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 稻
(一)昌優195
品種來源:湖北棗豐種業有限公司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昌豐A”與恢復系“瀘恢195”配組育成的雜交中稻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08016。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出糙率81.8%,整精米率65.7%,堊白粒率69%,堊白度7.6%,直鏈淀粉含量22.6%,膠稠度50毫米,長寬比2.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8.92公斤,比對照福優195增產2.72%。其中2006年畝產534.42公斤,比對照增產3.28%,顯著;2007年畝產483.41公斤,比對照增產2.15%,不顯著。
特征特性:株葉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禾下穗,穗大粒多,谷粒長橢圓型,后期落色好。區域試驗中株高86.9厘米,穗長21.2厘米,每畝有效穗18.7萬,平均每穗總粒數117.4粒,實粒數93.9粒,結實率79.9%,千粒重28.1克。全生育期156.6天,比對照早0.5天。抗病性鑒定為中感稻瘟病,感紋枯病,抗稻曲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3月中下旬播種,采用旱育早發和旱育拋秧等技術,培育多蘗壯秧。注意苗期防寒保暖。2、合理密植。畝插1.5萬穴左右,每穴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10萬左右,畝最高苗35~40萬,畝有效穗18~20萬。3、肥水管理。要求底肥足,苗肥早,穗肥巧,酌情補施粒肥,特別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寸水活棵,淺水分蘗,足苗曬田,濕潤壯籽。4、病蟲害防治。生產上要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螟蟲、稻飛虱和稻稈蠅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800~1100米稻區種植。
(二)全優2689
品種來源:福建農林大學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全豐A”與恢復系“金恢2689”配組育成的雜交中稻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08017。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出糙率82.7%,整精米率67.2%,堊白粒率53%,堊白度4.2%,直鏈淀粉含量21.6%,膠稠度50毫米,長寬比2.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3.63公斤,比對照福優195增產1.64%。其中2006年畝產562.9公斤,比對照增產5.15%,極顯著;2007年畝產464.33公斤,比對照減產1.88%,不顯著。
特征特性:株葉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禾下穗,穗大粒多。谷粒長橢圓型,后期落色好。區域試驗中株高88.3厘米,穗長22.6厘米,畝有效穗20.27萬,每穗總粒數114.0粒,實粒數91.4粒,結實率80.3%,千粒重28.7克。全生育期151.6天,比對照早5.3天。抗病性鑒定為中抗稻瘟病,感紋枯病,抗稻曲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3月中下旬播種,采用旱育早發和旱育拋秧等技術,培育多蘗壯秧,注意苗期防寒保暖。2、合理密植。畝插1.5萬穴左右,每穴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10萬左右,畝最高苗35~40萬,畝有效穗18~20萬。3、肥水管理。要求底肥足,苗肥早,穗肥巧,酌情補施粒肥,特別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寸水活棵,淺水分蘗,足苗曬田,濕潤壯籽。4、病蟲害防治。生產上要注意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和稻稈蠅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800~1200米稻區種植。
(三)宜香107
品種來源:湖北清江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不育系“宜香1A”與恢復系“HR107”配組育成的遲熟雜交中稻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08018。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出糙率79.2%,整精米率53.5%,堊白粒率26%,堊白度3.1%,直鏈淀粉含量17.5%,膠稠度80毫米,長寬比3.0,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2.11公斤,比對照Ⅱ優58增產3.48%。其中2006年畝產592.14公斤,比對照增產1.24%,不顯著;2007年畝產552.07公斤,比對照增產5.72%,顯著。
特征特性:株葉型適中,葉鞘、稃尖無色。禾下穗,谷粒長型,穗大粒多,有短頂芒,后期落色好。區域試驗中株高115.9厘米,穗長24.5厘米,畝有效穗19.43萬,每穗總粒數122.8粒,實粒數105.3粒,結實率86.1%,千粒重30.2克。全生育期146.4天,比對照早4.1天。抗病性鑒定為中感稻瘟病,感紋枯病,抗稻曲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3月中下旬播種,采用旱育早發和旱育拋秧等技術,培育多蘗壯秧,注意苗期防寒保暖。2、合理密植。畝插1.5萬穴左右,每穴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10萬左右,畝最高苗35~40萬,畝有效穗18~20萬。3、肥水管理。要求底肥足,苗肥早,穗肥巧,酌情補施粒肥,特別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寸水活棵,淺水分蘗,足苗曬田,濕潤壯籽。4、病蟲害防治。生產上要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螟蟲、稻飛虱和稻稈蠅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800米以下稻區種植。
(四)川豐6號
品種來源:四川省川豐種業育種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中9A”與恢復系“江恢151”配組育成的雜交中稻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08019。
品質產量:2005~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出糙率78.5%,整精米率52.0%,堊白粒率27%,堊白度3.2%,直鏈淀粉含量22.0%,膠稠度74毫米,長寬比3.0,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三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0.67公斤,比對照Ⅱ優58增產0.93%。其中2005年畝產639.06公斤,比對照增產1.80%;2006年畝產624.78公斤,比對照增產3.15%;2007年畝產508.18公斤,比對照減產0.14%,三年增、減產均不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緊湊,繁茂性較好,葉鞘和稃尖無色,谷粒長橢圓型,有短芒,禾下穗,穗大粒多,后期落色好。區域試驗中株高111.6厘米,穗長25.2厘米,畝有效穗17.92萬,穗總粒數140.5粒,實粒數116.2粒,結實率82.7%,千粒重28.8克。生育期146.8天,比對照早4.7天。抗病性鑒定為感稻瘟病和紋枯病,中抗稻曲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采用旱育早發和旱育拋秧等技術培育多蘗壯秧, 2、合理密植。畝插1.2~1.5萬穴,每穴1~2粒谷苗,畝最高苗35萬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3、肥水管理。要求底肥足,苗肥早,穗肥巧,酌情補施粒肥,注意增施鉀肥,補施鋅肥。寸水活棵,淺水分蘗,足苗曬田,濕潤壯籽。4、病蟲害防治。生產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和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撥800米以下稻瘟病無病區或輕病區種植。
二、玉 米
(一)禾玉238
品種來源:北京市延慶縣種子公司用“4002”作母本, “4111”作父本配組選育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0。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18.0克/升,粗蛋白(干基)8.65%,粗脂肪(干基)4.0%,粗淀粉(干基)71.14%,賴氨酸(干基)0.2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5.71 公斤,比對照鄂玉10號增產10.82 %。其中2006年畝產731.98公斤 ,比對照增產15.22%;2007年畝產499.44公斤,比對照增產4.96%,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長勢較強,葉鞘淺紫色,葉片深綠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紅軸,黃粒,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82.2厘米,穗位高121.0厘米,果穗長18.6厘米,禿頂長0.8厘米,果穗粗5.4 厘米,穗行數16.9,行粒數35.3,千粒重388.0克,干穗出籽率83.9%。生育期136天,比對照遲3天。倒伏(折)率8.9%。抗病性鑒定為抗小斑病,中抗銹病,中抗大斑病,高感紋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畝2800株左右。2、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底肥畝施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鋅肥1公斤;苗肥畝施尿素5公斤、鉀肥5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公斤;花期酌情補施粒肥。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壅蔸。4、注意防治紋枯病、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撥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二)北玉17
品種來源:沈陽北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用 “BY023”作母本,“BY021-3”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1。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31.5克/升,粗淀粉(干基)72.66 %,蛋白質(干基)10.26%,脂肪(干基)4.7%,賴氨酸(干基)0.2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5.45公斤,比對照鄂玉10號增產8.27%,其中2006年畝產663.36 公斤,比對照增產9.06%;2007年畝產507.54公斤,比對照增產7.25%,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征特性:植株較高,株型半緊湊,幼苗生長勢較強,葉鞘紫色,葉色深綠。果穗筒型,白軸,黃粒,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80.3厘米,穗位120.3厘米,果穗長16.8厘米,禿頂長1.1 厘米,穗粗5.6 厘米,穗行數17.6,行粒數33.5,千粒重356.8克,干穗出籽率85.4%。生育期135天,比對照遲1天。倒伏(折)率2.9%。抗病性鑒定為高抗銹病、小斑病,抗大斑病,高感紋枯病,中感灰斑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合理密植。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采用育苗移栽等,確保苗齊苗壯。每畝2800~3000株。2、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增施穗肥。底肥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鋅肥1公斤,注意增施鉀肥。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4、注意防治紋枯病、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三)興單12
品種來源:黔西南興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 “019”作母本,“140”作父本配組選育而成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2。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28.8 克/升,粗蛋白(干基)9.44%,粗脂肪(干基)4.4%,粗淀粉(干基)74.31%,賴氨酸(干基)0.2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9.32 公斤,比對照鄂玉10號增產7.37%。其中2006年畝產648.47公斤,比對照增產6.61%;2007年畝產610.16公斤,比對照增產8.18%,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生長勢較強,葉片寬大濃綠,雄穗綠色,花絲粉紅色。果穗錐型,白軸,白粒,中間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64.3厘米,穗位116.1厘米,果穗長19.7厘米,禿頂長0.9厘米,果穗粗5.1厘米,穗行數14.9,行粒數35.7,千粒重375.3克,干穗出籽率85.2%,雙穗率13.6%。生育期140天,比對照遲6天。倒伏 (折)率6.5%。抗病性鑒定為高抗彎孢菌葉斑病,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銹病,感紋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畝3000株左右。2、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底肥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鋅肥1公斤;4~5葉時,畝施尿素10~2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壅蔸,注意防治紋枯病、?腐和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四)登海3902
品種來源: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DH33”作母本,“GW04”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3。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62.0克/升,粗蛋白(干基)11.79%,粗脂肪(干基)4.0%,粗淀粉(干基)70.58%,賴氨酸(干基)0.2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4.47公斤,比對照鄂玉10增產5.2%。其中2006年畝產668.91公斤,比對照增產5.29%;2007年畝產500.03公斤,比對照增產5.09%,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緣紫色,花絲綠帶紫色。果穗筒型,白軸,黃粒,中間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58.9厘米,穗位105.8厘米,果穗長19.1厘米,禿頂長1.6厘米,果穗粗5.2 厘米,穗行數17.3,行粒數37.7,千粒重335.1克,干穗出籽率84.9%。生育期134天,比對照遲1天。倒伏 (折)率4.6%。抗病性鑒定為高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銹病,中感大斑病、小斑病,高感紋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畝3000~3300株。2、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底肥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鋅肥1公斤;4~5葉時,畝追施尿素10~20公斤,大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20公斤。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壅蔸,注意防治紋枯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五)遼單526
品種來源: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用“遼7990”作母本,“丹598”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4。
品質產量:2006~2007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03.2克/升,粗蛋白(干基)10.82%,粗脂肪(干基)4.1%,粗淀粉(干基)73.53%,賴氨酸0.2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5.18 公斤,比對照鄂玉10號增產4.12%。其中2006年畝產643.76公斤,比對照增產2.53%;2007年畝產566.59公斤,比對照增產5.98%。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果穗筒型,白軸,黃粒,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72.3厘米,穗位121.7厘米,果穗長18.1厘米,果穗粗5.3厘米,禿頂1.1 厘米,穗行數15.8,行粒數39.2,千粒重341.5克,干穗出籽率86.0%。生育期134天,與對照相當。倒伏(折)率6.8%。抗病性鑒定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感紋枯病,高感銹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畝3000株左右。2、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底肥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鋅肥1公斤;4~5葉時,畝施尿素10~2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0公斤。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紋枯病、銹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六)正大9號
品種來源: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用“CTL20”作母本,“CTL17”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5。
品質產量:2005~2006年參加湖北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39克/升,粗蛋白(干基)8.79%,粗脂肪(干基)6.8%,粗淀粉(干基)70.57%,賴氨酸(干基)0.3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0.39公斤,比對照鄂玉18增產13.95%。其中2005年畝產641.37公斤,比對照增產18.60%;2006年畝產655.01公斤,比對照增產9.04%,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長勢較強,葉片深綠色,花絲粉紅色。果穗長筒型,紅軸,黃粒,中間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93.8厘米,穗位高144.6厘米,果穗長18.2厘米,禿頂1.2厘米,穗行數16.3,行粒數37.7,千粒重355.2克,干穗出籽率82.2%。生育期131天,比對照早1天。倒伏率6.5%。抗病性鑒定為中抗小斑病和紋枯病,中感大斑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畝3000~3200株。2、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底肥畝施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鋅肥1公斤;苗肥畝施尿素5公斤、鉀肥5公斤;大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30公斤;花期酌情補施粒肥。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壅蔸。4、注意防治銹病、紋枯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七)遵玉205
品種來源:遵義裕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 “87-1”作母本,“L9665-14”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6。
品質產量:2005~2006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22克/升,粗蛋白(干基)8.70%,粗脂肪(干基)4.19%,粗淀粉(干基)74.87%,賴氨酸(干基)0.29%。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2.27公斤,比對照鄂玉18增產10.77%。其中2005年畝產628.27公斤,比對照增產12.40%;2006年畝產656.26公斤,比對照增產9.25%,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葉鞘淡紫色,葉緣紫色,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型,紅軸,黃粒,中間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58.3厘米,穗位103.2厘米,果穗長19.3厘米,禿頂1.7 厘米,穗行數16.1,行粒數35.5,千粒重373.7克,干穗出籽率84.7%。生育期130天,與對照相當。倒伏率0.8%。抗病性鑒定為中抗大、小斑病和紋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畝密度3000~3200株。2、施足底肥,及時追肥,重施穗肥,補施粒肥。底肥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復合肥30公斤;4-5葉畝施尿素8公斤;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公斤。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壅蔸,注意防治穗粒腐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八)黔單13號
品種來源: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旱糧研究所用“4011”作母本,“QB39”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玉2008017。
品質產量:2005~2006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41克/升,粗蛋白(干基)10.06%,粗脂肪(干基)5.6%,粗淀粉(干基)66.95%,賴氨酸(干基)0.3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9.87公斤,比對照鄂玉18增產5.19%。其中2005年畝產593.58公斤,比對照增產6.20%;2006年畝產626.16公斤,比對照增產4.24%,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平展,果穗錐型,紅軸,黃粒,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79.1厘米,穗位120.6厘米,果穗長18.5厘米,禿頂長1.0厘米,穗行數16.1,行粒數35.4,千粒重337.6克,干穗出籽率82.9%。生育期133天,比對照遲1天。倒伏 (折)率2.1%。抗病性鑒定為高抗彎孢菌葉斑病和銹病,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紋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低山3月中下旬播種,二高山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畝密度3000株左右。2、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底肥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或者磷肥作底肥;4~5葉畝施尿素10~15公斤;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15~20公斤。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壅蔸,注意防治紋枯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
三、柚
湖首柚
品種來源:恩施市芭蕉鄉黃泥塘村地方柚子品種,由湖北民族學院申報。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果2008002。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果肉可溶性固形物12%,總酸0.8%,固酸比為14?0.9。果肉易與囊衣分離,果肉柔嫩化渣,果汁多,酸甜適口,微有苦味。單果種子20~60粒,可食率65%以上。在湖北民族學院柚類資源圃現場測產,4年樹齡的枳砧樹,平均單果重1.4公斤,畝產1999.4公斤。
特征特性:春梢生長量大且整齊,幼樹夏秋梢粗壯,結果樹夏秋梢弱或無。枳砧樹樹勢較緩,呈圓頭形。葉為單生復葉,葉片闊卵圓形至長卵圓形,翼葉長約2.6厘米,寬約2厘米,葉緣鋸齒淺。花大、白色、單生或總狀花序,以有葉花序枝為主,花序著花2~11朵。自花結實,可形成無核果實,異花授粉結實率高于自花授粉。果實倒卵形至闊圓錐形,單果重1.2~1.5公斤,果皮較薄,果面油胞小,平滑光亮,成熟時果皮黃綠色。果肉蝦肉色稍帶翠綠。果實較耐貯藏。
栽培要點:1、氣候和土壤。要求年平均溫度16~22℃,土壤肥沃,土層深80~100厘米,pH值5.5~7.0。2、高標準建園。要求排灌方便,接穗和砧木品種純正、健康、無檢疫對象。3、加強肥水管理。冬施基肥,早施春肥,注重施壯果肥。春旱在花期和幼果期每10天灌水一次,伏旱7天灌水一次。4、花果管理。疏果按葉果比300~400?1進行,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分次進行,疏果后將幼果套袋。5、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潛葉蛾、矢尖蚧和炭疽病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600米以下陽坡和平壩河谷等地種植。
四、玄 參
恩玄參1號
品種來源:恩施硒都科技園有限公司從恩施州地方玄參群體中經系統選育而成。2008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藥2008001。
品質產量:經湖北省中藥標準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測,哈巴俄苷含量0.07518%,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玄參項下0.05%的標準。2006~2007兩年品比試驗,平均畝產干藥材436.5公斤,比對照(原始群體)增產20.3%。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四棱形,葉對生,平均分枝5.5個;平均株高168.2厘米,莖基粗1.6厘米;最大葉長12厘米,寬10.5厘米,每株子芽6~10個,塊根6~8個;單株鮮塊根重量380~410克,鮮塊根折干率24%左右。葉斑病花前1~2級,花期2~3級。子芽越冬的最低溫度2℃,氣溫15~18℃生長迅速。在恩施州海拔1400米左右的地區栽培,3月中旬出苗,11月上中旬莖葉開始枯萎,從出苗至成熟230天左右。
栽培技術:1、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忌連作。2、育芽床貯藏子芽,2月下旬至3月上旬精選子芽移栽。寬窄行種植,寬行距80厘米,窄行距30厘米,株距30~33厘米。3、底肥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齊苗期,結合中耕除草畝追尿素5公斤;現蕾前,畝追尿素10公斤。4、蕾期打頂兩次。5、注意防治葉斑病、蠐螬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000~1600米的地區種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