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云資秈22號
申請者: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董超、湯翠鳳、甘樹仙、張斐斐、阿新祥、楊雅云、楊紅梅、何立群、伍衛、李俊、李景玲、王斌、戴陸園)
品種來源:云恢290/GZ3
特征特性:常規秈稻;株高111.9厘米,株型適中,畝有效穗16.7萬穗、生育期153.0天,耐寒性強、熟期轉色好、易落粒,穗長25.1厘米,穗總粒數161.2粒、穗實粒數141.1粒、千粒重27.8克。米質檢測:出糙率78.6%,精米率70.4%,整精米率60.4%,粒長6.6mm,長寬比3.0,堊白度9.2%,堊白粒率35%,透明度2級,直鏈淀粉15.2%,膠稠度55mm,堿消值7.0級。米粒橫斷面碘液染色呈藍紫色。抗性鑒定:中抗稻瘟病(5.0級),穗瘟損失率級數3.0,綜合抗性指數4.01,中抗白葉枯病(5.0級),抗紋枯病(3.0級),抗稻曲病(5.0級)。
產量表現: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組織2020-2021年特殊用途品種自主試驗(芒市、瀾滄、騰沖、祿豐、新平五個試點),2020年平均畝產519.9千克,比對照增產18.57%,增產點率100%,2021年平均畝產534.6千克,比對照增產18.42%,增產點率100%。兩年平均畝產527.2千克,比對照云恢290增產18.50%,增產點次率100%。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2.86千克,比對照云恢290增產3.21%,增產點率66.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采取濕潤育秧,稀播足肥,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0天左右。2.每叢2-3苗;氮、磷、鉀肥以1:0.5:1配合使用,采用前促、中控、后補平衡的策略。3.在水漿管理上,做到淺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灌漿結實期干干濕濕。4.秧苗期重點防治飛虱等傳播黑條矮縮病的蟲害,全生育期要防稻瘟病等病害,成熟度達90%-95%時要及時收割。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云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同意通過審定。適宜云南省與試點類似區域海拔1450米以下秈稻區域作特殊類型稻(軟米)品種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