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備案號:皖引稻2023004
審定編號:鄂審稻20210073
育 種 者:中墾錦繡華農武漢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
引 種 者:中墾錦繡華農武漢科技有限公司
審定適宜區域: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節水耐旱稻種植
引種區域:安徽淮河以南中秈稻區
引種者電話:18162733327
適應性試驗承試單位: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六安市種子管理站、淮南市種子公司、蕪湖市三山區農業農村局、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當涂縣農科所、黃山太平綠色防控技術服務站
適應性試驗核實單位:合肥市農業經濟技術服務管理總站、六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淮南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安徽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農村發展局、定遠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當涂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黃山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引種特征特性:中秈稻品種。區域試驗中株高118.9厘米,畝有效穗17.9萬,穗長24.8厘米,每穗總粒數180.3粒,每穗實粒數151.2粒,結實率83.9%,千粒重27.04克。2022年安徽省適應性種植試驗全生育期128.4天,比對照品種(豐兩優四號)熟期短7.0天。2022年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黃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安徽省金寨農作物品種抗性鑒定試驗站鑒定:中感稻瘟病,感稻曲病,感白葉枯病。
引種產量表現:2022年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95.8千克,較對照品種平均增產4.06%。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5月10-15日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2.5千克,大田一般畝用種量1.0 千克,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2.及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25天以內,株行距16.7 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基本苗8萬左右。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5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0.9。用水以自然降雨為主,但當大部分秧苗午后出現卷葉狀況時,應及時人工補灌,在幼穗分化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后期干濕交替,成熟前一周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種植風險提示: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等病害。
引種備案意見:符合安徽省引種備案相關要求,同意引種備案。適宜在安徽淮河以南中秈稻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