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岫粳32號
申請者: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釧興寬、王錦艷、李國生、康洪燦、吳建麗、張義、周興王、尹正欽、何榮滿、楊家波、董詩仙)
品種來源:CR-4/岫07-33
特征特性:常規粳稻。株高100.4厘米,畝有效穗24.7萬、穗長20.8厘米、穗總粒數137.9粒、穗實粒數114.9粒,千粒重24.52克,落粒一般,全生育期178.5天。米質檢測:糙米率82.7%、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6.0%、粒長4.9mm、長寬比1.9、堊白粒率27%、堊白度5.8%、直鏈淀粉17.8%、膠稠度60mm、鹼消值7.0、透明度1級、水分12.6%。抗病性鑒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25、穗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高抗白葉枯病、抗紋枯病、中抗稻曲病。2019年紅塔、瀾滄和騰沖點稻曲病都重,彌渡70%倒。
產量表現:參加2019-2020年云南省中海拔常規粳稻稻品種區域試驗,2019年平均畝產703.5克、比對照增1.59%、增產點率50%,2020年平均畝產639.5克、比對照減1.16%、增產點率57.14%。兩年平均畝產671.5克、比對照增0.27%、增產點率53.33%。202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02千克、比對照增8.32%、增產點率100%。
栽培技術要點:播種前曬種1-2天,用藥劑浸種48-72小時;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5月上中旬移栽、秧齡40-45天,一般畝栽2.2萬-2.6萬從、每叢2個基本苗;在畝施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N13.8-16.1千克、P2O56.8-8.5千克、K2O4-5千克,其中氮肥的50%和全部磷鉀肥做底肥使用、30%氮肥結合化除做分蘗肥追施、20%氮肥栽后30-32天做穗肥施;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苗足及時撤水曬田、后期干濕交替管理;綜合防治病蟲草害;成熟后及時收獲。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云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同意通過審定。適宜在云南省海拔1450-1850米粳稻區域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