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玉200802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N301×N401。N301來源于魯糯1號的二環系,N401來源于云南農科院引入的早熟農家品種黃糯包谷。原名“忻3001”。
特征特性:株形半緊湊,葉色深綠,株高190~240cm,穗位高70~95cm,葉片較寬厚,雄穗發達,分枝數7~12個,花藥黃色,花粉量大,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型,穗長20~23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8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4g左右。
抗病鑒定:2005~2007年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綜合評價為抗穗腐病、矮花葉病,感絲黑穗病、大斑病,高感青枯病、粗縮病。
品質分析: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粗淀粉(干基)為72.69%,支鏈淀粉(占總淀粉)為98.43%。
產量表現:2005~2007年在五寨縣等地進行粒用糯玉米試驗,2005年畝產647kg,比煙單14增產7.5%;2006年平均畝產704.5kg,比煙單14增產7.8%,比墾粘1號增產19%;2007年平均畝產577.4kg,比忻黃單78增產1.3%,比墾粘1號增產17.2%;三年平均畝產639.6kg,比普通玉米對照(煙單14、忻黃單78)增產5.0%,比墾粘1號增產18.1%。
栽培要點: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為宜;采用寬窄行種植,畝留苗2800株~3000株;畝施底肥硝酸磷肥30kg,追施尿素25kg;早間苗定苗,及時中耕除草,抓好大喇叭口期的水肥管理;種子用22%福克戊或20%黑蟲雙全種衣劑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和絲黑穗病。
適宜區域:山西五寨等地作為粒用糯玉米種植,不宜作為鮮食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