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山西 » 正文

2008年山西審定雜糧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18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029
 

谷子

1.晉谷43號

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08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高不育材料a19和引進的不育材料88a與壓塌車、珠砂紅等10個品種進行測交,多年混合輪選而成,原名“大同29號”。

特征特性: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生長整齊,長勢中等。主莖高120.3cm,株型披散形,單稈大穗大粒型。穗長22.3cm,穗紡綞形,松緊度中等,千粒重3.9g,谷粒黃色、米黃色,粳性。綜合農藝性狀好,抗病性較強,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略早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含量10.25%,粗脂肪(干基) 含量4.37%。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山西省谷子早熟區試驗, 2005年平均畝產276.0kg,比對照晉谷31號增產11.5%,居參試品種第一位,5個試點均增產;2006年平均畝產305.6kg,比對照晉谷31號增產6.2%,居參試品種第一位,4個試點均增產。兩年平均畝產290.8kg,比對照晉谷31號增產8.7%,9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要點:輪作倒茬,切忌連茬。精細整地,精選種子,適時播種,確保全苗。播前增施有機肥和磷肥,保證壯苗。早間苗、早中耕、加強田間管理,適時防治鉆心蟲和粘蟲。一般水地畝留苗 2.5 萬株,旱地畝留苗 2.0 萬株。

適宜區域:山西省谷子早熟區。

2.晉谷44號

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08002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長農18號/晉谷20號,原名“汾選6號”。

特征特性:幼苗紫色,葉鞘紫色,主莖高115.0cm,生長整齊,長勢中等。主穗長18.4cm,穗圓筒形,穗碼松緊度中等,剛毛短,穗粒重13.9g,千粒重2.7g,白谷黃米。生育期123.3天,田間有零星紅葉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含量18.16%,粗脂肪(干基) 含量3.92%,粗淀粉(干基) 含量60.69%,賴氨酸(干基)含量0.30%。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試驗, 2006年平均畝產201.6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4.0%;2007年平均畝產269.8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3.4%。兩年平均畝產235.7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9.2%。

栽培要點:播種期以5月中旬至下旬為宜。畝留苗2.1萬株左右。播前畝施農家肥2方,澆足底墑水,有條件的地區可于孕穗期灌溉追肥一次,忌單施氮肥。注意防治紅葉病、鉆心蟲等田間病蟲害。

適宜區域: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

3.長雜2號

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08003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品種來源:高146A×K103。高146A來源于高度雄性不育系長10A;K103來源于DSB553×晉谷21號。

特征特性:幼苗葉片、葉鞘均為綠色,生長較整齊。主莖高156.2cm,生長健壯,生長勢強,花期集中、灌漿速度快。主穗長25.1cm,穗圓筒形,穗碼松緊度中等,剛毛短,穗粒重26.8g,千粒重3.12g,白谷黃米,米色黃亮。生育期120.3天,綜合農藝性狀較好,豐產性好,田間有零星紅葉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 含量11.33%,粗脂肪(干基) 含量2.72%,直鏈淀粉/脫脂樣品(干基) 含量22.28%,賴氨酸(干基)含量0.21%,膠稠度124mm,糊化溫度(堿消指數) 4,維生素B1含量0.50 mg/100g。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雜交種試驗,2006年平均畝產250.5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7.7%,居參試品種第一位,7個點全部增產,增產點100%;2007年平均畝產366.6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5.6%,居參試品種第一位,6個試點5個點增產,增產點83.3%;兩年平均畝產308.5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6.4%,兩年13個試點12個點增產,增產點數92%。

栽培要點:在施足農家肥基礎上,一般畝施25kg硝酸磷肥作底肥,一次深施,生育期間不追肥。5月中旬至下旬為適宜播期,畝播量不得小于1kg。出苗后在幼苗3~4葉期噴專用除草劑一次,每畝藥劑用量為200g,兌水約30~40kg,均勻噴施,噴藥應選擇晴天,無風,若噴藥后12小時下雨,須重新噴藥。噴藥后假雜種停止生長,7~10天后,生長點腐爛而枯萎,而真雜種對除草劑具有明顯的抗性,生長正常,葉色濃綠,此時定苗,畝留苗2萬株。定苗后及時噴殺鉆心蟲農藥。生育期間中耕除草兩次。

適宜區域: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

高  粱

1.晉雜22號

審定編號:晉審粱(認)2008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品種來源: SX44A×SXR-30,原名“晉中05-1”。SX44A來源于V4B×F4B,SXR-30來源于0-30紅粒突變體。

特征特性:田間生長較整齊,植株莖稈堅硬,抗倒伏能力強,株高179.1cm,穗長28.8cm,穗紡綞形,穗碼松緊度中等,穗粒重84.2g,千粒重27.4g,紅殼,紅粒,籽粒扁圓形,粒質半玻璃質,生育期129.7天,抗病性較強。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 含量9.49%,粗脂肪(干基) 含量4.1%,粗淀粉(干基) 含量74.66%,單寧(干基)含量1.38%。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區試驗,2006年平均畝產508.8 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8.5%,居參試品種第四位,7個試點6點增產,增產點85.7%;2007年平均畝產721.7 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7.1%,6個試點5點增產,增產點83.3%。兩年平均畝產615.2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7.7%,兩年13個點11點增產,增產點84.6%。

栽培要點: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畝留苗為水肥地7000株,山旱地6000株。施足底肥,每畝施復合肥70kg左右。拔節至抽穗期,追好孕穗肥,每畝追施尿素20kg。

適宜區域: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區。

2.晉雜23號

審定編號:晉審粱(認)2008002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品種來源: 45A×SXR-30-1,原名“晉中05-2”。45A來源于239B×糯高粱,SXR-30-1來源于0-30自然突變體。

特征特性:株高195.3cm,葉片較寬,中散穗,穗長30.4cm,穗紡綞形,穗粒重102.9g,千粒重31.1g,黑殼,籽粒扁圓形、褐紅色,粒質粉質。生育期131.8天,成熟期較對照晉雜12號晚3天左右。田間生長較整齊,植株莖稈堅硬,抗倒伏能力較強,抗病性強。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含量7.9%,粗脂肪(干基)含量3.8%,粗淀粉(干基)含量75.73%,單寧(干基)含量1.92%。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區試驗,其中2006年平均畝產550.8 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17.4%,居參試品種第一位,7個點全部增產;2007年平均畝產760.2 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12.8%,6個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655.5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14.7%。

栽培要點: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畝留苗為水肥地7000株,山旱地6000株。施足底肥,每畝施復合肥70kg左右。拔節至抽穗期,追好孕穗肥,每畝追施尿素20kg。

適宜區域:山西省晉中盆地以南地區。

3.晉雜24

審定編號:晉審粱(認)2008003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品種來源:L802A×345R,原名“晉雜05-1”。L802A來源于保持系LgB×R5M874B,345R來源于恢復系EN370×中國類型高粱雜交后代。

特征特性:分蘗能力強,生長較整齊,株高174.3cm,穗長29.4cm,穗紡綞形,穗碼松緊度中等,穗粒重96.5g,千粒重30g,紅殼、紅粒,籽粒扁圓形,粒質半玻璃質。生育期134.3天,比對照晉雜12號晚熟約5天。莖稈粗壯,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含量8.88%,粗脂肪(干基)含量4.39%,粗淀粉(干基)含量73.68%,單寧(干基)含量1.18%。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區試驗,其中2006年平均畝產509.4 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8.6%,居參試品種第三位,7個試點6點增產,增產點85.7%;2007年平均畝產729.2 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8.2%,6個試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619.3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8.4%,兩年13個試點12點增產,增產點92%。

栽培要點: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每畝播種量1.5~2.0kg。種植密度每畝6500~7000株。播種前每畝施農家肥3000kg作基肥,磷酸二氨10kg作種肥,拔節期每畝追施尿素20kg。生產中注意防雜保純。

適宜區域:山西省晉中盆地以南。

紅小豆

1.晉小豆4號

審定編號:晉審小豆(認)2008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良種引繁中心

選育單位:山西省良種引繁中心

品種來源:從興縣紅小豆農家品種“旱坡紅”中系選而成,原名“晉紅小豆1號”。

特征特性:幼莖與葉片均為綠色,生長整齊,株高49.7cm,單株分枝5.1個,花黃色,單株莢數23.4個,單莢粒數7.0個,籽粒短圓柱形,白臍、紅色、有光澤,百粒重12.1g。生育期107.2天,綜合農藝性狀較好。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含量22.87%,粗脂肪(干基)含量0.4%,粗淀粉(干基)含量54.14%。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紅小豆試驗,2006年平均畝產117.7 kg,比對照晉小豆1號增產3.5%,居參試品種第二位,4個點3個點增產,增產點75%;2007年平均畝產119.4 kg,比對照晉小豆1號增產13.2%,5個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118.5kg,比對照晉小豆1號增產8.3%,兩年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88.9%。

栽培要點:春播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種,復播在6月中旬。畝播量1.5~2kg,畝留苗8000~9000株。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花期保證足夠水分供應,及時收獲、晾曬脫水、安全入庫。

適宜區域:山西省中北部春播,南部復播。

綠  豆

1.晉綠豆5號

審定編號:晉審綠(認)2008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良種引繁中心

選育單位:山西省良種引繁中心

品種來源:從汾陽縣綠豆農家品種“串地龍”中系選而成,原名“金綠1號”。

特征特性:幼莖紫色,葉片肥大、深綠色,株形直立,生長整齊,生長勢強,株高57.7cm,莖綠色,單株分枝3.8個,花淡黃色,有限結莢習性,成熟莢黑色,單株莢數16.6個,單莢粒數9.2個,百粒重6.2g,籽粒明綠,有光澤,長圓柱形。生育期107.3天,田間有病毒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干基)含量25.89%,粗脂肪(干基)含量0.89%,粗淀粉(干基)含量53.29%。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綠豆試驗,2006年平均畝產70.0kg,比對照晉綠豆1號增產26.7%,居參試品種第一位,4個點全部增產;2007年平均畝產64.5 kg,比對照晉綠豆1號增產7.1%,3個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67.2kg,比對照晉綠豆1號增產16.5%。

栽培要點:畝留苗8000~12000株。有條件的地區在現蕾期和花莢期各灌水一次,在苗期和盛花期注意排澇。在農家肥不足的情況下,施肥應掌握少施氮肥、重施磷肥、區別施用鉀肥,并提倡施用鉬肥和生物肥料;視田間長勢、土壤肥力來確定是否追肥,若需追肥一般在初花期進行。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應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

適宜區域:山西省中北部春播,南部復播。

甘 薯

1.晉甘薯7號

審定編號:晉審甘薯(認)2008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大田種植的“868”中系選而成,原名“臨薯二號”。

特征特性:薯蔓長度中等、粗壯,葉深綠色、心臟形,基葉生長勢強,田間不易旺長,生長整齊,抗病性較好;結薯較集中,薯塊紡綞形,表皮紫紅色,薯塊均勻,商品性好,薯肉白色,食味綿甜,粗纖維少,口感好。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甘薯試驗,2006年平均畝產3401.1kg,比對照晉甘薯4號增產21.6%,居參試品種第一位,5個點全部增產;2007年平均畝產3356.9 kg,比對照晉甘薯4號增產29.1%,6個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3379.0kg,比對照晉甘薯4號增產25.3%。

栽培要點:挑選優種及健壯苗栽植。施足基肥,施好促苗肥。查苗補苗,澆水除草,護蔓不翻蔓。

適宜區域:山西省甘薯產區。

燕  麥

1.晉引燕1號

審定編號:晉審燕(認)2008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廳科教處

引進單位:山西省綠美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2003年從國外引進的品系,試驗名稱“PX0406”。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深綠色,株高109.3cm,莖稈強壯,有效分蘗多,穗周散形,穗子較大,單株鈴數多,短串鈴,穗粒數78.7個,千粒重24.4g,籽粒長形,粒色淺黃,生育期94天左右。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燕麥試驗,2006年平均畝產190.1kg,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18.8%,居參試品種第一位,4個點全部增產;2007年平均畝產160.4 kg,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31.1%,6個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175.2kg,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24.2%。

栽培要點:一般陰灘地在5月20日播種,肥坡地和旱平地5月25日播種,每畝播種8~10kg,畝留苗20~25萬株。每畝施種肥磷酸二銨3~5kg,拔節期追尿素5~10kg。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中耕一次,適時收獲。

適宜區域:山西省燕麥中熟區。

2.晉引燕2號

審定編號:晉審燕(認)2008002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廳科教處

引進單位:山西省綠美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山西省良種引繁中心

品種來源:2005年從國外引進的品系,試驗名稱“莫扎特”。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苗色深綠,株高64.6cm,生長健壯,莖葉含水量高,柔嫩適口,穗周散形,有效分蘗較多,單株鈴數多,生育期84.2天左右。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草燕麥試驗, 2006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1081.5kg,比對照晉燕(草)11號增產8.3%,居參試品種第二位,4個試點3點增產,增產點75%;2007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1363.8 kg,比對照晉燕(草)11號增產13.4%,居參試品種第二位,5個點均表現增產,增產點100%。兩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1222.7kg,比對照晉燕(草)11號增產11.0%,兩年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88.9%。

栽培要點:一般在5月中旬播種,每畝播種量10~15kg,施種肥復合肥20~30kg。

適宜區域:山西省燕麥中熟區。

苜  蓿

1.同引苜蓿1號

審定編號:晉審草(認)2008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引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2000年從甘肅省農科院引進的國外品系,原編號“9703-19”,試驗名稱“同引1號”。

特征特性:根系發達,根瘤多,分枝多,覆蓋能力強,生長勢強,葉綠色,花冠淡紫色,葉量豐富,草質柔嫩,刈割后再生速度快,產草量高,田間未發現明顯病蟲害。耐寒,抗旱性好,抗病性較強。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山西省苜蓿試驗, 2005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971.2kg,比對照阿爾岡金增產57.9%,居參試品種第一位,6個點全部增產;2006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953.8 kg,比對照阿爾岡金增產10.0%,居參試品種第一位,6個點全部增產。兩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962.5kg,比對照阿爾岡金增產29.9%。

栽培要點:播種前要精細整地,在地溫穩定達到發芽溫度5℃以上時搶墑播種,播種量每畝0.6kg左右,播種深度2cm左右。適時中耕鋤草、施肥、灌溉。最佳刈割時期為早花期,最后一次刈割應在霜凍來臨前的一個月左右收割。

適宜區域:山西省北部苜蓿種植區。

2.同引苜蓿2號

審定編號:晉審草(認)2008002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引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2001年從中國農科院引進的國外品系,原編號“9600-38”,試驗名稱“同引2號”。

特征特性:根系入土深,直立性好,生長勢強,單株分枝較多,葉片小,莖葉上疏生白色柔毛,花冠淡紫色,刈割后再生速度快,莖質柔嫩,葉量豐富,產草量高。耐寒,抗旱性好,抗病性強。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山西省苜蓿試驗,2005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911.3kg,比對照阿爾岡金增產48.2%,居參試品種第二位,6個點全部增產;2006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953.6 kg,比對照阿爾岡金增產10.0%,居參試品種第二位,6個點全部增產。兩年生物學產量平均畝產932.4kg,比對照阿爾岡金增產25.9%。

栽培要點:播種前要精細整地,在地溫穩定達到發芽溫度5℃以上時搶墑播種,播種量每畝0.6kg左右,播種深度2cm左右。適時中耕鋤草、施肥、灌溉。最佳刈割時期為早花期,最后一次刈割應在霜凍來臨前的一個月左右收割。

適宜區域:山西省北部苜蓿種植區。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