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隴鑒9811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品種來源:親本材料為小麥洮157,供體材料為玉米天玉1號,通過外源DNA花粉管導入技術,提取玉米的總體DNA導入,經田間鑒定篩選而成,原代號98保1-1。
品種特性:冬性小麥,幼苗半匍匐,濃綠色,平均生育期255天,株高95-103厘米。無芒,白殼,穗長方型,平均穗粒數34.1粒,平均穗長8.1厘米,每穗結實小穗15-18個,千粒重41.8克,紅粒,角質。容重746.0克/升,粗蛋白含量 17.03%,粗淀粉66.48%,濕面筋37.73%,賴氨酸0.54%,沉降值48.2毫升。經苗期接種混合菌、成株期接種條銹菌主要流行小種條中29號、洛13Ⅲ、洛13Ⅷ、30號、31號、32號、33號及致病類型水4、水11、HY4、HY7、HY8和混合菌,均表現抗病。
產量結果:2004-2006年度參加隴南片天水市山區區域試驗。兩年畝平均產量374.9公斤,較對照咸農4號增產14.4%。2005-2007年生產試驗,較對照增產7.8%以上。
栽培要點:畝基施農家肥5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過磷酸鈣40-60公斤,返青前追施尿素15-20.0公斤。9月下旬播種,畝保苗30-35萬。生長期間注意中耕鋤草及適時收獲,以確保豐收。
適宜范圍:適宜在天水的甘谷縣、武山縣、麥積區、秦州區、清水縣、秦安縣的半干旱地區推廣種植;定西市的臨洮縣,臨夏州的康樂縣等部分地區也可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