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麥
(1)認定編號:甘認麥2009001
品種名稱:博樂
引進單位: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甘肅富農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從德國引進品種,原名Belana。引種代號8號。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葉色淡綠,株高73-100厘米。穗長方形,二棱,灌漿后期莖彎曲,穗長7-9.3厘米;穗粒數20.5-30.5粒,千粒重39克,籽粒橢圓形,粒色淡黃,粉質。蛋白質含量10.8%,浸出物81.1%,春性,生育期112天左右。田間未發現條紋病、白粉病和銹病。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554.63公斤,比對照甘啤4號增產14.59%。
栽培要點:畝播量12.5-15.5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河西灌區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麥2009002
品種名稱:瑪俐
引進單位: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甘肅富農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從德國引進品種,原名米arie, 引種代號9號。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葉色淡綠,株高67-100厘米。穗長方形,長芒,二棱,灌漿后期莖彎曲,穗長7-9.3厘米。穗粒數19.3-30.1粒,千粒重42.0克。黃色鋸齒,籽粒橢圓形,淡黃色,粉質。蛋白質含量為14.0%,浸出物80.9%,春性,生育期115天左右。在田間未發現條紋病、白粉病和銹病。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549.09公斤,比對照甘啤4號增產13.53%。
栽培要點:畝播量12.5-15.5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河西灌區種植。
2、燕麥
(1)認定編號:甘認麥2009003
品種名稱: 白燕2號
引進單位: 甘肅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系吉林省白城市農科院以VAO-2為母本,B0704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2000年由甘肅農業大學引進。
特征特性: 幼苗直立,葉片上舉,株型緊湊,株高96-123厘米。穗側散形,長芒,穎殼淺黃色,穗長19-21厘米。小穗鈴數10-18個,主穗粒數55-69粒,穗粒重1.0-1.2克。籽粒黃白色,長卵圓形,千粒重28-32克。春性,生育期80-100天。中抗燕麥紅葉病,對燕麥堅黑穗病表現免疫。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180.2公斤, 較對照增產15.1%。
栽培要點:一般在4月上旬播種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岷縣、通渭等地種植。
3、谷子
(1)認定編號:甘認谷2009001
品種名稱:隴谷11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8519-3-2為母本、DSB98-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931-2-1-2。
特征特性:成株綠色,株高127.8厘米,莖粗1.15厘米,主莖可見節數12.5節。穗長棒形,穗碼較緊,剛毛短。穗長26.9厘米。單株穗重32.9克,穗粒重26.2克,千粒重4.1克,單株草重32.0克,出谷率79.6%。黃谷黃米,米質粳性。出米率81.8%。含粗蛋白1.61%,粗脂肪4.64%,賴氨酸0.36 %。抗旱性較強,抗倒伏,抗谷子黑穗病。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280.95公斤,較對照隴谷6號增產8.68%。
栽培要點:播期,中部春播4月25日前后;隴東可推遲至5月上旬。種植密度,一般田塊2.5-3.0萬株/畝,高水肥條件地區可控制在3.0-3.5萬株/畝。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白銀、定西、平涼、天水和慶陽等地海拔1900米以下谷子產區種植。
4、蕎麥
(1)認定編號:甘認蕎2009001
品種名稱:平蕎5號
選育單位:平涼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云南引進的牡丹蕎的變異單株中選育而成。原代號01?039。
特征特性:株高90.5厘米,株型緊湊,莖稈紫綠色,葉片綠色;主莖節數14.5個,一級分枝5.2個。花白色。籽粒三棱形,黑色。單株粒重1.71克,千粒重30.0克。含粗蛋白12.87%,粗脂肪2.96%,粗淀粉64.8%,蘆丁1.05%,賴氨酸0.87%。春播生育期95天,夏播復種生育期76天。抗病性,經調查,輪紋病的病葉率2.0%,病情指數0.5%,褐斑病(葉斑病)病葉率4.0%,病情指數1.7%,均優于平蕎2號。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130.08公斤,較對照增產11.7%。
栽培要點:播種,復種在7月13-20日之間,畝播量3?4公斤,畝留苗8?9萬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平涼市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蕎2009002
品種名稱:平蕎6號
選育單位:平涼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川蕎1號種子的輻射變異中選育而成,原代號03?192。
特征特性:株型緊湊,株高110.3厘米,主莖節數15.2個,一級分枝6.2個。莖稈紫綠色,葉片淺綠色,花淡綠色。籽粒長錘形,黑色,有腹溝。千粒重26.6克,單株粒重2.60克。含粗蛋白12.71%,粗淀粉55.53%,粗脂肪2.92%?,賴氨酸0.89%,蘆丁2.88%。夏播生育期81天。抗病性,經調查,輪紋病的病葉率0.8%,病情指數0.2%,褐斑病(葉斑病)病葉率4.8%,病情指數1.7%,均優于對照品種九江苦蕎。
產量表現:在2007?2008年平涼市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148.21公斤,較對照增產14.4%。
栽培要點:復種7月13日之前播種。畝播量3?4公斤,畝留苗7?8萬株。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平涼市種植。
5、蠶豆
(1)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1
品種名稱:臨蠶7號
選育單位:臨夏州農科所
品種來源:以加拿大673為母本,黎巴嫩87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205-1-4。
特征特性:屬中熟大粒品種,春性,生育期120天左右。幼莖綠色;株高140厘米,有效分枝1-3個,莖粗1 厘米。葉片橢圓,葉色淺綠;花淺紫色。始莢高度25 厘米,結莢集中在中下部,莢上舉,莢長11 厘米,莢寬2.1 厘米;單株莢數10-18個,每莢2-3粒,單株粒數20-40粒。種皮乳白,種臍黑色。粒長2.3 厘米,粒寬1.65 厘米,百粒重186.9克。含蛋白質29.04%,賴氨酸1.81%,淀粉42.7%,單寧0.59%。抗病性,經田間調查,根腐病病情指數4.7,耐根腐病。
產量表現: 在2006-2007年多點試驗中,平均折合畝產338.5公斤,較對照臨蠶5號增產11.02%。
栽培要點:一般在3月上旬采用寬窄行播種為宜,川源灌區畝播種量為18-20公斤,保苗1.1萬株,山陰地區畝播種量為22公斤,保苗1.2-1.3萬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中部蠶豆產區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2
品種名稱:臨蠶8號
選育單位:臨夏州農科所
品種來源:以英175作母本,荷蘭168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232-1。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大粒品種,春性,生育期118天左右。株型緊湊,株高125厘米左右,有效分枝1-2個,莖粗1 厘米,幼莖綠色;葉片橢圓形,葉色淺綠;花淡紫色。始莢高度26 厘米,結莢集中在中下部,呈半直立型,單株莢數9-15個,莢長10厘米,莢寬2.1 厘米,每莢2-3粒,單株粒數18-32粒。種皮乳白,粒長2.3 厘米,寬1.7 厘米,百粒重181克。含粗蛋白31.28%,賴氨酸1.89%,粗淀粉43.73%,粗脂肪1.32%,單寧0.64%。抗病性經田間調查,根腐病病情指數6.0,耐根腐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333.9公斤,較對照臨蠶5號增產9.51%。
栽培要點:采用寬窄行種植。臨夏地區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種。畝播量20公斤,畝保苗1.1萬株左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中部蠶豆產區種植。
6、豌豆
(1)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3
品種名稱:定豌6號
選育單位: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以81-5-12-4-7-9作母本,天山白豌豆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236-1。
特征特性:葉片及莖均為綠色、花白色,株高57.6厘米,單株有效莢數3.39個,單莢粒數11.69粒,百粒重19.5克。種皮綠色。含粗蛋白28.62%,賴氨酸1.91%,粗脂肪0.76%,粗淀粉38.96%。抗病性經田間調查,根腐病病情指數36%。
產量表現:在2004-2006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137.82公斤,較對照定豌1號增產15.6%。
栽培要點:3月中下旬播種,每畝播種量13-14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定西市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上,海拔2500米以下的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4
品種名稱:隴豌1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德國半無葉型豌豆資源Afil中優選單莢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屬早熟半無葉型豌豆,生育期85-90天。株高55-65厘米,半矮莖,直立生長,株蔓粗壯;托葉正常,復葉變態為卷須;花白色;每株著生6-10莢,有限結莢習性,雙莢率達75%以上,莢長7.0厘米,莢寬1.2厘米,不易裂莢;每莢5-7粒。種皮白色,百粒重25克,容重785.8克/升。含粗蛋白25.6%,淀粉51.32%,賴氨酸1.95%,粗脂肪1.14%。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273.2公斤,較對照增產6.4%。
栽培要點:播期,中部地區3月中下旬,河西沿山冷涼地區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畝播量,高產田25-30公斤,中低產田20-25公斤,畝保苗高水肥條件下,9萬株為宜;低水肥田塊,畝保苗8萬株以上。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中部高寒陰濕區及河西有灌溉條件的豌豆產區種植。
7、扁豆
(1)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5
品種名稱:定選2號
引進單位: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從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引進國際干旱中心的材料,原代號ILL6980。
特征特性:生育期87天,中早熟。單株有效莢數16.0個,雙莢率44.4%,單株粒數25.5個,千粒重38.41克。含粗蛋白24.9%,賴氨酸1.59%,粗淀粉45.0%。
產量表現:1997-1999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96.5公斤,較本地扁豆增產98.9%。
栽培要點:3月中下旬播種,畝播種量3.5-4公斤,畝保苗13萬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定西市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海拔2300米以下的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種植。
8、豇豆
(1)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6
品種名稱:航豇1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將天水長豇豆種子搭載神舟3號飛船,經太空誘變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蔓生型,長勢強,株高3.1米左右,主蔓第3-4節開始結莢,莢長70厘米,粗1.0厘米左右,嫩莢黃綠色,單株結莢數13-18條。葉色綠,心臟形,茸毛中等。花紫紅色。老熟莢黃綠色,莢橫斷面圓形,單莢重20-30克。種子腎形,種皮紫紅色,近光滑。播種后45天開花,60天始收。田間中抗細菌性暈疫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2973.8公斤,比對照之豇28-2 增產21.4%。
栽培要點:播期,在天水市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塑料大棚2月中旬至3月初;日光溫室1月下旬至2月初。密度4500穴/畝。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隴南、平涼、白銀、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7
品種名稱:航豇2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將天水長豇豆種子搭載神舟3號飛船,經太空誘變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蔓生型,長勢強,株高3.2米。葉色綠,心臟形,茸毛中等。花紫紅色,主、側蔓同時結莢,單株結莢數14-26條,莢長91.1厘米,粗1.1厘米,單莢重25-32克,嫩莢深綠色。種子腎形,種皮黑色,近光滑。播種后55天開花,65天始收,全生育期158天。田間中抗細菌性暈疫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3129.2公斤,比對照之豇28-2增產 26.7%。
栽培要點:播期,在天水市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塑料大棚2月中旬至3月初;日光溫室1月下旬至2月初。
適宜范圍:我省隴南、平涼、白銀、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9、菜豆
(1)認定編號:甘認豆2009008
品種名稱:太空菜豆1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將龍果3號刀豆種子搭載神舟4號飛船,經太空誘變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蔓生型,長勢強,株高3.2米,分枝性中等,第2-6節著生第一花序,葉片綠色,花白色或黃色。主、側蔓同時結莢,主蔓結莢為主。嫩莢綠色,鐮刀型,莢長19-22厘米,寬1.4-1.6厘米,厚1.0-1.1厘米,種播后42天開花,55天始收。田間中抗細菌性疫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2131.7公斤,比對照雙豐1號增產19.5%。
栽培要點:播期,在天水市露地栽培4月上旬;塑料大棚2月中旬至3月初;日光溫室早春茬1月下旬至2月初;秋延后7月上、中旬。播種時每壟2行,株距25-30厘米,行距50-60厘米,每穴留3株健壯苗。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隴南、平涼、白銀、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