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棉研21號(魯農審字[2005]026號)
原代號魯1138,系山東省農科院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以石遠321選系為母本,泗棉3號轉基因抗蟲棉選系R55系為父本雜交,系統選育而成。該品種參加了2000-2001年全省抗蟲棉區域試驗,2000年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畝產215.1公斤、86.9公斤,分別比對照中棉所29號增產6.4%、10.6%;2001年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畝產280.94公斤、116.15公斤,分別比對照新棉33B增產6.4%、22.4%。2003年生產試驗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畝產187.26公斤、75.98公斤,比對照新棉33B增產5.37%、16.61%。
該品種中早熟,出苗好,發育進程快,長勢旺而穩健,莖稈堅韌粗壯。生育期130天,第一果枝節位7.2個,株高101.4厘米,果枝節位較高,株型較緊湊,葉片中等偏大,葉色深綠,果枝數13.0個,單株結鈴16.6個,結鈴性強而集中,鈴重6.3克,卵圓形、鈴大,吐絮暢而集中,衣分41.2%,籽指11.6克,霜前花率94.6%,僵瓣花率2.9%。山東省農科院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植保室抗病、蟲性鑒定結果:耐枯萎病,感黃萎病,抗棉鈴蟲。2000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ICC校準水平):2.5%纖維跨長31.7mm,整齊度49.9%,比強度22.35cN/tex,伸長率6.05%,馬克隆值4.75,反射率77.15%,黃度8,環縷紗強135 Ibf,氣紗品質1894。
栽培技術要點:每畝適宜密度2200-2800株,該品種前期營養生長旺盛,植株較大,應適當降低密度;重施有機肥作底肥,增施磷、鉀肥,重施花鈴肥,施好蓋頂肥,結合追施花鈴肥,揭膜培土防倒伏;盛蕾后注意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一般年份對棉鈴蟲不用防治,結合防治其他害蟲時兼治,嚴格防治蚜蟲、棉葉螨、盲椿象、煙飛虱等害蟲。 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中熟品種推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