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滇谷1839
申請者:云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
育種者:云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云南遠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勐海縣植保植檢與土壤肥料工作站(普世皇、文建成、李娟、金壽林、李丹丹、李文燦、黃大軍、洪汝科、陳麗娟、陳定昌、丁保壽、徐津、段自林、板自兵、王志、王增、楊志奇)
品種來源:滇屯502/云恢290
特征特性:常規秈稻。株型適中,株高108.4厘米、穗長27.0厘米、畝有效穗19.99萬穗、穗總粒數158粒、穗實粒數120粒、千粒重31.9克、全生育期平均162天、比對照“滇屯502”長14天,落粒適中。品質檢測:出糙率81.4%、精米率71.3%、整精米率32.3%、粒長7.7mm、粒型長/寬比3.2、堊白粒率:4%、堊白度:0.5%、透明度:4級、直鏈淀粉13.9%、膠稠度76mm、堿消值4.0級。米粒橫斷面碘液染色呈藍紫色。抗性鑒定:稻瘟病穗瘟損失率5,綜合抗性指數5.07,感稻瘟病(7級S);抗紋枯病(3級R),中抗白葉枯病(5級MR),中抗稻曲病(5級MR)。試點無“重”病記載。
產量表現:云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2020-2021年組織軟米自主試驗(試點:廣南縣、隴川縣、景洪市、元陽縣、尋甸縣),2020年區試平均畝產611.6千克、比對照“滇屯502”增產8.1%、增產點率100%,2021年平均畝產594.9千克、比對照增產9.5%、增產點率100%,兩年平均畝產603.3千克、比對照滇屯增產8.8%、增產點次率100%。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2.3千克、比對照“滇屯502”增產15.3%、增產點率100%。
栽培技術要點:選購高質量的合格種子;把握好播種移栽時間,秧齡35-40天;合理密植,畝插1.5~1.8萬叢、每叢種2-3苗;施足底肥,增施P、K肥,減少或控制N肥施用量;主攻有效穗,提高結實率;按常規稻栽培管理技術防治病蟲害,稻瘟病高發區注意綜合防控和酌情種植;抽穗期補施鉀肥以提高粒重;株高偏高,種植防倒伏;適時收割,保證品質。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云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同意通過審定。適宜云南及與試驗點類似區域海拔1300米以下秈稻區域作特殊類型(軟米)稻品種種植,稻瘟病高發區謹慎種植;采取綜合技術措施,防止稻瘟病及病蟲發生、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