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隴鑒301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DW803為母本、799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89212-3-1-1。
特征特性:冬性小麥,幼苗生長習性匍匐,生育期275天。株高103厘米,穗長8.47厘米,長芒,白殼,穗紡錘形,穗粒數27.2粒,粒紅色,籽粒橢圓形,硬質,千粒重34.8克,容重804.76克/升。畝成穗數26.25萬個,有效分蘗率32.91%,多年越冬率平均97.3%。抗寒、抗旱、抗干熱風、耐穗發芽。對條銹菌生理小種條中29號表現免疫,對條中31號、水4、水7表現免疫到中抗水平,對條中32號、混合菌表現中抗水平。粗蛋白含量14.12%,濕面筋含量30.6%,沉降值27.8ml,面條試驗色澤評分8.0,總評分81.0。莖稈粗壯,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
產量表現: 2002-2004年省隴東區試平均畝產300.12公斤,比對照西峰20增產5.22%。2004-2005年(干旱年份)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19.82公斤,較對照西峰20號增產7.4%。
栽培要點:一般9月中下旬播種,播量以畝保苗25萬左右為宜,畝播量控制在12.5公斤左右。生育期防治病蟲害,應及時噴藥防治白粉病的發生,成熟期及時收獲。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隴東的環縣、西峰區、正寧縣、鎮原縣、寧縣、靈臺縣、崆峒區等山塬地,以及中部較晚熟的通渭、漳縣等同類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