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薯引1號(魯引1號)
引種編號:黔引薯2008001號
品種來源: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引進選育的馬鈴薯新品種。1992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文號:(92)魯農審字第4號。
產量表現 :2008年黔東南引種試驗,平均畝產2373.2公斤,比對照中薯3號增產顯著。
特征特性:中早熟,全生育期75天左右,比對照短5天。株高 42.0厘米,單株主莖數5.4個,株型半擴散,莖桿粗壯,分枝少,莖葉綠色,葉肥大;結薯集中,每株5~7塊,薯塊長橢圓,黃肉、黃皮、芽眼淺,大薯率70%左右,適宜秋冬季和春季種植。干物質19.68%,淀粉12.01%,蛋白質2.69%,維生素C為12.72 mg/100g。適宜性強,薯塊大整齊,高產穩產,口味較好。
栽培技術要點:可選擇秋冬季和春季種植,秋播為8月中下旬,冬播為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春播為3月上旬至4月上旬。采用均行或寬窄行種植,密度為4500~5500穴/畝。嚴格挑選種薯,將種薯放在曬場上攤開曬種2~3天,每100公斤切塊種薯用10公斤草木灰均勻拌種,以促進傷口愈合。施足底肥,看苗追肥,基施施農家肥2000公斤/畝,過磷酸鈣50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尿素10公斤/畝;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收獲,田間管理前期以促為主,培育壯苗;中期以控為主,防止徒長;后期及時防治病蟲害。當植株停止生長并開始枯萎時及時收獲。
適宜種植區域:黔東南州馬鈴薯適宜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