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厚甜1號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7050號
育種者: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一代雜交種,組合為蜜蘭95-1-5-2-5-5/1726-95-2-2-2 -3-18。母本蜜蘭95-1-5-2-5-5選自一代雜種“蜜蘭”的自交系,父本1726-95-2-2-2-3-18選自一代雜交種“1726” 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植株生長勢強。主蔓粗度中等。葉柄半直立,長度中等。真葉綠色、中等大小。雄花、兩性花同株。幼果果皮綠色。雌花開花至果實成熟約50天。果柄長度、粗度中等,不易脫落。果實高球形,表皮灰綠色,無棱、溝、復色,密布網紋。果柄端形狀為圓形,果蒂小。臍端小、圓形。果實種腔小,種瓤3瓣,不分離。單果重1.5kg左右。果肉厚3.9厘米,黃綠色,清香多汁,不易發酵變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左右。易坐果,可連續留瓜、多次收獲,豐產性好。田間表現較抗白粉病、枯萎病。適于保護地栽培。
產量表現:該品種參加了1999年全省厚皮甜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391.1公斤,比對照品種伊麗莎白增產71.6%。 200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443.2公斤,比對照品種伊麗莎白增產45.1%。
栽培技術要點:采取冬春茬及早春茬保護設施栽培。適宜密度為每畝1600~1800株。日光溫室適播期為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拱圓形大棚適播期為1月中旬至2月上旬。單蔓整枝,牽秧,及時除掉多余的側枝,主蔓25-30片葉時摘心。日光溫室栽培可采取留雙瓜方式,即在主蔓的11-15節留1個瓜,再在20-25節留1個瓜,需人工授粉。幼瓜長到0.25kg以前,應及時吊瓜。在伸蔓期、膨瓜期分別進行追肥,膨瓜期水分供應要充足。及時防治蔓枯病、疫病、霜霉病及蚜蟲、斑潛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2000年因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工作中斷而未及時審定,2007年經考察仍有利用價值。適宜在全省保護設施作冬春茬及早春茬種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