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豫審玉2008011
選育單位:駐馬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駐14×駐12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8天。株型平展,全株葉片20片,株高286?,穗位高121?;第一片葉匙形,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17-19個,穎殼淡紅色,花藥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穗長18.1?,穗粗5.1?,穗行數16.5,行粒數38.3,籽粒黃色,淺紅軸,硬粒型,千粒重291.3g,出籽率86.5%。
抗性鑒定:2006年經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鑒定:高抗彎孢菌葉斑病(1級)、莖腐病(病株率5.0%);抗瘤黑粉病(病株率4.2%)、矮花葉病(病株率7.7%)、大斑病(3級);感小斑病(7級)、玉米螟(7.7級)。
品質分析:2006年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質11.91%,粗脂肪3.55%,粗淀粉71.29%,賴氨酸0.32%,容重750g/L。籽粒品質達到普通玉米1等級部標;飼料用玉米1等級部標。
產量表現: 2006年省區試(3500株/畝1組),平均畝產515.1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10.0%;2007年續試(3500株/畝1組),平均畝產560.2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6.3%。2007年省生產試驗(3500株/畝B組),平均畝產528.0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7.9%。
適宜地區:全省中高肥力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5月20日-6月15日播種,每畝密度3500株。
2、田間管理:足墑播種,一播全苗;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或前重后輕的分期施肥畝追施純氮20kg左右,并注意磷鉀肥配合施用。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及時排澇灌水。
3、適時收獲:玉米籽粒胚乳線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現黑色層時收獲,以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