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魯棉1177
轉基因生物名稱:魯棉1177
申 請 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育 種 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魯棉1142/SZJ775
特征特性:轉單價抗蟲基因常規春棉品種,生育期112天。植株筒形,株型稍松散,株高103.0cm;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葉片皺折一般,缺刻較淺;結鈴性較好,鈴卵圓形、較大,鈴嘴尖;第一果枝節位6.5節,單株果枝數12.7臺,單株結鈴16.5個,單鈴重6.2g,籽指11.6g,衣分39.9%,霜前花率91.6%;吐絮暢,易收摘,纖維色澤潔白。
抗病鑒定: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鑒定:2021年枯萎病指1.4,黃萎病指21.6,高抗枯萎、耐黃萎病;2022年枯萎病指3.2,黃萎病指25.6,高抗枯萎、耐黃萎病。
抗蟲鑒定:2023年經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抗蟲鑒定:抗蟲株率100%,抗棉鈴蟲。
品質分析:經農業農村部棉花品質檢驗測試中心(安陽)檢測:2021年HVICC平均纖維上半部長度27.9mm,斷裂比強度29.5cN/tex,馬克隆值5.6,整齊度指數84.4%,伸長率5.6%,反射率77%,黃度8.7,紡紗均勻性指數126;2022年平均纖維上半部長度27.2mm,斷裂比強度29.5cN/tex,馬克隆值5.4,整齊度指數84.7%,伸長率4.9%,反射率81.0%,黃度9.0,紡紗均勻性指數132。
產量表現:2021年參加省常規春棉區域試驗,6點匯總,皮棉總產6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23.9kg、91.4kg和80.9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100增產12.0%、15.3%和15.7%;2022年續試,6點匯總,皮棉總產5點增產,增產點率83.3%,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55.3kg、100.1kg和95.3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100增產6.0%、6.3%和6.6%。
2023年參加生產試驗,6點匯總,皮棉總產6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75.2kg、111.1kg和104.7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100增產16.8%、20.5%和21.6%。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一般4月中下旬播種,采用地膜覆蓋方式可適當提前播種。種植密度,高肥水地塊3000-3500株/畝,中等肥力地塊3500-4000株/畝。
2.田間管理:施足底肥,初花期及時追肥澆水,重施花鈴肥,后期補施鉀肥。根據棉花長勢及天氣情況合理化控,簡化整枝地塊要適當增加化控。
3.病蟲害防治:二代棉鈴蟲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鈴蟲當百株二鈴以上幼蟲超過5頭時應及時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合河南省各棉區春棉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