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廣西 » 正文

2006年廣西審定玉米、木薯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4-08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248
 

玉米

1、南校201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1號

品種名稱:南校201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品種來源:2001年秋利用自選的自交系南99與南312組配成的玉米單交種。南99來自墨黃9號、9698、CML301、臺南20、蘇灣、M9組成的亞熱帶種質群體;南312是用自交系桂102與自交系BT13雜交選育。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4天,秋季平均95天。整個生育期需≥10℃積溫2600~2700℃,種子黃色硬粒型,幼苗長勢中上,幼苗葉鞘淡紫色,葉色濃綠,株型平展,株高266厘米,穗位高106厘米,雄花發達,花藥黃色,花絲粉紅,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好,穗軸白色,穗長19.3厘米,穗粗4.6厘米,禿頂長1.2厘米,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數14.1,日產量4.52公斤,千粒重287克,出籽率81.9%,空稈率0.6%,倒伏率5.2%,倒折率0.2%。抗病蟲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高抗銹病,高抗莖腐病。品質測定:容重808克/L,粗蛋白10.40%,粗脂肪4.84%,淀粉70.40%,賴氨酸0.29%。

該品種幼苗長勢好,后期長勢好,果穗長、均勻,品質較好,較抗倒伏,抗性好,耐旱,缺點是成株整齊度稍差。

產量表現:參加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63.3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5.0%。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47.1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4.3%,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455.2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4.6%,增產點次75%;2005年春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0.5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8.1%,增產點次83%。

栽培技術要點: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配方施肥N、P、K比例為畝施純氮素15~18公斤,磷素(P2O5)5~6公斤,鉀素15~18公斤。每畝種植3200~3500株,雙行單株種植。重施攻苞肥,后期施壯粒肥。加強病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蚜蟲。

2、南校202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2號

品種名稱:南校202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品種來源:2002年春利用自選的自交系南627與南581組配成的玉米單交種。南627 是利用外引自交系7922與自選自交系6047雜交,用6047回交選育;南581是用自交系515與本地黃雜交選育。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秋季平均90天,幼苗葉鞘淡紫色,葉色濃綠,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4厘米,雄花發達,花藥黃色,花絲粉紅,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中,穗軸白色,穗長19.2厘米,穗粗4.9厘米,禿頂長1.8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5.1,日產量4.51公斤,千粒重298克,出籽率82.4%,空稈率1.0%,倒伏率7.4%,倒折率0.4%。抗病蟲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抗銹病,高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50克/L,粗蛋白11.33%,粗脂肪4.47%,粗淀粉68.32%,賴氨酸0.31%。

該品種與南校201的區別是節間較長,葉較披垂,果穗較大且粒色較淺。

該品種具有出苗整齊,幼苗長勢旺,植株桿硬粗壯,果穗長、大,葉保綠度高,品質優等優點。缺點是果穗稍欠均勻。

產量表現:參加2003年秋~2004年春兩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86.1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8.5%。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41.8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0.7%,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464.0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4.6%,增產點次63%;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5.2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5.6%,增產點次60.0%。

栽培技術要點: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配方施肥N、P、K比例為畝施純氮素15~18公斤,磷素(P2O5)5~6公斤,鉀素15~18公斤。每畝種植3200~3500株,雙行單株種植。重施攻苞肥,后期施壯粒肥。加強病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3、南校205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3號

品種名稱:南校205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品種來源:2002年春利用自選的自交系TS68與輻288組配成的玉米單交種。TS68是雜交種雅玉2號與蘇11雜交選育;輻288是輻218與自交系7922雜交選育。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2天,秋季平均94天,幼苗葉鞘紫色,株型平展,植株粗壯,葉色濃綠,根系發達,氣生根多,株型平展,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02厘米,雄花發達,花藥黃色,花絲粉紅,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中,軸色紅色,穗長20.3厘米,穗粗4.7厘米,禿頂長2.1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5.0,日產量4.41公斤,千粒重305克,出籽率83.6%,空稈率0.5%,倒伏率0.5%,倒折率0.1%。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抗紋枯病,感銹病,高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90克/L,粗蛋白11.09%,粗脂肪4.55%,粗淀粉70.63%,賴氨酸0.32%。

該品種出苗快,長勢強,株健壯,果穗長,出籽率較高,容重重,抗倒性好,綜合抗性好。缺點是苞葉稍短易露頂。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74.1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減產1.9%。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54.1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3.8%,排第二位,日產量4.41公斤,比對照種(指正大619,日產量為4.25公斤,下同)增 0.16公斤,增產點次73%,畝產幅度379.4~517.9公斤,比對照增產幅度1.1%~18.9%;兩年三季試驗平均畝產464.1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0.8%,增產點次65%;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8.6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8.1%,增產點次91%。

栽培技術要點: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配方施肥N、P、K比例為畝施純氮素15~18公斤,磷素(P2O5)5~6公斤,鉀素15~18公斤。每畝種植3200~3500株,雙行單株種植。重施攻苞肥,后期施壯粒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4、玉美頭10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4號

品種名稱:玉美頭108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克ML33-3為父本,雙M9為母本雜交組配的單交種。父本克ML33-3為溫帶玉米復合雜交種(含有Reid雜種優勢群的血緣),經過4代自交育成;母本雙M9選自于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群體改良種墨黃9號的晚熟自交系M9和偏早熟墨9B-2,經雜交和多代自交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7天,秋季平均93天,葉片濃綠,苞位大多數著生于倒數第六葉,苞葉綠色,在水肥條件較高時,苞葉有小葉。雄花分枝中等,12?15條,花藥紫褐色,花粉量中;雌花吐絲過程均是粉紅色,雌雄花基本同步開花。株型平展,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17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中,軸色紅色,穗長18.3厘米,穗粗4.9厘米,禿頂長2.2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5.7,日產量4.53公斤,千粒重273克,出籽率82.9%,空稈率0.4%,倒伏率7.2%,倒折率1.2%。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高抗紋枯病,高抗銹病,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52克/L,粗蛋白11.67%,粗脂肪5.16%,粗淀粉69.01%,賴氨酸0.32%。

該品種具有出苗整齊,植株整齊一致,果穗粗大,出籽率較高,葉保綠度高、抗病性強優點。缺點是幼苗稍弱,植株偏高,易倒伏,禿頂稍長。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兩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534.4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12.2%。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52.5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3.1%,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493.5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7.9%,增產點次83%;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4.1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5.3%,增產點次55.0%。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3400-3600株/畝。可采用單行單株或雙行單株種植。3-4葉時間苗,5-6葉時定苗,留生長一致的壯苗。在抽雄前8-10天,有10-11片葉展開時重施攻苞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加強培土,防止倒伏。

5、玉美頭107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5號

品種名稱:玉美頭107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用自選系“三M9-9×M9”作母本,以“7928B”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是“三M9-9×M9”雜交而成的單交組合,“三M9-9”系“雙M9”與“M9”作為基礎材料進行雜交,用系譜法經5代自交選育而成,“M9”是用“墨黃9號”經過6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7928B”是用7922×欽8與7922回交3代后再經過4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2天,秋季平均91天,幼苗長勢上,后期田間評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3厘米,葉片數19-20片,穗下部葉片披散,穗上部葉片較上沖,第一葉匙形,葉梢紫紅色;雄穗分枝數8-10條,花藥、小花穎殼均為淡紫色,花粉黃色,花絲紫紅色;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中,軸色白色,穗長18.7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長2.2厘米,穗行幅度14~20行,平均穗行數16.8,日產量4.59公斤,千粒重274克,出籽率80.5%,空稈率0.3%,倒伏率8.0%,倒折率0.5%。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感銹病,高抗莖腐病。品質測定:容重770克/L,粗蛋白11.04%,粗脂肪4.56%,粗淀粉71.02%,賴氨酸0.31%。

該品種幼苗長勢旺,株粗桿壯,長勢強,果穗粗大,耐旱,容重大。

產量表現:參加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63.3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5.0%。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45.0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3.9%,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454.2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4.4%,增產點次67%;2005年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9.6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6.7%,增產點次82%。

栽培技術要點:播種時要求地溫穩定在120C以上,注意防旱排澇。施足基肥、重施攻苞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紋枯病和銹病。

6、玉美頭16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6號

品種名稱:玉美頭168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CML161×克ML183。母本CML161是從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TY)引進50份優質蛋白玉米自交系(即CML140至CML190)和8份改良群體(即墨黃961至墨黃968)經過系譜法選擇、配合力測定、抗逆性鑒定篩選育成的自交系;父本克ML183是利用北方自交系黃C與自交系478雜交變成溫帶雜交種選育。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2天,秋季平均94天,成株葉片19-21片,葉片濃綠、較大,節間較短,通風透光性稍差,苞位著生于倒數第六葉,苞葉綠色。雄花分枝多,17?20條,花藥紫褐色,花粉量大;雌花吐絲過程均是粉紅色,。株型平展,株高241厘米,穗位高97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中,軸色淺紅色,穗長19.2厘米,穗粗5.2厘米,禿頂長2.5厘米,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數16.4,日產量4.50公斤,千粒重297克,出籽率83.4%,空稈率0.3%,倒伏率0.1%,倒折率0.5%。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高感紋枯病,高抗銹病,高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46克/L,粗蛋白8.35%,粗脂肪4.19%,粗淀粉74.07%,賴氨酸0.29%。

該品種苗期長勢旺,株穗位整齊,果穗粗大均勻,行數多。缺點是苞葉稍短易露頂、禿頂稍長,后期青枯病稍重。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552.3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13.8%。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63.9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6.0%,排第一位,日產量4.50公斤,比對照種(指正大619,日產量為4.25公斤下同)增0.25公斤,增產點次82%,畝產幅度422.2~519.4公斤,比對照增產幅度4.7%~15.1%;兩年三季試驗平均畝產508.1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10.1%,增產點次88%;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6.9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5.1%,增產點次64%。

栽培技術要點:畝種植密度3400-3600株。3-4葉時間苗,防止苗擠苗。5-6葉時定苗。在抽雄前8-10天,有10-11片葉展開時重施攻苞肥,注意防治紋枯病、青枯病和蚜蟲、稻蝽蟓等。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紋枯病、青枯病和蚜蟲的防治。

7、玉美頭109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7號

品種名稱:玉美頭109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雙M9×Hi)×Y18-3,為三交種。母本:雙M9;父本1:Hi,為二環系,是從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所組配的雜交種采用系譜法選株連續自交、選擇育成。父本2:Y18-3,為二環系,是利用引進的2個亞熱帶中間材料H18和W15-20(溫帶血緣較重)所組配的雜交組合應用系譜法選株連續自交、選擇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2天,秋季平均91天,苗期葉鞘紫色,葉片淺紫色。總葉片數19-20,葉色深綠,葉緣波狀少,苞葉綠色但有紫色條紋。抽雄后1-2天開始散粉,花粉量大,每株雄穗有效散粉日期3-4天。花絲淡綠色或白色,花藥淡紫紅色,第一穎深綠色,第二穎綠色,穎片基部紫紅色。抽雄后1-2天開始吐絲。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3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軸色白色,穗長18.7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長2.2厘米,穗行幅度14~20行,平均穗行數16.8,日產量4.59公斤,千粒重274克,出籽率80.5%,空稈率0.3%,倒伏率8.0%,倒折率0.5%。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品質測定:容重770克/L,粗蛋白11.04%,粗脂肪4.56%,粗淀粉71.02%,賴氨酸0.31%。

該品種幼苗長勢旺,株粗桿壯,長勢強,果穗粗大,耐旱,容重重,缺點是銹病稍重。

產量表現:參加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63.3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5.0%。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45.0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3.9%,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454.2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4.4%,增產點次67%;2005年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9.6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6.7%,增產點次82%。

栽培技術要點:1、氣溫穩定在10℃以上,土壤濕度為60%左右時可播種。秋播宜在立秋前后10天種植。2、種植密度:每畝3300-3500株。3、施肥:①種肥:畝施農家肥1000-1500公斤或復合肥5-7.5公斤。②苗肥(3-4葉期):畝施腐熟糞水30-40擔或尿素5-7.5公斤+復合肥5-6公斤+鉀肥5-6公斤。③桿肥(7-8葉期):畝施腐熟糞水30-40擔或尿素8-10公斤+復合肥8-10公斤+鉀肥5-6公斤。④苞肥(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0-25公斤+復合肥7-10公斤。追肥時結合中耕培土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銹病。

8、瑞恒22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8號

品種名稱:瑞恒228

選育單位:廣西瑞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2002年春利用自選系HS22-1與自選系F118雜交組配成的單交種。自選系HS22-1是1998年春利用桂單22號×南黃頂(南校8號×墨黃九號)作選育材料,采用系譜法進行選育;父本F118是用掖單2號作材料,經過3年6代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6天,秋季平均94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56厘米,穗位高94厘米,雄穗發達,分枝8?12個,花藥黃色,花粉量多。花絲淡紅色。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好,軸色紅色,穗長19.8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長1.4厘米,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數15.0,日產量4.8公斤,千粒重307克,出籽率83.2%,空稈率2.6%,倒伏率6.5%,倒折率0.2%。抗病蟲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高抗銹病,中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18克/L,粗蛋白9.85%,粗脂肪4.27%,粗淀粉71.10%,賴氨酸0.29%。

該品種具有出苗整齊,幼苗長勢好,長勢強,果穗長大、均勻,出籽率較高等優點。缺點是空桿稍多。

產量表現:參加2003年秋~2004年春兩季篩選平均畝產493.8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9.4%。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75.4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8.3%,兩年四季試驗(兩季篩選試驗和兩季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4.6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8.8%,增產點次83%;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7.3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16.1%,增產點次60.0%。

栽培技術要點:1、春播在氣溫穩定在12ºC以上時播種,秋播在立秋前后5天左右播種。2、種植密度在3000-3200株/畝。3、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播種復合肥50公斤作種肥,①攻苗肥(4-5葉):每畝施尿素10公斤,結合淺中耕小培土。②攻稈肥(7-8葉):每畝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20公斤。③攻苞肥(11-12葉或大喇叭口時):每畝施尿素20公斤,結合中耕大培土。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9、瑞恒269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9號

品種名稱:瑞恒269

選育單位:廣西瑞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2003年春利用自選系H310與自選系H659雜交選育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H310是1999年春從天等縣東平鄉農戶種植的黃粒群體中選育;父本H659是用外地引進的一個籽粒黃色硬粒型種DSP2作材料,采用系譜法選育。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6天,秋季平均93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13厘米,雄花發達,花藥黃色,花絲粉紅色。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好,軸色白色,穗長19.9厘米,穗粗4.6厘米,禿頂長1.3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4.6,日產量4.34公斤,千粒重269克,出籽率80.9%,空稈率0.5%,倒伏率2.5%,倒折率0.6%。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紋枯病,高抗銹病,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64克/L,粗蛋白11.27%,粗脂肪4.76%,粗淀粉70.81%,賴氨酸0.32%。

該品種出苗整齊,幼苗長勢旺,果穗長, 外觀品質好,容重重,抗性好,葉綠持久等優點。缺點是穗位偏高、粒淺。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兩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528.1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10.9%。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33.8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減產1.2%,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481.0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5.1%,增產點次58%;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0.1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4.3%,增產點次60.0%。

栽培技術要點:春播在氣溫穩定在12ºC以上時播種,秋播在立秋前后5天左右播種。2、該品種較耐肥,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種植3000-3200株/畝。3、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播種復合肥50公斤作種肥,①攻苗肥(4-5葉):每畝施尿素10公斤,結合淺中耕小培土。②攻稈肥(7-8葉):每畝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20公斤。③攻苞肥(11-12葉或大喇叭口時):每畝施尿素20公斤,結合中耕大培土。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0、瑞恒666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0號

品種名稱:瑞恒666

選育單位:廣西瑞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2002年春利用自選系HS22-1與自選系F088雜交組配成的單交種。自選系HS22-1是1998年春利用桂單22號×南黃頂(南校8號×墨黃九號)作選育材料,采用系譜法進行選育;父本F066是引進云南的一個雜交組合與天等本地玉米宏魁黃雜交作材料,經過4年8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2天,秋季平均96天,幼苗葉鞘紫色,苗勢中等,中后期長勢旺盛,葉片濃綠,植株粗壯,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雄穗發達,花藥黃色,花絲紅色,穗位高106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好,軸色白色,穗長19.5厘米,穗粗4.9厘米,禿頂長2.0厘米,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穗行數13.6,日產量4.28公斤,千粒重312克,出籽率83.9%,空稈率0.4%,倒伏率0.9%,倒折率0.9%。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高抗銹病,高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78克/L,粗蛋白10.41%,粗脂肪4.53%,粗淀粉70.44%,賴氨酸0.28%。

該品種果穗長、大,外觀品質好,容重重,出籽率較高,后期青枝蠟桿、耐旱、抗倒。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93.9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3.3%。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45.0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1.7%,排第四位,日產量4.28公斤,增產點次55%,畝產幅度383.3~547.8公斤,比對照增產幅度1.0%~14.9%;兩年三季試驗平均畝產469.5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2.5%,增產點次53%;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2.6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10.9%,增產點次86%。

栽培技術要點:1、春播在氣溫穩定在12ºC以上時播種,秋播在立秋前后5天左右播種。2、該品種較耐肥,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種植,適應密度在3000-3200株/畝。3、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播種復合肥50公斤作種肥,①攻苗肥(4-5葉):每畝施尿素10公斤,結合淺中耕小培土。②攻稈肥(7-8葉):每畝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20公斤。③攻苞肥(11-12葉或大喇叭口時):每畝施尿素20公斤,結合中耕大培土。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1、云豐8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1號

品種名稱:云豐88

選育單位:云南省富寧縣云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JT-26×JZ-247-27。母本是1995年從泰國引入五個雜交種及云南廣泛使用的泰國素灣1611,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農家開放種“素灣”,用不完全雙列雜交,并經兩次混粉,一次開放授粉,梯度選擇,鈍化其光敏性,合成新群體JT-26;父本JZ-247-27是從“水口黃”改良篩選而得。

特征特性:生育期97-127天,平均109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39厘米,穗高91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好,軸色白色,穗長21.4厘米,穗粗4.3厘米,禿頂長1.9厘米,穗行幅度10-14行,平均穗行數12.5,日產量3.47公斤,千粒重285克,出籽率82.8%,空稈率0.7%,倒伏率10.0%,倒折率6.0%。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高感玉米螟。容重794克/L,粗蛋白11.53%,粗脂肪4.63%,粗淀粉70.35%,賴氨酸0.30%。

該品種幼苗生長勢好,果穗長、結實性好,外觀米質好,容重高,粗蛋白含量高,耐旱耐瘠性好,較早熟,缺點是果穗稍小。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36.0公斤,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27.3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減產2.4%,日產量4.23公斤,增產點次55%,畝產幅度306.1~508.9公斤;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79.0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減產6.1%。2004年春季在那坡縣德隆鄉試種,畝產680.1公斤;2004年秋季在興賓區陶鄧鄉試種,畝產452.0公斤;在邕寧長塘鄉試種畝產488.6公斤,比正大619增產14.4%;在金城江區試種畝產335.6公斤;在桂平試驗種畝產531.3公斤,比正大619畝產508.3公斤,增產4.5%。

栽培技術要點:1、地溫10℃以上,土壤濕度60%可播種,秋播在立秋10天種植。2、種植密度:3300-3500株。3、施肥:1000-1500公斤農家肥或復合肥40公斤/畝+鋅肥1公斤/畝,5葉期追尿素10公斤/畝+8公斤鉀肥/畝,大喇叭口期追尿素25公斤/畝+5公斤鉀肥/畝。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宜在全區中低產地區和高海拔地區種植。

12、耀豐189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2號

品種名稱:耀豐189

選育單位:南寧耀洲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2002年利用自選系H01、I06、F03組配成的三交種(H01×I06/F03 )。自交系H01是1996年從墨黃九號群體中選擇優良單株自交,經連續自交6代育成;自交系I06是1996年用自選的蘇02自交系與興黃單89-2雜交,1996年秋播開始自交,經連續自交8代育成;自交系F03是1995年秋播用478自交系與百育選自交系雜交,1996年春播開始自交,經連續自交7代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94天。株型平展,株高262厘米,穗高103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好,軸色白色,穗長21.01厘米,穗粗4.7厘米,禿頂長1.8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4.3,日產量3.72公斤,千粒重294克,出籽率82.5%,空稈率0.8%,倒伏率1.7%,倒折率0.5%。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紋枯病,感銹病,高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74克/L,粗蛋白11.63%,粗脂肪5.22%,粗淀粉69.19%,賴氨酸0.33%。

該品種苗期長勢好,株型好,果穗長,外觀品質好,容重較大,粗脂肪含量高,賴氨酸含量較高,抗倒耐旱。缺點是果穗不夠均勻,后期稍感銹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509.8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6.1%。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39.3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0.4%,日產量4.31公斤,增產點次45%,畝產幅度404.4~516.7公斤;兩年三季試驗平均畝產474.6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3.4%;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4.7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2.0%,增產點次64%。

栽培技術要點:畝種植3200-3300株。畝施農家肥1500-2000公斤,含量15∶15∶15復合肥15公斤。配方施肥N.P.K比例為畝施純氮15-20公斤、磷素(P2O5)5-6公斤,鉀素15-18公斤。重施攻苞肥,適施攻粒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注意防治紋枯病和銹病。

13、亞航639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3號

品種名稱:亞航639

選育單位:廣西亞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用自選的自交系“旱農11”為母本,自選系FM528作父本雜交而成的普通玉米單交種。母本旱農11來源于越南國進口商品玉米(雜交種)自交選育而成的二環系,父本是利用自交系雙M9與自選系Y1雜交,其后代用雙M9回交,經過多年多代回交和自交、篩選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3天,秋季平均93天,幼苗生長健壯,莖間葉鞘紫色(較突出),五片葉以上葉耳較明顯,前期生長勢強,大口期即旺長季節不突長、葉色深綠,株型平展,穗上部葉由下往上依次變短小,穗下部葉平展至披散,株型呈現“二短一長”特點,節間較短,通風透光性稍差。株型平展,株高234厘米,穗位高99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好,軸色白色,穗長17.6厘米,穗粗5.1厘米,禿頂長1.8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4.3,日產量4.38公斤,千粒重302克,出籽率83.6%,空稈率0.5%,倒伏率4.3%,倒折率1.2%。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紋枯病,高抗銹病,中抗莖腐病。2005年春季品質測定:容重770克/L,粗蛋白10.74%,粗脂肪4.92%,粗淀粉71.65%,賴氨酸0.32%。

該品種幼苗長勢強,株桿粗壯,果穗粗短均勻,出籽率高,缺點是輕度倒伏,禿頂較長。

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51.4公斤。2005年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51.0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3.1%,增產點次73%,日產量4.38公斤,畝產幅度392.8~530.6公斤;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5.4公斤,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2.2%,增產點次73%。

栽培技術要點:春植3500~3800株/畝,秋播4000株/畝;施足基肥,適當增施N、P、K混合肥料。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玉米螟、蚜蟲的為害。

14、燕禾金2000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4號

品種名稱:燕禾金2000

選育單位:北京燕禾金農業科技發展中心

品種來源:用母本T9786與父本T9702雜交育成的糯玉米品種。母本T9786為306×9610雜交組合連續選株自交而成的二環系;父本T9702是278×9601雜交組合連續選株自交而成的二環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3天,秋季平均66天。株型平展,株高229厘米,穗位高87厘米,穗長19.2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2.3厘米,穗行數10~16行,平均12.8行,行粒數38,百粒重33.9克,出籽率67.6%。果穗長錐型,籽粒白色。保綠度81.4%,雙穗率2.4%,空桿率0.7%,分蘗率0.7%,倒伏率17.1%,倒折率0.8 %,田間記載大斑病1.0級,小斑病1.9級,紋枯病4.5%,莖腐病0.0%,銹病0.8級。

該品種幼苗長勢較好,植株整齊,莖桿粗壯,上部葉片較密蔽,果穗粗長,小斑病稍重,易倒伏。

產量表現及品質評價:2005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58.4公斤/畝,比對照柳糯1號增產5.8%,居第1位。2005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59.9公斤/畝,比對照增產11.9%,居第1位,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59.2公斤/畝,比對照增產8.8%。品質:2005年春季91分,2005年秋季85分,兩季匯總平均值為88分,按國家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9分。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與普通玉米有一定隔離條件、土壤肥力水平較好的田塊種植。2、每畝3200-3800株左右。3、一般畝用純氮20-25公斤左右,基肥占40%,苗肥占15%,拔節孕穗肥占35%,粒肥10%。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5、燕禾金96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5號

品種名稱:燕禾金968

選育單位:北京綠苗農業技術研究所

品種來源:用白糯9與父本京糯8雜交育成的糯玉米品種。母本白糯9是由1901×1902組配成二環系然后連續選株自交而成;父本京糯8是以中糯1號雜交種做二環系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0天,秋季平均63天。株型平展、繁茂,株高194厘米,雄穗發達,花粉量大,穗位高71厘米,穗長16.4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2.0厘米,穗行數12~16行,平均13.7行,行粒數30,百粒重31.1克,出籽率66.1%。果穗筒型,籽粒白色。保綠度82.8%,雙穗率1.5%,空桿率2.8%,分蘗率0.5%,倒伏率7.2%,倒折率1.5%,田間記載大斑病1.0級,小斑病1.3級,紋枯病8.1%,莖腐病0.3%,銹病0.8級。

    該品種幼苗長勢較弱,植株矮小,吐絲不夠整齊,保綠度較高,果穗均勻,外觀好,但出籽率較低。

產量表現及品質評價:2005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581.7公斤/畝,比對照柳糯1號減產18.9%,2005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556.0公斤/畝,比對照減產18.1%;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568.9公斤/畝,比對照減產18.5%。品質:2005年春季83分,2005年秋季87分,兩季匯總平均值為85分,按國家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6分。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與普通玉米有一定隔離條件、土壤肥力水平較好的田塊種植。2、一般每畝3200--3500株左右。3、重施基肥,適時追施苗肥、拔節孕穗肥;以氮肥為主,重視磷、鉀肥的使用。一般畝用純氮20-25公斤左右,基肥占40%,苗肥占15%,拔節孕穗肥占35%,粒肥10%。4、吐絲后22-25天收獲。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6、玉美頭60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6號

品種名稱:玉美頭608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莫宜糯×海糯。母本莫宜糯是選用品質優良、糯性好的廣西地方玉米種質宜山糯與產量高、配合力高、抗病性強的普通優良玉米自交系莫T雜交,經自交5代、鑒定和篩選而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父本海糯是選自引進遼寧省海城市無名糯玉米品種經自交分離6代、鑒定和篩選而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83天,秋季65天。株型平展,株高222厘米,穗位高104厘米,秸稈和苞葉有紫斑現象,苞葉長短適宜而緊,雄花分枝10?12條,花藥呈紫褐色、花粉量大,花絲粉紅色,雌雄花協調,穗長17.3厘米,穗粗4.6厘米,禿尖長1.8厘米,穗行數12~20行,平均16.9行,行粒數34,百粒重27.9克,出籽率70.4%。果穗筒型,籽粒白色。保綠度88.6%,雙穗率5.8%,空桿率0.0%,分蘗率2.3%,倒伏率3.4%,倒折率0.4 %,田間記載大斑病0.5級,小斑病0.7級,紋枯病10.3%,莖腐病0.2%,銹病0.3級;

該品種幼苗長勢強,出苗整齊,株、穗位整齊、長勢好,苞位偏高,保綠度高,果穗大小均勻,抗病性好。

產量表現及品質評價:2004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62.8公斤/畝,比對照柳糯1號減產4.4%,居第3位;2005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36.5公斤/畝,比對照增產2.7%,居第2位;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99.7公斤/畝,比對照減產0.8%。品質:2004年秋季84分,2005年春季86分,匯總平均值為85分,按國家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居參試糯玉米第1位,比對照高6分。

栽培技術要點:1、空間隔離(200米以上),時間隔離或障礙物隔離種植。2、一般每畝宜種3600-3800株,采用雙行單株或單行單株,以充分發揮品種特性。3、畝施基肥1500-2000公斤腐熟農家肥,施苗肥5-7公斤尿素、8-10公斤鉀肥,攻稈肥20公斤復合肥,攻苞肥15-20公斤尿素。4、一般吐絲授粉后25天左右為宜。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7、柳糯582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7號

品種名稱:柳糯582

選育單位:來賓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選系lz-2與自選系lz-8雜交配制而成的糯玉米單交種。母本lz-2是以中糯2號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法選擇優良單株經連續6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是從貴州糯玉米農家種經采用混交、自交等方法連續8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3天,秋季平均63天。株型平展,株高228厘米,雄穗分枝13?14條,花粉量大,花藥黃色,花絲紫色,吐絲整齊,雌雄協調,散粉先于吐絲1天,苞位著生于倒數第6位,有簇葉;穗位高102厘米,穗長18.0厘米,穗粗4.5厘米,禿尖長0.7厘米,穗行數10~16行,平均13.1行,行粒數33,百粒重36.3克,出籽率71.4%。果穗筒型,籽粒白色。保綠度79.8%,雙穗率0.4%,空桿率1.3%,分蘗率3.2%,倒伏率13.9%,倒折率3.1%,田間記載大斑病1.3級,小斑病2.0級,紋枯病7.3%,莖腐病0.8%,銹病0.8級。

該品種出苗整齊,幼苗長勢好,植株整齊度稍差,果穗大小不夠均勻,但結實性好,出籽率高;大、小斑病稍重,易倒伏。

產量表現及品質評價:2005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19.0公斤/畝,比對照柳糯1號減產13.7%,2005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20.3公斤/畝,比對照減產8.6%;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19.7公斤/畝,比對照減產11.2%。品質:2005年春季90分,2005年秋季85分,兩季匯總平均值為87.5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8.5分。

栽培技術要點:可采用時間隔離、空間隔離或屏障隔離的方法;適時播種、育苗移栽。采用保護措施一年可種三造,春播時氣溫穩定在120c以上即可,秋播最遲須保證鮮穗采收期在180c以上。采用蓋膜育苗,培育壯苗,葉齡2葉1心時移栽,不栽老苗,做到苗齊、苗全、苗壯;每公傾52500?60000株為宜;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施用,磷、鉀肥基施,氮肥30%作底肥,70%在拔節孕穗期追施。在吐絲后22?25天收獲。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8、航甜6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8號

品種名稱:航甜6號

選育單位:廣西亞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自交系DW06為母本,自選系PP20為父本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單交種。母本DW06自交系來源于臺灣“華珍超甜玉米”雜交種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的二環系;父本PP20來源于華農大選育的穗美9701超甜玉米雜交種選株套袋自交選育。

特征特性:該品種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1天,秋季平均63天。株型平展,株高210厘米,穗位高72厘米,穗長18.4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2.5厘米,穗行數12~18行,平均15.3行,行粒數35,百粒重33.4克,出籽率72.5%,籽粒深度為1.09厘米。果穗筒型,籽粒黃色。苗期粗壯,中后期長勢旺盛,葉片中綠,葉片總數18~19張,穗上葉數6張,株型平展,通風透光性能好,雄穗發達,分枝13~15個,花粉量大,花藥黃色,雄花比雌花早一天開放。保綠度84.3%,雙穗率0.9%,空桿率1.1%,分蘗率0.9%,倒伏率7.7%,倒折率0.6 %,田間記載大斑病1.2級,小斑病1.1級,紋枯病7.9%,莖腐病0.4%。

該品種幼苗長勢較弱,植株矮壯,果穗粗大、均勻、禿頂稍長,抗性好。

產量表現及品質評價:2005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47.9公斤/畝,比對照粵甜3號增產4.8%,居第3位。2005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21.8公斤/畝,比對照增產4.5%,居第1位。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35.8公斤/畝,平均比對照增產4.7%。品質:2005年春季80分,2005年秋季89分,匯總平均值為84.5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低1.5分。

栽培技術要點:與其他玉米隔離400米以上,或者20天以上的錯期播種;畝栽3500株左右;施足基肥(占50%),苗期肥(10%)重施攻苞肥(40%),基肥以農家肥加復合肥混合,追肥以尿素等氮肥為主;注意防治各種病蟲害;授粉后20天左右采收,以保證青苞最佳品質。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9、超甜15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19號

品種名稱:超甜15號

選育單位:廣州綠霸種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用自選甜玉米自交系C996為母本與超甜玉米自交系D116為父本雜交而成的超甜玉米單交種。母本C996是通過對超甜43號進行6代連續分離與套袋自交選育而成;父本D116是從湖北引進的一個矮桿超甜玉米優良自交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84天,秋季68天。株型平展,株高204厘米,穗位高73厘米,穗長20.2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2.6厘米,穗行數12~20行,平均15.4行,行粒數38,百粒重32.2克,出籽率72.8%。果穗筒型,籽粒黃色。保綠度91.8%,雙穗率2.8%,空桿率0.2%,分蘗率0.2%,倒伏率0.9%,倒折率0.7%,田間記載大斑病1.1級,小斑病1.1級,紋枯病7.6%,莖腐病0.0%,銹病0.6級。

該品種幼苗長勢好,出苗整齊,植株整齊強壯,保綠度高,果穗粗長、禿頂長,綜合抗性較好。

產量表現及品質評價:2004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93.9公斤/畝,比對照粵甜3號增產23.1%,2005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82.2公斤/畝,比對照增產9.4%;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88.1公斤/畝,平均比對照增產16.0%。品質:2004年秋季82分,2005年春季84分,匯總平均值為83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居參試甜玉米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1、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周圍300米左右不得種植其它類型的玉米。2、一般畝植3000-3500株。3、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重施壯穗肥。4、及早防治病害蟲,重點防治地下害蟲,于植株大喇叭口期藥物灌心,防治玉米螟。5、吐絲若遇陰雨天氣,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產量。6、一般授粉后18-20天收獲。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木  薯

新選048

審定編號:桂審薯2006001號

品種名稱:新選048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

品種來源:從木薯種質資源ZM93-16自然變異群體中選出優良單株,再經過系統選育和定向選擇育成。

特征特性: 生長期8個月左右,株高2~2.5米,莖稈粗壯,堅硬節密;莖稈直立,莖稈不分枝或極少分枝,葉片淡綠色,葉柄綠帶紅色;生長勢旺盛,結薯集中,薯形粗短,淺層結薯,鮮薯淀粉含量28~29%。

產量表現:2001-2002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畝產鮮薯3636.4-3882.4公斤,比華南124增產8.11-8.94%,比主栽品種南洋紅增產34.28-34.73%。2003年武鳴、欽州、馬山、都安、廣西大學五個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薯2945.8公斤,比華南124畝增產14.05%,比南洋紅畝增產77.55%。2002~2004年分別在滕縣、武鳴、欽南、都安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鮮薯2310.1-3628.4 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深耕25-30公分;畝用有機肥1000-1500公斤作基肥;行距90-110公分,株距70-80公分,畝種800-1000株;種后60天左右,即苗高40-50公分左右,追施苗肥,每施尿素5-7.5公斤,鉀肥(氯化鉀)5-7.5公斤,復合肥5-8公斤。并結合培土。種后120天左右追薯肥,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鉀肥7.5-10公斤,復合肥7.5-10公斤,并結合培土。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予以通過審定,可在全區木薯產區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