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廣西 » 正文

2001年廣西審定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4-08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2381
 

    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于2001年12月12-13日在南寧召開了品種審定會議,對各育(引)種單位申報審定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品種進行了審定,現將審定通過的135個品種公布如下:

 

一、水稻

序號

品種名稱

審定編號

序號

品種名稱

審定編號

1

優Ⅰ1號

桂審稻2001001號

28

香二優781

桂審稻2001028號

2

豐優838

桂審稻2001002號

29

香二優253

桂審稻2001029號

3

豐優191

桂審稻2001003號

30

特優253

桂審稻2001030號

4

豐優328

桂審稻2001004號

31

金優82

桂審稻2001031號

5

豐優207

桂審稻2001005號

32

華優8813

桂審稻2001032號

6

豐優86

桂審稻2001006號

33

華優8830

桂審稻2001033號

7

豐優63

桂審稻2001007號

34

華優838

桂審稻2001034號

8

豐優桂99

桂審稻2001008號

35

華優229

桂審稻2001035號

9

中優4480

桂審稻2001009號

36

華優128

桂審稻2001036號

10

優Ⅰ4480

桂審稻2001010號

37

特優128

桂審稻2001037號

11

汕優253

桂審稻2001011號

38

六優1025

桂審稻2001038號

12

汕優82

桂審稻2001012號

39

美優桂99

桂審稻2001039號

13

中優82

桂審稻2001013號

40

美優138

桂審稻2001040號

14

優ⅠT80

桂審稻2001014號

41

美優1025

桂審稻2001041號

15

特優1012

桂審稻2001015號

42

早香一號

桂審稻2001042號

16

優Ⅰ5759

桂審稻2001016號

43

輻占

桂審稻2001043號

17

博優205

桂審稻2001017號

44

油占8號

桂審稻2001044號

18

田東香

桂審稻2001018號

45

桂華占

桂審稻2001045號

19

培兩優1025

桂審稻2001019號

46

桂絲占

桂審稻2001046號

20

綺優1025

桂審稻2001020號

47

桂豐2號

桂審稻2001047號

21

博優香1號

桂審稻2001021號

48

桂豐6號

桂審稻2001048號

22

優Ⅰ01

桂審稻2001022號

49

馬壩銀占

桂審稻2001049號

23

汕優3550

桂審稻2001023號

50

金優4480

桂審稻2001050號

24

博優58

桂審稻2001024號

51

金優66

桂審稻2001051號

25

博優28

桂審稻2001025號

52

金優80

桂審稻2001052號

26

博優781

桂審稻2001026號

53

中優66

桂審稻2001053號

27

中優781

桂審稻2001027號

54

Ⅱ優4480

桂審稻2001054號

55

Ⅱ優桂99

桂審稻2001055號

89

香兩優68

桂審稻2001089號

56

Ⅱ優桂34

桂審稻2001056號

90

八兩優63

桂審稻2001090號

57

威優96

桂審稻2001057號

91

田兩優402

桂審稻2001091號

58

威優4480

桂審稻2001058號

92

金優191

桂審稻2001092號

59

特優4480

桂審稻2001059號

93

優Ⅰ191

桂審稻2001093號

60

福優402

桂審稻2001060號

94

威優191

桂審稻2001094號

61

福優974

桂審稻2001061號

95

金優64

桂審稻2001095號

62

湘優207

桂審稻2001062號

96

金優77

桂審稻2001096號

63

新香優63

桂審稻2001063號

97

金優96

桂審稻2001097號

64

八兩優353

桂審稻2001064號

98

金優63

桂審稻2001098號

65

T98優207

桂審稻2001065號

99

優Ⅰ96

桂審稻2001099號

66

岳優136

桂審稻2001066號

100

優Ⅰ647

桂審稻2001100號

67

中優桂55

桂審稻2001067號

101

汕優207

桂審稻2001101號

68

威優402

桂審稻2001068號

102

威優207

桂審稻2001102號

69

威優804

桂審稻2001069號

103

金優207

桂審稻2001103號

70

金優804

桂審稻2001070號

104

新香優207

桂審稻2001104號

71

汕優402

桂審稻2001071號

105

Ⅱ優207

桂審稻2001105號

72

金優402

桂審稻2001072號

106

Ⅱ優36輻

桂審稻2001106號

73

金優298

桂審稻2001073號

107

培雜67

桂審稻2001107號

74

金優463

桂審稻2001074號

108

培雜28

桂審稻2001108號

75

金優404

桂審稻2001075號

109

博優01

桂審稻2001109號

76

威優404

桂審稻2001076號

110

培雜266

桂審稻2001110號

77

中優974

桂審稻2001077號

111

優Ⅰ5012

桂審稻2001111號

78

八兩優96

桂審稻2001078號

112

優Ⅰ54

桂審稻2001112號

79

威優463

桂審稻2001079號

113

優Ⅰ4635

桂審稻2001113號

80

金優974

桂審稻2001080號

114

泰玉14

桂審稻2001114號

81

威優974

桂審稻2001081號

115

優Ⅰ63

桂審稻2001115號

82

培兩優特青

桂審稻2001082號

116

先優95

桂審稻2001116號

83

培雜青珍

桂審稻2001083號

117

兩優培九

桂審稻2001117號

84

培兩優288

桂審稻2001084號

118

優Ⅰ122

桂審稻2001118號

85

金優647

桂審稻2001085號

119

特優77

桂審稻2001119號

86

威優647

桂審稻2001086號

 

 

 

87

汕優974

桂審稻2001087號

 

 

 

88

威優298

桂審稻2001088號

 

 

 

 

二、玉米

1、桂單30號             桂審玉2001001號

2、蠡玉5號              桂審玉2001002號

3、正大818              桂審玉2001003號

4、正大819              桂審玉2001004號

5、登海3號              桂審玉2001005號

6、登海11號             桂審玉2001006號

7、屯玉7號              桂審玉2001007號

8、柳糯1號              桂審玉2001008號

9、超甜黃                桂審玉2001009號

10、理偉甜1號           桂審玉2001010號

11、理偉甜2號           桂審玉2001011號

12、理偉糯1號           桂審玉2001012號

13、理偉糯5號           桂審玉2001013號

14、桂香糯6號           桂審玉2001014號 

三、甘蔗

1、巴西45號             桂審蔗2001001號

2、新臺糖16號           桂審蔗2001002號

二OO二年一月九日

附件:

2001年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水稻、玉米、甘蔗品種簡介

一、水稻品種

 1、 Ⅰ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1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優Ⅰ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鐘恢1號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0天左右,晚造97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株高98厘米左右,長勢旺,葉片挺直,葉色淡綠,葉鞘、葉耳為紫色,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性較強,抽穗整齊,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畝有效穗18萬穗左右,每穗總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6克,外觀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1998年晚造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458.2公斤 ,比對照金優402增產8.2%;1999-2000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45.2和512.1公斤,分別比對照優Ⅰ402增產3.1%和金優402增產10.5%。1998-2000年鐘山、荔浦、富川、鹿寨等地累計種植面積7萬多畝,早造一般畝產450-500公斤,晚造一般畝產42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疏播勻播,適齡移栽。秧田畝播種量10公斤,早造4.5-5葉移栽,晚造秧齡15-18天為宜。②插足基本苗。雙株植,畝插足基本苗10萬苗左右,拋栽宜畝拋65張秧盤的秧。③施足基肥,及早追肥。本田畝施1-1.2噸腐熟有機肥做基肥,并畝用尿素10公斤、碳酸氫銨2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做面肥,移植后5天內畝追施尿素15公斤、氯化鉀20公斤。④水份管理參照一般早熟組合,注意后期不宜斷水過早。⑤綜合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春制,優ⅠA、鐘恢1號主莖葉片數均為12葉;秋制播始歷期為54天。春制父母本同播,秋制則父本比母本遲播2天。②父母本生育期較短,應適當增加父母本用種量,一般每畝用父本0.8公斤,母本2.5公斤,稀播勻播,培育壯秧;早移栽,插足基本苗,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宜,父本畝插3萬基本苗,母本畝插8-10萬基本苗;父本插后重施分蘗肥,大田純N畝用量控制在10-12公斤,夠苗及時露曬田。③優ⅠA對“九二O”敏感,母本始穗10%時始噴,畝用量12克左右,分三次噴施。④注意病蟲害防治和除雜保純。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早熟、高產、適應性廣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桂中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2、豐優83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2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豐源A(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與輻恢838(四川原子核應用技術研究所育成)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117天左右,株葉型適中,莖稈粗壯,葉色淡綠,葉鞘、葉耳為淺紫色,分蘗力強,耐寒、抗倒性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早造105厘米左右,晚造9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糙米率80.4%,精米率71.4%,整精米率34.2%,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年兩年四造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461.7?561.2公斤 ,均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增幅為5.6?10.4%,達顯著水平;2000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551.3公斤,居同熟組24個參試種首位,分別比汕優桂99(CK1)、特優63(CK2)增產13.2%和2.1%。同時,面上進行生產試種,早造畝產500-550公斤,晚造畝產470-520公斤。1999?2000年鐘山縣累計試種面積7.5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齡移栽。早造6葉移栽(拋秧為5葉),晚造秧齡不超過25天。②合理密植。因豐優838分蘗力強,不宜密植,畝插基本苗7?9萬苗,拋栽早造畝拋1.8萬蔸、晚造拋2萬蔸為宜。③科學管理肥水。宜中上肥力水平管理,施足基肥,氮、磷、鉀比例為1∶0.8∶1,畝施純氮12公斤,最高苗35萬左右曬田控苗。④注意重點防治稻癭蚊、稻飛虱和紋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80天和66-68天,播差期時差14天。②父本營養生長期較長,分蘗力強、花期長、花粉量大,宜采用一期父本兩段育秧;父母本行比以2∶16為宜,畝插母本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8?10%時始噴,畝用量14-16克,分三次噴,前輕中重后補。④注意防治黑粉病和紋枯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株葉型好、耐寒性強、豐產性能好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3、豐優19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3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豐源A(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與恢復系191(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116天左右,株葉型較好,莖稈堅韌,耐寒、抗倒,分蘗力較強,葉色淺綠,葉鞘、葉耳為紫色,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早造100-105厘米,晚造9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35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7.5克,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1.2%,精米率73.3%,整精米率53.2%,長寬比3.1,堊白率21%,堊白度3.7%,透明度1級,堿消值5.7,膠稠度44mm,直鏈淀粉含量21.5%,蛋白質含量10.5%。

產量表現: 1999?2000年兩年四造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451.1?536.6公斤 ,均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增幅為4.5?9.2%。同期,鐘山、富川、鹿寨等地試種1.6萬畝,一般畝產480-53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齡移栽。早造6葉移栽(拋秧為5葉),晚造秧齡不超過25天。②合理密植。畝插基本苗8?9萬苗。③科學管理肥水。基追肥比例以7∶3為宜,大田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8∶1,后期不宜斷水過早。④綜合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81天和66-68天,父母本播差期時差12-13天。②父本191屬多穗型,分蘗力強、花粉量充足,宜采用一期父本兩段育秧;父母本行比以2∶16為宜,畝插母本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8?10%時始噴,畝用量14-16克,分三次噴,前輕中重后補。④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株葉型好、耐寒性強、高產、米質較優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4、豐優32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4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豐源A(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與自育成的恢復系32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11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淡綠,葉鞘、葉耳為紫色,分蘗力強,后期熟色好。株高早造105厘米左右,晚造9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4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 1999-2000年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其中早造畝產分別為528.1公斤、549.9公斤 ,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7.5%和7.4%;晚造畝產分別為486.7公斤、469.0公斤,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5.7%和11.6%;同期,鐘山、富川等地進行生產試驗、試種,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齡移栽。早造6葉移栽(拋秧為5葉),晚造秧齡不超過25天。②合理密植。畝插基本苗8?10萬苗。③科學施肥管水。宜中上肥力水平管理,氮、磷、鉀比例為1∶0.8∶1,畝施純氮12公斤,最高苗35萬左右曬田控制無效分蘗。④綜合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80天和66-68天,父母本播差期時差13天。②父本宜采用一期父本兩段育秧;父母本行比以2∶16為宜,畝插母本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8?10%時始噴,畝用量14-16克,分三次噴,前輕中重后補。④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5、豐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5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豐源A(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與恢復系20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厚直,分蘗力中等,株高早造100厘米左右,晚造8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 2000年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502.5公斤和428.0公斤 ,比對照汕優36輻增產3.29%和2.76%;同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武鳴、北流、荔浦、靈川四個試點,平均畝產為462.3公斤,比對照優Ⅰ4480增產4.0%;晚造參加自治區區試,桂中、桂北7個試點平均畝產為440.12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早熟5天、增產8.6%,達顯著水平,評為入選組合。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齡移栽。早造5葉移栽(拋秧為3.5-4葉),晚造秧齡20天左右。②合理密植。畝插基本苗8?10萬苗,或畝拋栽2.2萬蔸為宜。③施肥采取前重、中控、后補方式,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④加強病蟲害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春制父母本播差為4.0葉,秋制播差為12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6為宜,畝插母本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8?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4-16克,分三次噴,前輕中重后補。④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6、豐優8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6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豐源A(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與明恢86(從福建三明市農科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中造種植,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分蘗力強。株高115-118厘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50粒左右,結實率82-85%,千粒重28克,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年中造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528.0和526.2公斤 ,分別比對照特優63增產6.6%和4.1%;同期面上進行試種,一般畝產為50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當稀植。單株插植,插植規格26.7×13.3cm,畝插基本苗6?8萬苗。②施足基肥,增施農家肥和磷鉀肥。畝施純氮12-1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施肥以前促、中控、后補為原則。③注意防治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88天和66-68天,播差期時差20天。②父本植株高大,花粉量大,采用一期父本兩段育秧,父母本行比以2∶18為宜,父本畝插2500蔸;母本適當早插,秧齡控制在18天以內,畝插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8?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4-16克,分三次噴,前輕中重后補。④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稻、桂中作中稻推廣種植。

7、豐優6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7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豐源A(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與明恢6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中造種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10-115厘米,株葉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5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 1999-2000年中造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522.5和551.4公斤 ,分別比對照特優63增產5.49%和9.08%;同期面上進行試種,一般畝產為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當稀植。單株插植,插植規格26.7×13.3cm,畝插基本苗6?8萬苗,拋植1.6-1.8萬蔸。②施足基肥,增施農家肥和磷鉀肥。畝施純氮12-1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施肥以前促、中控、后補為原則。③注意防治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88天和66-68天,播差期時差20天。②父本植株高大,花粉量大,采用一期父本兩段育秧,父母本行比以2∶18為宜,父本畝插2500蔸;母本適當早插,秧齡控制在18天以內,畝插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8?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4-16克,分三次噴,前輕中重后補。④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8、豐優桂99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8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豐源A(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與桂99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130天,晚造115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淡綠,葉鞘、葉耳均為紫色,分蘗力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35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糙米率79.1%,精米率71.5%,整精米率49.8%,堊白率56%,堊白度9%,直鏈淀粉含量20.0%,膠稠度62mm,長寬比3.2,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較強。

產量表現:1999?2000年兩年四造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468.6?543.7公斤 ,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3.7?11.5%;2000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495.2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7.0%;晚造參加自治區區試,七個試點平均畝產415.7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2.5%。1999-2000年鐘山縣累計種植面積3.7萬畝,早造一般畝產480-530公斤,晚造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齡移栽。早造5.5-6葉移栽(拋秧為4.5葉),晚造秧齡20天左右,畝插基本苗8?10萬苗。②重施基肥,注意早追肥,適量增施磷鉀肥,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8∶1為宜,基、蘗肥應占總量的75%。③綜合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在鐘山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82天和66-68天,播差期時差14天。②母本始穗8?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4-16克,分三次噴,前輕中重后補。③注意防治黑粉病和紋枯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9、中優44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9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利用中九A與恢復系4480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鐘山縣種子公司、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124天,晚造105-110天,株型集散適中,株高早造110厘米左右,晚造95-100厘米,莖稈淡青色,葉片挺直,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10-130粒,結實率82%,千粒重25克,谷粒細長,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抗倒能力稍差。

產量表現:1999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34.9公斤,比對照種威優402增產7.2%;同期,鐘山縣進行品比試驗,平均畝產481.0公斤 ,比對照汕優36輻增產10.8%。1999-2000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98公斤和517.7公斤,比對照金優64增產15.2%和16.5%。1998?2000全區累計種植面積5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齡移栽。早造5葉左右移栽(拋栽4-4.5葉),晚造手插秧齡20天左右,拋栽3.5-4葉。②插足基本苗。畝插足基本苗10-12萬苗或拋植2.2-2.4萬蔸。③后期不宜斷水過早。④注意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鐘山春制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4葉,秋制播差期時差16天。②中九A對“九二O”比較敏感,應在母本抽穗20-30%時始噴,畝用量控制在10克以內。③始花和盛花期各噴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Ⅰ44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0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于1997年利用優ⅠA與恢復系4480(廣東省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124天,晚造104天左右,株高早造97厘米,晚造85厘米,株型集散適中,葉片挺直,分蘗力中上,耐肥抗倒性強,抽穗整齊,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30粒,結實率83%左右,千粒重25克,外觀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但耐寒性稍差。

產量表現:1998年早造參加鐘山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412.8公斤 ,比對照汕優64增產9.3%;1999年續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0.8和430.0公斤,比對照汕優36輻增產10.7%和2.5%。1998?2000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達50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適齡移栽,早造5-5.5葉移栽(4.5葉拋栽),晚造秧齡20天或4葉拋栽。其他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鐘山春制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4葉,秋制父母本播差期時差15天。②母本抽穗8-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為14-16克,分三次噴施。③注意病蟲害防治和除雜保純。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1、汕優25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1號                           

品種來源:賀州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用珍汕97A與恢復系測253(廣西大學支農中心育成)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12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葉片寬、厚、直立,葉色深綠,分蘗力強,耐寒、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10-115厘米,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20-140粒,結實率80-85%,千粒重27克,外觀米質較優。

產量表現:1997?2000年早造參加賀州市水稻新品種品比試驗,四年四造平均畝產為513.92公斤 ,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12.7%;同時,1997年早造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95.8公斤,比汕優桂99增產7.3%。1998?2000年賀州市累計種植面積17.9萬畝,一般畝產48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汕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76天和61天,建議父母本播差期時差15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宜,畝插母本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2克左右,連續三天噴完。④注意黑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12、汕優8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2號                          

品種來源:賀州市種子公司于1997年用珍汕97A與恢復系明恢82(從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賀州市種子公司、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126天,晚造11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葉片厚、直,分蘗力中等,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0-85%,千粒重27克,糙米率81.8%,精米率71.8%,長寬比2.4,膠稠度43mm,直鏈淀粉含量22.3%,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8年早造參加賀州市水稻新品種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495.0公斤,比對照汕優77增產11.66%;1999?2000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07.0公斤和505.4公斤 ,比對照汕優36輻增產13.2%和12.7%,產量均居首位。1999、2000年晚造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3個試點平均畝產為488.1公斤、477.1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分別增產11.9%和5.8%。1998?2000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30.1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中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建議秋制父母本播差期時差6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宜,畝插母本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2克左右,連續三天噴完。④注意黑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3、中優8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3號                          

品種來源:賀州市種子公司用中九A與恢復系明恢82(從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8-120天,晚造11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19萬穗,每穗總粒120-140粒,結實率80-85%,千粒重24.5克,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賀州市水稻新品種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487.9公斤,比對照汕優36輻增產13.7%;2000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482.0公斤 ,比對照汕優4480增產6.8%。同期進行生產試驗、試種,一般畝產480公斤左右,均比同熟期組合汕優36輻、汕優4480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中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建議秋制父母本播差期時差11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宜,畝插母本8-10萬基本苗。③母本始穗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2克左右,連續三天噴完。④注意黑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4、優ⅠT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4號                          

品種來源:柳州地區農科所利用優Ⅰ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T80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15-120天,株型集散適中,株高90-95厘米,葉片中大挺直,葉色濃綠,分蘗力較強,耐肥抗倒性強,抽穗整齊,中后期轉色順調,成熟時青枝臘稈,畝有效穗21-22萬穗,每穗總粒110-12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5克,外觀米質中等,葉瘟4-7級,穗瘟7級,白葉枯病4級。

產量表現:1998-1999年早造廣西早秈中熟組區試,1998年平均畝產381.79公斤 ,比汕優64(CK1)減產0.45%,比珍桂矮(CK2)增產11.92%,居12個參試種第二位;1999年平均畝產為468.79公斤,比CK1增產10.78%,比CK2增產16.93%,居首位。同期,在三江、武宣、象州、來賓、昭平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為380-500公斤,均比同熟期組合汕優36輻、汕優4480、優Ⅰ4480

增產,增幅為5.3-16.5%。

栽培技術要點:①插足基本苗。雙株植,畝插足基本苗10萬苗左右,拋栽宜畝拋65張秧盤的秧。②重施基肥,早施蘗肥,適施穗、粒肥。本田畝施優質農家肥10-15擔,碳酸氫銨和鈣鎂磷肥各30-40公斤,氯化鉀6-8公斤;插后12天內分兩次畝追施尿素15-20公斤、氯化鉀7.5-10公斤;齊穗適施穗、粒肥。③適時露曬控苗,注意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建議春制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為5葉;秋制時差為16天。其他參照優Ⅰ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及山區作早稻推廣種植。

15、特優101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5號   

品種來源:廣西大學支農開發中心利用龍特甫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測101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晚造115天,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但后期有早衰現象。株高11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萬穗左右,每穗總粒140-16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米質一般,葉瘟4級,穗瘟7級,白葉枯病3-7級。

產量表現: 1998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86.7公斤,比特優63(CK1)增產4.7%,比對照汕優桂99(CK2)增產12.8%;1999?2000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37.86和478.3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0.67%和8.6%。1998?2000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達15萬畝,一般畝產50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特優63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用特A原種并安排在夏秋季進行制種,父母本播差期時差為5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宜。③母本始穗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2克,分三次噴施。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16、優Ⅰ5759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6號                          

品種來源:廣西大學利用優Ⅰ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測5759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株型前期緊湊,后期集散適中,株高105厘米左右,葉片厚直,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伏,后期抗寒性強,抽穗整齊,畝有效穗19-20萬,每穗總粒150粒左右,但該品種存在稻穗基部穎花變黑而影響結實的現象,結實率稍偏低,一般達70%以上,千粒重22-23克,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2.9%,精米率75.9%,整精米率64.2%,長寬比2.6,堊白率52%,堊白度7.3%,透明度2級,堿消值6.8,膠稠度64mm,直鏈淀粉含量22.5%,蛋白質含量10.4%。抗性:葉瘟4級,穗瘟7-9級,白葉枯病4-5級。

產量表現:1998年晚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北流點畝產為533.3公斤 ,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11.2%,居第一位,武鳴點畝產為503.3公斤,居第二位;1999?2000年晚造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395.19和431.11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分別增產3.1%和1.6%。1998?2001年在桂平、欽南、欽北、南寧等地累計試種面積17萬畝,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時播種。宜在7月10日前播種,最遲不超過7月15日。②適宜在保水性較好的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田種植。③加強肥水管理,提高結實率和產量。注意多施農家肥和磷鉀肥,在齊穗期補施尿素3公斤/畝和鉀肥5公斤/畝,中后期的水份管理以干濕結合,不宜斷水過早。

制種技術要點:①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7.3葉左右。②因父母本播差較大,應先插父本,以利培育高產群體結構。③父母本行比以2∶12-14為宜。④優ⅠA對“九二O”敏感,母本始穗10%時始噴,畝用量宜控制在12克以內,分三次噴施。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稻田作晚稻推廣種植。

17、博優20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7號                          

品種來源:廣西大學利用博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測205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株型稍散,苗期葉片稍披、中后期葉片挺直、劍葉內卷,呈瓦狀,株高105-110厘米,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8-19萬,穗平均總粒137.3粒,結實率75-80%,谷粒橙黃色,細長形,穎尖有頂芒,千粒重21.5克,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1.8%,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8.5%,長寬比2.8,堊白率60%,堊白度8.7%,透明度3級,堿消值6.6,膠稠度40mm,直鏈淀粉含量19.7%,蛋白質含量11.5%。抗性:穗瘟9級,白葉枯病2.5級。

產量表現:1997年晚造參加自治區區試,桂南6個試點,平均畝產為319.8公斤 ,比對照博優64減產3.9%;1998年晚造復試,平均畝產為444.1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3.2%,其中玉林、百色、藤縣、自治區水稻所4個試點增產。1996?2001年在扶綏、欽南、欽北等地累計試種面積7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7月10日前播種,秧田畝播種量7.5公斤左右,做到疏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②適齡移栽。秧齡以20天左右為宜。③適當稀植。插植規格23×13.2cm,畝植1.8-2.1萬蔸為宜。④合理施肥。畝施純氮10-12公斤,基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磷鉀肥。⑤注意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6.3葉。②父母本行比1∶12或2∶14-15。③母本始穗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8-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推廣種植。

18、田東香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8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田東縣農技推廣站利用[“泰國稻” ד如意香稻”]的雜交后代(廣西大學農學院勞天源配組),經多代定向選育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優質常規水稻品種。

報審單位:廣西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5-130天,晚造115-120天,株型集散適中,秧田期和本田期均帶香味,株高105-110厘米,分蘗力中等,葉色青綠,耐肥抗倒力中等,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20-23萬,每穗總粒117-127粒,結實率85-95%,谷粒細長,谷殼金黃色帶花,千粒重18.6-19.8克,大田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6.9%,精米率70.1%,整精米率55.9%,長寬比2.8,堊白率2%,堊白度0.2%,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含量16.3%,蛋白質含量9.7%,食味品質分為8.0分。米飯光澤油亮,軟而不粘,冷飯不回硬,飯香味濃,口感好,被譽為廣西“第一米”。

產量表現:1998年早造分別在北流、象州、武鳴三個縣市進行品比試驗,其結果是:北流點畝產469.5公斤,比對照西山香10.5%;象州點畝產402.2公斤,比對照黃殼香增產14.7%;武鳴點畝產399.2公斤,比對照七桂早增產10.9%。1999-2000年北流點續試,其中:1999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55.6和422.2公斤,比對照西山香增產12.3%和0.6%;2000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86.1和455.6公斤,比對照西山香增產4.2%和7.2%。1995年以來,全區累計種植面積100多萬畝,一般畝產400-4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當提早播種。桂南作早造種植,2月底至3月初播種。晚造7月初播種。②插足基本苗。畝插2.5-3萬蔸或拋2-2.5萬蔸,保證畝基本苗在10萬苗左右。③提早偏重分蘗肥,注意施用有機肥,后期嚴格控制施用氮肥。④注意防治病蟲害和后期不宜斷水過早。⑤適時收割。一般掌握在成熟度85%左右收割。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米質優、穩產、適應性廣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19、培兩優102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19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培矮64S作母本與自選的恢復系1025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桂中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5-130天,株高100-105厘米,晚造110-115天,株高90-10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45粒左右,結實率75%以上,谷粒細長,千粒重20.3克,大田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2.0%,精米率74.5%,整精米率50.2%,長寬比3.2,堊白率30%,堊白度6.8%,透明度2級,堿消值6.3級,膠稠度86mm,直鏈淀粉含量22.2%,蛋白質含量9.4%。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選育單位品比試驗,折畝產511.1公斤 ,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7%;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區試,桂南6個試點,平均畝產422.33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6.2%(比對照早熟)。1999-2001年在藤縣、上林、北流、田陽等地累計試種面積達8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時早播、稀播,培育多蘗壯秧。桂南作早造種植,2月底至3月初播種,晚造7月初播種。②插足基本苗。畝插2-2.5萬蔸,基本苗6-7萬,拋秧每畝大田不少于50盤秧。③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結合化肥施用。④注意防治病蟲害和后期不宜斷水過早。

制種技術要點:①為確保培矮64S安全度過育性轉換期,宜安排中晚造制種,且晚制抽穗揚花期桂南不遲于9月15日,桂中北不遲于9月10日,以確保雜交水稻種子純度。②父本1025晚制播始歷期視地域和年份的不同在68-73天之間,且花期較集中,盛花期只有3-4天,因而制種錯期安排應以父本遲抽2-3天為宜,父母本宜安排同播。③父本1025的繁茂性較差,群體生長前期可重攻氮肥,以利增加穗數并延長花期。④“920”的用法用量參照其它培雜系列組合。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米質優、株葉型緊湊、適應性廣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20、綺優102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0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優質不育系綺A與恢復系1025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雜交水稻新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5-110厘米,晚造112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繁茂性好,葉片略大而挺直,穗多、穗大、粒小、粒密,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80粒左右,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19克,經區植保所進行稻瘟病鑒定:葉瘟5級,穗瘟7級。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9.5%,精米率71.7%,整精米率52.1%,長寬比3.0,堊白率54%,堊白度15.0%,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41mm,直鏈淀粉含量21.2%,蛋白質含量8.6%。

產量表現:2000年晚造參加選育單位品比試驗,折畝產496.6公斤 ,比對照特優63畝產506.3公斤略減,減1.9%;2001年早造繼續進行大田表證,在黃熟期受淹水提前收割的情況下,實收產量386.3公斤;同期在南寧、蒼梧、合浦、田陽、北流等地進行多點生產試驗和試種示范,其中,蒼梧點實測畝產為559.0公斤、合浦點465.5公斤、北流點478.8公斤、田陽點498.6公斤。2001年晚造廣西農科院水稻所品比,田陽、上林、荔浦、藤縣、玉林、北流等地擴大試種示范,據各地驗收,畝產在42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時早播。桂南作早造種植,2月底至3月初播種,晚造7月初播種。②插足基本苗。畝插2-2.5萬蔸,基本苗6-7萬,拋秧每畝大田不少于50盤秧。③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注意控制中期氮肥施用量。

制種技術要點:①綺A柱頭小,對溫度較敏感,宜安排中晚造制種。②父本1025晚制播始歷期為68-73天,綺A播始歷期為61-63天,播差期安排以父本遲抽2-3天為宜,父母本時差為6-8天。③父本1025的繁茂性較差,群體生長前期可重攻氮肥,以利增加穗數并延長花期。母本主張靠插不靠發,可適當增加母本的用種量。④適時適量噴施“920”。綺A包頸較輕,對九二O敏感,母本抽穗20-30%時始噴,畝用量控制在5-8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株葉型集散適中、米質優、適應性廣等特點,是目前早秈雜交水稻米質較優的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作晚稻推廣種植。

21、博優香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1號                          

品種來源:博白縣農科所利用自育成的博A與優質恢復系香1號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2天,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片細直,株高100厘米左右,分蘗力較強,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18-21萬,穗平均總粒130.9粒,結實率82.2%,谷粒細長,千粒重21.5克,米質較優,飯香、松軟可口。大田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1992-1993年晚造參加玉林地區區試,8個試點平均畝產分別為427.7公斤、427公斤 ,比對照博優64減產13.2%和9.0%;1992年晚造在陸川米場鎮樂寧村連片種植1540畝,經抽樣驗收,平均畝產541.7公斤。1992-2001年玉林市累計種植面積36.5萬畝,一般畝產400-4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博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7-7.5葉。②父母本行比1∶10。③母本始穗1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8-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推廣種植。

22、優Ⅰ0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2號                          

品種來源:博白縣農科所利用優Ⅰ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01(測64×桂3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玉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5-118天,晚造105天,株型集散適中,株高90-100厘米,葉片較短、細、挺直,分蘗力強,后期熟色好,大田種植抗性表現較強,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5-90%,千粒重23-24克,米質中等。

產量表現:該組合1992年育成,隨后各地引進試種示范,一般產量為450公斤左右。據統計,1994-2001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達35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早中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春制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為4葉;秋制時差為10天。其他參照優Ⅰ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土壤肥力中等以下的稻田種植。

23、汕優355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3號                          

品種來源: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用珍汕97A與自選的恢復系廣恢3550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報審單位:玉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晚造種植,全生育期122-124天,株葉型緊湊,莖稈粗壯,葉片細厚、挺直,耐肥抗倒,大田種植表現高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株高11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6?18萬穗,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147粒,結實率86.8%,千粒重27.8克,但米質較差。

產量表現:該組合自1991年引進以來,在北流、陸川、容縣等地種植,每年種植面積均保持在5萬畝左右,一般畝產550公斤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時早播早插。7月5日前播種,8月5日前插(拋)完秧。②合理密植。插植規格為23×13cm或26.5×13cm,雙本插植;拋秧每畝不少于50個秧盤。③施足基肥,及時追肥,后期適施壯尾肥。一般畝施純氮12-15公斤。④注意后期不宜斷水過早和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因廣恢3550生育期長,桂南早制晚用,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為11葉,11月份要播父本;海南制種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為10葉。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35天。②廣恢3550使用年代已久,有分離,制種用父本需經提純復壯,以確保種子純度。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已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予以認定,可在桂南作晚稻推廣種植。

24、博優5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4號                          

品種來源:柳州地區農科所、廣西區種子公司利用博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T-58配組合作育成的弱感光型組合。

報審單位:廣西區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作晚造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15-118天;桂南7月中旬播種,全生育期110-115天。株葉型好,劍葉較長、內卷,葉色濃綠,株高95-105厘米,分蘗力中等,后期抗寒性較好,畝有效穗17萬左右,穗長24-25厘米,穗總粒150粒,結實率86-90%,千粒重23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0.1%,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3.6%,長寬比2.4,堊白率95%,堊白度16.2%,透明度3級,堿消值4.4級,膠稠度46mm,直鏈淀粉含量19.3%,蛋白質含量9.9%。抗性:葉瘟4級,穗瘟7級,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參加自治區區試,桂中、桂北中熟組7個試點平均畝產分別為414.2公斤和418.8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3.7%和3.3%,達顯著水平;2000年晚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北流、武鳴、荔浦三個試點,平均畝產為481.9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減產2.4%,但日產量最高,為4.3公斤。同期,在昭平、象州、三江、桂平、大化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為4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齡移栽。秧齡以20天左右為宜。②適當密植,畝插(拋)足2.1-2.5萬蔸。③施足基肥,及時追肥,確保夠苗。在孕穗期補施壯尾肥,畝施尿素5公斤。④后期不宜斷水過早,及時收獲。

制種技術要點:桂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5.5葉,秋制父本T-58播始歷期73-75天,安排時差12-15天。其他參照博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稻作區中等肥力稻田作晚稻推廣種植。

25、博優28(原名:博優75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5號                          

品種來源:江西省農科院水稻所利用博A與自育成的恢復系752配組而成的弱感光型組合。廣西區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廣西區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作晚造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2天;株型緊湊,劍葉長、直,略內卷,受光姿態好,株高105-110厘米,分蘗力中等,根系發達,耐肥抗倒性強,需肥量大,抽穗整齊,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17-18萬,穗長24-26厘米,穗總粒150-160粒,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4-26克,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好。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9.6%,精米率73.2%,整精米率58.8%,長寬比2.5,堊白率78%,堊白度9.8%,透明度3級,堿消值4.9級,膠稠度40mm,直鏈淀粉含量19.4%,蛋白質含量9.9%。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參加引種單位的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91.6公斤和624.0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14.8%和24.97%,均居第一位;2000年晚造在隆安、桂平、大化、欽州、大新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和試種示范,其中:隆安、桂平點畝產分別為461.8公斤和476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8.6%和19.5%;大化點畝產為459公斤,比對照博優1025增產6.3%。試種示范一般畝產為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該組合耐肥抗倒,栽培時注意增施肥料,以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其他參照博優桂99等感光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桂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5.5-6葉,秋制父本28播始歷期76天,安排時差15天。其他參照博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已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予以認定,可在桂南稻作區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稻田作晚稻推廣種植。

26、博優78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6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種子公司利用博A與自選的恢復系781(從測25自然變異株中篩選)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作晚造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5天;株型集散適中,劍葉較短,略內卷,株高110-118厘米,分蘗力較強,后期熟色好,青枝臘稈,但主蘗穗整齊度稍差,畝有效穗18萬左右,穗長24厘米,穗總粒130-140粒,結實率80-85%,千粒重24克,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好。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1.3%,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2.7%,長寬比2.5,堊白率57%,堊白度4.8%,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48mm,直鏈淀粉含量21.0%,蛋白質含量9.8%。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提供給欽北區種子公司參加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09.5公斤和486.0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7.0%和7.5%,均居第一位;2000年晚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種比較試驗,折畝產541.5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8.4%,同期在欽北、藤縣、桂平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為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博優桂99等感光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桂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4.5-4.8葉,秋制父母本時差10天。其他參照博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推廣種植。

27、中優78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7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種子公司利用中九A與自選的恢復系781(從測25自然變異株中篩選)配組而成的感溫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125天,晚造115天左右;株型稍散,葉片較長,株高110厘米,莖稈較軟,抗倒性差,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7-19萬,穗長24-25厘米,穗總粒130-140粒,結實率78-84%,千粒重26-27克。

產量表現:2000-2001年早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種比較試驗,其中,2000年折畝產為487.0公斤,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7.3%;2001年折畝產為528.8公斤,比對照中優桂99增產11.5%。2000年晚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北流、武鳴、荔浦三個試點平均畝產501.4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0.26%。

栽培技術要點:栽培過程中注意增施磷鉀肥和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其他參照一般雜交水稻感溫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7.5-7.8葉,秋制父母本時差19天。②適當增加母本用種量。一般畝用種量為2-2.5公斤。③適時適量噴施九二O。掌握母本始穗20%時始噴,連噴2-3次,畝用量控制在8-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28、香二優78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8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種子公司利用廣西大學育成的香型不育系-香二A與自選的恢復系781(從測25自然變異株中篩選)配組而成的感溫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左右,晚造112天左右;株型稍散,葉片較長,但劍葉較短、直,株高約110厘米,莖稈稍軟,抗倒性稍差,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8-20萬,穗長24厘米左右,穗總粒145粒,結實率81-95%,千粒重24-26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0.2%,精米率71.5%,整精米率23.9%,長寬比3.2,堊白率56%,堊白度12%,透明度2級,堿消值4.6級,膠稠度68mm,直鏈淀粉含量21.3%,蛋白質含量7.3%。

產量表現:2000-2001年早造參加配組單位的品種比較試驗,其中,2000年折畝產為502.1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減產3.8%;2001年折畝產為532.5公斤,比對照中優桂99增產13.2%。2000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北流、武鳴、荔浦三個試點平均畝產499.5公斤,比汕優桂99(CK1)增產2.6%、比特優63(CK2)減產7.5%。 2001年早造欽北、大化等地試種示范,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耐肥性稍差,在栽培過程中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和增施磷鉀肥,其他參照一般雜交水稻感溫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5葉,秋制父母本時差2-3天。②適時適量噴施九二O。掌握母本始穗15-20%時始噴,連噴2-3次,畝用量控制在8-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作晚稻推廣種植。

29、香二優25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29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種子公司利用廣西大學育成的香型不育系-香二A與恢復系測25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左右,晚造112天左右;株型稍散,葉片較長,株高110-115厘米,莖稈稍軟,抗倒性稍差,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8-20萬,穗長24.2厘米,穗總粒148粒,結實率80-90%,千粒重25-26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9.2%,精米率71.7%,整精米率28.7%,長寬比3.2,堊白率70%,堊白度14.4%,透明度2級,堿消值3.9級,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含量20.1%,蛋白質含量7.0%。

產量表現:2000-2001年早造參加配組單位的品種比較試驗,其中,2000年折畝產為502.1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減產3.8%;2001年折畝產為477.8公斤,比對照中優桂99增產1.6%。2000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北流、武鳴、荔浦三個試點平均畝產508.0公斤,比汕優桂99(CK1)增產3.9%、比特優63(CK2)減產6.2%。 2001年早造欽北、蒼梧、武鳴、羅城、大化、浦北等地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耐肥性稍差,在栽培過程中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和增施磷鉀肥,其他參照一般雜交水稻感溫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2.0葉,秋制父母本時差4天。②適時適量噴施九二O。掌握母本始穗15-20%時始噴,連噴2-3次,畝用量控制在8-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作晚稻推廣種植。

30、特優25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0號   

品種來源:廣西大學支農開發中心利用龍特甫A與自選的恢復系測25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報審單位:廣西區種子公司、岑溪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晚造118天,株型集散適中,株高114厘米左右,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但主蘗穗有差異,欠整齊,畝有效穗16-18萬穗,每穗總粒125-135粒,結實率85-90%,千粒重27-28克,米質中等,外觀及米飯軟度、味道較特優63好。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2000-2001年早造連續三造參加岑溪市雜交水稻新組合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04.4公斤、570.0公斤、502.8公斤,比特優63增產1.9%、3.6%和3.3%。同期,在岑溪、羅城、龍州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50-550公斤。1999?2001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11萬多畝。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特優63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用特A原種并安排在夏秋季進行制種,父母本播種時差為2-3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宜。③母本始穗10%時始噴,畝用量12克,分三次噴施。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豐產、田間綜合抗性較好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31、金優8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1號                          

品種來源:賀州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用金23A與恢復系明恢82(從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廣西區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5-118天,晚造105-108天,株葉型稍散,葉片較長,分蘗力中等,株高100-105厘米,畝有效穗18?19萬穗,每穗總粒110-140粒,結實率80-85%,千粒重23.5-24.5克,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賀州市水稻新品種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477.1公斤,比對照汕優36輻增產11.2%;2000年早、晚造續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2.9公斤和478.1公斤 ,比對照汕優36輻增產9.2%和7.7%。1999?2000年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50-480公斤,2001年賀州市試種面積達3.6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中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合理安排播差期。秋制父母本播始歷期分別為67天和57天,播差期為16天。其他參照金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32、華優881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2號                          

品種來源: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利用自選的不育系華農A與恢復系R881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藤縣種子公司于2000年引進。

報審單位:藤縣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天左右,株葉型稍散,葉片較細長,分蘗力中等,株高95-100厘米,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較強,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結實率87%,千粒重23-24克,外觀米質中等。抗性:據廣東省農作物病蟲測報站鑒定結果,該組合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2000年早造參加藤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為551.5公斤,比對照特優86增產14.9%;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桂中、北中熟組區試,平均畝產為510.4公斤 ,比對照粵香占增產7.3%,達極顯著水平,位居第三。2000年晚造和2001年早造進行試種示范,畝產在480-580公斤之間。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中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R8813分蘗力偏弱,花粉量較少,盛花期集中,宜安排母本比父本早兩天抽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4天。②華農A柱頭偏小,易缺水失活,且對溫度較為敏感,因此制種應安排在溫、濕度較高的時段抽穗揚花,有利于保持柱頭活力及增加午前花,提高異交結實率。③華農A對九二O鈍感,畝用量16-20克,抽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并在盛花期用九二O養花,畝噴施1克,噴兩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高抗稻瘟病、豐產性能好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桂南山區作早稻推廣種植。

33、華優883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3號                          

品種來源: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利用自選的不育系華農A與恢復系R8830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藤縣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藤縣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8天左右,晚造98-10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植株整齊,分蘗力強,株高100-109厘米,后期熟色好,但莖稈偏軟,抗倒性稍差,畝有效穗20?23萬穗,每穗總粒12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3-24克,外觀米質中等。抗性:據廣東省區試鑒定意見認為該組合高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8年晚造參加藤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折畝產493.5公斤,比對照特優96增產9.9%;1999-2000年連續兩年四造進行試種示范,據測產驗收,畝產在450-580公斤之間。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桂中、北中熟組區試,平均畝產為500.7公斤 ,比對照粵香占增產5.3%,達極顯著水平,位居第五。2001年藤縣試種面積達2.1萬畝,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中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R8830花粉量中等,盛花期相對集中,宜安排母本比父本早兩天抽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3天。②華農A柱頭偏小,易缺水失活,且對溫度較為敏感,因此制種應安排在溫、濕度較高的時段抽穗揚花,有利于保持柱頭活力及增加午前花,提高異交結實率。③華農A對九二O鈍感,畝用量16-20克,抽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并在盛花期用九二O養花,畝噴施1克,噴兩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熟期適中、抗稻瘟病能力較強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桂南山區作早稻推廣種植。

34、華優83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4號                          

品種來源:藤縣種子公司利用不育系華農A與恢復系“輻恢83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125天,晚造118天左右,株葉型緊湊,分蘗力強,株高107-120厘米,葉色青秀,后期熟色好,但莖稈偏軟,抗倒、抗寒性稍差,畝有效穗18?21萬穗,每穗總粒135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5-27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8.2%,精米率70.4%,整精米率50.4%,長寬比2.6,堊白率49%,堊白度4.2%,透明度1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49mm,直鏈淀粉含量20.6%,蛋白質含量7.8%。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9年參加藤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早、晚造折畝產分別為638.5公斤和560.0公斤,比對照培兩優桂99增產30.7%和11.8%。2000年早造續試,折畝產560.0公斤,比對照特優86增產16.7%;同期,參加自治區級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523.2公斤,比汕優桂99(CK1)增產7.4%,比特優63(CK2)減產16.6%。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區試,桂南6個試點,平均畝產490.9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9.1%,達極顯著水平,位居第一。1999-2001年藤縣進行試種示范,累計面積近萬畝,一般畝產50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植株偏高,莖稈稍軟,在栽培過程中注意施足基肥,早追肥和增施磷鉀肥,中期控制氮肥施用量。其他參照一般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輻恢838”花粉量較大,盛花期較長,宜安排母本比父本早抽穗1-2天,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0-11天。②華農A柱頭偏小,易缺水失活,且對溫度較為敏感,因此制種應安排在溫、濕度較高的時段抽穗揚花,有利于保持柱頭活力及增加午前花,提高異交結實率。③華農A對九二O鈍感,畝用量16-20克,抽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并在盛花期用九二O養花,畝噴施1克,噴兩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豐產性能好、抗稻瘟病能力較強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作晚稻推廣種植。

35、華優229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5號                          

品種來源:廣東省肇慶市農科所利用不育系華農A與自選的恢復系R229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藤縣種子公司于2000年引進。

報審單位:藤縣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晚造12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中等,株高106-115厘米,葉色青秀,后期熟色好、耐寒力中等,但莖稈偏軟,抗倒性稍差,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25-140粒,結實率78-90%,千粒重24.5-25.5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米質較好,糙米率80.3%,精米率72.0%,整精米率50.7%,長寬比2.6,堊白率47%,堊白度9.4%,透明度2級,堿消值3.6級,膠稠度58mm,直鏈淀粉含量20.3%,蛋白質含量9.4%。抗性:據廣東省農作物病蟲測報站鑒定結果,該組合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2000年參加藤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早、晚造折畝產為546.0公斤和466.5公斤,分別比對照特優86、博優桂99增產13.8%和8.7%。同期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8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莖稈偏軟,抗倒性稍差,在栽培過程中注意施足基肥,早追肥和增施磷鉀肥,中期控制氮肥施用量。其他參照一般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R229分蘗力強,花粉量足,盛花期長,與華A制種宜安排父母本同期抽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3天。②華農A柱頭偏小,易缺水失活,且對溫度較為敏感,因此制種應安排在溫、濕度較高的時段抽穗揚花,有利于保持柱頭活力及增加午前花,提高異交結實率。③華農A對九二O鈍感,畝用量16-20克,抽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并在盛花期用九二O養花,畝噴施1克,噴兩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豐產性能好、抗稻瘟病能力較強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瘟病區推廣種植。

36、華優12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6號                          

品種來源:廣西藤縣種子公司、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廣東饒平縣種子公司共同協作,利用不育系華農A與恢復系R12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報審單位:藤縣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6-135天,晚造118-122天,株葉型緊湊,分蘗力強,莖稈粗壯,抽穗整齊,株高109-125厘米,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畝有效穗19萬左右,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3-25克,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好。外觀米質較好,但米飯偏硬。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0.0%,精米率72.0%,整精米率41.0%,長寬比2.6,堊白率38%,堊白度11.6%,透明度2級,堿消值4.9級,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23.8%,蛋白質含量7.7%。

產量表現:1999年參加藤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早、晚造折畝產為585.0公斤和517.5公斤,分別比對照特優63、博優桂99增產5.3%和8.8%;2000年續試,折畝產為451.5公斤和428.5公斤,分別比對照特優86、博優桂99減產5.9%和0.1%。2000年早造參加自治區級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541.5公斤,比汕優桂99(CK1)增產11.2%,比特優63(CK2)增產0.3%。1999-2001年藤縣累計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遲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R128花粉量大,花期長,宜安排父母本同期抽穗,早制葉差為5.3葉,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5天。②華農A柱頭偏小,易缺水失活,且對溫度較為敏感,因此制種應安排在溫、濕度較高的時段抽穗揚花,有利于保持柱頭活力及增加午前花,提高異交結實率。③華農A對九二O鈍感,畝用量16-20克,抽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并在盛花期用九二O養花,畝噴施1克,噴兩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高產穩產、抗稻瘟病能力較強、適應性廣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作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37、特優12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7號                          

品種來源:藤縣、岑溪市種子公司利用不育系龍特浦A與恢復系R12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報審單位:藤縣種子公司、岑溪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125天,株葉型緊湊,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株高110厘米左右,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畝有效穗17-20萬,每穗總粒150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4-27克,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年參加藤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其中:1999年早、晚造折畝產為568.5公斤和492.5公斤,分別比對照特優63、博優桂99增產2.3%和3.5%;2000年早、晚造折畝產為470.0公斤和423.5公斤,分別比對照特優86、博優桂99減產2.1%和1.3%。2000-2001年早造參加岑溪市雜交水稻新組合品比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75.3公斤、561.5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8.7%和15.3%。1999-2001年藤縣、岑溪市累計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特優63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父本R128花粉量大,花期長,春制父本主莖葉片數17葉左右,母本主莖葉片數14葉左右,春制父母本葉差4葉左右;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3-15天。其他參照特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具有豐產性能好、抗稻瘟病能力較強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作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38、六優102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8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選的不育系六A作母本與恢復系1025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株高110厘米,晚造110天左右,株高105厘米,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70粒左右,結實率80%,谷粒細長,千粒重21克,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好,但耐肥性稍差。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1.1%,精米率74.4%,整精米率66.4%,長寬比3.0,堊白率26%,堊白度8.7%,透明度2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44mm,直鏈淀粉含量21.8%,蛋白質含量8.9%。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選育單位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畝產為500.7公斤 ,比對照特優63減產1.1%;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區試,桂南6個試點,平均畝產458.4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9%,同期在南寧、藤縣、合浦、北流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耐肥性稍差,高肥條件下生長過于茂盛,葉大、葉披,在栽培過程中應注意控制中期氮肥的施用和適時重曬田。其他參照一般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早制父母本播差期為7.5葉,晚制時差為10-12天。②六A包頸較輕,畝九二O用量為8-10克,抽穗10%始噴。③父本1025的繁茂性較差,群體生長前期可重攻氮肥,以利增加穗數并延長花期。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米質較優,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早、晚造和桂中晚造的中低產田推廣種植。

39、美優桂99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39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選的不育系美A與恢復系桂99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株葉型緊湊,葉片窄短挺直,分蘗力強,繁茂性好,株高115厘米,畝有效穗20-22萬,每穗總粒125粒,結實率80%,千粒重22.2克,稃尖紫色,谷粒細長型,外觀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2.4%,精米率75.6%,整精米率60.6%,長寬比3.1,堊白率23%,堊白度2.6%,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59mm,直鏈淀粉含量23.0%,蛋白質含量9.8%。抗性:葉瘟5級、穗瘟7級,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自治區種子公司五塘點水稻新品種試驗,折畝產為451.8公斤,同期,參加育成單位品比試驗,折畝產453.9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5.2%;2000年晚造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畝產382.2公斤,比對照減產9.9%。1998年以來,在武鳴、邕寧、隆安、百色、北流、合浦等地試種示范,累計面積10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生育期偏長,注意適時早播,早管理,早施、重施追肥,防止晚造寒露風危害。其他參照博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春制宜安排母本比父本早抽穗2-3天,父母本葉齡差為6葉;海南冬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1-13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2-16為宜。③ 母本見穗25-30%噴施“920”,畝總用量控制在14克以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雖然產量偏低,但外觀米質明顯優于對照品種博優桂99,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晚稻推廣種植。

40、美優13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0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選的不育系美A與恢復系138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5 -127天,株葉型緊湊,葉片窄短挺直,分蘗力強,繁茂性好,后期耐寒性好,株高108厘米,畝有效穗20-25萬,每穗總粒188粒,結實率82-90%,千粒重21.3克,稃尖紫色,谷粒細長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外觀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2.1%,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3.8%,長寬比3.0,堊白率17%,堊白度1.2%,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41mm,直鏈淀粉含量24.8%,蛋白質含量9.4%。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512.8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18.8%;2000年晚造在藤縣、桂平進行生產試驗,畝產分別為509.9公斤和475.8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15.1%和19.4%。1999年以來,在武鳴、邕寧、隆安、田東、百色、玉林、桂平、藤縣、南寧郊區等地試種示范,累計面積9.34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生育期偏長,注意適時早播,早管理,早施、重施追肥,防止晚造寒露風危害。其他參照博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138早制葉片數為14-15葉,美A約14葉,早制父母本葉齡差為4-5葉;晚制父母本播差期為4-6天。②美A對九二O較敏感,畝用量以8-14克為宜,母本見穗20-30%噴施,過早或過量噴施九二O均會顯著地影響美A開花,降低異交結實率和制種產量。③138花粉量大,花期長,制種時父本應安排比母本早抽穗2-3天為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晚稻推廣種植。

41、美優102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1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選的不育系美A與恢復系1025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3天,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繁茂性好,后期耐寒性好,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5厘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56粒,結實率83%,千粒重21.0克,谷粒細長型,外觀米質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67.4公斤、487.5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8.3%和13.7%。1999年以來,在武鳴、合浦、北流、南寧郊區等地試種示范,累計面積17萬畝,一般畝產46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生育期偏長,注意適時早播,早管理,早施、重施追肥,防止晚造寒露風危害。其他參照博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春制宜安排母本比父本早抽穗2-3天,父母本葉齡差為6.5葉;晚制父母本播差期為6-9天。②父母本行比以2∶12-16為宜。③ 母本見穗20-30%噴施“920”,畝總用量為8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晚稻推廣種植。

42、早香一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2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成的“壯香”作父本與母本“P4070F3-3-RH3-1BA選早3”雜交,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的感溫型優質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早生快發,分蘗力中等,株高98厘米,畝有效穗19萬,每穗總粒120粒,結實率75%以上,千粒重22克,谷粒細長。抗性:穗瘟7級,白葉枯病3級。米質優,飯味可口,有清香氣,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1.0%,精米率73.5%,整精米率42.7%,長寬比3.2,堊白率6%,堊白度0.3%,透明度2級,堿消值3.7級,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3.1%,蛋白質含量8.9%。

產量表現:1999年早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為429.8公斤,比對照桂713增產17.5%;2000年晚造參加自治區優質谷組區試,平均畝產385.5公斤,比對照粵香占減產24.5%,但生育期比對照短7天;2001年早造復試,平均畝產365.8公斤,比對照七桂占減產8.2%,極顯著。1998年以來,在柳城、靈山、浦北、田陽、宜州、臨桂等地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11萬多畝,一般畝產38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適齡移栽,早施重施分蘗肥。其他參照一般中熟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早熟、米質好的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推廣種植。

43、輻占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3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從“輻糯”自然雜交變異株中,經多代定向選育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5天,晚造11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中上,抗倒性強,后期耐寒性較好,株高103厘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32粒,結實率81.4%,千粒重24.7克,谷粒細長。抗性:苗瘟5級,穗瘟9級,白葉枯病1-3級。外觀品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0.9%,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3.8%,長寬比3.3,堊白率22%,堊白度3.5%,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0mm,直鏈淀粉含量15.9%,蛋白質含量8.2%。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自治區優質谷組區試,平均畝產為341.5公斤,比對照桂713增產19.3%;2000年晚造復試,平均畝產438.6公斤,比對照粵香占減產14.4%。1998年以來,在武鳴、靈山、田陽等地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2.7萬畝,一般畝產390-4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遲熟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米質較優的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非稻瘟病區推廣種植。

44、油占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4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從“澳粳占”(從廣東省臺山市農業局引進)自然變異株中系選而成的感溫型中遲熟優質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晚造108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較強,莖稈堅韌,較耐肥抗倒伏,后期莖葉轉色順調,熟色好,青枝臘稈,株高103厘米,畝有效穗20-21萬穗,每穗總粒146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16.7克,谷粒細長。抗性:葉瘟、穗瘟均為5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9.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8.1%,長寬比3.1,堊白率7%,堊白度1.2%,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8mm,直鏈淀粉含量12.4%,蛋白質含量8.7%。

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412.7公斤,比對照桂713增產11.72%;2000年早造復試,折畝產428.4公斤,比對照桂713增產12.3%。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優質谷組區試,平均畝產370.3公斤,比對照七桂占減產7.1%,極顯著。2000年晚造至2001年早造,在覃塘區、寧明、浦北、柳城等地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3.7萬畝,一般畝產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株葉型好、抗倒性強、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南部作早、晚稻,桂中北部及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45、桂華占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5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七絲占”作母本與“桂引901”作父本雜交,經多代選育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優質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較強,莖稈堅韌,葉細直,抗倒性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5厘米,畝有效穗20-22穗,每穗總粒137粒左右,結實率83%左右,千粒重18克,谷粒細長。抗性:穗瘟7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8.6%,精米率70.4%,整精米率63.2%,長寬比3.2,堊白率5%,堊白度1.4%,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8mm,直鏈淀粉含量12.2%,蛋白質含量9.0%。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早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27.7公斤和440.9公斤,比對照桂713增產8.9%和15.6%;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優質谷組區試,平均畝產391.8公斤,比對照七桂占減產1.7%,不顯著。2000-2001年在港北區、博白、金秀、蒼梧、寧明等地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7.4萬畝,一般畝產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米質優、分蘗力和抗倒性強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南部作早、晚稻,桂中北部及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46、桂絲占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6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長絲占”作母本與“桂引901”作父本雜交,經多代選育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優質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晚造108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較強,莖稈細韌,葉片窄直,較抗倒伏,生長勢旺盛,后期熟色好,株高106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2%左右,千粒重18.2克,谷粒細長,谷殼淡白色。抗性:穗瘟7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0.0%,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6.1%,長寬比3.1,堊白率5%,堊白度0.8%,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含量12.2%,蛋白質含量10.1%。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早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20.4公斤和419.6公斤,比對照桂713增產7.0%和10.0%;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優質谷組區試,平均畝產372.1公斤,比對照七桂占減產6.6%,極顯著。2000-2001年在港北區、浦北、扶綏、橫縣、覃塘區等地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7.7萬畝,一般畝產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米質優、株葉型好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南部作早、晚稻,桂中北部及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47、桂豐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7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從IR60830-110-3-3-1(國際水稻所引進)后代分離變異株中經系統選育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優質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窄直,葉色較淡,分蘗力強,莖稈堅韌,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05厘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20粒左右,結實率84%左右,千粒重19.3克,谷粒細長,谷殼白色。抗性:稻瘟5-7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0.3%,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1.1%,長寬比3.2,堊白率6%,堊白度1.4%,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12.5%,蛋白質含量10.0%。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37.1公斤和465.0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6.2%和0.5%;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優質谷組區試,平均畝產391.6公斤,比對照七桂占減產1.8%,不顯著。2000-2001年在金秀、象州、寧明、邕寧等地試種示范1.7萬畝,一般畝產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米質優、分蘗力強、抗倒性好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及高寒山區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48、桂豐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8號                          

品種來源: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從“早豐2號”(廣東引進)后代分離變異株中經系統選育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優質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晚造113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窄直,淡綠色,分蘗力強,后期熟色好,但莖稈較細,耐肥抗倒性稍差。株高110厘米,畝有效穗23萬左右,每穗總粒135粒左右,結實率84%左右,千粒重17.8克,谷粒細長,谷殼白色。抗性:稻瘟5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0.6%,精米率73.1%,整精米率41.2%,長寬比3.9,堊白率7%,堊白度0.8%,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9mm,直鏈淀粉含量14.9%,蛋白質含量8.8%。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參加育成單位的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32.5公斤和485.0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5.1%和4.9%;2001年早造參加自治區優質谷組區試,平均畝產414.4公斤,比對照七桂占增產4.0%,達顯著水平。2000-2001年在邕寧、寧明、金秀、柳州、玉林、合山、平樂、大新、上林等地試種示范1.2萬畝,一般畝產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因該品種抗倒性稍差,在栽培過程中不能偏施氮肥,中期注意露曬田,其他參照一般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米質優、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特點,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及高寒山區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49、馬壩銀占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49號                          

品種來源:廣東省曲江縣農科所于1997年用七桂早25號與“新會銀絲”雜交,經多代選育而成的感溫型中熟優質常規水稻品種。橫縣糧食局、農科所于2000年從廣東省中山市農業局引進。

報審單位:橫縣農科所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細直,分蘗力中等,后期熟色好,莖稈細韌,抗倒性較好。株高95厘米,畝有效穗24萬左右,每穗總粒125-135粒,結實率80-95%,千粒重15克,谷粒細長。抗性:稻瘟5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78.0%,精米率70.7%,整精米率48.5%,長寬比3.0,堊白率8%,堊白度2.9%,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8mm,直鏈淀粉含量12.4%,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1年早造在橫縣的校椅、陶圩鎮進行品比試驗,折畝產367公斤和432.5公斤,分別比對照七桂早減產2%和增產5.6%,同時在靈竹、校椅、板路等鄉鎮進行生產試驗,畝產分別為500公斤、414.5公斤、436.1公斤;2001年晚造在校椅、陶圩繼續進行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26.3公斤和406公斤,其中校椅點比對照油占8號增產3.4%,陶圩點比對照廣香占增產5%,同時,在橫縣的那陽、陶圩、校椅、平朗、板路和貴港市的三里等鄉鎮進行試種示范,面積700畝,據驗收,平均畝產為380-46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常規水稻品種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米質優,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北作晚稻推廣種植,但應針對該品種存在少量分離現象,注意做好提純復壯工作。

50、金優44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0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5年利用金23A與恢復系4480(廣東省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8-120天,晚造104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劍葉窄挺,分蘗力中等,抽穗整齊,繁茂性好,但耐肥抗倒性稍差。株高9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10-130粒,結實率81%左右,千粒重27克,谷粒長型,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好。

產量表現:1997-1998年連續兩年早造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63.9公斤和476.1公斤 ,比對照金優77增產7.2%和8.2%;同期,在臨桂、恭城、平樂、靈川、全州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和試種示范,平均畝產分別為451.1和463.0公斤,比對照金優77增產7.4%和8.7%。至2001年,桂林、柳州等地累計種植面積達20萬畝,一般畝產4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不宜偏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倒伏。其他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8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2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為15克左右,分三次噴施。③注意預防和防治黑粉病等病蟲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51、金優6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1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5年利用金23A與恢復系66(從中國水稻所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葉型較緊湊,葉色淺綠,劍葉較挺,分蘗力中等,抽穗整齊,繁茂性好,株高9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3萬穗,每穗總粒100-120粒,結實率82%,千粒重23-25克,谷粒細長,淡黃,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但對稻瘟病抗性較弱。

產量表現:1997-1998年連續兩年早造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57.2公斤和446.0公斤 ,比對照金優402增產9.5%和7.5%;同期,在永福、臨桂、靈川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30-480公斤。至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達10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不宜偏施氮肥和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其他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8天。②母本抽穗10-2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為14克左右,分三次噴施。③注意預防和防治黑粉病等病蟲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非稻瘟病區中等以下肥力稻田作早稻推廣種植。

52、金優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2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引進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天,晚造10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淺綠,劍葉較窄,分蘗力中等,繁茂性好,但耐肥抗倒性稍差。株高108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10-13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5-27克,谷粒長型,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

產量表現: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496.3公斤,比對照金優64增產7.5%;1999-2000年連續兩年早造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86.5公斤和530.1公斤 ,比對照金優64增產12.5%和19.3%。同期,在臨桂、陽朔、永福、靈川、全州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40-500公斤,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0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不宜偏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倒伏。其他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夏制父母本播差期為6.5葉,秋制父母本時差為18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20%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為15克左右,分三次噴施。③注意預防和防治黑粉病等病蟲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53、中優6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3號                          

品種來源:鐘山縣種子公司于1996年利用中九A與恢復系66(從中國水稻所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7年引種。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02天左右,晚造87天左右,株葉型緊湊,分蘗力中等,抽穗整齊,但耐肥抗倒性稍差。株高93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00-12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3-25克,谷粒細長,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白葉枯病,但抗稻瘟病能力較弱。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90.6公斤和436.6公斤 ,比對照金優974增產14.0%和7.0%;同期,在臨桂、靈川等地進行生產示范,平均畝產分別為477.6公斤和481.6公斤。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7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4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防治稻瘟病和不宜偏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倒伏。其他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8天左右。②正確使用“九二O”。因中九A柱頭外露率高,對九二O敏感,畝用量為8克左右。③注意預防和防治黑粉病等病蟲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非稻瘟病區作早稻推廣種植。

54優44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4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自選的母本Ⅱ-32A與恢復系4480(廣東省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1997年永福縣種子公司引進。

報審單位:永福縣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125天,晚造110-11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20-14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4-25克。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2000-2001年早造參加永福縣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96.5公斤和503.0公斤 ,比對照威優64增產8.9%和13.2%;同期進行大面積試種示范,1998-2001年累計種植面積1.6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3.8葉,秋制母本早播12天。其他參照Ⅱ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55優桂99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5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1991年利用Ⅱ-32A與恢復系桂99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該組合桂南、桂中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8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中造地區作一季種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深綠,劍葉長,分蘗力中上,抽穗整齊,繁茂性好,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再生能力強。株高100-110厘米,畝有效穗18-22萬穗,每穗總粒140-18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6.5克,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1992年參加桂林市新組合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486.4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9.5%;1993-1994年續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6.4公斤和470.5公斤 ,比對照金優桂99增產9.1%和8.8%;同期,1992-1994年在荔浦、靈川、全州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畝產為450-480公斤。至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20萬畝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遲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早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1.5葉,秋制時差為2-3天。②母本抽穗10%左右始噴九二O,畝用量為12-14克。③注意預防和防治黑粉病等病蟲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56優桂3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6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1989年利用Ⅱ-32A與恢復系桂3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作晚造種植,全生育期115-120天,中造128-135天,株葉型緊湊,劍葉長,分蘗力中上,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畝有效穗18-22萬穗,每穗總粒17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5-27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1991-1992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98.6公斤和490.2公斤 ,比對照汕優桂34增產7.3%和12.7%;1992-1995年在荔浦、永福、恭城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畝產為450-500公斤。至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20多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遲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夏制父母本播差期為0.5-1葉。②母本Ⅱ-32A對九二O較敏感,畝用量10-14克,父本對九二O遲鈍,需單獨噴施,畝1-3克。其他參照Ⅱ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57、威優9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7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5年利用V20A與恢復系96(廣東省農科院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天左右,晚造104天左右,株葉型好,葉色深綠,劍葉窄挺,分蘗力強,株高102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1-22萬穗,每穗總粒92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8-30克,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但米質較差。

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76.8公斤和478.7公斤 ,比對照金優77增產10.2%和8.7%;1996-1998年在臨桂、全州、永福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畝產為450-500公斤,1996-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為4.5葉,秋制時差10天左右。②九二O畝用量13-16克。其他參照威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58、威優44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8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5年利用V20A與恢復系4480(從廣東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4天左右,晚造108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較綠,劍葉中等大,分蘗力強,株高103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2萬穗,每穗總粒12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7-30克,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73.2公斤和468.9公斤 ,比對照金優77增產9.3%和6.5%;1996-1999年在臨桂、陽朔、全州、灌陽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畝產為480公斤左右,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9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12天。②九二O畝用量18克左右,在見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其他參照威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59、特優4480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59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荔浦縣種子公司于1995年利用龍特浦A與恢復系4480(從廣東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遲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8天左右,晚造114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繁茂性好,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株高103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20-130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5-27克,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6年參加桂林市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476.8公斤,比對照汕優4480增產9.0%,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67.8公斤和471.3公斤 ,比對照金優77增產8.1%和7.1%;1996-1998年在荔浦、恭城、靈川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為450-500公斤,1996-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7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秋制父母本同播。②九二O畝用量14克左右,在見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其他參照特優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桂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60、福優40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0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5年利用福伊A(從福建省稻麥所引進)與恢復系40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08-11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深綠,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性強,抽穗整齊,株高90-100厘米,畝有效穗19萬左右,每穗總粒90-12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5-27克,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白葉枯病,但苗期易感惡苗病。

產量表現:1996年參加桂林市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475.8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7.1%;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54.1公斤和487.2公斤 ,比對照金優402增產8.7%和17.4%;1996-1999年在全州、靈川、臨桂、永福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為450公斤左右,1996-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3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種子消毒,預防惡苗病,其他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4天。②九二O畝用量15克左右,在見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61、福優97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1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5年利用福伊A(從福建省稻麥所引進)與恢復系974(從湖南衡陽市農科所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深綠,劍葉窄挺,分蘗力較強,株高88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1-23萬穗,每穗總粒90-110粒,結實率82%左右,千粒重24-27克,谷粒稍短,淡黃色,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高抗稻瘟病、白葉枯病,但苗期易感惡苗病。

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22.0公斤和487.2公斤 ,比對照金優974增產8.2%和8.8%;1997-1998年在永福、靈川、灌陽等稻瘟病區進行試種示范,畝產為440-470公斤,1996-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5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種子消毒,預防惡苗病,其他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6天。②九二O畝用量15克左右,在見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62、湘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2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自選的不育系湘八A與恢復系R20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天左右,晚造108天左右,株葉型緊湊,葉色淺綠,分蘗力稍弱,后期熟色好,株高105-110厘米,畝有效穗17-20萬穗,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結實率76-82%,千粒重28克,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484.3公斤,比對照金優64增產7.8%;1999-2000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12.4公斤和482.8公斤 ,比對照金優64增產18.5%和8.7%;1998-2000年在靈川、臨桂、永福、荔浦、興安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3萬畝,一般畝產為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為29-31天。②九二O畝用量12-14克,在見穗10-15%時始噴,連噴三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63、新香優6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3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于1993年利用自選的不育系新香A與恢復系明恢63(福建三明市農科所育成)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中造130天左右,晚造118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淡綠,劍葉較大但不披,分蘗力強,抽穗整齊,后期熟色好,但耐肥抗倒性稍差,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穗,每穗總粒120-140粒,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7-30克,外觀米質明顯優于汕優63、特優63,有香味,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503.0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10.6%;1999-2000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85.5公斤和474.1公斤 ,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7.6%和8.7%;1998-2000年在荔浦、靈川、臨桂、全州、永福、平樂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3萬畝,一般畝產為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不能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防倒伏。其他參照一般遲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夏制父母本播差期為56天左右。②九二O畝用量12克左右,看苗噴施。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作晚稻,桂北作中稻推廣種植。

64、八兩優35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4號                          

品種來源:湖南省安江農校利用自選的兩系不育系810S與恢復系35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0-118天,晚造90-9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鞘青色,劍葉長而挺直,分蘗力強,耐肥抗倒性強,株高94-100厘米,畝有效穗20-24萬穗,每穗總粒110粒左右,結實率70-85%,千粒重27克,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細條病。

產量表現:1996年參加桂林市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480.2公斤,比對照金優974增產8.5%;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53.1公斤和473.1公斤 ,比對照金優974增產16.2%和5.7%;1996-2001年在灌陽、臨桂、永福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6萬畝,一般畝產為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宜安排在夏、秋季制種,確保母本幼穗分化3-6期時,日平均溫度高于24℃,保證種子質量。②九二O畝用量8-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65、T98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5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自選的不育系T98A與恢復系R20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1天左右,晚造106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較綠,劍葉長,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株高109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7-19萬穗,每穗總粒120-15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4-27克,谷粒淡黃,稃尖無色,外觀米質較好,有香味,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8年參加桂林市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513.9公斤,比對照金優64增產8.9%;1999-2000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94.6公斤和481.7公斤 ,比對照金優64增產14.4%和8.4%;1998-2001年在恭城、荔浦、永福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2萬畝,一般畝產為4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春制父母本播差期葉差為6.5葉,秋季時差為25天左右。②九二O畝用量15克左右,在見穗10%時始噴,連續噴三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66、岳優13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6號                          

品種來源:湖南衡陽市農科所利用不育系岳4A(岳陽市農科所育成)與自選的恢復系T136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2天左右,晚造97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綠,劍葉窄直,分蘗力強,株高8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24萬穗,每穗總粒100-130粒,結實率82%左右,千粒重24-26克,谷粒細長,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但有二次灌漿現象。

產量表現:1998年在靈川、臨桂兩縣進行品比試驗,折畝產分別為463.5公斤和472.7公斤,其中:靈川點比對照金優402增產7.8%,臨桂點比對照金優974增產9.0%; 1999-2000年參加桂林市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57.2公斤和446.7公斤 ,比對照金優974增產6.0%和9.5%;1999-2001年在臨桂、興安、靈川、全州等地進行試種示范,累計種植面積2萬畝,一般畝產為4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林秋制父母本播差期時差為10天。②岳4A柱頭外露率高,開花習性良好,對九二O較敏感,畝用量12克左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67、中優桂5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7號                          

品種來源:南寧市郊區種子公司利用中9A與恢復系桂55(廣西農科院育成)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7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株型稍散,分蘗力中等,葉片較長,莖稈稍軟,耐肥抗倒性較差。株高113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萬左右,每穗總粒118-135粒,結實率81%左右,千粒重28.5克,谷粒細長,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好。

產量表現:2000年晚造參加配組單位的水稻品種比較試驗,折畝產480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6.7%;2001年那坡縣種子公司引進作中造進行品種比較試驗,折畝產644.0公斤,比對照特優63畝產579.4公斤增產11.2%;同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51.9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8.4%。2000-2001年在南寧市郊、天等、賓陽、武鳴、來賓、那坡等地進行試種示范1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不宜偏施氮肥和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其他參照一般遲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秋制父母本播差期時差為25天。②中9A對“九二O”比較敏感,母本抽穗20-30%時始噴,畝用量控制在10克以內。③始花和盛花期各噴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組合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也可在中稻地區推廣種植。

68、威 優 40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8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不育系V20A與父本R40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2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作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株葉型適中,劍葉稍寬,不披垂,莖桿粗壯,耐肥抗倒性較強,分蘗力強,繁茂性好,成穗率高,后期熟色好,株高約100厘米,畝有效穗20?22萬,穗長約22.5厘米,每穗總粒數110?130粒,結實率82%左右,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米質一般。

產量表現:該組合于1992年進行觀察試種,平均畝產518.4公斤,比對照威優48增產16.5%。1993?1994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84.3 公斤和496.5公斤,比威優48增產15.3%和17.2%。1993?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00多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同熟期威優系列組合栽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同時播種,晚制母本先播,時差6天;②適時適量噴施九二○,母本始穗5%?10%時開始噴,每畝用量16?18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402,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69、威 優 80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69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不育系V20A與父本80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02?104天。株型較緊湊分蘗力強,,株高90厘米左右,,耐肥抗倒,后期熟色好,每畝有效穗20?22萬,穗長18?20厘米,每穗總粒100?12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9.2克,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強。

產量表現:1998年種植觀察,平均畝產466.5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7.6%。1999?2000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70.4公斤和478.6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6.2%和8.1%。 1999?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5萬畝,一般畝產44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苗期注意防治惡苗病,其他參照同熟期威優系列組合載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母本倒播葉差1.5葉,晚制母本先播10天;②適時噴施九二○,母本始穗5%始噴,九二○畝用量16?18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80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0、金 優 80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0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不育系金23A與父本80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株高85厘米左右,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18?20萬穗,穗長18?20厘米,每穗總粒110粒左右,結實率78.3%,千粒重25克左右,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

產量表現: 1998年試種觀察,平均畝產455.6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5.8%;1999?2000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45.3公斤和467.8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5.6%和6.3%。桂林市1998?2001年累計種植3萬畝,一般畝產420?46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插植適齡秧,并插足基本苗,及時追施速效性氮肥,其他參照同熟期早熟組合栽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本與母本同時播種,晚制母本先播4天。②適時適量施用九二○,在母本始穗10%時始噴,畝用量14?16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80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1、汕 優 40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1號

品種來源:湖南耒陽市種子公司用珍汕97A與父本R40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2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2?115天。株型集散適中,劍葉短直,株高90厘米左右,分蘗力較強,繁茂性好,耐肥抗倒,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數110?13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8克,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強,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1994?1995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7.5公斤和490.6公斤,比對照威優48增產10.6%和12.7%。1994?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6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同熟期秈型雜交稻組合栽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為-0.5葉,晚制母本先播5天。②適時適量噴施九二○,在母本始穗5%?8%時開始噴,每畝用量16?18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汕優402,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2、金 優 40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2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不育系金23A與父本R40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4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適中,劍葉直立,株高90厘米左右,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8萬左右,穗長21厘米,每穗總粒數100?12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約27克,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中等。

產量表現:1994年種植觀察,平均畝產478.6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9.2%;1995?1996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1.6公斤和459.7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5.6%和7.8%,。桂林市1995?2001年累計種植50多萬畝,一般畝產43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同熟期的金優系列組合栽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為1.6葉,晚制時差8天。②適時噴施九二○,母本始穗10%始噴,畝用量約14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402,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3、金 優 29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3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不育系金23A與父本29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5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19?21萬穗,株高95厘米左右,穗長21.8厘米左右,每穗總粒數100?120粒,結實率約82%,千粒重27.8克左右,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外觀米質較好。

產量表現:1995年早造種植觀察,平均畝產491.6公斤,比對照金優974增產8.8%。1996?1997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7.2公斤和477.4公斤,比對照金優974增產7.5%和8.1%。1996?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5萬畝,一般畝產44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2葉,晚制時差10天。②適時噴施九二○,母本始穗10%開始噴,畝九二○用量為16?18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298,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4、金 優 46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4號

品種來源:湖南衡陽市農科所用不育系金23A與父本TO46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莖桿偏細,分蘗力中等,葉稍寬不披垂,株高95厘米,畝有效穗18萬左右,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125粒左右,結實率78%左右,千粒重25.1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外觀米質較好。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16.7公斤和484.6公斤, 比對照金優974增產15.3%和9.8%。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5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栽培過程中不宜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其它參照一般感溫型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栽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葉齡差2.0葉左右,晚制時差約8天。②母本見穗15%開始噴九二○,畝用量14克左右。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463,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5、金 優 40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5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1994年用金23A與父本R404(從湖南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為108天左右,分蘗力較強,生長旺盛,后期落色好,畝有效穗19萬左右,株高88厘米,穗長21.2厘米,每穗總粒數110粒左右,結實率約81%,千粒重25?26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外觀米質較好。

產量表現:1995-1996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12.6公斤和485.4公斤,比對照威優48增產10.5%和8.8%。1995?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40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雜交水稻早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合理安排播差期,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1.5葉左右,晚制時差9天為宜。②九二○畝用量14克左右,母本見穗15%左右始噴,連噴三次。③母本始穗及齊穗期各噴施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40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6、威 優 40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6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不育系V20A與父本R40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3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為110天左右,株型緊湊,葉片稍寬不披垂,劍葉較挺,分蘗力較強,繁茂性好,耐肥抗倒性強,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18-20萬,株高約90厘米,穗長21.5厘米,每穗總粒數110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約29.4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適應性廣,米質一般。

產量表現:1994-1995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78.6公斤和502.5公斤,比對照威優48增產11.4%和7.9%;1995年靈川縣百畝連片示范種植,抽樣測產4.5畝,平均畝產502公斤。1993?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70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用300?500倍強氯精或2500倍使百克浸種消毒,防治秧苗惡苗病發生。②其它栽培措施參照威優系列同熟期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同期播種,晚制倒播7天。②畝用九二○14?16克,在母本見穗5?10%時始噴,連噴三次。③母本始穗和齊穗期各噴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40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7、中 優 97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7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用中九A與恢復系TO974R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葉片稍寬不披垂,劍葉較挺,但莖稈較細,耐肥抗倒性稍差,分蘗力中等,繁茂性好,畝有效穗19萬左右,株高約93厘米,穗長21.1厘米,每穗總粒數100?120粒,結實率79.6%左右,千粒重24?26克,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外觀米質好。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4.6公斤和468.1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7.6%和10.8%;2000年臨桂縣百畝示范片,測產驗收6.5畝,平均畝產456.2公斤。1999?2001年桂林市累計推廣種植面積2.5萬畝,一般畝產44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選擇中等偏下肥力田塊種植。②施肥以農家肥為主,配施氮、磷、鉀肥,中后期注意控制氮肥和防治稻瘟病。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同期播種,晚制倒播2天。②中九A對九二○敏感,畝用量8?10克,在母本見穗20?25%時始噴。③母本始穗和齊穗期各噴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中優97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中等以下肥力稻田作早稻推廣種植。

78、八 兩 優 9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8號

品種來源:湖南省懷化市農科所用810S作母本與恢復系96配組而成的兩系雜交稻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為103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葉片直立、稍寬且短,劍葉角度小,葉色較綠,抽穗整齊,成熟落色好,不早衰。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性強,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長約20厘米,每穗總粒數100?12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約24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外觀米質較好。

產量表現:1998-1999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34.1公斤和456.5公斤,比對照威優早一增產10%和13.4%。1999年陽朔縣百畝連片示范種植,經抽樣測產,平均畝產451.6公斤。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3萬畝,一般畝產430?4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該組合為兩系雜交稻組合,其母本810S在育性轉換敏感期3?6期日平均氣溫不能連續3天低于24℃,桂北宜中、晚造制種。②桂北中、晚制種父母本播差為倒播12天左右。③母本810S對九二○敏感,見穗20%左右開始噴施,一般畝用8克左右。④始穗及齊穗期各噴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八兩優96,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79、威 優 46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79號

品種來源:湖南省衡陽市農科所1998年用V20A與恢復系TO46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9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株型緊湊,劍葉稍長不披,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8-20萬,株高100厘米左右,穗長21.1厘米,每穗總粒數為115粒左右,結實率77.3%,千粒重29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12.7公斤和506.4公斤,比對照金優974增產14.5%和13.2%。1999?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6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 用300?500倍強氯精進行浸種消毒,防治惡苗病。②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鉀肥。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葉齡差倒播0.5葉左右,晚制播差倒播2天。②適時適量噴施九二○,畝用量16?18克。母本見穗10%左右始噴,連噴三次。③母本始穗及齊穗期各噴施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463,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80、金 優 97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0號

品種來源:湖南省衡陽市農科所用金23A與恢復系TO97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3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較強,后期熟色好,畝有效穗19萬左右,株高約85厘米,穗長21厘米左右,每穗總粒數100?120粒,結實率80%以上,千粒重26?27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外觀米質優。

產量表現:1994?1995年參加桂林地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42.6公斤和465.1公斤,比對照威優48增產5.8%和8.2%。1993?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70萬畝,平均畝產43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栽培過程中注意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其它參照一般感溫型早熟雜交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葉齡差1.3葉,晚制時差4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畝用量12?14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97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81、威 優 97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1號

品種來源:湖南省衡陽市農科所1990年用V20A與恢復系TO97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1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05?108天,株型較緊湊,劍葉長寬適中不披垂,分蘗力較強,繁茂性好。畝有效穗19萬左右,株高約93厘米,穗長21厘米左右,每穗總粒為100?120粒,結實率約78.6%,千粒重28?29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外觀米質較好。

產量表現:1992?1993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8.1公斤和472.5公斤,比對照威優48增產11.6%和9.4%。1992?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50多萬畝,一般畝產44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用300?500倍強氯精或2500倍使百克浸種消毒,預防惡苗病。②適宜于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田種植。施肥注意前重、中控、后輕,增施磷鉀肥。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為母本倒播1葉,晚制母本倒播6天。②畝噴施九二○16?18克,母本始穗10?15%始噴,連噴三次。③母本始穗及齊穗期各噴施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97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稻田作早稻推廣種植。

82培兩優特青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2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培矮64S與特青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遲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作早、中造種植,全生育期130-135天,晚造118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生長勢強,葉片厚、挺直,葉色青秀,分蘗力強,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1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1萬,每穗總粒130-18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2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白葉枯病和細菌性條斑病,不抗稻瘟病,易感稻曲病。

產量表現:1997-1998年晚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28.6公斤和511.6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8.8%和9.3%。至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23.5萬畝。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種子消毒和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其他參照一般遲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確保母本培矮64S育性轉換和抽穗揚花兩個安全期,保證制種產量和質量,宜中、晚造制種。②建議父母本播差時差為9天。③畝九二○用量30-40克,母本始穗10%左右始噴。④母本始穗及齊穗期各噴施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培兩優特青,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林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稻田作晚稻推廣種植。

83、培雜青珍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3號

品種來源:華南農業大學用培矮64S與自選的父本青珍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遲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中造125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株葉型緊湊,葉片厚直,葉色青綠,分蘗力較強,耐肥抗倒性強,抽穗整齊,穗大,著粒密,株高107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40?19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2克左右,外觀米質優。田間種植表現耐寒性較強,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7.4公斤和504.7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5.7%和9.1%。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8.2萬畝,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培雜山青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宜中、晚造制種,父母本同播。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畝用量30克左右。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培雜青珍,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84、培兩優28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4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培矮64S與父本28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7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4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株葉型緊湊,葉色青秀,分蘗力強,耐肥抗倒性強,抽穗整齊,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株高11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37?160粒,結實率85?90%,千粒重23克,米質較優。但易感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7?1998年晚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1.8公斤和460.0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7.4%和8.1%。1997年?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30.5萬畝,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做好種子消毒。②稀播,培育壯秧,噴施多效唑,促進低位分蘗。③合理密植,畝插基本苗8萬左右。④以農家肥為主,不宜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⑤及時露、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種技術要點:①宜中、晚造制種,父母本同播。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父本對九二○敏感,少量噴施。畝用量30克左右。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培雜288,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林市非稻瘟病區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85、金優64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5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金23A與父本64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4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天左右,晚造107天左,株葉型集散適中,生長勢強,葉片細長挺直,葉色淡綠,分蘗力較強,抽穗整齊,熟色好。株高105?110厘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15?13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7克,外觀米質好,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

產量表現:1994?1995年晚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1.6公斤和501.3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8.9%和11.3%。1994?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30萬畝,一般畝產44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不宜偏施氮肥和后期斷水過早,注意防治稻瘟病。其它參照同熟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8.2葉,晚制時差32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畝用量12-14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64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86、威優64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6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V20A與父本64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1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4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生長勢強,葉片挺直,葉色淡綠,分蘗力較強,抽穗整齊,穗大粒多,熟色好。株高101?110厘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20?18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30.0克,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2-1993年晚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8.9公斤和468.7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6.3%和10.4%。1992年-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40萬畝左右,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威優64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7.2葉,晚制時差26天。②母本抽穗5%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4?16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64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87、汕優97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7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3年以珍汕97A作母本與恢復系T097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08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中等,后期熟色好,株高9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9萬左右,穗長21厘米,每穗總粒數90?11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約28.5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 1995?1996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6.8公斤和479.4公斤,比對照威優48增產7.4%和9.6%。1994?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5萬畝,一般畝產440?47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葉齡差為-2葉左右,晚制時差母本先播10天。②畝噴施“九二○”16克左右,見穗10%左右始噴,連噴三次。③母本始穗和齊穗期各噴一次“克黑凈”,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汕優97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88、威優29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8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V20A與父本29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早熟組合。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株葉型略顯松散,分蘗力強,繁茂性好,莖桿粗壯,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約100厘米,穗長22.5厘米左右,每穗總粒110?130粒,結實率81%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6?1997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03.6公斤和520.8公斤,比對照威優974增產11.6%和13.5%。1996?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5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苗期注意防治惡苗病,其他參照同熟期的威優系列組合栽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3.5葉,晚制時差5天;②母本始穗10%始噴九二○,畝用“九二○”總量16?18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298,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89、香兩優6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89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自選的香125S與父本D6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稻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7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劍葉直立不披,分蘗力強,葉色濃綠,前期耐寒性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86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9?20萬穗。每穗總粒數105粒左右,結實率85.6%左右,千粒重26?27克,米質優,有香味,評為廣西優質米。但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差。

產量表現:1997年?1998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2.9公斤和490.6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8.6%和9.4%。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8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桂北早造種植3月底前播種,選擇非稻瘟病區及中等肥力田種植。其它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中、晚制母本倒播11天。②母本抽穗40%時始噴九二○,畝用量12克左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香兩優68,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非稻瘟病區作早稻推廣種植。

90、八兩優6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0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安農810S與父本明恢6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5天左右,晚造107天左右。株葉型緊湊,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抗寒、抗旱性較強,再生能力強。畝有效穗19?21萬,株高106厘米左右,每穗總粒數100?120粒,結實率85%以上,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7年?1998年晚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7.6公斤和505.5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9.3%和11.6%,均排第一位。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6萬畝,一般畝產45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威優64栽培管理技術。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中制時差45天,晚制時差38天。②母本始穗20%時始噴九二○,畝用量8?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八兩優63,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91、田兩優40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1號

品種來源:江西省贛州地區農科所用自選的不育系田豐S與父本R40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早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7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性稍差,株高95厘米左右,每畝有效穗19?21萬,每穗總粒數100?130粒,結實率81%左右,千粒重27克,外觀米質好,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

產量表現: 1998年?1999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76.1公斤和482.3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7.2%和8.1%。1999?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5萬畝,一般畝產450?4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同熟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宜中晚造制種,建議父母本時差10天左右。②母本始穗10%時始噴九二○,畝用量10?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田兩優402,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稻推廣種植。

92、金優19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2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用金23A與父本191(從湖南安江農校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株葉型適中,生長勢強,葉片挺直,葉色綠,葉鞘、葉舌、葉耳均為淺紫色,分蘗力中等,后期熟色好。株高106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7-20萬,每穗總粒110-145粒,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7克,外觀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

產量表現:1998-1999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8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63.4公斤和451.0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8.2%和2.1%;1999年早造平均畝產425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6.5%。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不宜偏施氮肥和后期斷水過早,注意防治稻瘟病。其它參照一般早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4.5葉,晚制時差15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畝用12-14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田金優191,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93、優Ⅰ19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3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1996年用優IA與父本191(從湖南安江農校引進)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1天左右,晚造107天左右。株葉型適中,葉片窄直,葉色淡綠,分蘗力較強,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9-21萬,每穗總粒120-13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

產量表現:1997-1998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9.6公斤和451.3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9.8%和4.1%。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5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4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其它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4.1葉,晚制時差11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左右始噴九二○,畝用量10-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I191,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94、威優19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4號

品種來源:湖南安江農校用V20A與父本191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天左右,晚造107天左右。株葉型適中,生長勢強,葉片挺直,葉色淡綠,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03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1萬,每穗總粒100-140粒,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30克,外觀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7年早造平均畝產544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7.7%;1998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72.6公斤和495.8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0.6%和平產。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6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種子消毒,防治秧苗惡苗病。其它參照威優64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4.8葉,晚制時差6天左右。②母本抽穗5%左右始噴九二○,畝用量12-16克。③注意防治稻粒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191,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95、金優6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5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4年用金23A與父本測64-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天左右,晚造108天左右。株葉型適中,葉片較薄,葉色青綠,分蘗力中等,株高98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10粒左右,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4克,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5-1996年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4.2公斤和476.6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8.1%和7.9%。1995-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50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其它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6葉,晚制時差19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畝用14-16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6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96、金優7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6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2年用金23A與父本明恢7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株葉型適中,生長勢強,葉片細長挺直,葉色淡綠,分蘗力中等,后期熟色好,株高87-105厘米,畝有效穗17-20萬,每穗總粒110-145粒,結實率78%左右,千粒重26.5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3-1994年晚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3.0公斤和456.3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5.3%和8.2%。1993-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80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不宜偏施氮肥和后期斷水過早。其它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6.0葉;晚制時差20天。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2-14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7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97、金優9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7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4年用金23A與父本96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1天左右,晚造107天左右。株葉型適中,生長勢強,葉片細長,葉色淡綠,分蘗力中等,后期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15粒左右,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6克,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5-1996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9.6公斤和450.1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9.8%和2.7%。1995-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8萬畝,一般畝產44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不宜偏施氮肥和后期斷水過早。其它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5.2葉;晚制時差14天。②母本抽穗10%左右始噴九二O,畝用量10-12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96,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98、金優6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8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4年用金23A與父本明恢6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中造128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株葉型適中,生長勢強,葉片細長挺直,葉色淡綠,分蘗力中等,后期熟色好,株高105-110厘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20-150粒,結實率77%左右,千粒重25.5-27克,外觀米質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4-1995年晚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7.8公斤和474.3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10.4%和9.1%。1994-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20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不宜偏施氮肥和后期斷水過早。其它參照金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9.3葉;晚制時差45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2-14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63,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99、優Ⅰ9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99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3年用優ⅠA與父本96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0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株葉型適中,葉片窄直,葉色淡綠,分蘗力一般,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萬左右,每穗總粒120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6.5克,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較強。

產量表現:1994-1995年早造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6.6公斤和453.2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1.6%和5.1%。1994-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5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適當密植。其它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4.5葉;晚制時差12天。②母本抽穗10%左右始噴九二O,畝用量10-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Ⅰ96,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林市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0、優I64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00號

品種來源:桂林地區種子公司于1994年用優ⅠA與父本64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3天左右,晚造108天左右。株葉型適中,葉片窄直,葉色淡綠,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95-105厘米,畝有效穗19-21萬,每穗總粒120-13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較強。

產量表現:1995-1996年參加桂林地區區試,其中1995年早造平均畝產476.3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2.3%;1996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70.6公斤和458.1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1.2%和8.7%。1995-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1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適當密植。其它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本葉齡差4.2葉左右;晚制時差14天。②母本抽穗10%左右始噴九二O,畝用量10-12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Ⅰ64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林市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1、汕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1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珍汕97A與父本207R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左右,晚造110-113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挺直,分蘗力中等,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7.5-20萬,每穗總粒數125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7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7年早造平均畝產462.3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6.6%;1998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20.4公斤和441.1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7.1%和5.3%。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7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葉齡差為6.6葉左右,晚制時差21天。②畝噴施“九二○”13-15克,見穗5%左右始噴。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汕優20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2、威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2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V2097A與父本207R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天左右,晚造108-112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挺直,葉色濃綠,分蘗力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數120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30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7年早造平均畝產476.4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9.9%;1998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18.0公斤和451.1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6.7%和8.2%。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8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種子消毒,防治秧苗惡苗病。其他參照威優64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葉齡差為7.1葉左右,晚制時差24天。②畝噴施“九二○”13-16克,見穗5%左右始噴。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威優20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3、金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3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金23A與父本207R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6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9天左右,晚造105-107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挺直,葉色濃綠,分蘗力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2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數120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6克,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7年早造平均畝產489.0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4.9%;1998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49.6公斤和445.2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4.5%和6.2%。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30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8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不宜偏施氮肥和后期斷水過早。其他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葉齡差為6.6葉左右,晚制時差21天。②畝噴施“九二○”13-15克,見穗5%左右始噴。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金優20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4、新香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4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新香A與父本207R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9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2天左右,晚造105-108天,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挺直,分蘗力較強,耐肥抗倒性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6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數125粒左右,結實率86%左右,千粒重26克,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2000-2001年早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0.5公斤和505.0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5.6%和7.2%。1999-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6萬畝左右,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葉齡差為7.4葉左右,晚制時差26天左右。②畝噴施“九二○”13-15克,見穗15%左右始噴,連噴三次。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新香優20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5、Ⅱ優20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5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荔浦縣種子公司于1997年用Ⅱ-32A與父本207R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8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株葉型緊湊,葉片長寬中等,葉色青綠,分蘗力較強,耐肥抗倒性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7厘米左右,每畝有效穗17-20萬,每穗總粒150粒左右,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7.5克,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8年晚造、1999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8年晚造平均畝產446.6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3.9%;1999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81.4公斤和450.2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9.2%和7.8%。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推廣種植面積8.2萬畝,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汕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葉齡差為-0.5葉,晚制時差-3天。②畝噴施“九二○”13-16克,見穗10%左右始噴,連噴三次。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Ⅱ優20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6、Ⅱ優36輻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6號

品種來源:桂林市種子公司、荔浦縣種子公司于1996年用Ⅱ-32A與父本36輻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雜交水稻組合。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6天左右,晚造110-113天。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中等,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95厘米左右,每畝有效穗17-20萬,每穗總粒120粒左右,結實率82%左右,千粒重24.5克,外觀米質較好,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強。

產量表現:1997-1997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7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68.2公斤和433.8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14.3%和10.7%;1998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39.8公斤和427.1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6.1%和5.4%。1997-2001年桂林市累計推廣種植面積6.5萬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汕優36輻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桂北早制父母葉齡差為-0.7葉,晚制時差-4天。②畝噴施“九二○”13-16克,見穗10%左右始噴,連噴三次。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Ⅱ優36輻,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07、培雜6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7號

品種來源:華南農業大學用培矮64S與自選的父本G6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遲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117天左右。株葉型緊湊,葉片寬、挺直,葉色青秀,分蘗力稍弱,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抽穗整齊,后期熟色好,株高100-110厘米,畝有效穗18萬左右,每穗總粒175-190粒,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2克左右,外觀米質優。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但不抗稻曲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年晚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9.4公斤和441.6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5.1%和2.6%。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培雜山青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宜中、晚造制種,父母本播期時差11天左右。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畝用量30-40克,父本對“920”敏感要少噴。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培雜67,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108、培雜2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8號

品種來源:華南農業大學用培矮64S與自選的父本28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遲熟組合。桂林市種子公司于1997年引進。

報審單位: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林市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9天左右,中造120天左右,晚造116天左右。株葉型緊湊,葉片厚直,劍葉內卷,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0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50-160粒,結實率76%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外觀米質中等。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1998-1999年參加桂林市區試,其中,1998年早造平均畝產為489.2公斤,比對照威優64增產5.2%;1999年晚造平均畝產460.3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4.6%。1998?2001年桂林市累計種植面積6萬畝左右,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培雜山青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宜中、晚造制種,父母本同播。②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畝用量30-40克。③注意防治黑粉病。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培雜28,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北作中、晚稻推廣種植。

109、博優01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09號

品種來源:博白縣農科所用選的博A與父本01(測64×桂34)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特征特性:桂南晚造種植,全生育期117天,比博優64早熟3?5天,株葉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葉片較短,細直,耐肥抗倒性較強,株高9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1萬左右,每穗總粒135粒左右,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3克左右,外觀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抗病力強,適應性廣,但后期有早衰現象。

產量表現:1989?1991年晚造參加玉林地區區試,1989年7個點平均畝產491.2公斤,比對照汕優桂44增產12.3%,1990年因田間雜株率高不計產,1991年8個點平均畝產442公斤,比桂晚輻(CK1)增產13.8%,比博優64(CK2)減產0.5%,評為入選組合。1989?2001年全區累計種植100多萬畝,一般畝產40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博優桂99。

制種技術要點:早造制種,建議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4?4.5葉。其他參照博優系列組合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博優01,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晚稻推廣種植。

110、培雜266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0號

品種來源:玉林市農科所用培矮64s與自選的恢復系玉266(海南占×玉21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兩系雜交稻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株葉型好,葉細厚直,分蘗力強,苗期耐寒性、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6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10粒左右,結實率78%左右,千粒重21克。米質優,米粒細長,且飯軟硬適中,食味好,據農業部稻米檢測中心分析,糙米率82%,精米率74%,整精米率56.2%,長寬比3:1,堊白率19%,堊白度5.4%,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6級,膠稠度60mm,直鏈淀粉含量23.2%,蛋白質含量10.4%。田間種植未發現稻瘟病為害。評為廣西優質米品種。

產量表現:2000年早造參加育成單位品比試驗,折畝產502公斤,比對照培雜山青增產5.7%; 2001年早造參加玉林市區試,平均畝產509.5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4.3%,名列11個參試品種第二位。2000-2001年全區試種1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培雜山青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宜安排在晚造制種,父母本播差期5-7天。其他參照培雜系列組合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培雜266,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11、優 I501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1號

品種來源:博白縣農科所用優IA與自選的恢復系5012(廣恢3550×廣12)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株葉型好,葉片細、厚、直,莖桿粗壯,耐寒、抗倒性較強,分蘗力中等,后期熟色好,株高98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9萬左右,每穗總粒145粒左右,結實率73%以上,千粒重25克,米質一般。抗性鑒定:葉瘟6級,穗瘟7級,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1997-1998年參加王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7.1公斤和476.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和5.3%。1998-1999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15.6公斤和479.8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3.9%和10.3%。1996-2001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11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特優63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一般安排在晚造制種,父母本播差期18--20天。其他參照優I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 I5012,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12、優Ⅰ5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2號博白縣農科所

品種來源:博白縣農科所用優IA與自選的恢復系T54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早造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株葉型集散適中,葉片細、厚、直,莖桿粗壯,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性強,株高11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萬左右,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結實率78%左右,千粒重25.6克,米質一般,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1998?1999年早造參加玉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0.2公斤和286.9公斤,分別比對照特優63增產1.7%和0.1%;1998年早造參加自治區新品種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76公斤,比汕優桂99(CK1)增產10.3%,比特優63(CK2)增產2.4%。1996-1999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3萬多畝,一般畝產45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特優63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晚造制種,建議父母本播差期21-22天。其他參照優I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 I5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13、優I463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3號

品種來源:博白縣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用優IA與自選的恢復系4635(密陽46×廣恢3550)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株型緊湊,苗期耐寒5性、耐肥抗倒性較強,分蘗力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05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萬左右,每穗總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1%,千粒重25.8克,外觀米質比特63好,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較強。

產量表現:1998年參加玉林市區試,平均畝產453.1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0.1%。1996?2001年在博白、浦北、玉州等地累計種植面積6萬多畝,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特優63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早制父母本播差期葉齡差6.5葉;晚制父母本播差期時差為20?22天。

其他參照優I系列組合制種技術進行。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 I4635,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稻推廣種植。

114、泰玉14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4號

品種來源:玉林市農科所用泰國稻(BK14)與玉83雜交經多代選育而成的感溫型中熟常規水稻品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3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葉厚、直立,分蘗力強,前期耐寒性較強,后期熟色好,株高11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20萬左右,穗長22厘米,劍葉長28.5厘米,劍葉寬1.3厘米,每穗總粒146粒左右,結實率89%,千粒重20.5克,谷粒細長,米粒腹白少,外觀好。田間種植表現較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1999-2000年參加玉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75.9公斤和492.3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2.1%和1.07%,減產不顯著,但外觀米質較好,評為入選品種。1999-2001年玉林市累計種植0.8萬畝,一般畝產4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采用壯秧劑培育壯秧, 3月上旬播種,4月初插秧。②插植規格20×13cm,每蔸插3苗;拋秧每畝拋足55個秧盤秧。③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不宜偏施氮肥,以防倒伏。④及時露曬田,注意防治病蟲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泰玉14,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15、優Ⅰ6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5號

品種來源:玉林市種子公司用優IA與明恢63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組合,。

報審單位:玉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葉片細、厚、直,后期青枝臘稈,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強。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9-21萬,每穗總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5-26克,米質較優,飯味好。

產量表現: 1997?2001年玉林市累計種植面積達12萬畝,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宜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水平的田種植,氮磷鉀肥合理搭配,不宜偏施氮肥,適時露曬田,以防倒伏。

制種技術要點:宜安排晚造制種,建議父母本播差期為32天。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Ⅰ63,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推廣種植。

116、先優9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6號

品種來源:廣西科泰種業有限公司用自選的不育系先A與R95(桂99×明恢63)配組而成的感光型組合。

特征特性:桂南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博優桂99遲熟2-3天,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葉片厚直,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熟色好。株高106-110厘米,畝有效穗16-21萬,每穗總粒170-195粒,結實率84-86%以上,千粒重22.3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1.9%,精米率75.8%,整精米率67.8%,長寬比2.6,堊白率72%,堊白度17.3%,透明度2級,堿消值6.2級,膠稠度88mm,直鏈淀粉含量22.1%,蛋白質含量7.9%。抗性:葉瘟6級,穗瘟7級。。

產量表現: 2000年晚造參加北流市種子站的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498.3公斤,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8.1%;2001年晚造參加自治區新品種篩選試驗,北流點平均畝產460公斤、武鳴點平均畝產462.6公斤,分別比對照博優桂99增產23.3%和0.74%。2000-2001年玉林市累計試種面積2.1萬畝,一般畝產500-56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博優桂99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注意父本R95的保純,堅持用達到原種標準的父本種子進行制種。②先A谷殼淡白色,生育期短,早造主莖葉片數為11-12葉;晚造播始歷期51-53天,配制先優95,父母播差期建議早制葉齡差7.8葉、晚制時差15-17天。③先A包頸度輕,對九二O敏感,柱頭外露率高,畝用量5-6克,宜在抽穗25-30%始噴,連噴2-3次。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先優95,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晚稻推廣種植。

117、兩優培九原名:6500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7號                           

品種來源:江蘇省農科院于1996年用培矮64S為母本與揚稻6號(原編號:93-11)為父本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兩系雜交水稻組合。1999年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我區于1998年引進。

報審單位:玉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早造全生育期132天左右,比特優63遲3天;桂中北作早、中造種植,全生育期132-145天。株高110-12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葉片厚直、呈瓦形,葉色濃綠,莖稈粗壯,根系發達,耐肥抗倒性強,畝有效穗20萬左右,穗長22-25厘米,每穗總粒145-200粒,結實率74-88%,千粒重25-27克,米質較優。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一般,但易感稻曲病和細菌性條斑病。

產量表現:1998年桂林市的臨桂、靈川、陽朔、荔浦、平樂、全州、灌陽、資源、龍勝等縣進行小面積試種,調查10個點,畝產為427.5-767.5公斤,平均畝產為544.7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12%;2000年早造參加玉林市區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為466公斤,比對照特優63減產6.36%,6個縣(市、區)品比試驗,平均畝產512.2公斤,比特優63增產2.5%;2001年早造柳州市進行品比試驗,折畝產為609.4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4.4%,同時進行不同施氮水平試驗,畝施純氮11、13、15、17公斤,折畝產分別為641.2公斤、650.6公斤、667.5公斤、680.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選擇耕作層深厚、排灌方便的肥沃田種植。②桂南作早造,早播早插,用壯秧劑培育多蘗壯秧。3月5日前播種,4月5日前插秧或拋栽。③插(拋)足基本苗。雙本插植,規格為23.2×13.2或26.4×13.2厘米;拋秧每畝大田不少于50盤秧。④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增施磷鉀肥和農家肥,畝施純氮15公斤以上。⑤適時露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①為確保培矮64S安全度過育性轉換期,宜安排中晚造制種,且晚制抽穗揚花期桂南不遲于9月15日,桂中北不遲于9月10日,以確保雜交水稻種子純度。②建議父母本播差期為25天左右。③“920”的用法用量參照其它培雜系列組合。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兩優培九,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和中稻地區土壤肥力較高的稻田分別作早、中稻推廣種植。

118、優Ⅰ122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8號

品種來源: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用優IA與自選的恢復系廣恢122[(明恢63×廣恢3550)R863-1]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組合。1998年經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我區于1997年引進。

報審單位:博白縣種子種苗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8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株型緊湊,葉色濃綠,葉片窄直,分蘗力中等,莖稈堅韌,耐肥抗倒性較強,后期青枝臘稈,田間種植表現抗性較強。株高95-100厘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25-145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3-25克,米質較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2.8%,精米率75.3%,整精米率55.6%,長寬比2.7,堊白率37%,堊白度10.4%,透明度3級,堿消值4.9級,膠稠度48mm,直鏈淀粉含量19.4%。

產量表現:1998-2001年玉林市累計種植面積達12萬畝,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參照一般中熟雜交水稻組合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一般安排在晚造制種,建議父母本播差期為25天。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優Ⅰ122,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北作晚稻推廣種植。

119、特優77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稻2001119號

品種來源:福建省漳州市農科所于1991年龍特浦A與明恢77配組而成的感溫型中熟雜交水稻組合。我區于1992年引進。

報審單位:玉林市第二種子公司、桂林市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18天左右,晚造105天左右;桂中、北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5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莖桿粗壯,分蘗力中等,葉片挺直,耐肥抗倒性強,株高100厘米左右,畝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110-160粒,結實率76-90%,千粒重28克左右,米質一般,田間種植表現抗稻瘟病能力強,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1992年晚造參加玉林市(縣級)品比試驗,折畝產516.7公斤,比對照博優64增產7.5%;1993年晚造續試,折畝產532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5.2%。1995-1996年晚造參加桂林市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12.3公斤和491.6公斤,比對照汕優桂99增產7.1%和6.4%。1993-2001年全區累計種植面積58萬畝,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①宜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田種植。②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③插植規格23×13cm,雙本插植;拋秧的每畝拋足50個塑盤秧。④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氮磷鉀配合使用,畝施純N 12公斤左右。⑤適時露曬田,及時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用經提純的雙親原種在中晚造制種,桂南晚制,建議父母本播差期時差為-7天;桂北中晚制,建議父母本播差期時差為-3天左右。②因父本生育期短,植株較母本矮,父本宜采用假雙行插植,以利攻父本,早夠苗,增加有效穗和花粉量,提高制種產量。③母本抽穗10-15%時始噴九二O,畝用量14-16克。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玉林、桂林市農作物品種評審小組評審通過的特優77,已經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推廣種植。

 

二、玉米品種

 

1、桂單30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1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玉米研究所于1997年8月用自46(♀)與自93(♂)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桂南全生育期春播110天左右,秋播92天左右,較早熟。幼苗長勢中偏上,后期田間評定中,株型半緊湊,株高231cm,穗位70-88cm,穗筒型,穎殼紫色,花約黃色,花絲紅色。黃色半硬粒型,角質淀粉多于粉質淀粉。穗長16.4-20cm,穗粗4.5-5cm,禿頂長1.4cm,穗行數14-16,千粒重300克,出籽率82.0%,空桿率1.9%。自然條件下,大斑病0.5級,小斑病0.1級,紋枯病2級,黑粉病0.8%,青枯病0.4%,玉米螟害4.5級。區試表現為紋枯病較重。

   該品種株高適中,植株整齊,適應性廣,果穗均勻,但有露頂現象。

產量表現:1999年下半年參加自治區篩選試驗,平均畝產373.4公斤,比對照桂單22號減產9.3%;2000-2001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其中:2000年兩造平均畝產為397.7公斤、2001年早造平均畝產415.2公斤,分別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10.2%和9.4%,均排第二位,在22個試驗點次中有16個增產,增產達顯著和極顯著水平。2000年秋和2001年春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62.5公斤,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30.6%;2001年春進行展示,折畝產482.9公斤,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28.9%。

栽培技術要點:①宜安排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水平的耕地上種植。②當氣溫穩定在11℃以上時進行露地玉米種植。③種植密度3500-3800株。④田間管理宜三次追肥和三次中耕。⑤注意防蚜蟲、螟蟲和鐵甲蟲。⑥受旱時要及時灌溉。

制種技術要點:①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第一期父本建議在母本2.5葉時播,待第一期父本長出地面可播第二期。②父母本行比建議在1∶8-10。③母本畝種植密度建議4000株左右。④注意增加施肥量,并加強田間管理和人工輔助受粉。⑤做好除雜保純工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2、蠡玉5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2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玉米研究所于1998年1月從河北省蠡縣玉米研究所引進。♀:518   ♂:416

特征特性:廣西區試生育期春播112天,秋播96天。幼苗葉鞘紫紅色,葉片淺綠色,幼苗長勢強,整齊健壯。株型半緊湊,穗位以上葉片半沖,穗位以下葉平展,株高240cm左右,穗位90cm,總葉片數18-19葉,果穗長筒型,黃色半硬粒型,穗長17.0cm,穗粗4.8cm,禿頂長1.0cm,穗行數14行,行粒數30粒,千粒重305克,出籽率82.0%,空稈率3.2%,倒伏率0.8%,大斑病0.2級,小斑病0.4級,紋枯病8.1%,黑粉病0.1%,青枯病較輕,莖桿堅韌,根系發達,抗倒伏。

   該品種株高適中,植株整齊,果穗均勻,但在栽培水平不高或天氣干旱時,易造成禿頂。

產量表現:1998、1999年上半年參加自治區篩選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27.7公斤和442.0公斤,比對照增產3.7%和4.7%;2000-2001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其中:2000年兩造平均畝產392.5公斤、2001年早造平均畝產395.6公斤,分別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9.7%和3.5%,兩年三造平均畝產394.1公斤,比對照增產6.5%。1999年、2001年春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71.6公斤和430.2公斤,分別比對照桂單22號(1999年)、花單1號(2001年)增產6.4%和14.8%。2001年春在武鳴、平果、都安進行展示,驗收平均畝產452.3公斤,比花單1號增產20.5%。

栽培技術要點:①宜安排早造種植。②適時早播,播種期桂南在大寒前后,桂中在大寒至立春。③種植密度3600株/畝。④在4葉定苗,進行2-3次中耕追肥,基肥畝用農家肥1000-2000公斤,25-30公斤磷肥,追肥以氮肥為主,畝用15-20公斤。⑤及時抗旱防漬,防治蚜蟲、螟蟲、鐵甲蟲。

制種技術要點:①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第一期父本建議在母本1葉1心時播。②父母本行比春播1∶5-6,秋播1∶4-5。③畝種植密度4500-5000株。④注意增加施肥量,并加強田間管理和人工輔助授粉,做好除雜保純工作。

自治區品審員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3、正大818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3號

品種來源: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于1998年用T502M(♀)與T602F(♂)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廣西區試生育期春播120天,秋播97天左右,較遲熟。幼苗長勢較弱,后期綠葉多,成熟青枝蠟桿,包葉緊而長,田間抗倒抗病表現較好。株型平展,株高250-267cm,穗位115-120cm,穗長筒型,黃色硬粒型,品質較好,穗長17.5-17.8cm,穗粗4.5-4.8cm,穗行數14,千粒重298-320克,出籽率81.1-82.7%。

   該品種遲熟,植株及穗位稍偏高,果穗均勻。

產量表現:1999年早造參加自治區篩選試驗,平均畝產為409.9公斤,排第3位。2000-2001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其中:2000年早、晚造平均畝產分別為456.1公斤和353.0公斤,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15.4%和8.2%,兩造11個點次增產,占參試點次78.6%,排位第一;2001年早造平均畝產426.0公斤,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11.2%,排第二位,8個點全部增產。2000和2001年春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38.1公斤和442.8公斤,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31.4%和18.2%。

栽培技術要點:①注意精細整地,以利出苗。②當氣溫穩定在12℃以上可進行春玉米種植。③種植密度3500株/畝。④施肥:建議重施底肥,輕施苗肥,主攻穗肥,全生育期要求純N 25公斤、P2O5 8公斤、K2O 20公斤。⑤注意防地老虎和玉米螟。

制種技術要點:①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第一期父本建議比母本遲播4-5天,第二期父本建議比母本遲播7-8天。②父母本行比1∶4。③做好除雜保純工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4、正大819(原名:CT88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4號

品種來源: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于1998年用CTL68(♀)與CTL26(♂)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春播112天,秋播93天,植株長勢旺盛,株型半緊湊,雄花發達,苞葉和葉鞘有紫斑,株高250cm,穗位高106cm,果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穗長17.2cm,穗粗4.9cm,禿頂2.8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8-43,千粒重293.5克,出籽率82.6%,空稈率1.8%,大斑病0.5級,小斑病0.3級,紋枯病16.5%,黑粉病0.06%,青枯病3.2%。

   該品種長勢旺盛,易徒長,植株整齊,果穗粗長均勻。

產量表現:1999年參加自治區篩選試驗,春季平均畝產為487.9公斤,比對照桂單22號增產9.3%,秋季平均畝產386.0公斤,比對照桂單22號減產6.9%,居第三位;2000-2001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384.8公斤和419.0公斤,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7.5%和9.6%,兩年平均畝產401.9公斤,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8.6%,排第三位。2000-2001年在武鳴、平果、都安、宜州、天等等地進行試種示范,一般畝產40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畝種植密度3600株左右,中后期不宜偏施氮肥,以防徒長。其他參照一般雜交玉米品種進行。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母本行比1∶4-8。②先播父本,待父本出苗后播母本。③母本畝播4000株左右,父本畝種3500株左右。④授粉結束后,清除全部父本植株,以利母本果穗生長、發育。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5、登海3號(原名:DH330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5號

品種來源:山東萊州市農科院玉米所用DH08(♀)與P138(♂)雜交選育而成。

報審單位:廣西區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廣西春播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緊湊,莖桿粗壯,韌性好,葉色濃綠,株高231cm,穗位107cm,果穗筒型,穗長13.7cm,穗粗5.4cm,穗行數16-18,千粒重341克,出籽率87.3%,穗大粒多,耐肥抗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籽粒較扁,軸心紫紅色。抗小斑病、黑粉病和青枯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52%,粗脂肪5.22%,粗淀粉69.72%,賴氨酸0.29%。

   該品種植株整齊,適應性廣,果穗粗大,后期脫肥易造成禿頂。

產量表現:1998-1999年早造參加自治區篩選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89.0公斤和478.9公斤,1998年比對照花單一號增產37.0%,1999年比對照桂單22號減產4.1%;1999年早造進行展示,折畝產478.2公斤,比對照桂單22號減產7.8%。1998-2001年在邕寧、欽北區、覃塘區等地試種,均比當地主栽品種掖單2號、掖單13號、桂頂一號增產,一般畝產450-5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宜安排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水平的耕地上種植。②畝種植密度3200-3800株。③注意精細整地,確保全苗。④注意配方施肥,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N、P、K配合施用,輕施苗肥,適施攻桿肥,重施攻苞肥,后期注意施攻粒肥,以防禿頂。⑤注意抗旱、排澇,及時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母本早播5-7天,父母本行比1∶4。②母本畝種植密度4500-5000株。③做好除雜保純工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6、登海11號(原名:DH9313)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6號

品種來源:山東萊州市農科院玉米所用DH65232(♀)與DH40(♂)雜交選育而成。

報審單位:廣西區種子公司

特征特性:生育期廣西春播114天左右,株型半緊湊,株高260cm,穗位95cm左右,果穗筒型,穗長14.9cm,穗行數16-18,千粒重266克,出籽率84.9%,氣生根發達,較抗倒伏,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籽粒較扁,穗軸紅色。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65-9.68%,粗脂肪4.49-5.09%,粗淀粉72-73.2%,賴氨酸0.32%。

   該品種株型較好,但后期脫肥易造成禿頂。

產量表現:1999年秋參加自治區篩選試驗,平均畝產497.4公斤,比對照桂單22號減產12.9%。2001年欽北區引種780畝,畝產455.8公斤,比對照掖單13號增產27.3%;覃塘區古樟鎮試種4995畝,平均畝產496.8公斤;邕寧縣五塘試種1.1畝,畝產545公斤,比桂單26號增產5.03%。

栽培技術要點:①宜安排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水平的耕地種植。②畝種植密度3200-3800株。③注意精細整地,確保全苗。④注意配方施肥,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N、P、K配合施用,輕施苗肥,適施攻桿肥,重施攻苞肥,后期注意施攻粒肥,以防禿頂。⑤注意抗旱、排澇,及時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母本出苗50-60%播第一期父本,第二父本比第一期晚播5天,父母本行比1∶4。②父本畝播1200-1500株,母本畝種植密度約4000-4500株。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7、屯玉7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7號

品種來源:山西屯玉種業有限公司用895-1(♀)與6603(♂)雜交選育而成。

報審單位:柳州地區種子站

特征特性:桂中全生育期春播105-115天。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為21葉,株高220-240cm,穗位高70-80cm,粒黃色半馬齒型。穗長14.5-20cm,穗行數16-18行,千粒重260克,空桿率在5%以下。莖粗,抗倒伏,輕感?病、小斑病。該品種植株前期長勢中,后期長勢好,熟期青枝,適應性強。

產量表現:1999年春參加柳州地區農科所品比試驗,平均畝產318.3公斤,比對照掖單13號增產5.5%,比桂單19增產27.32%;2000年春續試,平均畝產293.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33.67%,比花單1號增產11.39%。2001年在忻城等地試種,一般畝產420-5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畝種植密度3500-4000株。②重施基肥,畝施農家肥1500-20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畝,畝施攻苞肥尿素25公斤,鉀肥10公斤。③注意防治病蟲害。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地區推廣種植。

8、柳糯1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8號

品種來源:柳州地區農科所用克紫(♀)與忻糯(♂)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桂南、桂中地區種植,從出苗至收鮮穗春播90-100天,夏播65-70天,秋播80-90天。株高240-250cm,穗位80-90cm,穗筒型,穗長18-22cm,禿頂長2-4cm,穗行數14行居多,每行30-35粒,粒白色,適口性好,白軸。一般畝產鮮穗650-750公斤。 

產量表現:1999年春參加柳州地區糯玉米品比試驗,畝產鮮穗655.5公斤,居10個參試種首位,比本地糯增產36.6%,比蘇糯1號增產23.9%,比渝糯1號增產16.5%。2001年春在柳州、來賓、鹿寨、靈川、德保、田東等地進行試種,一般畝產鮮穗6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①露地春播桂北宜在2月底至3月上旬,桂中在2月中至2底,桂南在1月底至2月上旬。②種植密度:春播3500株/畝,夏播3000-3200株/畝,秋播3500-4000株/畝,與非糯玉米隔離或錯開揚花期,保證糯性品質。③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保證苗齊、苗全、苗壯。④施足基肥,及時追肥,重施攻苞肥,補施粒肥或噴施葉面肥,保證灌漿期有足夠養份,減少禿頂,并采取隔行隔株去雄和人工授粉的方法。⑤及時抗旱排澇和防止紋枯病、莖腐病和銹病的發生。⑥適時收獲。

制種技術要點:①制種行比以父1母5為宜,或按此行比設立父本采粉區。②將2/3父本種子與母本同播,待出苗50%播余下1/3父本。③加強田間管理,尤其在母本抽雄前7-10天應重施攻苞肥。抽雄階段要及時徹底去掉母本雄花,吐絲后進行人工輔助授粉2-3次。整個生長期間要隨時去雜去劣。④及時分期分批收獲,并注意防止機械混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9、超甜黃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09號

品種來源:廣西區種子公司用Y101(♀)與Y22(♂)雜交育成。

特征特性:南寧春播80天左右可收玉米筍,110天收青苞,秋播80天左右可采收青苞。株型半緊湊,株高210cm,穗位80cm,穗筒型,籽粒黃色,穗長20cm,穗粗4.5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為39左右,軸心白色。

   該品種幼苗長勢較好,雙穗率高,雄穗發達,花粉量大。但在氮肥過多時,有出現“怪苞”現象。

產量表現:1999年秋在都安進行品比試驗,畝產鮮穗1893公斤,比對照超甜20號增產2。7%,2000年早造進行小區試驗,畝產鮮穗1780公斤,比對照超甜20號增產3.1%。1999-2000年分別在大化、都安、武鳴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694公斤,比對照超甜20號增產2.9%。

栽培技術要點:①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N、P、K比例為純氮15-18公斤,磷肥20-30公斤,鉀肥15-18公斤。②畝種植3500-4000株,建議采用地膜覆蓋,雙行單株種植。③重施攻苞肥,后期施壯粒肥。④加強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⑤注意防治紋枯病和蚜蟲。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母本行比在1∶6-7,母本畝種植密度3500-4000株,建議春制父母本可同時播種,晚造可父本先播起針后再播母本。②基肥畝施有機肥1500-2000公斤,復合肥30公斤;苗肥尿素10公斤,復合肥20公斤;攻苞肥尿素20公斤,鉀肥20公斤。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推廣種植。

10、理偉甜1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10號

品種來源:廣西南寧理偉特用玉米研究所于1995年用(♀)T62×(♂)B73(甜)雜交選育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出苗至收鮮包春播75-80天,秋播65-70天左右。株高193cm,穗位約76cm,穗錐型,果穗長19.3cm,穗粗約4.5cm,穗行數14,行粒數38-41,籽粒金黃色,植株葉片平展,葉色濃綠。雄穗發達,分枝數20-30條,花絲綠色,苞葉頂部有小葉片著生,果穗不禿頂。

   該品種株高適中,植株整齊,雄穗發達,花粉量大,利于授粉,但葉片平展,過密種植易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1998年春季南寧種植,收鮮苞1190公斤,同期在南寧、扶綏、田東、隆安、柳州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865.6公斤,最高1015公斤。同年秋在柳州地區、扶綏、南寧等地擴大試種,一般畝產900公斤,比超甜20號增產13.6%以上。1999-2001年累計種植6000多畝。

栽培技術要點:①與其他玉米隔離400米以上或30天以上。②精細整地,確保全苗,種植密度春播3000-3200株/畝,秋播3200-3600株畝。③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基肥以農家肥、復合肥為主,追肥以速效化肥為主。④注意防治玉米螟和紋枯病,要慎用農藥,最好用生物農藥。⑤適時收獲,一般在授粉后20天收獲,過遲或過早均影響質量。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擇水肥條件好,隔離500米以上的隔離區制種。②制種時先播母本,建議2葉1心時播第一期父本50%,5天后播第二期父本。③父母本行比在1∶6-8。④加強肥水管理,嚴格做好去雄除雜保純工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推廣種植。

11、理偉甜2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11號

品種來源:廣西南寧理偉特用玉米研究所于1996年用(♀)[T62×B50] ×(♂)B103雜交選育而成的三交種。

特征特性:桂南種植,出苗至收鮮包春播約85天,秋播68天左右。株高196cm,穗位66cm,穗錐型,果穗長20cm,穗粗4.5-5.0cm,籽粒金黃色,單穗重300克左右。植株葉片平展,葉色濃綠,苗期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15-20條,花絲綠色,苞葉長,苞葉緊密,頂部有小葉片著生。

   該品種株高適中,植株整齊,雄穗花粉量大,利于授粉,但葉片平展,過密種植易感紋枯病,果穗香甜,易被螟蟲為害。

產量表現:1998年春季賀州地區種子公司引種30畝,畝收鮮苞1136公斤。同年南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扶綏縣種子公司、田東縣種子公司分別引種20畝、30畝和10畝,經驗收平均畝產鮮穗在928-1083公斤之間。1999-2001年累計種植5000多畝。

栽培技術要點:①與其他玉米隔離400米以上或30天以上。②精細整地,確保全苗,種植密度春播3000-3200株/畝,秋播3200-3600株/畝。③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基肥以農家肥、復合肥為主,追肥以速效化肥為主。④注意防治玉米螟和紋枯病,要慎用農藥,最好用生物農藥。⑤適時收獲,一般在授粉后20天收獲,過遲或過早均影響質量。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擇水肥條件好,隔離500米以上的隔離區制種。②制種時先播母本,建議母本出苗時播第一期父本30%,5天后播第二期70%父本。③父母本行比在1:6-8,母本密度3800株/畝。④加強肥水管理,嚴格做好去雄除雜保純工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推廣種植。

12、理偉糯1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12號

品種來源:廣西南寧理偉特用玉米研究所于1995年用(♀)NY718 ×(♂)N?52雜交選育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中熟品種,春播生育期約106天,從出苗至收鮮包約91-95天,秋播68天左右可收鮮苞。株高210cm,穗位約68cm,果穗長約19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5粒左右。株型平展,果穗筒型,行粒排列整齊,籽粒純白,皮簿、回味甜、糯性好。

   該品種植株長勢旺盛,雄穗發達,花粉量大,雌雄花散粉協調。

產量表現:1998年春季在南寧市郊區進行新品種篩選試驗,畝產鮮穗893.3 公斤;同期,武宣縣農業局推廣站試種10畝,平均收鮮苞932公斤,比當地推廣品種增產31.8%。1999年春季,在武宣、鹿寨、忻城分別試種50畝,平均畝產鮮苞在836公斤以上,比當地對照平均增產20%以上,最高畝產達12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①氣溫穩定在12℃以上可以播種。②種植密度為3500株/畝。③畝施純N:19公斤,P2O5:30公斤,K2O:18公斤,其中30%作基肥,苗肥占20-25%,攻苞肥45-50%。④加強人工授粉,適時收獲,一般在授粉后25天收獲。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擇自然條件好,能旱澇保收的隔離區制種。②密度4500株/畝,父母本行比為1∶6。③建議第一期父本30%與母本同播,70%父本在15天后播。④加強肥水管理,嚴格去雄去雜保純工作。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推廣種植。

13、理偉糯5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13號

品種來源:廣西南寧理偉特用玉米研究所于1995年用(♀)HP-66×(♂)2H-3雜交選育而成的頂交種。

特征特性:屬早中熟品種,南寧春播從出苗至收鮮包約83天。株高190cm,穗位83cm,穗長18.5cm,穗粗4.5cm ,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2粒左右,籽粒色澤在果穗成熟期隨時間的增加由白色經淺紫色(花紫色)至深紫黑色,株型平展。

   該品種植株長勢旺盛,雄穗發達,花粉量大,雌雄開花協調,果穗較長,易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1998年春季在南寧市郊區進行新品種篩選試驗,畝產鮮穗915 公斤;同期,忻城縣試種5畝,平均收鮮苞956公斤,比當地推廣品種柳州本地香糯增產26%。1999年春季在鹿寨縣和忻城縣分別試種30畝,一般畝產在900公斤左右,高產的達畝產鮮穗1300公斤,增產幅度在25%左右。從1999年秋開始在南寧、柳州、河池等地累計種植1萬多畝。

栽培技術要點:①氣溫穩定在12℃以上可以播種。②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③畝施純N:19公斤,P2O5:30公斤,K2O:18公斤,其中30%作基肥,苗肥占20-25%,攻苞肥45-50%。④加強人工授粉,適時收獲,一般在授粉后25天收獲鮮苞。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擇自然條件好,能旱澇保收的隔離區制種。②密度4500株/畝,父母本行比為1∶6。③建議母本長出3.5葉時再播父本。④加強肥水管理。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推廣種植。

14、桂香糯6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玉2001014號

品種來源:廣西南寧理偉特用玉米研究所于1995年用(♀)P6×(♂)YN718雜交選育而成的頂交種。

特征特性:南寧春播,從出苗至收鮮苞約80-85天,秋播65-70天。株高213cm,穗位約91cm,穗長約17.6cm,穗行數14行,行粒數39粒左右。苗期葉鞘紫色,葉片數18-19張,株型平展,行粒排列整齊,籽粒純白、糯性硬粒型,單個穗重250-300克,食用皮簿、粘軟細膩,香味濃郁,口感好。

   該品種植株長勢旺盛,雄穗發達,花粉量大,雌雄開花協調,但易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1997年秋在武宣縣試種50畝,經驗收畝產鮮苞829公斤,比對照柳州本地糯玉米增產26%。1998年春季在武宣縣種植300畝,一般畝產鮮穗800公斤左右,1998年秋季以來,全區累計試種2萬畝以上,其中武宣縣8500畝,陸川縣6000畝,上林縣3300畝,其他地方5000畝。

栽培技術要點:①氣溫穩定在12℃以上可以播種。②種植密度為3500株/畝。③畝施純N:19公斤,P2O5:30公斤,K2O:18公斤,其中30%作基肥,苗肥占20-25%,攻苞肥45-50%。④加強人工授粉,適時收獲,一般在授粉后25天收獲。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擇自然條件好,能旱澇保收的隔離區制種。②密度4500株/畝,父母本行比為1∶6。③建議先播母本,待母本出苗后播第一期父本50%,6天后再播第二期50%。④加強肥水管理。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三、甘蔗品種

 

1、巴西45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蔗2001001號

品種來源:廣西甘蔗研究所于1993年10月從巴西圣保羅州蔗區引進,1993年10月-1995年2月經廣西甘蔗研究所室內外檢疫觀察,未發現檢疫性病蟲害。

特征特性:該品種前中期生長特快、拔節早、生勢旺、分蘗好、成莖率高、植株直立高大、中大莖,畝有效莖數多,蔗莖遮光部分青綠色,露光部分黃青色,節間為圓筒形,有少量生長裂縫和木栓斑塊,蠟粉厚且呈黑色。芽圓、小,有淺芽溝,芽頂平生長帶,根點明顯,2-3排,不規則,有氣根。葉片寬,長度中等,葉身中度彎曲,易脫葉。肥厚帶呈三角形,內葉耳倒鉤形,外葉耳三角形,葉鞘青綠色,57號毛群發達,老葉57號毛群易脫落。宿根性好,較耐旱、耐瘦,田間種植表現較抗梢腐病、螟害極少,不易倒伏。但有少量黑穗病,蔗莖稍有空心,有少量氣根,前期蔗糖分稍低。

產量表現:1995-2000年在廣西甘蔗研究所大田進行5次新植、3次宿根品比試驗,平均畝產為6244公斤,比對照桂糖11號增產17.6%,同時進行8次蔗糖分分析,平均蔗糖分為14.18%;1997-2000年在廣西甘蔗研究所、柳州露塘農場、武宣、羅城、蒙山5個試點進行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為5977公斤,比桂糖11號增產17.7%,達極顯著水平,其中,1997-1999年5個區試點12月中旬共檢糖15次,新植、宿根平均蔗糖分為14.08%,比桂糖11號提高0.15個百分點。1997~2000年在柳州郊區、邕寧、龍州、柳江、羅城等蔗區進行生產示范,平均畝產為6082公斤,比桂糖11號增產16.7%,12月中旬蔗糖分平均達14.48%,同比桂糖11號高0 .39個百分點。

栽培技術要點:①下足種芽,做好種莖消毒工作。一般每畝種植4500雙芽苗。②因該品種前中期生長特快,拔節早,播種時要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加強前期田間管理。③生長后期要剝葉,減少氣根。④宿根要早開壟松蔸,早追肥管理。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中熟、高糖、成莖率高、有效莖數多、宿根性好、豐產、適應性廣等特點,符合廣西甘蔗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西、桂中等甘蔗產區的水田、旱地推廣種植。

2、新臺糖16號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蔗2001002號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臺糖171×74-575的實生苗后代中選育的,廣西甘蔗研究所于1995年從廣東省引進。

特征特性:該品種萌芽整齊,生長旺盛,植株直立,中莖品種,成莖率高,節間圓筒形,蔗莖剝葉前呈黃綠色,露光后呈淺紫色,蠟質帶厚,無生長裂縫及木栓斑塊。生長帶略顯突起,根點3-4排,不規則。芽卵形、有淺芽溝,芽基陷入葉痕,芽尖平生長帶,芽翼窄,芽孔近芽頂,有2,4,10,16及26號毛群。葉片呈綠色,葉姿直立,葉頂部彎垂,幼葉鞘淡紫色,老葉鞘為淡綠色,上披薄層白色蠟粉,有57號毛群,肥厚帶為窄舌形,呈淡紫色。內葉耳披針形,外葉耳為平過渡形至三角形。宿根性較好,耐寒能力較強,較抗黑穗病、露菌病、銹病及嵌紋病,但易發生梢腐病,耐旱性較差。

產量表現:1996-1998年在南寧、柳城、象州、蒙山、大新、來賓、柳州、賓陽等地進行大面積生產試驗,10個點平均畝產蔗量達6393公斤,比對照桂糖11號增產12.8%,10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為15.28%,比桂糖11號高1.84個百分點;1999-2000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畝蔗莖產量為6128公斤,比對照桂糖11號減產6.0%,兩年18點次有7點次增產,10月下旬蔗糖分比對照高0.97個百分點,平均蔗糖分比對照高0.81個百分點。2001年廣西種植面積達300多萬畝,成為我區甘蔗主要栽培品種之一。

栽培技術要點:①該品種屬耐肥品種,宜選擇中等以上水肥條件的土壤種植。②種前浸種、消毒,結合覆蓋地膜,更能發揮其早生快發的優勢。③宿根要早開壟松蔸,早追肥管理。

自治區品審會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具有早熟、高糖、宿根性好、豐產等特點,符合廣西甘蔗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甘蔗產區推廣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