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紫甘薯
審定編號:粵審薯2009002
選育單位:普寧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揭陽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品種來源:廣紫薯1號/川山紫
特征特性:株形半直立,中長蔓分枝較多,頂葉綠色,葉形淺復,葉脈紫色,莖綠色帶褐。結薯集中,單株結薯較多,薯形紡錘。薯塊外皮土紫紅色,薯肉色紫花,富含花青素,美觀度好,較耐貯藏。干物率平均33.47%~33.56%,食味78.4~79.0分,淀粉率21.90%~21.94%,花青素含量26.33毫克/100克鮮薯。大田和室內薯瘟病抗性鑒定均為中抗。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省區試,鮮薯平均畝產2146公斤,比對照種廣薯111增產5.80%,增產達顯著水平;干薯平均畝產720公斤,增產21.38%,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復試,鮮薯平均畝產2006公斤,增產2.09%,增產未達顯著水平;干薯平均畝產669.9公斤,增產16.4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種植前繁足種苗,選取頂端第一段壯苗種植;⑵合理密植,每畝插3000株左右;⑶生產田避免田間漬水,保持土壤濕潤,秋植薯后期遇干旱要及時灌水;⑷施足有機質基肥,及時進行中耕除草;⑸適時采收:種植后120~140天,當莖葉出現快速下落時便可采收。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新普紫甘薯為半直立型甘薯品種。分枝較多,結薯集中,單株結薯較多,豐產性較好。富含花青素,干物率約33.5%,淀粉率約22%。中抗薯瘟病。適宜我省旱坡地及水旱輪作田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