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晉稻22號
申 請 者: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育 種 者: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10052/990091。試驗名稱為“晉18066”。
特征特性:粳型常規稻,山西省稻中晚熟區生育期159天。幼苗健壯,葉片寬且長,植株整齊,株高104.7厘米,畝有效穗數28.4萬個,穗長20.2厘米,穗型中、穗形斜彎,穗粒數183.1粒,結實率91.3%,穗橢圓形,穎尖紫色,無芒,千粒重26.6克。經鑒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1.8,穗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經測定,糙米率81.8%,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6.6%,堊白粒率44.5%,堊白度15.55%,直鏈淀粉(干基)17.65%,膠稠度64.5mm,透明度3級,堿消值(級)6.55。
產量表現:2021年、2022年參加山西省稻中晚熟區區域試驗,2021年畝產646.0千克,比對照晉稻8號增產5.5%;2022年畝產653.8千克,比對照晉稻8號增產8.3%;兩年平均畝產649.9千克,比對照增產6.9%。202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0.5千克,比對照增產6.0%。
栽培技術要點:播前藥劑浸種,適宜播期4月上中旬;濕潤育秧畝播量50~75千克,旱育秧每平方米播量300~480克;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移栽,行距30厘米,株距10~15厘米、穴栽3~5苗;畝施純氮量13千克,氮肥的底、蘗、穗肥以4:5:1比例追施,蘗肥早追;定量控苗,適時曬田,拔節-抽穗期,淺-間斷濕潤灌溉,生長后期間斷灌溉,保持干干濕濕,嚴禁深水泡田,成熟時撤水不可過早,確保活稈收割,黃熟期及時收割、脫粒、晾曬。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山西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山西省稻中晚熟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