育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農科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品種來源:虎頭/燕子
特征特性:屬遲熟品種,冬種生長期102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比克新3號遲熟3-5天。株型直立,株高30厘米,單株分枝較弱,莖較粗、綠色,葉片濃綠,單株結薯6個,大、中薯率70%;薯塊長扁圓型,較光滑,芽眼較淺,薯皮淡黃色,薯肉淡黃色,干物質含量18.7%,商品性較好,現場田間觀察晚疫病、花葉病毒病發病較輕,未卷葉病毒病。種薯休眠期較長,生產栽培上應注意促進早出苗。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每畝產1382.81公斤,比對照種克新3號增產13.37%,2002年續試,平均鮮薯每畝產1737.95公斤,比對照種克新3號增產14.27%。
栽培技術要點:
1、及時切塊催芽
該品種生育期和休眠期均較長,從北方調進作為冬播和春播的種薯,一般均需要催芽。如作為冬播用種,需在調進后立即進行切塊浸種催芽,作春播用時,可在播種前3周進行切塊浸種催芽。
2、及時培土
該品種地上部抗晚疫病能力較強,但其薯塊抗性較弱,因此中后期要搞好培土,以防薯塊裸露而感染晚疫病菌。
3、合理密植
該品種植株健壯,葉片功能期長,一般種植不宜過密,以每畝3000-3500穴為宜。如果田間長勢過旺,可在開花期噴施多效唑抑制其生長,適宜濃度掌握在60-100ppm。
4、保證水肥供應
該品種長勢強,產量潛力大,一般水肥供應充足時,都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
5、適時收獲
該品種生育期較長,一般延期2-3天收獲會增加產量,但生育期也不宜過長,否則會引起薯塊腐爛。
6、防治病蟲害
我省進入2月份以后,氣候條件比較適宜晚疫病的發生流行,即使是抗病品種也必須要進行噴藥保護,壩薯10號也不例外。此外,壩薯10號不抗青枯病,不宜在青枯病的發生地種植。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壩薯10號冬種生長期102天左右,比克新3號遲熟4天。株型直立,豐產性較好,單株結薯6個左右,薯塊扁圓型,大、中薯率70%左右,薯皮淡黃色、較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較好。適合全省馬鈴薯產區種植,栽培上應催芽促進早出苗和防治晚疫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甘薯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4003
品種名稱:榕薯201
選育單位:福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荷蘭薯選集團雜交
特征特性:株型為短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8-10個,頂葉綠色,葉片心臟淺齒形,葉脈淡紫色,葉柄暗綠色,蔓綠色,蔓粗細中等;單株結薯3-5個,薯塊紡綞形,結薯性較好,薯皮紅色,薯肉淡黃色,單株產量較均勻,結薯較集中,薯塊貯藏性較好,曬干率24%左右,出粉率13%左右,食味品質與金山57相當,薯塊育苗萌芽性良好,易育易繁,快而整齊,經兩年抗病鑒定,抗薯瘟病Ⅰ、Ⅱ型,高抗蔓割病,耐旱性較弱。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每畝產2587.2公斤,比對照金山57增產8.5%,不顯著;平均薯干每畝產643.8公斤,比對照金山57增產2.6%。2002年續試,平均鮮薯每畝產2927.1公斤,比對照金山57增產6.58%,極顯著水平;平均薯干每畝產710.9公斤,比對照金山57每畝產減產0.69%,
栽培技術要點:
1、薯塊育苗掌握在2月底至3月上旬下種,用薄膜或地膜覆蓋苗床,有釀熱物料加覆和施足基肥則更佳,出苗后要加強管理,勤施水肥。同時做到及時剪苗繁殖,保證大田栽植時苗足健壯。榕薯201萌芽性好,出苗快,培育壯苗是獲得高產的基礎。
2、作早薯栽培一般要求畦帶溝寬1米以上,畦高0.3米以上,適當密植,一般每畝植3500株,作晚薯栽培一般每畝植4000株。扦插以斜插為佳,入土2節為宜,以利提高大中薯率。
3、在施肥技術上,要掌握施足基肥,并以農家有機肥更佳。施好促苗肥、長薯肥,注意增施磷鉀肥。并注意做好防蟲治蟲工作。該品種薯塊增重前期慢、中后期加快,耐寒性強,適當延長有效生長期,以臻高產。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榕薯201株型短蔓半直立,豐產性較好,單株結薯小薯偏多,薯塊紡綞形,薯塊曬干率24%左右,出粉率13%左右,食味品質與對照金山57相當。耐旱性較弱,高抗蔓割病,抗薯瘟病。適合全省甘薯產區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選擇水肥條件較好的田塊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4004
品種名稱:龍薯9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巖薯5號/金山57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短蔓,單株分枝8-10條,頂葉綠色,葉形心齒,葉脈淡紫,葉柄綠色,柄基淡紫色,蔓綠色,蔓粗中等,單株結薯5個,薯塊下紡錘形,薯皮紅色,肉色淡紅色,曬干率21%,出粉率10%,食味品質略低于金山57,經兩年抗病鑒定,高抗蔓割病,高抗薯瘟病Ⅰ型,高感薯瘟病Ⅱ型。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產量3384.9公斤/畝,比對照金山57增產42.0%,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干產量730.1公斤/畝,比對照增產16.3%。2002年繼試,平均鮮薯產量4188.8公斤/畝,比對照金山57增產52.53%,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干產量880.4公斤/畝,比對照增產23.7%。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早插,合理密植。早薯一般在5月上中旬扦插,秋薯在立秋前扦插。每畝扦插3500-4000株為宜。
2、施足基肥,早施追苗肥,重施“夾邊肥”,后期看莖葉生長情況酌情追施“裂縫肥”或根外追肥。
3、注意防治病蟲害。由于該品種莖葉生長量偏小,中后期注意防治斜紋夜蛾等食葉害蟲。
4、適時收獲。全生育期不宜超過130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龍薯9號株型短蔓半直立,單株結薯3個左右,薯塊下膨紡綞形,豐產性好,產量高,薯塊曬干率、出粉率偏低和食味品質一般。高抗蔓割病,高抗薯瘟病Ⅰ型,高感薯瘟病Ⅱ型。適合全省非薯瘟重病區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適時收獲。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4005
品種名稱:金山291
選育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以金山57為母本與金山584等多父本集團雜交后代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蔓較短,單株分枝8-9條,葉層高度32-40厘米,頂葉淺綠,成葉綠,葉片心齒形及淺復缺,葉脈淺紫色,葉柄綠色,莖綠色,莖粗細中等。單株結薯2-4個,大小中等,薯塊紡錘形,薯皮紅色,薯型美觀,薯肉淡黃色,曬干率30%,出粉率為20%,食味品質優與金山57,經兩年抗病鑒定,高抗蔓割病,抗薯Ⅰ型瘟病,不抗薯Ⅱ型瘟病。
產量表現:2001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產量2343.8公斤/畝,比對照金山57減產1.7%,減產不顯著,平均薯干產量715.4公斤/畝,比金山57增產14.0%。2002年續試,平均鮮薯產量2757.7公斤/畝,比金山57增產0.42%,不顯著,平均薯干產量801.9公斤/畝,比金山57增產12.7%。
主要栽培技術:為中熟型品種,作秋薯種植生長期偏短,故在前作收獲后,應及時耕地作畦早插,保證至少有135天生長期。春薯可每畝插3500-4000株,秋薯每畝插4000-4500株。用于淀粉開發利用的薯區宜作春、夏薯栽培,以利提高出粉率和淀粉產量。在施肥技術上應掌握適量施基肥,早施苗肥,多施夾邊肥,后期長勢差的補施裂縫肥,以保持前期莖葉快長,中期盛長,后期不衰。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金山291株型短蔓半直立,豐產性較好,單株結薯2-4個,薯塊紡綞形,曬干率30%左右,出粉率20%左右,食味品質優于金山57。高抗蔓割病,高抗薯瘟病Ⅰ型,感薯瘟病Ⅱ型。適合全省非薯瘟重病區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