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第17次會議擬認定品種公示
      
      根據《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辦法》,臺綠6號等10個品種已通過有關專業組的現場考察審查,擬報省品認委認定,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2年1月25日-2022年2月10日,若有異議,可在公示期間向省品認辦(0571-86757079)反饋。
      
      附件:1.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第17次會議擬認定品種目錄
      
      2.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第17次會議擬認定品種表現
      
      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1月25日
      
附件1
      
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第17次會議擬認定品種目錄 
      
序號
作物類別
作物名稱
品種名稱
原名
選育(引進)單位
選育(引進)人
1
蔬菜
青花菜
臺綠6號
B923
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道根、高旭、朱長志、檀國印、沈立
2
蔬菜
南瓜
思壯12
7045
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王迎兒、嚴蕾艷、古斌權、黃蕓萍、王毓洪
3
蔬菜
節瓜
舟節1號
/
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市蕭山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
姚金曉、楊飛、王翔、李魯峰、李元梅
4
蔬菜
節瓜
舟節2號
/
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姚金曉、楊飛、黃偉忠、朱家騮、嚴中琪
5
蔬菜
生姜
小林黃姜1號
/
杭州佳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國計量大學、臨平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徐建榮、葉子弘、張雅芬、王忠、黃錫之
6
食用菌
香菇
L901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武義創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蔡為明、施禮、金群力、沈穎越、宋婷婷
7
食用菌
金針菇
浙金102
黃金102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常山縣農業農村局、常山金童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金群力、蔡為明、沈穎越、黃良水、馮偉林
8
食用菌
猴頭菇
浙林猴2號
猴菇99-11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常山縣豪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魏海龍、胡傳久、程俊文、李云濤、陸娜
9
中藥材
西紅花
番紅2號
2012B1
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建德市三都西紅花專業合作社、浙江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師范大學
陸中華、王強、毛碧增、李振皓、盧江杰
10
綠肥
紫云英
寧籽3號
/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泉鋒、許巖、馬田田、姜聰

附件2
      
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第17次會議擬認定品種表現及認定意見
      
      1、蔬菜品種
      
      作物名稱:青花菜
      
      品種名稱:臺綠6號
      
      選育單位: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何道根、高旭、朱長志、檀國印、沈立
      
      品種來源:‘736A’בS655’
      
      產量表現:經2018-2019年五點品比試驗,2018年平均畝產1317.8公斤,比對照‘炎秀’增產3.3%;2019年平均畝產1324.3公斤,比對照‘炎秀’增產1.6%。兩年平均畝產1321.1公斤,比對照增產2.5%。
      
      主要特征特性:中晚熟,定植至采收87天左右,比對照晚4天左右。株型半直立,平均株高65.4厘米,開展度86.9厘米,平均側枝數4.7個,葉片長橢圓形,葉面蠟粉中等,最大葉64.2厘米×25.3厘米,花球橫徑14.5厘米、縱徑10.8厘米,莖粗4.9厘米,平均單球重533克。花球高圓,蕾粒中細、綠色,低溫不發紫。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維生素C含量83.2毫克/100克,可溶性總糖含量2.2%,粗纖維1.0%。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接種鑒定,抗黑腐病、霜霉病,中抗黑斑病。
      
      栽培技術要點:浙江省8月中下旬播種,畝栽2500-3000株,注意硼肥施用和田間排水。
      
      綜合評議:中晚熟,抗黑腐病、霜霉病,中抗黑斑病,花球低溫不發紫,蕾粒中細均勻,商品性優,豐產性較好,適合浙江省秋冬季種植。
      
      2、蔬菜品種
      
      作物名稱:南瓜
      
      品種名稱:思壯12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選育人:王迎兒、嚴蕾艷、古斌權、黃蕓萍、王毓洪
      
      品種來源:XTZ-22-18-5-3-5-7-4×QD131-9-21-3-1-5
      
      產量表現:經2019-2020年多點品比試驗,2019年思壯12嫁接浙蒲9號平均畝產3332公斤,比全能鐵甲對照(3187公斤)增產4.6%,比自根苗對照(2794公斤)增產19.3%。2020年平均畝產3202公斤,比全能鐵甲對照(3117公斤)增產2.7%,比自根苗對照(2722公斤)增產17.6%。兩年平均畝產為3267公斤,比全能鐵甲對照(3152公斤)增產3.6%,比自根苗對照(2758公斤)增產18.4%。
      
      主要特征特性:印度南瓜與中國南瓜一代,植株蔓生,根系發達;莖為五棱形、綠色;葉片掌狀;花藥敗育;主側蔓均可坐果,第一雌花節位為主蔓13-17節,果實近圓形,有棱溝,深綠色、有斑;果實發育期約45天,單果重約1.5公斤;種皮白色,種子千粒重210克。嫁接成活率高,共生親和性好,嫁接后瓠瓜果形和口感與自根苗均無明顯差異,不影響瓠瓜肉質鮮度,適合各類瓠瓜品種嫁接。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高抗瓠瓜枯萎病。
      
      栽培技術要點:1、砧木和接穗選用經殺菌處理的種子,防止黃瓜綠斑駁病毒病(CGMMV)和細菌性果斑病(BFB)等種傳病害。2、砧木宜較接穗早播4-5天,瓠瓜接穗育苗時適當遮陰和降溫,使接穗徒長,減小下胚軸粗度,易于嫁接。3、定植不可過深,嫁接部位距土面1.0厘米以上。4、肥料需較自根苗少施20%左右,每采收1-2批次后需追肥。
      
      綜合評議:該砧木品種與瓠瓜嫁接親和性好,高抗瓠瓜枯萎病,對瓠瓜品質無明顯影響,適合作為我省瓠瓜嫁接砧木品種。
      
      3、蔬菜品種
      
      作物名稱:節瓜
      
      品種名稱:舟節1號
      
      選育單位: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市蕭山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
      
      選育人:姚金曉、楊飛、王翔、李魯峰、李元梅
      
      品種來源:以‘七星節瓜’和‘綠春’為雙親,雜交后經系統選育得到的自交系‘F0055LCDG-1-2-6-6-4-7-3’ב陳西毛節瓜’經多代自交純化后獲得的自交系‘F0060-1-1-1’
      
      產量表現:經2019年-2020年二年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19年平均畝產2028.3公斤,比對照‘玲瓏節瓜’增產5.58%;2020年平均畝產2233.4公斤,比對照增產14.08%。兩年平均畝產2130.8公斤,比對照增產9.87%。
      
      主要特征特性:生長勢較強,分枝多。葉片掌狀、淺裂刻,平均葉長29.4厘米、葉寬28.2厘米。莖綠色、粗6.6毫米。第一雌花節位11.1節、第二雌花節位第15.0節;嫩瓜淺綠色,有白點狀斑紋,少量蠟粉;商品嫩瓜平均縱徑17.9厘米、橫徑8.65厘米,單瓜重0.72公斤,肉厚2.0厘米左右,瓜肉清香;老熟瓜淺綠色,果面蠟粉多。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嫩瓜粗纖維含量1.1%,總酸含量1.32克/千克,總糖含量2.6克/100克,VC含量24.2毫克/100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接種鑒定,高抗白粉病、霜霉病,抗枯萎病,中抗蔓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控制水分,及時采收。注意防治蔓枯病、薊馬、白粉虱等病蟲害。
      
      綜合評議:該品種瓜型美觀、肉厚、品質優、產量高,高抗白粉病和霜霉病,適宜在浙江省推廣種植。
      
      4、蔬菜品種
      
      作物名稱:節瓜
      
      品種名稱:舟節2號
      
      選育單位: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選育人:姚金曉、楊飛、黃偉忠、朱家騮、嚴中琪
      
      品種來源:以‘七星節瓜’和‘綠春’為雙親,雜交后經系統選育得到的自交系‘55LCDG-1-2-6-6-4-7-3’×以引自廣東的‘豐樂節瓜’為母本,與多份種質的混合花粉雜交,經多代自交純化后獲得的自交系‘201104-5-7-5-8-5-1-1’
      
      產量表現:經2019年-2020年二年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19年平均畝產2013.3公斤,比對照‘玲瓏節瓜’增產4.8%;2020年平均畝產2360.4公斤,比對照增產20.6%。兩年平均畝產2186.9公斤,比對照增產12.8%。
      
      主要特征特性:生長勢較強、分枝多。葉片綠色、掌狀、淺裂刻。平均葉長28.5厘米、葉寬27.6厘米。莖綠色、粗6.8毫米。第一雌花節位平均11.6節,第二雌花節位15.3節;嫩瓜皮為綠色,有淺綠色點狀斑紋,無蠟粉;商品嫩瓜平均縱徑15.6厘米、橫徑9.0厘米,單瓜重0.67公斤,肉厚2.0厘米左右,瓜肉清香;老熟瓜深綠色,蠟粉少。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粗纖維含量1.1%,總酸含量1.44克/千克,總糖含量2.6克/100克,VC含量40.8毫克/100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鑒定,高抗霜霉病,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和蔓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控制水分,及時采收。注意防治蔓枯病、薊馬、白粉虱等病蟲害。
      
      綜合評議:該品種瓜型美觀、肉厚、品質優、產量高,高抗霜霉病,適宜在浙江省推廣種植。
      
      5、蔬菜品種
      
      作物名稱:生姜
      
      品種名稱:小林黃姜1號
      
      選育單位:杭州佳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國計量大學、臨平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選育人:徐建榮、葉子弘、張雅芬、王忠、黃錫之
      
      品種來源:以當地特色品種‘小林紅爪姜’大田中發現的高產高抗姜瘟病變異株為材料,經系統選育,于2018年育成
      
      產量表現:經2019-2020年多點品比試驗,2019年‘小林黃姜1號’平均畝產2265.2公斤,比對照‘新豐紅爪姜’(CK1)和‘小林紅爪姜’(CK2)分別提高35.8%和50.0%;2020年,‘小林黃姜1號’平均畝產2353.0公斤,比對照CK1和CK2分別提高39.1%和48.5%。兩年平均,‘小林黃姜1號’畝產2309.1公斤,比CK1和CK2分別提高37.5%和49.2%。
      
      主要特征特性:生長勢較強,平均株高89.2厘米、株幅92.8厘米。分枝力強,每株10-15個。葉色青綠,葉披針形,葉長平均31.6厘米,葉寬平均3.3厘米。姜塊長28.4厘米、寬14.8厘米,姜球數多,排列緊密,平均重1246.2克,主要以孫姜和玄曾姜為主,其中單株孫姜平均重377.8克,玄曾姜平均重為734.5克。姜塊皮、肉皆為黃色,肉質細嫩,辛香味濃,經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測定,水分含量86.6%,粗纖維含量1.2%,粗蛋白含量1.3%,揮發油含量0.7%,姜辣素含量16450.8毫克/千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鑒定,高抗姜瘟病,中抗姜白星病。
      
      栽培技術要點:宜選擇較疏松的土壤;山區播種后出苗期宜覆蓋地膜,高溫采用遮陰處理,霜凍前采收。注意防治姜白星病。
      
      綜合評議:該品種生長勢較強,產量高,高抗姜瘟病,香辛味足,品質優,商品性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6、食用菌品種
      
      作物名稱:香菇
      
      品種名稱:L901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武義創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選育人:蔡為明、施禮、金群力、沈穎越、宋婷婷
      
      品種來源:LTH多孢自交選育
      
      產量表現:2019-2020年分別在武義、海寧和磐安等多點栽培試驗,兩年前三潮鮮菇平均產量(栽培袋規格17×58×0.0045厘米)941.7克/棒,比對照浙香6號高13.2%。其中,2019年平均產量923.5克/棒,比對照高14.8%。2020年平均產量959.9克/棒,比對照高11.6%。
      
      主要特征特性:菌絲適宜生長溫度20-25℃,原基分化溫度10-22℃,子實體生長適宜溫度10-20℃。菌絲滿袋后需后熟55天左右,三潮栽培周期160天左右。菇蓋圓整、厚實、褐色,表面鱗片明顯,菇柄細短,柄蓋比小,口感好、優質菇比例高。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4.64克/100克,粗纖維含量1.1%,氨基酸總量3.77%,其中天門冬氨酸0.30%、谷氨酸0.73%。
      
      栽培技術要點:養菌后期,菌棒對溫差及震動刺激敏感,管理不當,會發生白袋出菇甚至爆菇現象。
      
      綜合評議:該品種產量較高,抗性強,品質佳,商品性好,適宜在我省工廠化及設施栽培。
      
      7、食用菌品種
      
      作物名稱:金針菇
      
      品種名稱:浙金102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常山縣農業農村局、常山金童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選育人:金群力、蔡為明、沈穎越、黃良水、馮偉林
      
      品種來源:ZAASFY006多孢自交選育
      
      產量表現:2019-2020年三地品比試驗平均產量為394克/瓶,生物轉化率為113.4%。其中2019年平均產量396克/瓶,2020年平均產量392克/瓶;比黃色對照品種‘F7’增產33.1%。
      
      主要特征特性:菌絲生長溫度5-32℃,適宜溫度20-30℃。出菇溫度5-18℃,適宜溫度8-9℃,適宜pH5.5-6.0。發菌需要后熟5-7天,栽培周期61-66天,比對照短2-6天。子實體叢生、淺黃色,菌蓋圓形、光滑,商品菇蓋徑5.2-9.7毫米,厚1.6-1.8毫米;菌柄直,長148-170毫米,直徑3.7-4.3毫米,基部絨毛少。口感爽滑,略帶甘甜,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浙金102’多糖0.38克/100克和鋅含量4.6毫克/千克。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溫度偏高時,菇柄基部易變褐色;對光線敏感,強光易造成菇蓋色深。栽培時注意控溫控光。
      
      綜合評議:該品種產量較高,抗性強,品質佳,商品性好,適宜在我省設施栽培。
      
      8、食用菌品種
      
      作物名稱:猴頭菇
      
      品種名稱:浙林猴2號
      
      選育單位: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常山縣豪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選育人:魏海龍、胡傳久、程俊文、李云濤、陸娜
      
      品種來源:以‘常山猴頭99號’菌株為親本材料,經亞硝基胍化學誘變、系統選育而成
      
      產量表現:2018-2019年度杭州、常山、麗水三地品比試驗,‘浙林猴2號’平均產量為560克/袋(干料550克),比對照‘猴菇99’增產5.5%。2019-2020年度‘浙林猴2號’平均產量564克/袋(干料550克),比對照‘猴菇99’增產3.9%。
      
      主要特征特性:特征特性:菌絲生長溫度6-30℃,適宜溫度22-25℃左右,子實體生長溫度10-25℃,最適16-20℃。子實體肉質,無分枝,頭狀或倒卵形,商品菇直徑8.3-11.5厘米,無柄;菌刺下垂,長0.5-1.5厘米。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籽實體總糖33.3%,粗多糖4.82%,粗纖維2.6%,粗脂肪3.8克/100克,粗蛋白15.2%。
      
      栽培技術要點:自然條件下,9月中旬制袋,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底出菇。出菇期溫度高于24℃時,做好降溫措施,溫度低于10℃時,要加強保溫。
      
      綜合評議:該品種粗多糖含量較高,豐產性好,商品性佳,適宜浙江省季節性栽培。
      
      9、中藥材品種
      
      作物名稱:西紅花
      
      品種名稱:番紅2號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建德市三都西紅花專業合作社、浙江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師范大學
      
      選育人:陸中華、王強、毛碧增、李振皓、盧江杰
      
      品種來源:地方品種輻射變異株經系統選育
      
      產量表現:經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多點品比試驗,球莖平均畝產分別為581.7公斤和400.7公斤,比對照本地種分別增產9.1%和22.8%;鮮花絲平均畝產分別為1567.0克和2205.9克,比對照分別增產38.7%和27.7%。兩年平均球莖畝產491.2公斤,比對照增產14.2%;鮮花絲平均畝產1886.5克,比對照增產32.1%。
      
      主要特征特性:田間生育期164.5天,比對照長2天;葉數18枚左右,葉長和寬分別為58厘米和0.3厘米,葉較狹。球莖外形扁圓,外被褐色鱗片,內乳白色、肉質,具多個芽眼。花頂生,花瓣6片,藍紫色,倒卵形;花梗長2.3厘米左右。雄蕊3枚,黃色;雌蕊(花絲)3枚,細長,較粗,上部淡紅色、下部淡黃色,長3.4厘米左右,明顯長于對照,柱頭頂端略膨大、3裂,呈喇叭形,有香味。經浙江省珍稀植物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測,西紅花苷Ⅰ和西紅花苷Ⅱ總含量16.12%,苦番紅花素9.92%,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要求。抗性經田間觀察,抗腐敗病優于對照。
      
      栽培技術要點:水旱輪作,忌連作;種植密度15-20厘米×10-20厘米;室內培育期注意控制光、濕、溫,主芽長度控制在12厘米左右,及時抹除側芽,適時采收。
      
      綜合評議:該品種豐產性好、特別是花絲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較強,適宜在浙江省西紅花產區種植。
      
      10、綠肥品種
      
      作物名稱:紫云英
      
      品種名稱:寧籽3號
      
      選育單位: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張泉鋒、許巖、馬田田、姜聰
      
      品種來源:寧波大橋種變異株經系統選育而成
      
      產量表現:經2018-2020年度多點品比試驗,2018-2019年度平均鮮草畝產3618.1公斤,比對照‘寧波大橋種’增產17.2%;2019-2020年度平均鮮草畝產3965.7公斤,比對照‘寧波大橋種’增產25.8%。兩年平均鮮草畝產3791.9公斤,比對照增產21.5%。
      
      主要特征特性:屬于晚熟紫云英品種,平均生育期244.9天,植株叢生半直立,奇數羽狀復葉,葉色濃綠,莖稈粗壯,分枝多。傘狀花序,簇生7-13朵小花,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形,瓣片長圓形;莢果細長微彎、頂部喙狀;種子腎形,初收時為黃綠色,有光澤,貯存后轉為棕褐色。植株主莖長90-120厘米,莖粗0.5厘米左右,單株分枝4-6個,每株莢果數56個左右,莢果長2.7厘米左右,每莢粒數平均4.9個,千粒重平均3.6克。經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微所鑒定,寧籽3號感菌核病,抗白粉病。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寧籽3號盛花期干物質粗蛋白含量19.5%,粗纖維含量25.50%,粗脂肪含量31.4克/千克,氮含量3.12%,磷含量0.202克/100克,鉀含量4.27克/100克。
      
      栽培技術要點:適期播種,一般不晚于10月底;做好開溝排水;注意防治菌核病。
      
      綜合評議:該品種晚熟,鮮草產量高,抗白粉病,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分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