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K優1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1號
品種名稱:eK優18
選育者:莫科生
品種來源:K17eA×R18(T0974× R402),K17eA系從江西贛州市農科所引進。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比對照金優463遲熟2~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植株較高,株型適中,葉姿挺直,劍葉直立,劍葉長25.8厘米,寬1.2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5萬,株高106.2厘米,穗長20.5厘米,每穗總粒數118.4粒,結實率74.6%,千粒重28.3克,谷粒較難落粒,谷粒長9.52毫米,寬3.71毫米,長寬比3.51,淡黃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1.9%,整精米率48.6%,長寬比2.9,堊白米率88%,堊白度11.3%,膠稠度8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25%,綜合抗性指數4.6,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篩選試驗,三個試點平均畝產493.1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2.4%;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67.6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1.9%(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3.6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7.2%。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一般早稻3月中下旬、4月初播種,晚稻7月上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一般為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或畝拋秧2.2~2.5萬蔸。3、肥水管理: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為1∶0.6∶0.9;水分管理做到淺水勤灌,夠苗露曬田,抽穗揚花期間田間保持水層,后期不要斷水過早。5、防治病蟲: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的危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2、湘優2號(原名:科優2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2號
品種名稱:湘優2號
選育單位:湖南科裕隆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湘8A×湘恢121(中間材料163×R40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比對照金優463遲熟3天左右。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穗大粒重,結實率較低,米質較優,抗性好,每畝有效穗數19.5萬,株高97.7厘米,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123.6粒,結實率75.2%,千粒重26.9克,谷粒長寬比3.1,淡黃,無芒。米質:糙米率81.9%,整精米率60.4%,長寬比3.1,堊白米率39%,堊白度4.0%,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2級,穗瘟4級,穗瘟損失率15%,綜合抗性指數4.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抗;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72.9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2.2%;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53.6公斤,比對照金優463減產1.2%(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6.1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5.4%。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3月中下旬、晚稻7月上旬播種,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移栽:規格20厘米×13~15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每畝基本苗8萬,或畝拋秧2.2~2.5萬蔸。3、施肥方法:基肥為主,早施分蘗肥,后期看苗補肥。4、病蟲害防治:提高栽培技術,增強禾苗自身抗性,綜合防治病蟲鼠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3、兩優287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3號
品種名稱:兩優287
選育單位: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HD9802S(湖大51/紅輻早)×R287(鄂早17×桂農07P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07天左右,比對照金優463早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兩年平均值)表現:株型緊束,分蘗較弱,葉色濃綠,葉姿挺直,芽鞘、葉鞘、葉舌、葉耳、稃尖均為無色,抗倒性較強,米質優,每畝有效穗數17.6萬,株高97.7厘米,穗長20.5厘米,每穗總粒數141.4粒,結實率80.5%,千粒重24.1克,谷粒長10.4毫米,長寬比3.7。米質: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1.2%,長寬比3.3,堊白米率12%,堊白度1.8%,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6級,穗瘟損失率30%,綜合抗性指數6.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74.2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2.0%;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53.6公斤,比對照金優463減產1.2%(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6.0公斤,比對照金優463減產2.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早稻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晚稻7月上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5~2.0公斤,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每畝基本苗8萬,或畝拋秧2.2萬蔸。3、肥水管理:適宜中等以上施肥水平栽培,施足基肥,早施重分蘗肥,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后期酌情施好穗肥。插后20天內保持淺水層,往后干濕交替至成熟。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4、早優11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4號
品種名稱:早優11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早A×科11(845×IR7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08天左右,與對照金優4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較松散,葉姿稍披,穗大、粒小,結實率低,抗倒性較弱,米質優,每畝有效穗數17.2萬,株高106.1厘米,穗長22.6厘米,每穗總粒數169.9粒,結實率72.9%,千粒重22.4克。米質:糙米率80.8%,整精米率64.5%,長寬比3.2,堊白米率8%,堊白度0.7%,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5%;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50%,綜合抗性指數7.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73.2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1.6%;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27.9公斤,比對照金優463減產6.8%(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5.3公斤,比對照金優463增產2.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早稻3月中下旬、晚稻7月上旬播種;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移栽:規格20厘米×13厘米,每畝基本苗8萬,或畝拋秧2.2~2.5萬蔸。3、肥水管理:早施重施分蘗肥,做到前促、中控、后補;移栽時有水,淺水分蘗,夠苗露曬田,干濕交替到成熟。4、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5、優Ⅰ67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5號
品種名稱:優Ⅰ679
選育單位:廣西博士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優ⅠA×679(IR661//IR2061/合浦野生稻)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粵香占(2004年)遲熟1~2天,比對照金優207(2005年)遲熟7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生長整齊,植株較高,株型適中,劍葉直立,劍葉長28厘米,寬2厘米,葉鞘、稃尖紫色,株高122.9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0萬,每穗總粒數152.2粒,結實率76.6%,千粒重25.8克,谷粒長8.8毫米,長寬比3.02,淡黃,無芒。米質: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3.1%,長寬比2.6,堊白米率72%,堊白度17.9%,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70%,綜合抗性指數 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7.4公斤,比對照粵香占增產4.7%(不顯著);2005年早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83.4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8.3%(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9.6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5.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南2月底3月初,桂中3月中、下旬播種;晚稻桂南、桂中7月上旬至中旬初,桂北6月底至7月初播種。2、移栽:插植葉齡5~6葉,拋秧葉齡3~4葉,插植規格20~23厘米×13~16厘米或畝拋栽2.0~2.5萬蔸。3、肥水管理:重基肥早追肥,掌握前促、中穩、后補的施肥原則,畝施純氮11~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及時露曬田,后期干干濕濕至成熟。4、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
6、金梅優167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6號
品種名稱:金梅優167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梅A×R167(R01×測64-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6天左右,比對照粵香占(2004年)早熟8天,比對照金優207(2005年)早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生長整齊,株型適中,穗型較小,株高107.2厘米,穗長21.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7萬,每穗總粒數130.9粒,結實率76.8%,千粒重25.0克。米質:糙米率79.8%,整精米率55.3%,長寬比2.8,堊白米率74%,堊白度26.3%,膠稠度8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5%;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25%,抗性指數5.0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中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6.2公斤,比對照粵香占增產4.0%(不顯著);2005年早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68.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4.9%(不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1.4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5.5%。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中北3月中下旬播種,晚稻6月底至7月初播種。2、移栽:插秧葉齡5~6葉,拋秧葉齡3~3.5葉,插秧規格20~23厘米×13~16厘米或畝拋栽2.1萬蔸。3、肥水管理:重基肥早追肥,掌握前促、中穩、后補的施肥原則,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及時露曬田,后期干干濕濕至成熟。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7、特優136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7號
品種名稱:特優136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R13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1~123天,比對照粵香占(2004年)早熟2天,比對照金優207(2005年)遲熟4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穗粒協調,結實率較高,抗倒性較弱。株高106.4厘米,穗長22.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6萬,每穗總粒數147.6粒,結實率76.0%,千粒重24.5克。米質: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8.4%,長寬比2.5,堊白米率93%,堊白度24.2%,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70%,綜合抗性指數 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7.8公斤,比對照粵香占增產2.8%(不顯著);2005年早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6.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2.3%(不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0.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5.4%。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中3月中下旬播種,晚稻6月底至7月初播種;插秧葉齡5~6葉,拋秧葉齡3~3.5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一般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或畝拋栽2.0~2.2萬蔸。3、肥水管理:重基肥早追肥,掌握前促、中穩、后補的施肥原則,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及時露曬田,后期干干濕濕至成熟。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的危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
8、全優1號(試驗名:全優40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8號
品種名稱:全優1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全豐A×R40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對照粵香占(2004年)早熟5天,比對照金優207(2005年)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長勢較繁茂,劍葉稍長而挺直,葉鞘、稃尖紫色,株高106.7厘米,穗長22.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0.9萬,每穗總粒數120.6粒,結實率71.9%,千粒重27.1克。米質: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3.3%,長寬比2.6,堊白米率98%,堊白度37.2%,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4%;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6級,穗瘟損失率30%,綜合抗性指數 6.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08.5公斤,比對照粵香占增產0.9%(不顯著);2005年早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6.2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2.3 %(不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2.3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3.4%。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適齡壯秧。一般早稻3月中下旬、晚稻7月上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25~1.50公斤,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插植規格采用23厘米×13厘米,基本苗8萬苗左右,或畝拋秧2.0~2.2萬蔸。3、科學的肥水管理。淺水栽秧,寸水回青,干干濕濕促分蘗,分蘗后期重曬田;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鉀肥,后期不宜過量施用氮肥,以防劍葉披垂。4、注意防治病蟲害,氮肥過多時還要注意紋枯病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9、九優207(試驗名:898A/常恢121)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09號
品種名稱:九優207
選育單位:湖南金健種業有限公司、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898A×先恢207(測恢號為12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7~121天,比對照粵香占(2004年)早熟4天,與對照金優207(2005年)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緊湊,穗粒協調,米質較優,株高111.1厘米,穗長23.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9萬,每穗總粒數140.0粒,結實率76.7%,千粒重24.6克,谷粒長9.8毫米,黃色。米質: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4.3%,長寬比3.2,堊白米率12%,堊白度2.0%,膠稠度9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0.7%。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70%,綜合抗性指數 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73.1公斤,比對照粵香占減產2.9%;2005年早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4.2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8%(不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7.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一般早稻3月中下旬、晚稻7月上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2~1.5公斤,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在秧苗一葉一心時每畝秧田用多效唑60~80克噴施一次,促進分蘗。2、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插植規格采用23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基本苗8萬苗左右,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多施磷鉀肥,后期控制氮肥施用;在每畝苗數達到28萬時及時曬田控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期田間灌深水,調節田間小氣候,灌漿結實期不宜脫水過早,以促使灌漿結實充分。4、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10、湘優24(原名:科優24)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0號
品種名稱:湘優24
選育單位:湖南科裕隆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湘8A×湘恢24(TO974×先恢20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對照粵香占(2004年)早熟3天,比對照金優207(2005年)遲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姿稍披,葉鞘、稃尖紫紅色,株高106.8厘米,穗長23.0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3萬,每穗總粒數155.1粒,結實率74.5%,千粒重25.4克,谷粒長寬比3.3,谷尖短芒。米質:糙米率81.7%,整精米率67.3%,長寬比3.1,堊白米率22%,堊白度5.4%,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0.6%;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3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25%,綜合抗性指數 4.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0.6公斤,比對照粵香占增產3.3%(不顯著);2005年早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6.1公斤,與對照金優207平產;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3.8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2%。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3月中下旬、晚稻7月上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25~1.50公斤。2、培育壯秧: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在秧苗一葉一心時每畝秧田用多效唑60~80克噴施一次,促進分蘗。3、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0厘米×13厘米為宜,每蔸插2粒谷,或畝拋秧2.0~2.2萬蔸。4、肥水管理: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早施分蘗肥,后期看苗施肥;及時曬田控苗,后期宜采用干濕交替灌溉,不宜脫水過早。5、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11、湘豐優9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1號
品種名稱:湘豐優9號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湘豐70A×湘恢299(R402×先恢20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9~122天,比對照粵香占(2004年)早熟3天,比金優207(2005年)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千粒重較重,株高106.0厘米,穗長22.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2萬,每穗總粒數141.5粒,結實率70.7%,千粒重28.0克。米質:糙米率82.1%,整精米率66.7%,長寬比3.0,堊白米率48%,堊白度3.9%,膠稠度5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9%;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25%,綜合抗性指數 5.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1.3公斤,比對照粵香占增產0.8%; 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5.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減產0.2 %(不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7.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減產2.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中肥水平栽培。1、適時播種,稀播、勻播育壯秧。2、適齡移栽,一般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插植密度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每畝插8~10萬基本苗。3、大田以有機肥為主,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適時曬田控苗,后期看苗追肥。4、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12、十優83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2號
品種名稱:十優838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十優A×輻恢83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金優207遲熟6天;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9天左右,與對照中優838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生長整齊,株型適中,葉色青綠,劍葉挺直,穗粒協調,后期轉色好,但不耐肥,抗倒性較差;每畝有效穗數18.0萬,株高114.9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47.3粒,結實率72.9%,千粒重26.6克。米質: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6.3%,長寬比3.1,堊白米率22%,堊白度3.8%,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6%;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71.7%,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39.7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5%;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3.6公斤,比對照中優838增產5.7%(不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4.6公斤,與對照中優838平產。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一般早稻3月中下旬、4月初播種,晚稻7月上旬播種;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一般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該品種對水肥較敏感,栽培上應注意中期控制氮肥和及時重曬田。本田以農家肥為主,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控制穗肥的施用,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為1∶0.5∶1;薄水插(拋)栽,淺水分蘗,及時露曬田,防止倒伏,干干濕濕到成熟。4、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止倒伏。
13、優Ⅰ6601(試驗名:優Ⅰ601)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3號
品種名稱:優Ⅰ6601
選育單位:廣西桂穗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優ⅠA×R601(IR36//IR661/田東野生稻)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與對照金優桂99相仿;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比對照中優838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色青綠,葉鞘、稃尖紫色,分蘗力較弱,劍葉長26.7厘米,寬1.2厘米,有效穗較少,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結實率高;每畝有效穗數17.3萬,株高113.8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55.9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6.1克,谷粒長8.9毫米,長寬比2.91,淡黃色。米質:糙米率81.0%,整精米率67.2%,長寬比2.6,堊白米率28%,堊白度8.6%,膠稠度5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4.5%,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早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54.0公斤,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7.2%(不顯著);2005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晚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0.9公斤,比對照中優838增產5.1%(不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0.9公斤,比對照中優838增產2.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疏播育壯秧:按當地種植習慣與金優桂99、中優838同期播種。2、移栽:4~5葉期移栽,畝栽基本苗7~8萬,或3~4葉期拋栽,畝拋秧2.2萬蔸左右。3、肥水管理:本田以農家肥為主,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為1∶0.5∶1.1;薄水插(拋)栽,淺水分蘗,及時露曬田,干干濕濕到成熟。4、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14、天豐優880(試驗名:天優880)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4號
品種名稱:天豐優880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880(R1830×R1860),R1830來源于明恢63×(518//廣恢3550/珍珠矮);R1860來源于R460(七桂早25/測64)。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7天左右;桂中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比對照中優838早熟1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劍挺直,分蘗較強,穗短,著粒密,后期轉色好,結實率高;每畝有效穗數18.6萬,株高99.2厘米,穗長21.4厘米,每穗總粒數138.6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6.5克。米質:糙米率82.4%,整精米率63.9%,長寬比3.0,堊白米率22%,堊白度2.3%,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22.7%,綜合抗性指數 4.8,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6.2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0.5%;2005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晚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7.3公斤,比對照中優838增產4.4%(不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0.9公斤,比對照中優838增產2.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適齡壯秧。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下旬播種,桂中晚稻7月上旬初播種;插植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一般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1萬蔸。3、施肥:原則上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蘗肥,生長后期注意看苗情補施保花肥。4、水漿管理:宜淺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蘗,夠苗曬田。5、病蟲防治: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薊馬,分蘗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蟲、縱卷葉蟲和飛虱。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
15、金優120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5號
品種名稱:金優1202
選育單位: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R1202(測1018/測64-7),測1018來源于原廣西農業大學。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與對照中優838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劍葉挺直,穗長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7萬,株高107.5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46.5粒,結實率73.4%,千粒重26.6克,谷色淡黃,稃尖紫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7.8%,長寬比3.2,堊白米率46%,堊白度4.4%,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3%,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晚稻中熟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82.7公斤,比對照中優838減產2.9%(不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4.8公斤,比對照中優838增產1.9%(不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9.5公斤,與對照中優838平產。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適齡壯秧。早稻桂中3月中、下旬播種,晚稻桂中7月上旬至中旬初,桂北6月底至7月初播種;插秧葉齡5~6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0~23厘米×13~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或畝拋2.1~2.5萬篼。3、肥水管理:重基肥早追肥,不宜遲施、偏施氮肥,以免后期貪青;施肥原則為前促、中穩、后補,畝用純氮11~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適時適度曬田,并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抗倒性能。4、綜合防治紋枯病和稻瘟病。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止倒伏。
16、金優R1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6號
品種名稱:金優R12
選育單位:來賓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R12,R12來源于黃殼香稻(本地油占/泰引1號)×測4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9天左右,與對照金優207相仿;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4天左右,比對照中優838早熟5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劍葉挺直,葉鞘、稃尖紫色,分蘗力較弱;每畝有效穗數17.4萬,株高109.5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51.0粒,結實率76.0%,千粒重25.1克,谷粒長9.1毫米,長寬比3.64,淡黃色。米質:糙米率81.4%,整精米率70.4%,長寬比3.4,堊白米率33%,堊白度3.1%,膠稠度5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4%;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4.5%,綜合抗性指數 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桂中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39.9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3%;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00.8公斤,比對照中優838減產0.8%(不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6.9公斤,比對照中優838減產3.4%。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早稻3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左右;晚稻7月10~15日播種,培育15~20天的多蘗壯秧。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中等施肥水平插植規格20厘米×17 厘米或23 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或畝拋秧1.8~2.0萬蔸。3、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增施磷鉀肥,適施穗粒肥。4、適時露曬,活根壯稈,培育莖葉老健,上下協調的群體,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利灌漿充實。5、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止倒伏。
17、特優豐13(原名:一豐四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7號
品種名稱:特優豐13
選育單位:四川蜀都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甫A×壹恢13,壹恢13來源于(IR24//圭630/IR8)F6×IR2588~5~1~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穗粒協調,千粒重高,后期熟色較好,葉鞘、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7.1 萬,株高119.6 厘米,穗長24.0 厘米,每穗總粒數124.9 粒,結實率84.5 %,千粒重31.2 克,谷粒長7.5毫米,長寬比2.5,淡黃色,有短頂芒。米質:糙米率82.5%,整精米率39.7%,長寬比2.7,堊白米率94%,堊白度17.1%,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4級,穗瘟損失率20%,綜合抗性指數4.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51.8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8.8%;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03.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8.3%(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5.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畝產550公斤,每畝本田(一般肥力水平稻田)應施用純氮13~15公斤,配合施用氯化鉀20公斤,磷肥30~50公斤;重底早追。適時控水曬田,最高苗不超過35萬/畝。4、及時防治病蟲害:主要注意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以及各種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18、D優205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8號
品種名稱:D優205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綿陽市川農作物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D62A×蜀恢205,蜀恢205是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將抗病基因Xa21、Xa4等導入蜀恢527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穗大粒重,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7.9萬,株高119.4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27.9粒,結實率78.9%,千粒重29.0克。米質:糙米率82.0%,整精米率32.8%,長寬比3.2,堊白米率94%,堊白度24.3%,膠稠度3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2級,穗瘟3級,穗瘟損失率20%,綜合抗性指數3.8,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抗;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2.0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0.4%;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98.0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7.2%(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1.8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8萬。3、肥水管理:重基肥早追肥,基肥占60%,蘗肥占30%,穗肥占10%,總肥量中提高農家肥的比例;淺水插植,深水護苗,薄水分蘗,濕潤灌溉,夠苗曬田。4、注意防治稻薊馬、螟蟲、卷葉蟲及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19、特優85(原名:特優抗85)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19號
品種名稱:特優85
選育單位:江蘇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甫A×抗85,抗85是從南京農業大學種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育成的恢復系品系抗65中系統選育而成,抗65是用明恢63與含有廣譜抗白葉枯病顯性基因(Xa-7)中間材料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劍葉長約32厘米,寬1.8厘米,葉鞘、稃尖紫色,分蘗力較弱,有效穗較少,每畝有效穗數16.7 萬,株高118.1 厘米,穗長22.2 厘米,每穗總粒數140.3 粒,結實率82.4 %,千粒重28.6 克,谷粒長8.2毫米,長寬比3.0,偶有頂芒。米質:糙米率82.6%,整精米率43.9%,長寬比2.5,堊白米率99%,堊白度35.4%,膠稠度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6%;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80%,綜合抗性指數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29.8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0.3%,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97.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7.1%(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8.7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移栽:栽植密度為 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以基肥和前期追肥為主,一般每畝需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后期干濕交替。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20、谷優311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0號
品種名稱:谷優3119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遺傳工程重點實驗室
品種來源:谷豐A×閩恢3119(多系一號×明恢8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植株較高,莖稈粗大,分蘗力一般,有效穗較少,葉鞘、葉耳、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6.3 萬,株高121.7 厘米,穗長24.2 厘米,每穗總粒數143.2 粒,結實率81.9 %,千粒重27.7 克。米質:糙米率82.6%,整精米率40.3%,長寬比2.4,堊白米率99%,堊白度34.2%,膠稠度3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4級,穗瘟損失率15%,綜合抗性指數 4.5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6.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3%;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92.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6.0%(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1.1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施肥方法上應采用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一般每畝需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鉀肥;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后期干濕交替。4、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21、特優21(試驗名:F3027)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1號
品種名稱:特優21
選育單位:四川省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龍特甫A×R21,R21系西南農業大學采用誘導法以縉恢1號與高粱花粉雜交育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姿挺直,葉鞘、稃尖紫色,穗型較小,千粒重高,每畝有效穗數18.0 萬,株高118.0 厘米,穗長21.3 厘米,每穗總粒數115.5 粒,結實率85.9 %,千粒重30.0 克,谷粒長7.8毫米,長寬比2.4,無芒。米質:糙米率82.5%,整精米率43.5%,長寬比2.2,堊白米率100%,堊白度33.2%,膠稠度3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90%,綜合抗性指數 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9.4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4%;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88.0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5.0%(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4.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6.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移栽:插植規格一般為 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以基肥和前期追肥為主,一般每畝需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后期干濕交替。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22、D香287(試驗名:D香4A/287)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2號
品種名稱:D香287
選育單位:四川雅安市山州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D香4A×山恢287(蜀恢527/樂恢13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穗長、著粒較稀,穗頂有短芒,千粒重高;每畝有效穗數18.2 萬,株高113.7 厘米,穗長24.9 厘米,每穗總粒數117.9 粒,結實率82.2 %,千粒重30.5 克,谷粒長9.5毫米,長寬比3.1,淡黃色。米質:糙米率82.5%,整精米率39.0%,長寬比3.2,堊白米率96%,堊白度26.7%,膠稠度3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5%;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3級,穗瘟損失率15%,綜合抗性指數4.8,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55.1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6%;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86.9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8%(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9.2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以基肥和前期追肥為主,一般每畝需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8;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后期干濕交替。4、注意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23、太優228(原名:金九優22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3號
品種名稱:太優228
選育單位:博白縣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太A×R228(香恢一號/廣恢12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片較寬大,葉鞘、稃尖紫色,有效穗較多,每畝有效穗數18.5 萬,株高119.6 厘米,穗長23.8 厘米,每穗總粒數142.6 粒,結實率79.0 %,千粒重28.1 克,谷粒長10.3毫米,長寬比3.1,淡黃色,有短芒。米質:糙米率81.9%,整精米率13.1%,長寬比3.2,堊白米率38%,堊白度4.4%,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0.7%;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80%,綜合抗性指數 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7.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2.3%;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82.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9%(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3.9公斤,與對照特優63平產。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以 23厘米×13厘米或26厘米×13厘米為宜,每蔸栽2粒谷苗,或拋秧每畝1.8~2.1萬蔸。3、肥水管理:以基肥和前期追肥為主,一般每畝需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后期干濕交替。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24、特優航3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4號
品種名稱:特優航3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航3號(明恢63/臺農6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片披垂,劍葉長32~43厘米,寬1.7~2.2厘米,葉鞘、稃尖紫色,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數16.6 萬,株高126.1 厘米,穗長24.5 厘米,每穗總粒數135.0 粒,結實率81.4 %,千粒重29.9 克,谷粒長寬比2.7,淡黃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2.2%,整精米率31.3%,長寬比2.5,堊白米率100%,堊白度31.5%,膠稠度4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2%;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2級,穗瘟損失率10%,綜合抗性指數3.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抗;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8.0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8%;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9.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2%(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1.1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5.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大田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追肥要在插后15天內結束,適當增施磷、鉀肥。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0.5∶1.0;插秧后淺水活蔸、薄水養蘗、夠苗輕擱、濕潤穩長,后期不宜斷水過早。4、防治病蟲害。注意對螟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治,稻瘟病重病區還應加強噴藥保護。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25、D優203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5號
品種名稱:D優203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綿陽市川農作物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D62A×蜀恢203,蜀恢203是從蜀恢881的突變株中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色濃綠,穗大粒重,每畝有效穗數17.6萬,株高119.6厘米,穗長24.8厘米,每穗總粒數133.3粒,結實率76.3%,千粒重30.1克。米質:糙米率81.4%,整精米率23.3%,長寬比3.2,堊白米率78%,堊白度21.2%,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4%;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3級,穗瘟3級,穗瘟損失率15%,綜合抗性指數 4.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抗;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7.0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6%;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5.9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2.4%(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5.1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0.5%。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重基肥早追肥,基肥占60%,蘗肥占30%,穗肥占10%,總肥量中提高農家肥的比例;淺水插植,深水護苗,薄水分蘗,濕潤灌溉,夠苗曬田。4、注意防治稻薊馬、螟蟲、卷葉蟲及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26、京福優270(原名:京福優21)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6號
品種名稱:京福優270
選育單位:福建超大現代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京福2A×明恢70,京福2A系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明恢70系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育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數16.5 萬,株高121.3 厘米,穗長24.2 厘米,每穗總粒數137.0 粒,結實率80.7 %,千粒重29.4 克,谷粒長8.0毫米,長寬比2.7,淡黃色。米質:糙米率82.6%,整精米率38.3%,長寬比2.9,堊白米率61%,堊白度13.1%,膠稠度4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2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30%,綜合抗性指數 5.8,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42.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6.3%;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81.7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7%(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7.9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8萬。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蘗肥,增施磷鉀肥,后期看苗施穗肥,每畝施純氮11公斤左右,氮、磷、鉀肥的比例為1∶0.5∶1,基肥、追肥、穗肥所占比例分別為50%、40%、10%;深水護苗,前期淺水促蘗,夠苗曬田控苗,后期濕潤灌溉,抽穗揚花期田間淺水勤灌調節小氣候,灌漿期干干濕濕,保證籽粒灌漿充實,提高結實率。4、及時防治病蟲害。應按當地植保站預報,結合田間調查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27、綺優926(試驗名:綺優925)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7號
品種名稱:綺優926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品種來源:綺A×桂926(桂99//42R413/植聯)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劍葉長30厘米,寬1厘米,有效穗較多,穗大、粒小,每畝有效穗數19.3 萬,株高111.2 厘米,穗長23.5 厘米,每穗總粒數172.4 粒,結實率75.2 %,千粒重21.0 克。米質:糙米率82.0%,整精米率49.0%,長寬比2.8,堊白米率31%,堊白度8.5%,膠稠度3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1%;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4級,穗瘟損失率15%,抗性指數 4.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6.8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1.7%;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69.1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0%(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2.2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7.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根據當地種植習慣比特優63早播3~4天,秧齡30~35天。2、合理密植: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淺水插植,深水護苗,薄水分蘗,濕潤灌溉,夠苗曬田。4、注意防治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28、天豐優290(試驗名:天優290)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8號
品種名稱:天豐優290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290(廣恢452/R462),R462為明恢63///珍桂矮//廣恢3550/518的復合雜交后代選育。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5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有效穗較多,每畝有效穗數19.3 萬,株高104.7 厘米,穗長21.0 厘米,每穗總粒數142.1 粒,結實率80.0%,千粒重24.7 克,谷粒長9.1毫米,長寬比3.4,淡黃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3.0%,整精米率40.8%,長寬比3.1,堊白米率63%,堊白度10.6%,膠稠度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4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12 %,綜合抗性指數 5.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7.2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7%;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08.8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7.4%(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7.0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9.5%。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和移栽。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參照特優63、金優253同期播種,早稻秧齡25~30天(拋秧15~20天),晚稻秧齡15~18天(拋秧7~10天)。2、合理密植。一般畝栽1.8~2萬蔸,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2.0萬蔸。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好,早施返青肥,重施分孽肥,生長中期看苗情補施穗肥,做到氮、磷、鉀配合施用,不宜偏施氮肥;淺水移栽、寸水活稞、薄水分蘗,夠苗露曬田,有水孕穗,后期干干濕濕充實壯籽。4、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29、特優99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29號
品種名稱:特優998
選育單位:容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甫A×廣恢99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劍葉長30厘米,寬1.5厘米,葉鞘、稃尖紫色,穗粒重協調,結實率較高,每畝有效穗數18.3 萬,株高114.0 厘米,穗長22.8 厘米,每穗總粒數137.2 粒,結實率87.8 %,千粒重26.0 克,谷粒長8.8毫米,長寬比2.9,淡黃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3.0%,整精米率38.5%,長寬比2.6,堊白米率100%,堊白度26.0%,膠稠度3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9%;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70%,綜合抗性指數 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5.2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9%;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2.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0%(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8.8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疏播育壯秧。桂南早稻3月上旬播種,桂中晚稻6月30日前播種;早稻秧齡30天以內,晚稻秧齡25天以內為宜;拋栽的,秧齡可適當縮短5~7天。2、促前控中,配方施肥。施肥上以“基肥足,追肥速、中期控、尾肥穩”的方法,做到施足基肥,早追早耘,注意氮、磷、鉀結合,配方施肥,中期控肥,達到成穗率高,爭粒增重,獲得高產。3、科學用水,合理排灌,控制分蘗過多,夠苗曬田,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早晚稻種植。
30、特優120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0號
品種名稱:特優1202
選育單位: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R1202(測1018/測64~7),測1018來源于原廣西農業大學。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4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姿稍披,葉鞘、稃尖紫色,無芒,穗粒重協調,每畝有效穗數18.0 萬,株高117.2 厘米,穗長23.5 厘米,每穗總粒數130.6 粒,結實率83.3 %,千粒重27.7 克。米質:糙米率83.4%,整精米率52.3%,長寬比2.6,堊白米率98%,堊白度27.6%,膠稠度3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0%;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70%,抗性指數 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3.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2.8%;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0.9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6%(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3.2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和移栽。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金優253同期播種。移栽葉齡5~6葉,拋栽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或拋栽1.8~2.0萬蔸/畝。3、施肥采用前促、中穩、后補的施肥方法,適當增施磷鉀肥。一般畝用純氮量11.5~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以有機肥為主,重施基肥,避免過量過遲施用氮肥。4、科學用水。淺灌勤露,干濕交替,中期適度曬田,后期干干濕濕成熟,不宜斷水過早。5、綜合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31、金谷20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1號
品種名稱:金谷202
選育單位: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農業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金谷A×蜀恢202(蜀恢881//蜀恢881/Lemont)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1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植株較矮,株型適中,葉姿稍挺,穗大粒重,每畝有效穗數17.9 萬,株高117.2 厘米,穗長25.8 厘米,每穗總粒數132.0 粒,結實率79.9 %,千粒重30.4 克,谷粒淡黃色,長粒型,長寬比3.1。米質:糙米率82.5%,整精米率35.5%,長寬比3.3,堊白米率94%,堊白度13.6%,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9%;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3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25%,綜合抗性指數 4.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69.4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9.7%;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88.4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1%(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6.4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0.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重基肥早追肥,基肥占60%,蘗肥占30%,穗肥占10%,總肥量中提高農家肥的比例;淺水插植,深水護苗,薄水分蘗,濕潤灌溉,夠苗曬田。4、注意防治稻薊馬、螟蟲、卷葉蟲及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32、特優17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2號
品種名稱:特優172
選育單位:容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172(玉恢175//廣12/桂玉5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3~4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穗型較小,千粒重較高,每畝有效穗數17.0 萬,株高115.6 厘米,穗長22.1 厘米,每穗總粒數132.0 粒,結實率82.7 %,千粒重28.6 克。米質:糙米率81.4%,整精米率45.2%,長寬比2.4,堊白米率100%,堊白度30.8%,膠稠度3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70%,綜合抗性指數 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45.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0%;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82.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1.9產%(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4.2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5%。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移栽:規格 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以基肥和前期追肥為主,一般每畝需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后期干濕交替。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33、特優399(試驗名:廣隆優39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3號
品種名稱:特優399
選育單位:湖南隆平高科農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浦A×AG(先恢207×湖南農業大學選育的玉米稻GER)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4~129天,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生長整齊,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青綠,葉姿一般,熟期轉色中,抗倒性和田間抗性一般,較易落粒;株高117.0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0萬,每穗總粒數128.0粒,結實率89.7%,千粒重29.2克。米質:糙米率80.2%,整精米率68.2%,長寬比2.4,堊白米率98%,堊白度33.3%,膠稠度4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5%。人工接種抗性:穗瘟抗性級別9級,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9.9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4%。2004年早稻區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65.5公斤,與對照特優63平產;生產試驗畝產481.6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0.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2、移栽:栽植規格20厘米×16.5厘米或畝拋栽2.1萬蔸。3、肥水管理:本田以有機肥為主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促早生快發,注意氮、磷、鉀的合理搭配;后期采用干濕交替進行灌溉,不能斷水過早,以防早衰。4、特別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的作早稻種植。
34、特優25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4 號
品種名稱:特優258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支農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龍特甫A×測258[(IR661×田東野生稻)F1×IR3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2~128天,比對照特優63早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度一般,株型適中,葉色青綠,葉姿稍披,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和田間抗性一般;株高113.9厘米,主莖葉片數早季16葉,晚季15葉,劍葉長35厘米,寬1.9厘米,穗長23.3厘米,著粒較密,穎色淡黃色,稃尖紫色,無芒,每畝有效穗數17.6萬,每穗總粒數124.5粒,結實率88.0%,千粒重27.7克。米質:糙米率82.4%,整精米率68.9%,長寬比2.5,堊白米率88%,堊白度21.8%,膠稠度4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1%。人工接種抗性:穗瘟抗性級別9級,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91.4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0.8%。2004年早稻區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91.5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3%(不顯著);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8.2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3.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移栽:栽植密度為 23厘米×13厘米或20厘米×17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3、肥水管理:以基肥和前期追肥為主,一般每畝需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前期施肥量(基肥+分蘗肥)占總施肥量的90%左右,中后期占10%左右,以鉀肥為主;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后期干濕交替; 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稻種植。
35、宜香937(原名:國豪香10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5號
品種名稱:宜香937
選育單位:四川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宜香1A×綿恢9937(綿恢725/蜀恢52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劍葉挺直,葉舌、葉耳、柱頭、穎尖無色,穗長、著粒較稀,千粒重高,每畝有效穗數17.4 萬,株高117.6 厘米,穗長25.5 厘米,每穗總粒數128.2 粒,結實率74.2 %,千粒重32.0 克,少數籽粒有短頂芒。米質:糙米率81.2%,整精米率16.7%,長寬比3.3,堊白米率51%,堊白度21.8%,膠稠度7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0.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3級,穗瘟損失率15%,綜合抗性指數 4.8,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9.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1%;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82.6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9%(不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1.5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早稻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中稻26厘米×16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為1∶0.6∶1.2。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中期控氮,中后期看苗補肥;實行淺水灌溉,每畝總苗數達23~25萬時曬田。4、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36、兩優4826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6號
品種名稱:兩優4826
選育單位:安徽荃銀農業高科技研究所
品種來源:2148S×Q026(9311/明恢8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4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有效穗較少,穗大粒重,抗倒性較強;每畝有效穗數16.1 萬,株高119.5 厘米,穗長23.9 厘米,每穗總粒數142.8 粒,結實率81.5 %,千粒重28.4 克。米質:糙米率81.6%,整精米率38.0%,長寬比3.0,堊白米率27%,堊白度5.3%,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2.7%;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8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70%,綜合抗性指數 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9.7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2.4%;2005年早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67.8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1.2%(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3公斤,與對照特優63平產。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特優63、金優253同期播種。2、移栽。移栽葉齡5~6葉,規格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 拋栽葉齡3~4葉。3、適量增施氮肥,磷、鉀肥配合作基肥。施肥原則:前重、中適、后補;灌水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稞、薄水分蘗、深水養花、后期干干濕濕”;肥力好的田塊防旺長,及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4、生長期內重視螟蟲防治;抽穗期遇連陰雨,注意防治稻曲病,于初花和尾花期各防治一次;同時注意稻瘟病、稻飛虱、稻薊馬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
37、優Ⅰ紅香優33(原名:神農紅香米3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7號
品種名稱:優Ⅰ紅香優33
選育單位:廣西象州黃氏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優ⅠA×R36M,R36M系紅香米恢復系,來源于[農浦紅(原廣西農業大學)×9553]//372(含有IR661、桂34、測64、桂8等血緣)/香恢一號(博白縣農科所)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早熟2天;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4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長勢一般,分蘗較弱,葉鞘、莖桿紫紅色,穗長粒多,株高113.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6萬,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65.9粒,結實率84.2%,千粒重24.4克,谷粒長10毫米,長寬比3.3,糙米赤紅色,精米淡紅色;米質:糙米率80.6%,整精米率66.5%,長寬比2.5,堊白米率16%,堊白度4.6%,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1%。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80%,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稻作區早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7.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9.5%(極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9.5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3.7%(極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9.1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0.8%。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播種,晚稻6月底7月初播種,插秧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度:插植規格20×13厘米,每蔸插2粒谷,或畝拋秧2.2~2.5萬蔸。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氮、磷、鉀比例為1∶0.6∶1.2;淺灌為主,間歇露田,足苗曬田,后期干干濕濕。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的危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38、兩優培三(原名:培宇305)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8號
品種名稱:兩優培三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培矮64S×宇305,宇305系從農家種鼠牙占變異株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與對照七桂占相仿;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4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姿較挺,植株葉鞘紫色,葉綠色,倒2葉葉耳紫色,劍葉內卷直立;柱頭、穎尖紫色,穎殼稈黃色;有效穗較多,穗形較大,結實率較低,株高105.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6萬,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155.4粒,結實率73.1%,千粒重21.3克,谷粒細長,谷粒長9.1毫米,寬2.3毫米,長寬比3.9。米質:糙米率82.4%,整精米率68.2%,長寬比3.0,堊白米率24%,堊白度5.8%,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1%。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59%,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稻作區早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3.4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4.7%(不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37.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0.6%(極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3.8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6.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中3月中旬、桂南3月上旬初播種,晚稻桂中7月10日前,桂南7月15日前播種。2、培育壯秧,合理密植。插秧葉齡5~6葉,拋秧葉齡3~4葉;插植規格一般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或畝拋秧2.0~2.2萬蔸。3、科學肥水運籌,施足基肥。底肥主要以農家肥為主,畝施1000~1500公斤,30~40公斤鈣鎂磷肥;重施分蘗肥,畝施尿素15公斤,氯化鉀7.5公斤;注重花肥和粒肥的施用,以確保穗大,粒多、籽粒飽滿。水分管理應遵循深水回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保持濕潤到成熟的原則。4、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的為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39、綺優0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39號
品種名稱:綺優08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 綺A×08(油占8號/七桂占)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早熟3天;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1天左右,與對照七桂占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穗長粒多粒小,株高98.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3萬,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168.1粒,結實率80.1%,千粒重19.8克;米質:糙米率81.1%,整精米率65.6%,長寬比2.9,堊白米率30%,堊白度8.8%,膠稠度5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6%。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69%,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稻作區早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95.5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4.4%(極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37.2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0.6%(極顯著);2005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86.0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4.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播種,晚稻桂南7月上旬、桂中6月下旬播種,插秧葉齡5~6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鉀肥配合使用,增施磷鉀肥,不宜偏施氮肥,防止倒伏;淺灌為主,間歇露田,足苗曬田,后期干干濕濕。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的危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40、農樂1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0號
品種名稱:農樂1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 96占×七桂占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3天;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群體整齊,有效穗多,穗形較大,熟期轉色好,株高99.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0.6萬,穗長22.1厘米,每穗總粒數152.2粒,結實率82.7%,千粒重18.6克;米質:糙米率78.6%,整精米率61.0%,長寬比3.3,堊白米率21%,堊白度3.5%,膠稠度5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6%。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56.7%,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稻作區晚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7.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20.7%(極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8.5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7.4%(極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2.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播種,晚稻桂南7月上旬、桂中6月下旬播種,插秧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3~4粒谷苗,或畝拋秧2.2~2.5萬蔸。3、肥水管理: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重底肥早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水的管理要做到干濕交替,夠苗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41、力源占1號(試驗名:桂育1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1號
品種名稱:力源占1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桂引901×八桂香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穗形較大,熟期轉色好,株高92.2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1萬,穗長22.8厘米,每穗總粒數150.7粒,結實率75.7%,千粒重22.0克;米質:糙米率78.7%,整精米率63.1%,長寬比3.0,堊白米率22%,堊白度3.3%,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0%。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83%,綜合抗性指數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稻作區晚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39.8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6.1%(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2.1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5.8%(極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1.9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8.5%。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播種,晚稻桂南7月上旬、桂中6月下旬播種;手插秧2~2.25公斤,塑盤育秧1.5~1.8公斤;插秧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移栽:插植規格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3~4粒谷苗,或畝拋秧2.2~2.5萬蔸。3、肥水管理:重底肥早追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不偏施氮肥。水的管理要做到干濕交替,夠苗曬田,后期切忌斷水過早。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42、玉校8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2號
品種名稱:玉校88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農業學校
品種來源:黃殼占×珍桂矮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3天;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9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株型適中,葉片挺直,熟期轉色中等,株高99.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3萬,穗長21.6厘米,每穗總粒數155.9粒,結實率75.1%,千粒重24.9克,谷粒長9.3毫米,長寬比3.2,穗尖有短頂芒,谷粒淺褐色。米質:糙米率79.8%,整精米率54.5%,長寬比3.0,堊白米率11%,堊白度3.3%,膠稠度4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89.1%,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稻作區晚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8.0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20.9%(極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62.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3.4%(極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81.6公斤,與對照七桂占平產。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播種,晚稻桂南7月上旬、桂中6月下旬播種。2、移栽:插秧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插植規格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3~4粒谷苗,或畝拋秧2.2~2.5萬蔸。3、科學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蘗肥,夠苗曬田,提高成穗率;施好攻胎肥;灌槳初期,葉面噴施酸二氫鉀,以提高結實率;后期注意濕潤灌溉、使根活力強,不早衰。4、注意稻瘟病、螟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43、玉科占9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3號
品種名稱:玉科占9號
選育單位: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八桂香×粵香占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3天;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早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植株矮小,葉片、葉鞘綠色,有效穗多,籽粒小,株高86.3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2.3萬,穗長22.9厘米,每穗總粒數135.7粒,結實率79.1%,千粒重18.9克,谷粒長8.6毫米,長寬比3.8,無芒;米質:糙米率78.9%,整精米率65.3%,長寬比3.4,堊白米率4%,堊白度0.6%,膠稠度3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1%,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早稻參加玉林市優質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3.2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6.0%;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32.8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6.2%(不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2.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2.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播種,晚稻桂南7月上中旬、桂中7月初播種,插秧葉齡4~5葉,拋秧葉齡3~4葉。2、插足基本苗:插植規格 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2~3粒谷苗,或畝拋秧2.2~2.5萬蔸。3、施足基肥,及早追施分蘗肥,氮、磷、鉀比例為1∶0.8∶1,夠苗露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4、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44、柳沙油占20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4號
品種名稱:柳沙油占202
選育單位:來賓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現更名為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白殼油占×粵香占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7天左右,與對照七桂占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粒多粒小,熟期轉色較好,株高96.2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7萬,穗長21.0厘米,每穗總粒數177.5粒,結實率72.9%,千粒重17.1克,谷粒長8.8毫米,長寬比4.4,無芒,淡黃色,稃尖帶有細絨毛;米質:糙米率80.5%,整精米率63.5%,長寬比3.5,堊白米率6%,堊白度1.1%,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7%。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62%,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桂中南稻作區晚稻優質組區域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20.4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1.0%(不顯著);2005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37.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2.4%(極顯著);2005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5.4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4.2%。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早稻桂南3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播種,晚稻桂南7月上中旬、桂中7月初播種。2、適當密植。插植規格20厘米×13厘米,每蔸插2~3粒谷苗,或畝拋秧2.2~2.5萬蔸。3、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及早追施分蘗肥,氮、磷、鉀比例為1∶0.8∶1,夠苗露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4、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45、天豐優3550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5號
品種名稱:天豐優3550
選育單位:容縣種子公司、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355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分蘗力一般,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穗短粒多,熟期轉色較好,每畝有效穗數17.6萬,株高101.8厘米,穗長21.7 厘米,每穗總粒數154.9粒,結實率79.8 %,千粒重24.7克,谷粒長8.3毫米,長寬比3.1。米質: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1.6%,長寬比2.5,堊白米率42%,堊白度5.5%,膠稠度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15%,綜合抗性指數5.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中為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玉林市感光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68.7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6.9%;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23.9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8%(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2.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或26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1.8~2.2萬蔸。3、肥水管理: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早施重施攻蘗肥,巧施攻胎肥,促進穗大粒多,后期看苗施好壯尾肥;淺水回青,薄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穗期保持水層,后期干濕交替到成熟,忌斷水過早。4、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
46、博優1293(原名:博優y12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6號
品種名稱:博優1293
選育單位: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 博A×R1293(612/桂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紫色,分蘗較強,穗形較大,熟期轉色好,結實率高,每畝有效穗數19.1萬,株高106.6厘米,穗長23.4 厘米,每穗總粒數134.5粒,結實率84.9 %,千粒重24.7克,谷粒淡黃,無芒。米質:糙米率81.0%,整精米率62.3%,長寬比2.6,堊白米率68%,堊白度8.8%,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玉林市感光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8.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3%;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21.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2%(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7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移栽葉齡5~6葉,拋栽葉齡3~4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科學肥水管理:采用前促、中穩、后補的施肥方法,適當增施磷鉀肥,一般畝施純氮量11.5~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以有機肥為主,重施基肥,避免過量過遲施用氮肥。淺灌勤露,干濕交替,中期適度曬田,后期干干濕濕到成熟,不宜斷水過早。4、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47、博Ⅲ優黃占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7號
品種名稱:博Ⅲ優黃占
選 育 者:王騰金、劉振卓、王國輝
品種來源:博ⅢA×黃占(香恢1號/廣恢88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7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穗粒協調,熟期轉色較好,結實率高,米質優,每畝有效穗數18.7萬,株高107.1厘米,穗長22.7厘米,每穗總粒數132.7粒,結實率89.0 %,千粒重23.5克,谷粒長8.5毫米,長寬比2.9,谷粒深黃,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7%,整精米率64.6%,長寬比2.7,堊白米率9%,堊白度1.0%,膠稠度6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7%;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4%,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玉林市感光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67.1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6.5%;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17.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6%(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3.3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磷肥作基肥施;畝施純氮10~11公斤,返青后施70%,之后則視苗情適量追施;畝施氯化鉀7.5公斤左右;畝達28萬苗左右,及時曬田。4、病蟲害防治: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48、博優20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8號
品種名稱:博優202
選育單位:博白縣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博A×R202(香恢1號/湛1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4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鞘、稃尖紫色,穗粒協調,結實率高,熟期轉色較好,每畝有效穗數17.8萬,株高108.0厘米,穗長23.2厘米,每穗總粒數144.7粒,結實率86.7%,千粒重23.6克,谷粒長8.1毫米,長寬比2.8,淡黃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1.5%,整精米率63.2%,長寬比3.0,堊白米率9%,堊白度1.0%,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7%;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47%,綜合抗性指數6.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玉林市感光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7.5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3%;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14.3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8%(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7.3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基蘗肥占總施肥量的60%左右,一般每畝用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注意施用農家肥;穗期保持水層,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
49、博優211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49號
品種名稱:博優211
選育單位:藤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博A×R211(明恢63//湛15/桂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株葉型適中,分蘗較強,穗長粒多粒小,結實率高,谷殼深褐色,成穗率高,熟期轉色好,株高107.7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8萬,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52.2粒,結實率86.3%,千粒重22.3克。米質:糙米率80.5%,整精米率63.5%,長寬比2.7,堊白米率11%,堊白度0.7%,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7.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16.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6.7%;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05.2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0%(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0.2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采用前促、中穩、后補的施肥方法,一般畝施純氮量11.5~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以有機肥為主,重施基肥;淺灌勤露,干濕交替,不宜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0、博優301(原名:博宇301)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0號
品種名稱:博優301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博A×宇301(自選恢復系97108/桂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一般,長勢繁茂,植株較高,葉片寬大,有效穗多,穗形較大,熟期轉色好,株高110.4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1萬,穗長24.6厘米,每穗總粒數135.8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4.7克。米質: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3.1%,長寬比2.6,堊白米率69%,堊白度6.6%,膠稠度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1%;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4%,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06.3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0%;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03.2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1.6%(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9.3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合理施肥,科學管水。施足底肥,早施、重施分蘗肥,看苗巧施保花肥和增粒肥;基肥應以農家肥為主,追肥氮、磷、鉀合理搭配,注意不可偏施重施氮肥;淺水分蘗,中期控水,夠苗曬田,灌漿期保持淺水、濕潤到成熟。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1、博優423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1號
品種名稱:博優423
選育單位: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博A×玉423(玉268/桂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分蘗較強,著粒密,穗多粒小,每畝有效穗數19.6萬,株高105.6厘米,穗長21.6厘米,每穗總粒數146.9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1.3克。米質: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8.5%,長寬比2.9,堊白米率30%,堊白度3.6%,膠稠度5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64%,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玉林市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65.1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5%;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5.7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1%(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2.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大田每畝施用純氮12.5~13公斤,搭配相應的磷、鉀肥,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適施壯尾肥;水分的管理采用前期薄水分蘗,中期露曬田,抽穗灌水,后期干濕交替到成熟。4、病蟲害防治:加強對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2、博優306(原名:博宇306)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2號
品種名稱:博優306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博A×宇306(廣優二號/桂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5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適中,植株較高,葉片稍披,葉鞘紫色、柱頭、穎尖紫色,穗形較大,谷穗頂粒有芒,株高110.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6萬,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39.6粒,結實率83.5%,千粒重25.0克,谷粒長8.3毫米,寬2.7毫米,長寬比3.1,呈橢圓形,穎殼稈黃色。米質:糙米率80.6%,整精米率65.1%,長寬比2.5,堊白米率54%,堊白度4.2%,膠稠度4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5%;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57%,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15.1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7.2%;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5.6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1%(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4%。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合理施肥,科學管水。施足底肥、早施重施分蘗肥,看苗巧施保花肥和增粒肥,基肥主要施農家肥為主,追肥則氮、磷、鉀合理搭配,注意不可偏施重施氮肥;水的管理以淺灌為主,注意曬田控苗,后期干濕交替,保持濕潤到成熟。4、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53、秋長優2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3號
品種名稱:秋長優2號
選育單位:博白縣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 秋長A×R228(香恢1號/廣恢12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與對照博優25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整齊度中等,分蘗較弱,葉鞘、稃尖紫色,穗長粒多,熟期轉色較好,每畝有效穗數17.5萬,株高105.4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55.2粒,結實率79.4%,千粒重25.5克,谷粒長10.4毫米,長寬比3.2,淡黃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9.8%,長寬比3.1,堊白米率39%,堊白度4.1%,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7%;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玉林市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84.7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8.9%;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30.7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7%(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8.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8%。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移栽。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或26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1.8~2.2萬蔸。3、肥水管理:基蘗肥占總施肥量的60%左右,一般每畝用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注意施用農家肥;淺水回青,薄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穗期保持水層,后期干濕交替到成熟,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4、博優26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4號
品種名稱:博優26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
品種來源:博A×測26(IR5758//密陽23/IR5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遲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適中,劍葉較短,葉鞘、稃尖紫色,有效穗多,穗長粒多,熟期轉色好,熟期遲,每畝有效穗數19.9萬,株高103.0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52.3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2.4克,谷粒長8.3毫米,長寬比3.07,無芒。米質:糙米率82.6%,整精米率66.7%,長寬比2.6,堊白米率46%,堊白度5.9%,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5%;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07.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3%;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27.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1%(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6月底、7月初播種,插秧葉齡5~6葉,拋秧葉齡3~4葉。2、插足基本苗。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追肥采用“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方法,促分蘗早發生,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薄水插秧(濕潤拋秧),淺水分蘗,適時露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保持濕潤以利灌漿結實。4、病蟲害防治: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5、振優290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5號
品種名稱:振優290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振豐A×廣恢290(廣恢452/R452),R462為明恢63///珍桂矮//廣恢3550/518的復合雜交后代選育。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與對照博優25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緊湊,葉片直立,群體整齊,葉鞘、稃尖紫色,穎色淡黃色,無芒,穗短粒多,熟期轉色好,結實率高,株高100.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9萬,穗長21.7厘米,每穗總粒數145.6粒,結實率86.2%,千粒重24.3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9%,整精米率65.5%,長寬比2.6,堊白米率24%,堊白度2.4%,膠稠度4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09.5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6%;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25.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7%(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0.3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6.4%。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好,早施返青肥,重施分孽肥,生長中期看苗情補施穗肥,做到氮、磷、鉀配合施用,不宜偏施氮肥。4、淺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蘗,夠苗露曬田,有水孕穗,后期干干濕濕充實壯籽。5、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6、博優62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6號
品種名稱:博優629
選育單位: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三亞分公司
品種來源:博A×中種恢629(農家種軟香占//廣恢128/豐矮占)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3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株葉型適中,穗形較大,熟期轉色中,每畝有效穗數18.3萬,株高103.7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58.0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3.5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9.4%,長寬比2.7,堊白米率30%,堊白度3.4%,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5%;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綜合抗性指數8.5,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12.7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6%;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08.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4%(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5.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1.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一般6月底、7月初播種,插秧葉齡5~6葉,拋秧葉齡3~4葉。2、插足基本苗。插植規格一般為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好,早施返青肥,重施分蘗肥,生長中期看苗情補施穗肥,做到氮、磷、鉀配合施用,不宜偏施氮肥。4、淺水分蘗,夠苗露曬田,有水孕穗,后期干干濕濕充實壯籽。5、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7、秋優623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7號
品種名稱:秋優623
選育單位:廣西南寧三益新品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秋A×623,623來源于國際水稻研究所IR65623-94-3-1-3-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與對照博優25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適中,長勢繁茂,分蘗較強,有效穗多,穗形較大,結實率較低,熟期轉色一般,株高110.4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0.6萬,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49.4粒,結實率78.9%,千粒重21.3克,谷粒長8.9毫米,長寬比3.87,穎殼黃色,稃尖紫色,無芒。米質: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7.7%,長寬比3.2,堊白米率13%,堊白度2.3%,膠稠度6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73%,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82.1公斤,比對照博優253減產0.9%;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1.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減產3.0%(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7.2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1.5%。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2.0~2.2萬蔸。3、肥水管理。磷肥作基肥施;畝施純氮10~11公斤,返青后施70%,之后則視苗情適量追施;畝施氯化鉀7.5公斤左右;分蘗達35萬苗/畝左右,及時曬田。4、病蟲害防治: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8、博優22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8號
品種名稱:博優228
選育單位:博白縣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博A×R228(香恢1號/廣恢12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與對照博優25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度一般,葉片長寬,葉鞘、稃尖紫色,分蘗力稍弱,穗長粒多粒大,穗粒協調,千粒重高,熟期轉色較好,每畝有效穗數15.5萬,株高110.9厘米,穗長25.6厘米,每穗總粒數151.0粒,結實率83.8%,千粒重25.8克,谷粒長10.3毫米,長寬比3.1,谷粒淡黃,有短芒。米質:糙米率81.5%,整精米率62.1%,長寬比2.8,堊白米率16%,堊白度1.8%,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0%;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100%,綜合抗性指數8.0,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玉林市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7.2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5%;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80.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減產5.3%(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6.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1.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或26厘米×13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或畝拋秧1.8~2.2萬蔸。3、肥水管理:基蘗肥占總施肥量的60%左右,一般每畝用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注意施用農家肥;淺水回青,薄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穗期保持水層,后期干濕交替到成熟,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59、博優680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59號
品種名稱:博優680
選育單位:廣西博士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博A×測680[IR661×(IR2061×合浦野生稻)F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遲熟1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群體整齊度一般,株型適中,葉色青綠,葉姿稍披,熟期轉色中,田間抗性一般,耐寒性較弱;株高108.7厘米,劍葉長30厘米、寬2.0厘米左右,穗長24.2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6.8萬,每穗總粒數157.4粒,結實率85.4%,千粒重24.5克。米質:糙米率81.9%,整精米率65.3%,長寬比2.5,堊白米率18%,堊白度2.1%,膠稠度7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7%。人工接種抗性:穗瘟抗性級別9級,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6.5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9%。2004年晚稻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8.3公斤,與對照博優253平產;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3.8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和移栽:桂南于7月10~15日播種,秧齡15~20天,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2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或采用拋栽;2、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插后5~7天及時追肥,保證插后20天左右夠苗,并逐步露、曬田,以后干濕潤灌,至大胎期灌回水層;3、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60、培雜桂旱1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60號
品種名稱:培雜桂旱1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培矮64S×桂旱1號(桂D1號/桂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在大化、柳州、南寧等地作旱稻種植,全生育期130~135天,比對照巴西陸稻遲熟14~16天;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3天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表現:株型緊束,葉挺,分蘗較強,穗大粒多,熟期轉色較好,較易落粒,每畝有效穗數15.6~18.3萬,株高87.1厘米,穗長22.1厘米,每穗總粒數151.7粒,結實率80.2%,千粒重23.9克。米質:整精米率56.2%,長寬比3.2,堊白米率16%,堊白度1.6%,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抗性表現:葉瘟、穗瘟平均2級,最高3級;苗期抗旱指數64.9(5級),穗期抗旱指數0.95(5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參加國家旱稻品種試驗西南組區試,其中2003年平均畝產293.14公斤,比對照巴西陸稻增產4.88%(顯著);2004年平均畝產332.59公斤,比對照巴西陸稻增產37.02%(極顯著)。2002~2003年參加自治區水稻品種桂南早稻遲熟組試驗,其中2002年產量為485.3公斤,與對照特優63相當;2003年產量為454.3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11.4%(極顯著)。2002~2005年在桂中的柳州、忻城、融安、象州、興賓和桂南的邕寧、武鳴等地進行“水插旱管”試種,一般畝產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1、水插旱管。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早稻2月底3月初播種,秧齡25~30天;晚稻7月初播種,秧齡20~25天。②施足基肥,及早追肥,促進早分蘗早封行。插后施用水田除草劑,插后20天停止灌溉,以后依靠自然降雨至收獲,如遇嚴重干旱,灌水保苗。③及時防治蟲害及鼠害。2、旱播旱管。①適時播種,早稻3月上旬至中旬,晚稻7月上旬。②旱整地,耙碎耙平,開行條播,行距23~25厘米,畝施復合肥25~30公斤(N∶P∶K=15%∶15%∶15%)作基肥,畝播種量1.5公斤,浸種催芽露白,播后用耙沿行溝直耙;使種子入土3-5厘米以防鼠鳥為害。③播后灌水或噴水,使土壤充分濕潤但無水層,并施用旱地專用除草劑。④早追肥,出苗后15天畝施尿素15公斤,氯化鉀8公斤,促進早分蘗早封行。肥力差的旱地孕穗期畝施尿素3公斤作壯尾肥。追肥時土壤必須濕潤,可在降雨后進行。⑤及時防治蟲害及鼠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和中稻地區種植。
61、十優A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61號
品種名稱:十優A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六B// 金23B/321,321來源于桂99///桂99//Calotoc/02428。
特征特性:屬野敗型不育系。不育系株高80~85厘米,株葉型較緊湊,劍葉較短直,分蘗力較強,葉鞘、葉耳、穎尖、柱頭為紫色。群體平均每穗粒數約200粒,千粒重19~20克,谷粒長8.5毫米,長寬比為3.5。在南寧種植,早稻2月底3月上旬播種,主莖葉片14~15葉,晚稻7月上中旬播種,播始歷期68~72天。抽穗整齊,花期集中,花時較早,一般9∶30始花,11∶00~12∶00為盛花高峰期;開穎角度大,柱頭外露率約82.0%,其中雙邊外露率39.0%,異交結實率達70%左右,穎殼閉合好。抗性:據廣西農科院植保研究所接種鑒定,葉瘟5級,穗瘟7級,白葉枯病5~7級。根據2005年6月22日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十優A進行田間技術鑒定的結果,十優A不育株率達100%,花粉不育度100%,其中典敗98.97%、圓敗0.87%、染敗0.16%;套袋自交不育度達99.99%。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檢驗報告,十優A的保持系早稻米十項主要品質指標(除直鏈淀粉含量以外)達農業部部頒二級優質米以上標準;晚稻米十一項主要品質指標達農業部部頒優質米二級以上標準(其中十項達一級標準)。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不育系不育株率達100%,花粉不育度達100%,套袋自交不育度99.99%,通過審定,可在生產上應用。
62、太A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62號
品種名稱:太A
選育單位:博白縣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金23B/837糯變異株
特征特性:屬野敗型不育系。不育系株高90厘米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淡綠,分蘗力強,稃尖、柱頭白色,穗頂部分谷粒有短芒,群體平均每穗粒數130粒,千粒重30克,谷粒長10.2毫米,長寬比3.1,谷殼稈黃色。在博白種植,早稻3月上旬播種,主莖葉片數14~15葉,晚稻7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72~74天。抽穗整齊,花期集中,花時較早,晴天一般9∶00始花,盛花高峰期10∶00~11∶00;柱頭外露率約50.0%,其中雙邊外露率40.0%,異交結實率達50%以上,穎殼閉合好。根據2005年10月19日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太A進行田間技術鑒定的結果,花粉不育度為99.91%,其中,典敗75.05%,圓敗24.29%,染敗0.57%,正常0.09%;套袋自交不育度達99.98%。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太A的保持系有糙米率、長寬比、堊白米率、堊白度、膠稠度和直鏈淀粉含量等6項指標達國標3級以上標準,其中糙米率、長寬比達國標1級;堊白度、堊白米率達國標2級。
審定意見:經審核,太A不育株率達100%,花粉不育度達99.91%,套袋自交不育度99.98%,通過審定,可在生產上應用。
63、圣A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63號
品種名稱:圣A
選育單位:博白縣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優ⅠB//秋B/博B
特征特性:屬野敗型不育系。不育系株高80厘米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淡綠,分蘗力強,葉鞘、稃尖、柱頭紫色,無芒,群體平均每穗粒數150粒,千粒重22克,谷粒長7.2毫米,長寬比2.8,谷殼稈黃色。在博白種植,早稻3月上旬播種,主莖葉片數為13~14葉,晚稻7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68~70天。抽穗整齊,花期集中,花時較早,晴天一般9∶00始花,盛花高峰期10∶00~11∶00;柱頭外露率約83.0%,其中雙邊外露率55.0%,異交結實率達50%以上,穎殼閉合好。根據2005年10月19日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圣A進行田間技術鑒定的結果,花粉不育度為99.84%,其中,典敗72.69%,圓敗27.00%,染敗0.15%,正常0.16%;套袋自交不育度達99.995%。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圣A的保持系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1.0%,長寬比3.4,堊白米率36%,堊白度6.7%,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2%。據廣西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苗葉瘟、穗瘟均為5級,綜合評價5級。
審定意見:經審核,圣A不育株率達100%,花粉不育度達99.84%,套袋自交不育度99.995%,通過審定,可在生產上應用。
64、毅A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64號
品種名稱:毅A
選育單位:廣西南繁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博A//Y華農B /博B
特征特性:屬野敗型不育系。不育系株高70 厘米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淡綠,分蘗力強,葉鞘綠色,稃尖無色,柱頭白色,劍葉長約23.6厘米,寬約1.4厘米,無芒。群體平均每穗粒數160粒,千粒重17.5克,谷粒長8.9毫米,長寬比3.4,谷殼褐色。在桂南種植,早稻3月上旬播種,主莖葉片數15~16葉,晚稻7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62~66天。抽穗整齊,花期集中,花時較早,一般9∶00始花,10∶00~12∶00為盛花高峰期;柱頭中等大小,外露率高達79.8%,其中雙邊外露率39.3%,單邊外露率40.5%,異交結實率50~60 %。2005年10月21日,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毅A進行田間技術鑒定的結果,花粉不育度為100%,其中,典敗85.73%,圓敗14.17%,染敗0.10%;套袋自交不育度達99.97%。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毅A的保持系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7.4%,長寬比2.9,堊白米率46%,堊白度5.0%,膠稠度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8%。據廣西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苗葉瘟、穗瘟均為7級,白葉枯病9級。
審定意見:經審核,毅A不育株率達100%,花粉不育度達100%,套袋自交不育度99.97%,通過審定,可在生產上應用。
65、桂科-1S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6065號
品種名稱:桂科-1S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培矮64S//KS~14 /廣親和材料02428
特征特性:屬溫敏型水稻兩系不育系。株葉型較緊湊,長勢旺盛,分蘗力較強,葉鞘、葉耳、穎尖、柱頭為紫色,早稻主莖葉片14~15葉,株高85厘米,平均每穗粒數約200粒,千粒重22.5克。開花高峰在10:30~12:00之間,柱頭外露率85.6%,其中雙邊率為53.8%,異交結實率達70%以上。在南寧穩定不育期123天(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育起點溫度23.5℃。根據2005年9月8日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桂科~1S進行田間技術鑒定的結果,不育株率達100%,花粉不育度100%,全部為典敗;田間套袋自交不育度達100%。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桂科~1S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9%,長寬比3.0,堊白米率22%,堊白度2.2%,膠稠度6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0.4%。據廣西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苗葉瘟6級,穗瘟7級。
審定意見:經審核,桂科-1S不育株率達100%,花粉不育度達100%,套袋自交不育度100%,通過審定,可在生產上應用。
66、龍優673
認定編號:粵審稻2005027號
品種名稱:龍優673
選育單位:廣東農作物雜種優勢開發利用中心
品種來源:龍A×恢673(桂99//明恢77/三黃占)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1~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較弱,穗長粒多,熟期轉色好,葉鞘、稃尖紫色,谷殼深褐色,無芒,株高110.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5萬,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56.0粒,結實率79.8%,千粒重24.5克。米質:糙米率80.8%,整精米率60.7%,長寬比2.8,堊白米率16%,堊白度0.9%,膠稠度5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3%;人工接種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97%,綜合抗性指數8.3,稻瘟病的抗性評價為高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4年晚稻參加桂南感光組篩選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8.0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1%;2005年晚稻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492.6公斤,比對照博優253減產2.8%(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7公斤,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7月上旬播種,桂中稻作區南部如武宣、象州、興賓、宜州等地6月底播種,秧齡18~22天。2、插足基本苗。插植規格為23厘米×13厘米或20厘米×13厘米,每蔸栽2~3粒谷苗,或畝拋秧2.1~2.5萬蔸。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攻蘗肥,中期適當控肥,后期看苗巧施穗肥;水的管理以淺灌為主,苗數達23萬/畝時曬田,后期干濕交替,保持濕潤到成熟。4、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認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于2005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予以認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南部種植博優桂99的地區作晚稻種植,但應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