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5902
審定編號:晉審麥2008007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育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品種來源:(太原122/865-8)/太原419,原名“太原5902”。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葉綠色,株高70厘米左右,穗紡錘形,穗長7厘米左右,長芒,白殼白粒,硬質。千粒重35~40克。
該品種屬強冬性品種,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熟期比對照京冬8號晚熟1~2天。葉功能期長,灌漿快,落黃好。
2008年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鑒定:對條銹病免疫,中感葉銹病和白粉病。
2008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42g/l,粗蛋白質14.97%,濕面筋30.5%,沉降值22.5ml,吸水率58.0%,形成時間2.8min,穩定時間1.5min,弱化度154F.U,評價值39。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小麥中部高肥水地組區試,兩年平均畝產385.6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9.6%,試驗點12個,9點增產。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405.3公斤,比對照增產9.8%;2008年平均畝產366.0公斤,比對照增產9.4%。
2008年參加山西省小麥中部高肥水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5.4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18.1%,3個試驗點,全部增產。
栽培要點:適宜播期9月25日~10月5日,畝播量10~12.5公斤;優化施肥結構,實施“氮肥后移”,重施底肥,施好追肥。科學灌溉,及時防治病蟲害。澆好越冬水、起身水、孕穗水和灌漿水,做好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田間考察白粉病較重,在重病區和特殊年份適時噴粉銹寧,防止白粉病的發生。
適宜區域: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水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