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公告第6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江蘇省種子條例》《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規定》和《關于做好同一生態區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工作的通知》(蘇農辦農〔2016〕21號)有關規定,現將符合引種備案要求的127個主要農作物品種(稻32個,玉米82個,大豆13個)予以公布。引種備案品種被原審定機關撤銷審定的,備案自動撤銷。
 
      引種備案信息由引種單位提供。引種單位對備案品種的真實性、安全性和適應性負責,嚴格按照引種備案區域和種植季節進行推廣,認真做好品種主要農藝性狀、栽培技術要點、風險提示等注意事項的告知工作。
 
      附件:1、2021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目錄(第一批)
 
                 2、2021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適應性試驗結果(第一批)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2021年 4 月7日
附件:
 
1、2021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目錄(第一批)
 
序號
作物
品種類型
品種名稱
引種編號
審定編號
引種單位
育種單位
引種適宜區域
1
秈稻
C兩優德占
(蘇)引種(2021)第001號
皖審稻20201005
安徽五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廣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安徽五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2
秈稻
N兩優151
(蘇)引種(2021)第002號
皖審稻20201010
安徽新安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3
秈稻
Q兩優506
(蘇)引種(2021)第003號
皖審稻20201011
安徽荃銀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荃銀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4
秈稻
T兩優1號
(蘇)引種(2021)第004號
皖審稻20190013
安徽儂多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儂多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5
秈稻
創兩優豐占
(蘇)引種(2021)第005號
湘省稻20180020
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
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金耘水稻育種研究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6
秈稻
創兩優豐占66
(蘇)引種(2021)第006號
皖審稻20201008
安徽五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安徽五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7
秈稻
富美占
(蘇)引種(2021)第007號
贛審稻20180015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西恒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科源種業有限公司、江西科為農作物研究所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8
秈稻
冠兩優華占
(蘇)引種(2021)第008號
湘審稻20200020
江蘇悅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湖南民升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9
秈稻
泓兩優503
(蘇)引種(2021)第009號
湘審稻20200018
江蘇悅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湖南民升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0
秈稻
徽兩優272
(蘇)引種(2021)第010號
皖審稻20201006
安徽五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五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1
秈稻
徽兩優899
(蘇)引種(2021)第011號
皖審稻20201004
安徽國瑞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國瑞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2
秈稻
徽兩優968
(蘇)引種(2021)第012號
皖審稻20200011
安徽喜多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喜多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3
秈稻
晶香絲占
(蘇)引種(2021)第013號
皖審稻20201023
安徽喜多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喜多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4
秈稻
兩優1598
(蘇)引種(2021)第014號
皖審稻20201003
安徽國瑞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國瑞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5
秈稻
兩優696
(蘇)引種(2021)第015號
皖審稻20200020
安徽瑞和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瑞和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6
秈稻
兩優887
(蘇)引種(2021)第016號
湘審稻20190040
湖南湘穗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湘穗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水稻研究所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7
秈稻
勤兩優2號
(蘇)引種(2021)第017號
皖審稻20201030
安徽理想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理想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8
秈稻
野香優海絲
(蘇)引種(2021)第018號
贛審稻20190027
廣西綠海種業有限公司
廣西綠海種業有限公司、江西天稻糧安種業有限公司、江西海州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19
秈稻
郢豐絲苗
(蘇)引種(2021)第019號
鄂審稻20200075
湖北荃銀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湖北荃銀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20
秈稻
梓兩優5號
(蘇)引種(2021)第020號
皖審稻20201035
合肥國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金色生物研究有限公司、安徽科遠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稻區
21
粳稻
臨稻12
(蘇)引種(2021)第021號
魯農審2006038
連云港晶華種業有限公司
臨沂市水稻研究所
江蘇省淮河以北稻區
22
粳稻
臨稻25
(蘇)引種(2021)第022號
魯審稻20200004
江蘇中禾種業有限公司
沂南縣水稻研究所
江蘇省淮河以北稻區
23
粳稻
臨稻26
(蘇)引種(2021)第023號
魯審稻20200001
南通市長江種子有限公司
沂南縣水稻研究所
江蘇省淮河以北稻區
24
粳稻
日稻1號
(蘇)引種(2021)第024號
魯審稻20190004
連云港裕寶種業有限公司
山東天和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北稻區
25
粳稻
圣香66
(蘇)引種(2021)第025號
魯審稻20206007
青島袁策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水稻研究所
江蘇省淮河以北稻區
26
粳稻
新豐1517
(蘇)引種(2021)第026號
豫審稻20200001
徐州市神州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新鄉市遠緣分子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淮河以北稻區
27
粳稻
陽光900
(蘇)引種(2021)第027號
魯審稻20180005
連云港墾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郯城縣種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北稻區
28
粳稻
光明糯2號
(蘇)引種(2021)第028號
滬審稻2019013
江蘇越千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光明種業、光明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農業技術中心
江蘇省長江以南稻區
29
粳稻
上農軟香18
(蘇)引種(2021)第029號
滬審稻2019005
中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黃海種業有限公司、上海師范大學
江蘇省長江以南稻區
30
粳稻
皖墾糯1116
(蘇)引種(2021)第030號
皖審稻20190030
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長江以南稻區
31
粳稻
武育糯4819
(蘇)引種(2021)第031號
皖審稻20190035
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長江以南稻區
32
粳稻
浙灃糯188
(蘇)引種(2021)第032號
皖審稻20190029
中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黃海種業有限公司、宣城市水陽江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長江以南稻區
33
玉米
糯玉米
白甜糯玉景
(蘇)引種(2021)第033號
贛審玉20200004
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34
玉米
糯玉米
迪甜糯336
(蘇)引種(2021)第034號
桂審玉2019102號
杭州銀韓種業有限公司、揚州幫達種業有限公司
廣西先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35
玉米
糯玉米
杭玉糯21
(蘇)引種(2021)第035號
浙審玉2019002
南京沃蔬種業有限公司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36
玉米
糯玉米
和甜糯一號
(蘇)引種(2021)第036號
滬審玉2019002
上海惠和種業有限公司
上海蔬菜研究所、上海惠和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37
玉米
糯玉米
京科糯2000
(蘇)引種(2021)第037號
滬農品審玉米(2009)第008號
北京華奧農科玉育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38
玉米
糯玉米
南甜糯601
(蘇)引種(2021)第038號
滬審玉2020002
南京沃蔬種業有限公司
南京永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39
玉米
糯玉米
天成糯261
(蘇)引種(2021)第039號
桂審玉2019027號
河南省圣道種業有限公司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40
玉米
糯玉米
萬農甜糯158
(蘇)引種(2021)第040號
桂審玉2020048號
萬農高科集團有限公司
萬農高科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41
玉米
糯玉米
鮮甜糯366
(蘇)引種(2021)第041號
桂審玉2020049號
中苗種業有限公司
中苗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42
玉米
糯玉米
新甜糯88
(蘇)引種(2021)第042號
浙審玉2017006
新昌縣種子有限公司
新昌縣種子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43
玉米
糯玉米
珍甜糯108
(蘇)引種(2021)第043號
閩審玉20200006
南平市建陽區曉富種子有限公司
南平市建陽區曉富種子有限公司、福建農華圣高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44
玉米
糯玉米
中鮮糯808
(蘇)引種(2021)第044號
桂審玉2020061號
中苗種業有限公司
中苗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
45
玉米
甜玉米
中苗白甜107
(蘇)引種(2021)第045號
桂審玉2020022號
中苗種業有限公司
中苗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鮮食甜玉米區
46
玉米
普通玉米
魯單818
(蘇)引種(2021)第046號
浙審玉2020005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江蘇省淮南地區春播
47
玉米
普通玉米
本玉9485
(蘇)引種(2021)第047號
皖審玉20201004
江蘇潤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知本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春播
48
玉米
普通玉米
全玉1233
(蘇)引種(2021)第048號
皖玉2016001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春播
49
玉米
普通玉米
蠡玉88
(蘇)引種(2021)第049號
皖玉2012005
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江淮之間春播
50
玉米
普通玉米
J1652
(蘇)引種(2021)第050號
魯審玉20170007
吉林市松花江種業有限公司
北京新千年豐瑞農作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1
玉米
普通玉米
邦農220
(蘇)引種(2021)第051號
晉審玉20200065
河南愛邦農種業有限公司
河南愛邦農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2
玉米
普通玉米
滄玉787
(蘇)引種(2021)第052號
冀審玉20208040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滄玉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3
玉米
普通玉米
成玉107
(蘇)引種(2021)第053號
陜審玉2013012號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4
玉米
普通玉米
成玉888
(蘇)引種(2021)第054號
豫審玉2009003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5
玉米
普通玉米
成玉909
(蘇)引種(2021)第055號
陜審玉2012005號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6
玉米
普通玉米
春風388
(蘇)引種(2021)第056號
冀審玉 20198034
山東金農種業有限公司
內丘縣春風新品種研究所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7
玉米
普通玉米
登海w367
(蘇)引種(2021)第057號
魯審玉20196064
泰安登海五岳泰山種業有限公司
泰安登海五岳泰山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8
玉米
普通玉米
迪卡638
(蘇)引種(2021)第058號
豫審玉2017014
吉林市松花江種業有限公司
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59
玉米
普通玉米
鼎優163
(蘇)引種(2021)第059號
豫審玉20200014
河南鼎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鼎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長葛鼎研澤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0
玉米
普通玉米
豐大611
(蘇)引種(2021)第060號
皖審玉20201009
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甘肅豐大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1
玉米
普通玉米
豐樂358
(蘇)引種(2021)第061號
皖審玉20200001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2
玉米
普通玉米
豐樂382
(蘇)引種(2021)第062號
皖審玉20201012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3
玉米
普通玉米
航星007
(蘇)引種(2021)第063號
豫審玉20180045
河南省天中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省天中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4
玉米
普通玉米
航星12
(蘇)引種(2021)第064號
豫審玉20200002
河南省天中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省天中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5
玉米
普通玉米
衡玉1587
(蘇)引種(2021)第065號
冀審玉20188011
江蘇潤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6
玉米
普通玉米
弘展898
(蘇)引種(2021)第066號
陜審玉2018004號
河南弘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弘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7
玉米
普通玉米
黃金玉8號
(蘇)引種(2021)第067號
晉審玉20200089
山西恒玉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晉中龍生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8
玉米
普通玉米
機玉332
(蘇)引種(2021)第068號
豫審玉20200026
河南億佳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億佳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69
玉米
普通玉米
機玉336
(蘇)引種(2021)第069號
冀審玉20198043
河南億佳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泊頭市蔬寶種業有限公司、河南億佳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0
玉米
普通玉米
技豐336
(蘇)引種(2021)第070號
豫審玉20200008
大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大民農業生物技術研究院
河南富吉泰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1
玉米
普通玉米
金賽608
(蘇)引種(2021)第071號
豫審玉20190011
河南順鑫大眾種業有限公司
河南金賽種子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2
玉米
普通玉米
軍豐6
(蘇)引種(2021)第072號
豫審玉2019002
吉林省軍豐種業有限公司
吉林省軍豐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3
玉米
普通玉米
珺玉108
(蘇)引種(2021)第073號
冀審玉20208014
河北兆育種業有限公司
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4
玉米
普通玉米
科豐3號
(蘇)引種(2021)第074號
晉審玉20200106
山西金穗玉豐種業有限公司
山西恒玉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5
玉米
普通玉米
黎民362
(蘇)引種(2021)第075號
魯審玉20206046
山東黎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黎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6
玉米
普通玉米
黎民803
(蘇)引種(2021)第076號
魯審玉20196045
山東黎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黎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7
玉米
普通玉米
蠡單20
(蘇)引種(2021)第077號
冀審玉20200007
河北兆育種業有限公司
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8
玉米
普通玉米
蠡玉265
(蘇)引種(2021)第078號
冀審玉20208013
河北兆育種業有限公司
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79
玉米
普通玉米
蠡玉53
(蘇)引種(2021)第079號
冀審玉20190031
河北兆育種業有限公司
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0
玉米
普通玉米
良玉99號
(蘇)引種(2021)第080號
魯審玉20200017
丹東登海良玉種業有限公司
丹東登海良玉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1
玉米
普通玉米
龍生307
(蘇)引種(2021)第081號
晉審玉20200062
晉中龍生種業有限公司
晉中龍生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2
玉米
普通玉米
民灃玉339
(蘇)引種(2021)第082號
冀審玉20198055
河南億佳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平泉民灃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河北裕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3
玉米
普通玉米
明天636V2
(蘇)引種(2021)第083號
冀審玉20208041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泊頭市蔬寶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4
玉米
普通玉米
明天760
(蘇)引種(2021)第084號
冀審玉20198049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滄玉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5
玉米
普通玉米
明天99
(蘇)引種(2021)第085號
冀審玉20190008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6
玉米
普通玉米
寧研503
(蘇)引種(2021)第086號
魯審玉20190036
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金諾種業有限公司、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7
玉米
普通玉米
農豐812
(蘇)引種(2021)第087號
陜審玉2019017號
河南先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先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8
玉米
普通玉米
農玉16
(蘇)引種(2021)第088號
豫審玉20180020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河南三農種業有限公司、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89
玉米
普通玉米
儂玉662
(蘇)引種(2021)第089號
皖審玉20201007
安徽儂多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儂多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0
玉米
普通玉米
齊玉58
(蘇)引種(2021)第090號
皖玉2014003
北京縱橫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華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1
玉米
普通玉米
青農11
(蘇)引種(2021)第091號
魯農審2015001號
北京亙青種子有限公司
青島農業大學、北京亙青種子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2
玉米
普通玉米
荃超606
(蘇)引種(2021)第092號
皖審玉20201008
安徽荃銀超大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荃銀超大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3
玉米
普通玉米
荃科玉900
(蘇)引種(2021)第093號
皖審玉20201001
安徽荃銀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荃銀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4
玉米
普通玉米
賽博168
(蘇)引種(2021)第094號
晉審玉20180076
山西中農賽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西中農賽博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5
玉米
普通玉米
天玉1606
(蘇)引種(2021)第095號
皖審玉20201005
安徽天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天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6
玉米
普通玉米
濰玉6號
(蘇)引種(2021)第096號
魯審玉20160003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山東省濰坊市農業科學院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7
玉米
普通玉米
偉育718
(蘇)引種(2021)第097號
皖審玉20200008
河南寶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寶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8
玉米
普通玉米
溫單18
(蘇)引種(2021)第098號
豫審玉20180018
河北眾人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溫農豐華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99
玉米
普通玉米
沃優117
(蘇)引種(2021)第099號
豫審玉20200012
河南鼎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長葛鼎研澤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河南鼎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0
玉米
普通玉米
新玉156
(蘇)引種(2021)第100號
豫審玉20180029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
鄭州市新育農作物研究所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1
玉米
普通玉米
鑫希望1號
(蘇)引種(2021)第101號
冀審玉20180001
河北鑫希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保定市金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2
玉米
普通玉米
鑫希望678
(蘇)引種(2021)第102號
冀審玉20198046
河北鑫希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保定市金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龍博士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3
玉米
普通玉米
鑫希望698
(蘇)引種(2021)第103號
冀審玉20208037
河北鑫希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保定市金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4
玉米
普通玉米
延科338
(蘇)引種(2021)第104號
陜審玉2018009號
山西絳山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延安延豐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5
玉米
普通玉米
源育175
(蘇)引種(2021)第105號
冀審玉20208015
河南鯤玉種業有限公司
石家莊高新區源申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6
玉米
普通玉米
源育307
(蘇)引種(2021)第106號
冀審玉20198003
河南鯤玉種業有限公司
石家莊高新區源申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7
玉米
普通玉米
兆育101
(蘇)引種(2021)第107號
冀審玉20208009
河北兆育種業有限公司
河北兆育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8
玉米
普通玉米
正大1473
(蘇)引種(2021)第108號
冀審玉20190011
襄陽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襄陽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09
玉米
普通玉米
正弘66
(蘇)引種(2021)第109號
冀審玉20188004
河北正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正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10
玉米
普通玉米
正弘689
(蘇)引種(2021)第110號
冀審玉20190026
河北正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正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11
玉米
普通玉米
鄭單6122
(蘇)引種(2021)第111號
豫審玉20200021
河南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12
玉米
普通玉米
鄭品玉495
(蘇)引種(2021)第112號
豫審玉20200016
河南金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金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市金苑邦達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13
玉米
普通玉米
中航611
(蘇)引種(2021)第113號
豫審玉20200004
安徽興大種業有限公司
北京華奧農科玉育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14
玉米
普通玉米
卓農89
(蘇)引種(2021)第114號
冀審玉20188012
河北鑫希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滄州市卓農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15
大豆
鮮食大豆
遼寶一號
(蘇)引種(2021)第115號
滬農品審大豆(2008)第002號
沈陽市先鋒大豆種子有限公司
沈陽市先鋒大豆種子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春播
116
大豆
鮮食大豆
開科源2號
(蘇)引種(2021)第116號
皖審豆20202001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春播
117
大豆
鮮食大豆
開科源5號
(蘇)引種(2021)第117號
皖審豆20202002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春播
118
大豆
鮮食大豆
開科源8號
(蘇)引種(2021)第118號
皖審豆20202003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春播
119
大豆
鮮食大豆
綠秋88
(蘇)引種(2021)第119號
滬審豆2019004
遼寧駿晨種業有限公司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夏播
120
大豆
鮮食大豆
綠珍珠
(蘇)引種(2021)第120號
滬審豆2017003
遼寧駿晨種業有限公司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夏播
121
大豆
鮮食大豆
開科源K29
(蘇)引種(2021)第121號
滬審豆2020003
遼寧駿晨種業有限公司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南地區夏播
122
大豆
粒用大豆
金豆99
(蘇)引種(2021)第122號
皖審豆20200003
江蘇悅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宿州市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23
大豆
粒用大豆
鄆豆1號
(蘇)引種(2021)第123號
魯審豆20200001
山東華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鄆城縣糧源種業有限公司、山東華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24
大豆
粒用大豆
沂豆12
(蘇)引種(2021)第124號
魯審豆20200003
山東祥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郯城縣種子公司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25
大豆
粒用大豆
濮豆754
(蘇)引種(2021)第125號
豫審豆20190009
山東梁種世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濮陽市農業科學院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26
大豆
粒用大豆
安豆5240
(蘇)引種(2021)第126號
豫審豆20200009
濟寧市圣祥種業有限公司
安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127
大豆
粒用大豆
濰豆1897
(蘇)引種(2021)第127號
魯審豆20180002
嘉祥騰飛種業有限公司
濰坊市農業科學院
江蘇省淮北地區夏播
 

2、2021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適應性試驗結果(第一批)

 

一、稻

1、C兩優德占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生長勢較旺,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群體抽穗整齊,籽粒灌漿充實飽滿,成熟落色好,結實率高。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21.8厘米,畝有效穗15.7萬,每穗總粒數218.6粒,結實率85.0%,千粒重25.3克;全生育期134.0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3.6天;平均畝產651.6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2、N兩優151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濃綠,葉姿挺直,耐肥抗倒,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4.5厘米,畝有效穗18.5萬,每穗總粒數173.7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5.2克;全生育期134.0天,比對照Ⅱ優084短1.8天;平均畝產645.1公斤,比對照Ⅱ優084增產3.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3、Q兩優506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葉姿較挺,抗倒性強,成穗率高,穗層整齊,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08.2厘米,畝有效穗17.9萬,每穗總粒數170.2粒,結實率89.6%,千粒重25.2克;全生育期143.1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3.5天;平均畝產656.5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2.4%。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期。4月底5月初播種,秧齡30-32天,畝播量10-15公斤。2、栽插密度。每穴栽1-2苗,13.3×23.3厘米。3、施肥。大田畝施純氮13-15公斤。其中60%作基肥,返青時5%-10%作追肥,余下30%-35%作穗肥。4、灌水。淺水濕潤促分蘗,畝莖蘗苗數達15萬時烤田,做到早夠早烤田,且以輕烤為主,分次烤,收割前5-7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5、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紋枯病等。

4、T兩優1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 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綠,葉姿挺直,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22.1厘米,畝有效穗15.7萬,每穗總粒數256.2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8.8克;全生育期125.1天,比對照Ⅱ優084短9.6天;平均畝產610.7公斤,比對照Ⅱ優084增產7.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5、創兩優豐占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淡綠,葉姿挺直,群體整齊度較好,抗倒性較強,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09.3厘米,畝有效穗17.5萬,每穗總粒數179.9粒,結實率89.5%,千粒重23.6克;全生育期145.7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0.9天;平均畝產657.2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2.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6、創兩優豐占66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生長勢較旺,莖稈韌性好,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葉色綠,穗粒數多,群體抽穗整齊,成熟落色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20.2厘米,畝有效穗16.1萬,每穗總粒數217.9粒,結實率85.4%,千粒重24.6克;全生育期135.8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1.8天;平均畝產645.6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4.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7、富美占

適應性試驗結果:常規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綠,葉姿挺直,抗倒性強,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0.6厘米,畝有效穗16.4萬,每穗總粒數189.4粒,結實率84.3%,千粒重24.0克;全生育期137.9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2天;平均畝產519.5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1%。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2.0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8、冠兩優華占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強,生長勢旺,葉片挺,抗倒性較強,穗層整齊,穗型較大,著粒較密,后期熟相較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8.6厘米,畝有效穗18.1萬,每穗總粒數209.2粒,結實率89.5%,千粒重24.4克;全生育期148.8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1.8天;平均畝產693.8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10.4%。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公斤左右(機插秧畝用種量1.5-2.0公斤左右)。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旬移栽,秧齡不超過30天,每畝大田栽插1.6萬-1.8萬穴,基本苗6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大田畝施純氮11-13公斤,氮、磷、鉀用量比例為1:0.5:1,施足基肥,早追分蘗肥,忌后期偏施氮肥。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白葉枯病、稻瘟病等的防治。

 9、泓兩優503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較強,生長勢旺,葉片挺,抗倒性較強,穗層整齊,穗型較大,著粒較密,后期熟相較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24.2厘米,畝有效穗16.9萬穗,每穗總粒數198.0粒,結實率87.1%,千粒重25.8克;全生育期141.9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8.7天;平均畝產646.8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2.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公斤左右(機插秧畝用種量1.5-2.0公斤左右)。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旬移栽,秧齡不超過30天,每畝大田栽插1.6萬-1.8萬穴,基本苗6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大田畝施純氮10-11公斤,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白葉枯病、稻瘟病等的防治。

 10、徽兩優272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長勢較旺,莖稈韌性好,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葉色綠,成穗率較高,穗粒數多,群體抽穗整齊,籽粒灌漿充實飽滿,成熟落色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20.4厘米,畝有效穗15.8萬,每穗總粒數213.1粒,結實率86.6%,千粒重25.7克;全生育期134.2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3.4天;試驗平均畝產654.6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6.3% 。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11、徽兩優899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長勢繁茂,葉色綠,葉姿挺直,分蘗力中等,穗型中等,熟期轉色好,抗倒性強。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4.4厘米,畝有效穗18.3萬,每穗總粒數191.8粒,結實率89.3%,千粒重24.0克;全生育期139.2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4.6天;平均畝產623.9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4.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播種量1.5-2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26~30天,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12、徽兩優968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強,抗倒性強,成穗率高,穗型較大,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葉姿挺直,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0.4厘米,畝有效穗17.6萬,每穗總粒數189.5粒,結實率89.5%,千粒重26.9克;全生育期145.2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1.4天,平均畝產667.8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20-25公斤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5萬-1.6萬穴,每畝基本苗4萬-6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烤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13、晶香絲占

適應性試驗結果:常規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強,抗倒性強,成穗率高,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葉姿挺直,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06.4厘米,每畝有效穗16.8萬,每穗總粒數146.0粒,結實率88.5%,千粒重23.7克;全生育期140.9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5.7天;平均畝產645.9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0.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1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25公斤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1.5-2.0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7萬-1.8萬穴,每畝基本苗5萬-6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3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烤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14、兩優1598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長勢繁茂,葉色綠,葉姿挺直,分蘗力中等,穗型中等,熟期轉色好,抗倒性強。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5.2厘米,畝有效穗17.7萬,每穗總粒數173.0粒,結實率88.8%,千粒重24.4克;全生育期141.2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2.6天;平均畝產627.8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4.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播種量1.5-2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26-30天,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15、兩優696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濃綠,葉姿直,轉色好,落粒性中等,抗倒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品平均結果:株高104.5厘米,畝有效穗17.1萬,每穗總粒數209.7粒,結實率84.5%,千粒重25.8克;全生育期135.3天,比對照豐兩優四4號短2.1天;平均畝產740.1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6.5%。 2020年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性鑒定:苗瘟0級,表現為免疫;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期。5月上旬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6-7公斤,大田每畝用種量0.75-1公斤,培育壯秧,一般秧齡30天左右。2、栽插密度。株行距16×27厘米。畝插基本苗6萬-8萬左右。3、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4、灌水。薄水栽秧、深水返青、淺水分蘗,中期苗足曬田,后期采用干干濕濕灌溉,斷水不宜過早。5、病蟲害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16、兩優887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長勢旺,葉色中綠,葉姿挺直,分蘗力強,穗層整齊,穗型中等,后期轉色好,抗倒性強,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2.4厘米,畝有效穗17.2萬,每穗總粒數176.5粒,結實率88.9%,千粒重28.5克;全生育期142.4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5.1天;平均畝產671.9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6%。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17、勤兩優2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葉姿挺直,抗倒性強,成穗率高,穗層整齊,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13.3厘米,畝有效穗17.6萬,每穗總粒數161.4粒,結實率90.0%,千粒重24.5克;全生育期145.0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1.6天;平均畝產660.2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畝用種量1.0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30天,畝大田栽插1.8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畝施純氮12-15公斤,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酌情后補”施肥原則,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配合施用。水漿管理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收割前7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薊馬、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白葉枯病等。

 18、野香優海絲

適應性試驗結果:三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淡綠,葉姿挺直,抗倒性較強,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34.2厘米,畝有效穗17.5萬,每穗總粒數171.3粒,結實率88.8%,千粒重23.7克;全生育期146.6天,與對照豐兩優四號相當;平均畝產653.2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1.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0-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每畝基本苗7-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19、郢豐絲苗

適應性試驗結果:常規中秈稻品種。株型適中,植株矮,分蘗力中等,葉色深綠,穗層較整齊,成熟轉色較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07.6厘米,畝有效穗17.9萬,每穗總粒數218.9粒,結實率91.5%,千粒重23.9克;全生育期132.9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5.1天;平均畝產587.8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2.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20公斤左右、機插育秧每畝大田2公斤左右,稀播勻播,培育適齡壯秧。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4萬-5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2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重點抓好灰飛虱、稻薊馬的防治;大田期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注意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破口期綜合防治稻曲病。

 20、梓兩優5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兩系雜交中秈稻品種。株型較松散,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葉姿挺直,抗倒性強,成穗率高,穗層整齊,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05.5厘米,畝有效穗17.4萬,每穗總粒數177.5粒,結實率88.2%,千粒重26.3克;全生育期138.1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8.5天;平均畝產649.1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1.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期。5月中旬播種,秧齡30-32天,畝播量10-15公斤。2、栽插密度。每穴栽1-2苗,13.3×23.3厘米。3、施肥。大田畝施純氮13-15公斤。其中60%作基肥,返青時施5%-10%作追肥,余下30%-35%作穗肥。4、灌水。淺水濕潤促分蘗,畝莖蘗苗數達15萬時烤田,做到早夠早烤田,且以輕烤為主,分次烤。收割前5-7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5、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等。

 21、臨稻1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群體整齊度較好,抗倒性強,成穗率高,穗型較大,穗層整齊,葉色濃綠,葉姿挺直,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88.5厘米,每畝有效穗22.1萬,每穗總粒數128.8粒,結實率91.7%,千粒重25.7克;全生育期147.7天,比對照徐稻3號短4.3天;平均畝產644.0公斤,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4.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抗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3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50-75公斤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4-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25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20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合理使用硅肥,增加植株抗倒性。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特別要注意穗頸瘟的防治。

 22、臨稻25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性強,群體整齊度好,抗倒性好,葉片淺綠色,劍葉較大、上舉,穗半直立,谷粒橢圓形,結實率高,熟相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89.8厘米。畝有效穗23.1萬,每穗總粒數132.5粒,結實率89.6%,千粒重26.8克;全生育期143.9天,比對照徐稻3號短4.2天;平均畝產量669.8公斤,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3.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抗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35-40公斤,塑盤育秧每盤120克左右,大田畝用種量4公斤左右。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機插秧秧齡控制在18-20天,每畝1.8萬-2萬穴,每穴3-5苗,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8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7-10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播種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蟲病等種傳病蟲害。秧田期防治稻薊馬、灰飛虱等,中后期綜合防治二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白葉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等。

 23、臨稻2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性強,群體整齊度好,抗倒性較好,葉片淺綠色,劍葉較短、上舉,穗直立,谷粒橢圓形,熟相好。2019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宜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85.9厘米。畝有效穗22.1萬,每穗總粒數130.6粒,結實率91.7%,千粒重27.5克;全生育期146.3天,比對照徐稻3號短4.8天;平均畝產708.5公斤,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8.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機插育秧5月下旬播種。每畝凈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凈秧板播量40-50公斤,塑盤每盤100-120克,每畝大田用種量3-4公斤。2、適時移栽,。移栽稻控制在30天左右,機插稻秧齡控制在18-20天,畝栽1.6萬-1.8萬穴,每畝莖蘗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肥料運籌上掌握“前重、中穩、后補”的原則,基蘗肥、穗肥比例以7:3為宜,為保持其優良食味品質,宜少施氮肥,注重磷鉀肥的配合施用,多施有機肥,特別是后期盡量不施氮肥,施好促、保花肥。前期薄水勤灌促進早發,中期干濕交替強稈壯根,后期濕潤灌溉活熟到老,收獲前7-10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4、病蟲草害防治。播種前用藥劑預防和等種傳病害,期和大田期注意、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綜合防治、、、等,特別要注意、穗頸和紋枯病的防治。

 24、日稻1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緊湊,葉片深綠,劍葉上舉,穗半直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86.6厘米,畝有效穗22.9萬,每穗總粒數130.8粒,結實率92.8%,千粒重26.9克;全生育期144.5天,比對照徐稻3號短4.0天;平均畝產677.9公斤,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5.8%。病害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接種抗性鑒定: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抗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40公斤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4公斤左右,直播稻用種每畝10公斤左右。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移栽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用“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用浸種靈泡種,前期防治稻薊馬,灰飛虱及除草工作,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白葉枯病及稻瘟病。

 25、圣香6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半緊湊,長勢旺,葉片綠色,葉姿挺直,分蘗力較強,抗倒性好,穗著粒密度、落粒性中等,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96.6厘米,畝有效穗23.0萬,每穗總粒數140.8粒,結實率85.6%,千粒重26.1克;全生育期142.3天,比對照徐稻3號短1.2天;平均畝產692.6公斤,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2.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中上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20公斤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4-5公斤。播種前用藥劑浸種,秧田應施足底肥,施好斷奶肥、送嫁肥。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上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2萬穴左右,基本苗8萬-10萬左右。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5-18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應栽后深水護苗,淺水分蘗,夠苗后間歇灌溉,抽穗后保持田間淺水層,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播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灰飛虱、稻薊馬的防治,中后期要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稻瘟病等,注意田間除草。

 26、新豐151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上舉,著粒較密,易脫粒,莖稈粗壯,抗倒伏,成熟落黃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95.6厘米,每畝有效穗25.9萬,每穗總粒數137.6粒,結實率88.9%,千粒重25.7克;全生育期146.0天,比對照徐稻3號短2.5天;平均畝產654.1公斤,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2.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抗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畝播量35-40公斤,塑盤育秧每盤120-150克,大田用種量每畝4-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齡35天左右,每畝2.2萬穴左右,每穴3-4苗。機插秧秧齡18-20天,畝栽1.8萬穴以上,基本苗6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8-20公斤,配合施用磷、鉀肥,基蘗肥與穗肥5.5:4.5。水漿管理上,淺水分蘗,薄水栽插,當畝總莖蘗數達到20萬時,分次適度擱田,后期濕潤灌溉,收獲前7-10天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播種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蟲病等種傳病蟲害,秧田期集中防治稻薊馬、灰飛虱,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破口期要注意防治穗頸瘟。

 27、陽光900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抗倒性強,穗型較大,穗層整齊,葉色濃綠,葉姿挺直,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84.8厘米,每畝有效穗21.2萬,每穗總粒數126.4粒,結實率89.9%,千粒重27.1克;全生育期146.5天,比對照徐稻3號短5.1天;平均畝產639.1公斤,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3.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3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50-75公斤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4-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25天左右,每畝大田栽插1.8萬-2萬穴,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20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合理使用硅肥,增加植株抗倒性。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特別要注意穗頸瘟的防治。

 28、光明糯2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早熟晚粳糯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抗倒性較強,穗型較大,葉色深綠,葉姿挺,熟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107.9厘米,畝有效穗17.9萬,每穗總粒數138.0粒,結實率95.8%,千粒重28.1克;全生育期155.0天,比對照武運粳23短0.8天;平均畝產588.2公斤,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3.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5月下旬開始播種,最遲不超過6月10日播種,每畝凈秧板播種量30-3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3-4公斤;機插秧每盤播凈種120克左右,播后保持濕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控制在20天以內,提倡機插,基本苗6萬-7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8公斤左右,施肥方法遵循前促、中控、后穩的原則,基蘗肥與穗肥比例以6:4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穗肥促保兼顧,控制后期氮肥施用,注意氮、磷、鉀合理配比。水漿管理做到薄水栽秧,淺水分蘗,寸水抽穗揚花,后期干濕交替,不宜過早斷水,確保活熟到老。4、病蟲草害防治。播種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抽穗揚花期要注意綜合防治穗頸瘟、稻曲病等穗部病害;中后期要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

 29、上農軟香18

適應性試驗結果:早熟晚粳品種。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群體整齊度較好,抗倒性強,成穗率高,穗型較大,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葉色綠,葉姿挺直,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97.1厘米,畝有效穗21.5萬,每穗總粒數124.8粒,結實率93.7%,千粒重27.9克,全生育期155.6天,比對照武運粳23短1.3天,平均畝產637.8公斤,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4.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及主栽品種播種習慣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均勻播種,一播全苗,培育壯秧,每畝大田用種量5-6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根據不同播種方法及栽插方式和茬口安排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機插秧每畝大田栽插1.8萬-2.0萬穴,每畝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8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播種前注意藥劑浸種,秧田期做好稻飛虱、稻薊馬的防控;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

 30、皖墾糯1116

適應性試驗結果:早熟晚粳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葉姿挺直,葉色綠色,抗倒性較好,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94.1厘米,畝有效穗19.4萬,每穗總粒數135.7粒,結實率93.9%,千粒重27.8克;全生育期159.5天,比對照武運粳23短2.0天;平均畝產692.6公斤,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6.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及主栽品種播種習慣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均勻播種,一播全苗,培育壯秧,每畝大田用種量5-6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根據不同播種方法及栽插方式和茬口安排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每畝基本苗6萬-8萬。3、合理施肥,科學管水。一般畝施純氮18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水漿管理上注意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漿至成熟期淺水濕潤交替,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害綜合防治.播種前注意藥劑浸種,秧田期做好稻飛虱、稻薊馬的防控;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

 31、武育糯4819

適應性試驗結果:早熟晚粳糯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葉姿挺直,葉色綠色,抗倒性較好,后期轉色好,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96.5厘米,畝有效穗20.2萬,每穗總粒數144.0粒,結實率92.5%,千粒重27.7克;全生育期159.9天,比對照武運粳23短1.5天;平均畝產692.2公斤,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6.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中感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及主栽品種播種習慣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均勻播種,一播全苗,培育壯秧,每畝大田用種量5-6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根據不同播種方法及栽插方式和茬口安排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每畝基本苗6萬-8萬。3、合理施肥,科學管水。一般畝施純氮18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水漿管理上注意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漿至成熟期淺水濕潤交替,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害綜合防治。播種前注意藥劑浸種,秧田期做好稻飛虱、稻薊馬的防控;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

 32、浙灃糯188

適應性試驗結果:早熟晚粳糯稻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抗倒性較強,成穗率高,穗型較大,穗層整齊,著粒密度中等,葉色綠,葉姿挺直,后期轉色好,灌漿快,籽粒黃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株高96.6厘米,畝有效穗22.0萬,每穗總粒數124.0粒,結實率94.8%,千粒重28.3克;全生育期153.9天,比對照武運粳23短3.0天;平均畝產649.9公斤,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6.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紋枯病、中感條紋葉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及主栽品種播種習慣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均勻播種,一播全苗,培育壯秧,每畝大田用種量5-6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根據不同播種方法及栽插方式和茬口安排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機插秧每畝大田栽插1.8萬-2.0萬穴,每畝基本苗7萬-8萬。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8公斤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足苗后適時分次擱田,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草害防治。播種前注意藥劑浸種,秧田期做好稻飛虱、稻薊馬的防控;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

二、玉米

1、白甜糯玉景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甜糯玉米。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花藥黃色,花絲淡紫色;果穗錐形,白粒白軸。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采收天數為85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長3天。株高197.9厘米,穗位高71.3厘米;穗長21.0厘米,穗粗5.0厘米,禿尖長1.2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7.3粒;千粒重341克,出籽率65.1%;雙穗率4.2%,空稈率為0.1%;倒伏率為0.5%,倒折率為0.0%。畝產鮮穗752.9公斤-848.6公斤,平均畝產797.6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2.0%。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矮花葉病、瘤黑粉病、絲黑穗病、莖腐病、大斑病、紋枯病、南方銹病;抗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3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200-3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2、迪甜糯336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第一葉鞘紫色,成株16-18片葉,葉片適中,莖稈之字形程度中;花粉量大,花藥黃色,花絲淡綠色;果穗著生于倒數第6-7片葉,果穗筒形,籽粒白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田間出苗至鮮穗采收春季74.5天。株高201.7厘米,穗位高85厘米;穗長18.2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1.2厘米,穗行數12-18行,平均15.3行,行粒數38粒;百粒重31.8克,出籽率74.0%;保綠度89%,雙穗率2.3%,空稈率0.6%,分蘗率14.4%,倒伏率0.0%,倒折率0.1%。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紋枯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感小斑病、南方銹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4月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500-4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18-20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小斑病、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3、杭玉糯21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株型半緊湊,上部葉片茂盛;果穗較大,果穗錐形;籽粒白色,甜糯比例1:3。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采收期平均88.7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6.5天。株高215.2厘米,穗位高92.0厘米;穗長18.6厘米,穗粗5.3厘米,禿尖長1.5厘米,穗行數13.7行,行粒數36.0粒;雙穗率0.5%,空稈率0.2%,倒伏率0.7%,倒折率0.0%;單穗鮮重289.5克,鮮千粒重350.6克,出籽率66.1%。鮮穗平均畝產1013.1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7.9%。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隔離種植。空間隔離500米以上或采用屏障隔離、時間隔離15天以上。2、及時播種。春季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地膜覆蓋栽培可適當提早。3、合理密植。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為宜。4、肥水管理。增施穗肥減少禿尖,注意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粗縮病、玉米螟等病蟲害防治。5、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采收前20天禁用農藥。6、及時采收。一般在受粉后20-25天采收為宜。7、因各地生態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具體栽培技術請遵照當地農業技術部門的指導。

 4、和甜糯一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株型半緊湊;花絲綠色;果穗筒錐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甜糯比例1:3。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從出苗至采收鮮穗86.2天,比對照短4.9天。株高217厘米,穗位高84.1厘米;穗長19.8厘米,穗粗5.1厘米,禿尖長0.7厘米,每穗14-16行,每行38粒;鮮千粒重352.6克,出籽率70.5%;雙穗率10.1%,無空稈,倒伏率0.7%,倒折率0.9%。平均畝產鮮穗913.5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7.7%。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矮花葉病毒;抗玉米螟;中抗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春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000株左右。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施足底肥,適當追肥,重施穗肥;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力好的地塊種植,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莖腐病、粗縮病和南方銹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5、適時采收。最佳采收期為授粉后20-22天。

 5、京科糯2000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花藥綠色,花絲粉紅色;果穗長錐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采收天數為83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長3天。株高229厘米,穗位高94厘米;穗長20.3厘米,穗粗5.0厘米,禿尖長0.9厘米,平均每穗14.0行,每行43.3粒;千粒重363.3克,出籽率71.1%;雙穗率0.5%,空稈率0.7%,無倒伏倒折。畝產鮮穗791.0公斤-1006.3公斤,平均畝產889.9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21.5%。田間自然發病結果:高抗莖腐病、粗縮病、玉米螟;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瘤黑粉病;感小斑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腐霉莖腐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3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6、南甜糯601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株型半緊湊,上部葉片茂盛;果穗長筒形;籽粒白色,甜糯比例1:3。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采收鮮穗平均85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8天。株高187.2厘米,穗位高66.6厘米;穗長19.5厘米,穗粗5.2厘米,禿尖長0.2厘米,穗行數16行,行粒數38粒;雙穗率1.1%,無空稈,倒伏率0.1%,倒折率0.0%;單穗鮮重318.3克,鮮千粒重381.3克,出籽率67.7%。鮮穗平均畝產1017.5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8.3%。田間自然發病結果: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中抗矮花葉病、玉米螟;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感南方銹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隔離種植。空間隔離500米以上或采用屏障隔離、時間隔離15天以上。2、及時播種。春季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地膜覆蓋栽培可適當提早。3、合理密植。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為宜。4、肥水管理。增施穗肥減少禿尖,注意防治大、小斑病、紋枯病。5、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采收前20天禁用農藥。6、及時采收。一般在受粉后20-25天采收為宜。

 7、天成糯261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花藥黃色,穎殼淡綠色,花絲淡紫色,葉片淡綠色,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7片左右;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甜糯比例1:3。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試驗平均結果:播種至鮮穗采收約83天。株高225.4厘米,穗位高85厘米;穗長18.7厘米,穗粗4.5厘米,每穗14.6行,每行35;千粒鮮重345.5克,鮮穗出籽率66.1%。鮮穗畝產量變幅883.8公斤-945.6公斤,平均畝產913.6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9.1%。田間病害結果: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南方銹病、絲黑穗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瘤黑粉病;感小斑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粗縮病、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根據上市時間及不同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期,播種須保證土壤溫度穩定在12攝氏度以上。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3200-3500株/畝左右,注意與其它類型玉米隔離種植。3、加強肥水管理。有機肥與氮、磷、鉀合理搭配,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肥40%,苗肥20%,穗肥40%。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做好培土壅根以防倒伏。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食葉害蟲、玉米螟、粗縮病、大斑病等。5、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4天采收青穗。

 8、萬農甜糯158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甜加糯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7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77.5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2.1天。株高179.8厘米,穗位高66.9厘米;穗長19.2厘米,穗粗5.4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6.3粒;千粒重361克,出籽率64.6%;無倒伏倒折。畝產581.5公斤-1002.3公斤,平均畝產885.9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12.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腐霉莖腐病、矮花葉病、絲黑穗病;抗瘤黑粉病、小斑病、紋枯病;中抗大斑病、南方銹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春季一般3月中下旬播種,秋季控制在7月20日至8月10日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000-32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9、鮮甜糯366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甜糯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平展,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淡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76.9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5.8天。株高191厘米,穗位高68.8厘米;穗長19.0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5.1粒;千粒重377.5克,出籽率65.6%;倒伏率1.2%,倒折率0.0%。畝產776.0公斤-822.6公斤,平均畝產800.4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15.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莖腐病;中抗紋枯病、粗縮病、玉米螟;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種期。春季氣溫穩定在12°C以上即可播種,秋季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2、種植密度。密度控制在3200-3500株/畝。3、水肥管理。畝施過磷酸鈣30-50公斤,氯化鉀20-30公斤,尿素25-30公斤。磷鉀肥可一次性在播種前作基肥施用。氮肥作追肥,在苗期、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3次施用。玉米苗期怕澇,注意排水。大喇叭口期及抽雄前10天、花后2天,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4、病蟲害防治。用功夫菊酯等防治地下害蟲;在大喇叭口期至花期防治玉米螟、小菜蛾等。5、適時采收。春季采收期在吐絲后22天左右,秋季采收期在吐絲后24-26天。

 10、新甜糯88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色濃綠,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錐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甜糯比例3:1。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88.1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長1.6天。株高207.2厘米,穗位高82.9厘米;穗長19.7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2.7行,每行32.8粒;鮮千粒重353克,出籽率71.6%;雙穗率9.7%,倒伏率1.1%,倒折率0.0%。畝產731.3公斤-801.5公斤,平均畝產758.2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5.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根據上市時間和不同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期。露地栽培一般4月上旬播種,當5厘米地溫穩定在12℃以上即可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最好以有機肥為主,適當加入N、P、K復合肥。5-6葉時定苗,畝施10-15公斤尿素,12-13葉時畝施20公斤尿素作為穗肥。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及時除草栽培以防倒伏。4、病蟲害防治。苗期防治地下害蟲、食葉害蟲;生長中后期及時防治玉米螟、蚜蟲等害蟲。做好莖腐病、粗縮病和南方銹病等的防治工作。5實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2-26天左右采收鮮穗。

 11、珍甜糯108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花藥綠色,穎殼紫色。株型半緊湊;花絲深紫色;果穗長錐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采收鮮穗79.6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1.0天。平均株高217.5厘米,穗位高76.1厘米,穗長20.7厘米,穗粗5.2厘米,禿尖長1.2厘米,穗行數16.6行,行粒數34.2粒,鮮百粒重35.9克,出籽率65.9%。平均畝產鮮穗935.3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6.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矮花葉病;抗莖腐病、紋枯病、玉米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小斑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適時播種,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中旬,與其它玉米采取空間或時間隔離,防止串粉;畝種植密度3200-3500株。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生石灰75公斤,復合肥30公斤,磷肥25公斤作基肥,定苗后及時追施速效氮肥。在四葉期至五葉期中耕除草1次,大喇叭口期培土1次,結合中耕除草培土追肥2-3次,大喇叭口期后增施尿素10公斤、復合肥10公斤。開花前后增施氮、鉀肥,畝用量10公斤。綜合防治病蟲害,苗期及時防治地老虎,在大喇叭口期或吐絲期防治蚜蟲及玉米螟,全生育期防治草地貪夜蛾。適時采收。

 

12、中鮮糯808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糯玉米。幼苗葉鞘淡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平展,總葉片數17-21片;花藥淡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77.6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4.9天。株高193.6厘米,穗位高67.7厘米;穗長19.0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5.2行,每行34.9粒;千粒重384.7克,出籽率64.5%;倒伏率1.7%,倒折率0.0%。畝產713.5公斤-722.0公斤,平均畝產718.3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3.7%。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粗縮病;中抗紋枯病、玉米螟;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種期。春播氣溫穩定在12°C以上為適播期,秋播7-8月份可播種,具體種植時間以當地種植習慣為主。2、種植密度。密度控制在3200-3500株/畝。3、水肥管理。畝施過磷酸鈣30-50公斤,氯化鉀20-30公斤,尿素25-30公斤。磷鉀肥可一次性播種前做基肥施用,氮肥作追肥,在苗期、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3次施用。玉米苗期怕澇,注意排水。大喇叭口期及抽雄前10天、花后2天,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4、病蟲害防治。用功夫菊酯等防治地下害蟲;在大喇叭口期至花期防治玉米螟、小菜蛾、草地貪夜蛾等。5、適時采收。春季采收期在吐絲后22天左右,秋季采收在吐絲后24-26天左右為宜。

 

13、中苗白甜107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甜玉米。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平展,總葉片數16-21片;花藥淡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76.7天,比對照粵甜16短3.7天。株高199厘米,穗位高61.1厘米;穗長19.9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5.0行,每行34.4粒。千粒重415.0克,出籽率65.6%。倒伏率1.2%,倒折率0.0%。畝產1099公斤-1166公斤,平均畝產1122.4公斤,比對照粵甜16增產6.5%。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紋枯病、粗縮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瘤黑粉病;感小斑病、南方銹病;高感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種期。春播氣溫穩定在12℃以上為適播期;秋播7-8月份均可播種,具體種植時間以當地種植習慣為主。2、種植密度。密度控制在3000-3200株/畝。3、水肥管理。畝施過磷酸鈣30-50公斤,氯化鉀20-30公斤,尿素25-30公斤;磷鉀肥可一次性播種前做基肥施用,氮肥作追肥,在苗期、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3次施用;玉米苗期怕澇,注意排水。4、注意防治病蟲害。5、適時采收。一般吐絲授粉后20-23天為適宜鮮穗采收期。

 

14、魯單81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青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16天,比對照蘇玉29短1天。株高244.5厘米,穗位高96.6厘米;穗長18.5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4.9行,每行34.8粒。千粒重324.2克,出籽率86.4%。倒伏率0.6%,倒折率0.4%。畝產523.6公斤-579.4公斤,平均畝產559.6公斤,比對照蘇玉29增產6.3%。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莖腐病、瘤黑粉病、彎孢菌葉斑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南方銹病、小斑病、紋枯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春播播種時間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為宜。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等的防治工作。

 

15、本玉9485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13.7天,比對照蘇玉29短4天。株高231.8厘米,穗位高90.5厘米;穗長18.2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6.9行,每行32.1粒;千粒重320.8克,出籽率85.2%;倒伏率0.1%,倒折率0.2%。畝產508.4公斤-704.6公斤,平均畝產588.4公斤,比對照蘇玉29增產7.7%。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腐霉莖腐病;抗小斑病、粗縮病;中抗大斑病、紋枯病、玉米螟。2020年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南方銹病;中抗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2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公斤/畝左右,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16、全玉1233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果穗圓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20.5天,與對照蘇玉29相當。株高260厘米,穗位高98.9厘米;穗長18.3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5.8行,每行36粒。千粒重335.7克,出籽率87.9%。無倒伏倒折。畝產511.5公斤-680公斤,平均畝產563.7公斤,比對照蘇玉29增產5.0%。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粗縮病、莖腐病、小斑病、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4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2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17、蠡玉8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紅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型,總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黃色,雌穗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23天,比對照蘇玉29短3天。株高240厘米,穗位高98厘米;穗長18.5厘米,穗粗5.1厘米,每穗16.3行,每行36.5粒;千粒重313.4克,出籽率86.9%;倒伏率2.3%。畝產447.1公斤-563.6公斤,平均畝產516.9公斤,比對照蘇玉29增產8.6%。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銹病、穗腐病、莖腐病、玉米螟、瘤黑粉病;中抗紋枯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結果: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中抗大斑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4月初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為3600株/畝。3、加強肥水管理。采取穩氮、增磷、補鉀的措施,追肥要以前輕、中重、后補為原則。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種子要包衣以防地下害蟲,苗期注意防治粘蟲,喇叭口期及時用藥劑防治玉米螟。做好紋枯病、粗縮病、等的防治工作。

 

18、J165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9-20片,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4.3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78.0厘米,穗位高104.1厘米;穗長17.3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5.0行,每行33.1粒。千粒重331.6克,出籽率86.5%。倒伏率0.4%,倒折率0.2%。畝產509.2公斤-642.3公斤,平均畝產576.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3%。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瘤黑粉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彎孢菌葉斑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19、邦農220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強勢。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9-20片;花藥紫色,花絲紫色;果穗錐到筒形,穗軸粉紅色;籽粒黃色,硬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96天左右,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54厘米,穗位高98厘米;穗長17.7厘米,穗粗5.1厘米,每穗18.6行,每行34.8粒;千粒重347.7克,出籽率86.0%;倒伏率0.1%,倒折率0.0%。平均畝產676.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6%。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莖腐病、粗縮病、彎孢菌葉斑病;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瘤黑粉病、穗腐病;中抗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瘤黑粉病;抗小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上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并根據當地農業植保部門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防治其它病蟲害;南方銹病、粗縮病高發地區慎用。

 

20、滄玉78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0.1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3天。株高260.6厘米,穗位高98.8厘米;穗長18.4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4.5行,每行30.8粒;千粒重320克,出籽率87.5%;無倒伏倒折。畝產484.8公斤-511.4公斤,平均畝產498.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玉米螟;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感紋枯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感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21、成玉10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中等。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21片;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6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5天。株高263.5厘米,穗位高103.3厘米;穗長18.9厘米,穗粗5.1厘米,每穗14.9行,每行34.9粒;千粒重316.7克,出籽率86.4%;無倒伏倒折。畝產503.4公斤-779.4公斤,平均畝產657.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7%。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紋枯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玉米螟;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紋枯病;中抗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7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南方銹病、粗縮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南方銹病、粗縮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22、成玉88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中等。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21片;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2.7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2天。株高244.6厘米,穗位高99厘米;穗長18.3厘米,穗粗5.2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5粒;千粒重309.7克,出籽率86.1%;無倒伏倒折。畝產503.8公斤-822.3公斤,平均畝產663.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6%。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小斑病、紋枯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感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抗紋枯病;中抗腐霉莖腐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8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南方銹病、瘤黑粉病、粗縮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南方銹病、瘤黑粉病、粗縮病、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23、成玉909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中等。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21片;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4.5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64.8厘米,穗位高104.7厘米;穗長18.3厘米,穗粗5.1厘米,每穗15.1行,每行34.6粒;千粒重326.2克,出籽率85.6%;無倒伏倒折。畝產513.9公斤-781.8公斤,平均畝產667.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2%。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穗腐病;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中抗紋枯病、腐霉莖腐病、玉米螟;感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紋枯病;中抗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7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南方銹病、粗縮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南方銹病、粗縮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24、春風38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紫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天。株高257厘米,穗位高89厘米;穗長17.5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6.2行,每行33.7粒;千粒重338.6克,出籽率89.1%;空稈率0.7%,倒伏率0.2%。畝產601.5公斤-775.7公斤,平均畝產668.5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5%。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紋枯病、病毒病;中抗小斑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腐霉莖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期。一般6月上中旬播種。2、種植密。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左右。3、施肥。大田畝施純氮量20-25公斤,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并注意氮、磷、鉀肥配合。4、灌水。趁墑播種或播后澆水,爭取一播全苗,注意防澇防旱。5、病蟲害防治。及時防治病蟲害,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灌心葉防治玉米螟蟲,注意防治南方銹病、紋枯病和莖腐病等。

 

25、登海w36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紅色,生長勢中等。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7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64.4厘米,穗位高98.6厘米;穗長18.8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6.3行,每行34.3粒。千粒重316.8克,出籽率85.5%。無倒伏倒折。畝產487.8公斤-617.4公斤,平均畝產554.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6%。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抗小斑病、紋枯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彎孢葉斑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瘤黑粉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26、迪卡63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8.2-19.8片,雄穗穎片綠色,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4.3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66.2厘米,穗位高100.8厘米;穗長16.5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2.5粒;千粒重290.4克,出籽率87.9%;倒伏率0.3%,倒折率0.1%。畝產513.6公斤-636.7公斤,平均畝產578.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7%。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瘤黑粉病、彎孢菌葉斑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感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瘤黑粉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27、鼎優163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8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2.9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7天。株高240.6厘米,穗位高89.8厘米;穗長17.5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6.1行,每行33.0粒;千粒重328.4克,出籽率86.4%;無倒伏。畝產480.8公斤-758.8公斤,平均畝產576.5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4%。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瘤黑粉病、腐霉莖腐病、葉斑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腐霉莖腐病;抗大斑病、南方銹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5000株左右。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28、豐大611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黃綠色,花絲淺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0.4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60.8厘米,穗位高95.6厘米;穗長17.6厘米,穗粗5.1厘米,每穗16.1行,每行37.4粒;千粒重331.3克,出籽率86.3%;倒伏率0.6%,倒折率0.1%。畝產489.9公斤-676.6公斤,平均畝產580.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9%。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紋枯病、莖腐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粗縮病、穗粒腐病、彎孢菌葉斑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南方銹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期。適宜播種期一般6月上中旬,足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2、栽培密度。適宜留苗密度為4500株/畝左右。3、施肥。科學施肥,重施基肥,畝施氮磷鉀復合肥(15:15:15)50公斤,尿素10公斤/畝。4、灌水。遇旱及時澆水,保證玉米正常生長。5、病蟲害防治。及時防治病蟲草害,注意防治紋枯病等。6、適時晚收。

 

29、豐樂35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73.9厘米,穗位高102.4厘米;穗長16.4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6.5行,每行32.5粒;千粒重343.7克,出籽率87.7%;倒伏率0.1%,倒折率0.1%;畝產516.6公斤-541.6公斤,平均畝產530.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1%。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紋枯病、莖腐病、穗腐病、玉米螟;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彎孢菌葉斑病;中抗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夏播播種時間一般6月上中旬播種為宜;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等的防治工作。

 

30、豐樂38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57.1厘米,穗位高99.5厘米;穗長15.9米,穗粗4.6厘米,每穗15.2行,每行31.3粒;千粒重330.4克,出籽率85.7%;倒伏率0.3%,倒折率0.0%。畝產507.3公斤-545.8公斤,平均畝產529.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9%。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紋枯病、莖腐病、穗腐病、玉米螟;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彎孢菌葉斑病;中抗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夏播播種時間一般6月上中旬播種為宜。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等的防治工作。

 

31、航星00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6天。株高272.2厘米,穗位高89.9厘米;穗長17.3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7行,每行34粒;千粒重356.4克,出籽率86.6%;倒伏率0.2%,倒折率0.0%。畝產569.8公斤-596.0公斤,平均畝產586.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1%。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病毒病;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紋枯病;高感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中等水肥地4500株/畝,高水肥地5000株/畝。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薊馬、地老虎、蚜蟲;中后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和蚜蟲。做好粗縮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的防治工作。5、適時收獲。玉米籽粒尖端出現黑色層時收獲。

 

32、航星1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葉片深綠色,幼苗葉鞘紫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紫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0天,比對照鄭單958短4.4天。株高257厘米,穗位高88.4厘米;穗長21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7.4行,每行33.5粒;千粒重374克,出籽率88.0%;倒伏率0.2%,倒折率0.0%。畝產572.2公斤-596.8公斤,平均畝產589.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紋枯病、病毒病;抗小斑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中等水肥地4500株/畝,高水肥地不超過4500株/畝。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苗期注意防治薊馬、蚜蟲、地老虎;做好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33、衡玉158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馬齒,粒色黃。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8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3天。株高248.5厘米,穗位高89.9厘米;穗長17.9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5.0行,每行34.6粒;千粒重337.3克,出籽率85.5%;倒伏率0.1%,倒折率0.0%。畝產473.9公斤-670.7公斤,平均畝產573.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粗縮病、腐霉莖腐病;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紋枯病;感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2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34、弘展89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青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8天,比對照鄭單958長0.5天。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6厘米;穗長17.2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5.6行,每行31.4粒;千粒重324.1克,出籽率86.0%;倒伏率0.3%,倒折率0.1%。畝產519.6公斤-634.0公斤,平均畝產573.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8%。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穗腐病、瘤黑粉病、彎苞菌葉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35、黃金玉8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株形半緊湊,花絲綠色、花藥黃色,總葉片數20片;果穗錐到筒形,穗軸紅色;籽粒橙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0.4天,比對照鄭單958長0.2天。株高276厘米,穗位104厘米;穗長20.0厘米,穗行16-18行,每行36粒;百粒重37.5克,出籽率86.5%;倒伏率1.2%,倒折率0.0%。畝產變幅為621.5公斤-642.8公斤,平均畝產為633.1公斤,比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7.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瘤黑粉病、莖基腐病、粗縮病、矮花葉病;抗南方銹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莖腐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36、機玉33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芽鞘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雄穗分枝疏,雄穗穎片綠色,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1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天。株高265厘米,穗位高97厘米;穗長17.6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0.3厘米,每穗14.9行,每行34.8粒;千粒重355克,出籽率86.8%;無倒伏倒折。畝產503.9公斤-597.8公斤,平均畝產528.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穗腐病;抗莖腐病、紋枯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感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37、機玉33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雄穗分枝6-8個,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01厘米;穗長19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0.4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3.5粒;千粒重349.6克,出籽率87.6%;無倒伏倒折。畝產503.3公斤-578.3公斤,平均畝產524.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1%。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抗大斑病、紋枯病、玉米螟;感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38、技豐33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芽鞘淺紫色,葉片綠色,第一葉圓形。株型半緊湊,主莖葉片數18-21片,雄穗分枝中等,雄穗穎片淺紫色;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平均103.6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3天。株高279.1厘米,穗位高107.4厘米;穗長18.2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0.5厘米,每穗16.4行,行粒數34.4粒;鮮千粒重331.4克,鮮出籽率85.1%;雙穗率0.2%,空稈率0.5%,無倒伏倒折。平均鮮穗畝產556.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穗腐病;抗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腐霉莖腐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粗縮病、腐霉莖腐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莖腐病、小斑病、紋枯病、銹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39、金賽60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淺綠色,葉緣紫色,生長勢中。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10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69厘米,穗位高101厘米;穗長19.1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4.7行,每行36.1粒;千粒重348.7克,出籽率84.1%;倒伏率0.7%,倒折率0.0%。畝產523.9公斤-610.9公斤,平均畝產550.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1%。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穗腐病;抗大斑病、莖腐病、彎孢菌葉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0、軍豐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8-20片左右;花藥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7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1天。株高260.3厘米,穗位高97.7厘米;穗長18.4厘米,穗粗5.2厘米,禿尖長0.6厘米,每穗15.6行,每行34.0粒;千粒重338.7克,出籽率85.7%;倒伏率0.1%,倒折率0.0%。畝產510.6公斤-649.2公斤,平均畝產568.5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4%。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玉米螟;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瘤黑粉病;中抗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感紋枯病;高感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粗縮病、紋枯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1、玉10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8厘米;穗長18.4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6.0行,每行34.5粒;千粒重320.6克,出籽率84.7%;無倒伏倒折。畝產448.9公斤-632.5公斤,平均畝產505.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3%。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莖腐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抗小斑病;中抗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南方銹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宜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2、科豐3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株形半緊湊,花絲紫色、花藥紫色,總葉片數20片,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橙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0.2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64厘米,穗位98厘米;穗長19.4厘米,每穗16-18行,每行37粒;百粒重37.2克,出籽率85.8%;倒伏率0.7%,倒折率0.0%。畝產變幅為616.8-651.4公斤,平均畝產為631.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2%,比對照增幅為6.0%-9.0%,平均7.2%。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葉斑病、瘤黑粉病、莖基腐病、粗縮病;抗矮花葉病、南方銹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瘤黑粉病;抗小斑病;中抗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3、黎民36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深紫色,花絲淺綠色,花藥黃色。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19片,雄穗分枝11-13個。果穗筒形,紅軸,黃粒、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5.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0天。株高平均251.8厘米,穗位高86.0厘米;穗長16.4厘米,穗粗4.6厘米,每穗15.2行,每行31.0粒;千粒重340.3克,出籽率86.1%;無倒伏倒折。平均畝產544.5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7%。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4、黎民803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深紫色,花絲淺綠色,花藥綠色。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21片,雄穗分枝7-8個。果穗筒形,紅軸,黃粒、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4.8天,比鄭單958短1天。株高平均277.8厘米,穗位高102.2厘米;穗長17.3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6.2行,每行31.5粒;千粒重349.2克,出籽率84.6%;無倒伏倒折。平均畝產539.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66%。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5、蠡單20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04厘米;穗長19.0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6.5行,每行36.4粒;千粒重327.7克,出籽率84.3%;無倒伏倒折率。畝產477.7公斤-671.9公斤,平均畝產535.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抗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銹病;中抗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宜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6、蠡玉265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57厘米,穗位高101厘米;穗長18.4厘米,穗粗4.6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5.3粒;千粒重322.0克,出籽率84.9%;無倒伏倒折。畝產452.2公斤-623.5公斤,平均畝產507.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中抗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中抗腐霉莖腐病;感紋枯病;高感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宜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7、蠡玉53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1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天。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9厘米;穗長19.2厘米,穗粗4.5厘米,每穗14.9行,每行35.6粒;千粒重325.7克,出籽率85.0%;無倒伏倒折。畝產472.4公斤-655.8公斤,平均畝產531.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莖腐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抗小斑病;中抗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宜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瘤黑粉病、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8、良玉99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淺紫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9-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圓錐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1.4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9天。株高253.6厘米,穗位高100.2厘米;穗長16.5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6.2行,每行32.1粒;千粒重341.6克,出籽率87.5%;倒伏率0.2%,倒折率0.2%。畝產583.8公斤-743.9公斤,平均畝產761.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5%。田間抗病性結果:中抗大斑病、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銹病;中抗瘤黑粉病、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49、龍生30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株形半緊湊,花藥黃色、花絲黃色,總葉片數21片,果穗錐到筒形,穗軸紅色,籽粒橙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99.5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7天。株高269厘米,穗位高102厘米;穗長20.3厘米,每穗16-18行,每行35粒;百粒重36.9克,出籽率84.2%;倒伏率1.2%,倒折率0.0%。畝產變幅為617.5-649.8公斤,平均畝產為636.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2%。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葉斑病、瘤黑粉病、莖基腐病、粗縮病、矮花葉病;中抗南方銹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感紋枯病;高感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0、民灃玉339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雄穗分支6-8個;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03厘米;穗長18.7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0.2厘米,每穗14.5行,每行33.8粒;千粒重334.8克,出籽率86.7%;無倒伏倒折。畝產500.6公斤-596.7公斤,平均畝產523.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穗腐病;抗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1、明天636V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綠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99.8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6天。株高261.4厘米,穗位高98.7厘米;穗長18.3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4.5行,每行31.1粒;千粒重320.1克,出籽率87.2%;無倒伏倒折。畝產470.0公斤-496.6公斤,平均畝產483.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3%。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粗縮病;抗大斑病、瘤黑粉病、小斑病、腐霉莖腐病;感紋枯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中抗腐霉莖腐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2、明天760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0.6天,比對照鄭單958長0.2天。株高266厘米,穗位高101.1厘米;穗長18.9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3.8行,每行31.2粒;千粒重323.5克,出籽率87.1%。倒伏率0.0%,倒折率0.0%。畝產470.2公斤-496.8公斤,平均畝產483.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4%。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粗縮病;抗瘤黑粉病、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感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3、明天99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淺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99.7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7天。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7.7厘米;穗長18.7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4.2行,每行31.4粒;千粒重317.5克,出籽率85.7%;無倒伏倒折。畝產474.0公斤-500.6公斤,平均畝產487.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2%。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粗縮病;抗瘤黑粉病、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紋枯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感紋枯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4、寧研503

適應性試驗結果:早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花絲粉紅色,花藥綠色,雄穗分枝8-12個。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果穗錐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99.9天,比對照鄭單958短5.4天。株高257.1厘米,穗位高101.8厘米;穗長19.9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6.4行,每行33.7粒;千粒重341克,出籽率87.4%;無倒伏倒折。畝產547.6公斤-797.9公斤,平均畝產666.9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9%。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5、農豐81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8-19片左右;花藥綠色,花絲紫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1天,比對照鄭單958長1天。株高267.9厘米,穗位高106.7厘米;穗長19.8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4-16行,每行40.2粒;千粒重334.9克,出籽率85.0%;無倒伏倒折。畝產537.0公斤-600.8公斤,平均畝產551.5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5%。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紋枯病、莖腐病、彎孢菌葉斑病;感小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感大斑病;高感粗縮病、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5000株左右。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5-30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6、農玉1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中等。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20片;花藥紫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7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2天。株高265.7厘米,穗位高102.3厘米;穗長18.4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4.9行,每行34.6粒;千粒重319.2克,出籽率85.6%;無倒伏倒折。畝產527.7公斤-764.4公斤,平均畝產658.1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8%。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穗腐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瘤黑粉病、彎孢菌葉斑病、玉米螟;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紋枯病、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上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200-4600株,高肥水地5000株/畝。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南方銹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南方銹病、粗縮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57、儂玉66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99.8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5天。株高251.6厘米,穗位高103.5厘米;穗長18.1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6.9行,每行32.6粒;千粒重331.0克,出籽率89.4%;無倒伏倒折。畝產530.7公斤-628.5公斤,平均畝產586.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0%。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紋枯病、病毒病;中抗小斑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高感紋枯病、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38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粗縮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8、齊玉5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株型半緊湊,成株上部葉片上沖。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5天,比對照鄭單958長0.7天。株高262厘米,穗位高93.8厘米;穗長18.2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4.6行,每行33.2粒;千粒重354.2克,出籽率88.5%;無倒伏倒折。畝產530.3公斤-612.3公斤,平均畝產580.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1%。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病毒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59、青農11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芽鞘淺紫色,葉片綠色,第一葉圓形。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20片,雄穗分枝中等,雄穗穎片紫色;花絲綠色,花藥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播種至采收鮮穗)107.2天,比對照鄭單958長2.3天;株高266.7厘米,穗位高97.4厘米;穗長17.5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0.5厘米,每穗16.3行,每行33.7粒;千粒重311.1克,出籽率84.6%,雙穗率0.9%;空稈率0.3%,無倒伏倒折。平均穗畝產552.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2%。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穗腐病;抗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粗縮病、腐霉莖腐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莖腐病、小斑病、紋枯病、銹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60、荃超60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5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4天。株高255.1厘米,穗位高86.9厘米;穗長17.8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4.9行,每行35.3粒。千粒重332.6克,出籽率84.4%;倒伏率0.2%,倒折率0.0%。畝產490.4公斤-591.3公斤,平均畝產544.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3%。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紋枯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彎孢菌葉斑病、穗腐病;抗南方銹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瘤黑粉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中抗小斑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2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薊馬、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61、荃科玉900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6天,比對照鄭單958長0.2天。株高249.2厘米,穗位高83.8厘米;穗長17.6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5.7行,每行35.0粒;千粒重332.2克,出籽率85.4%;無倒伏倒折。畝產565.8公斤-644.5公斤,平均畝產609.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3%。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紋枯病、瘤黑粉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抗小斑病、莖腐病、穗腐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感紋枯病;高感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62、賽博16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晚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左右;花藥紫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9.4天,比對照鄭單958長1.3天。株高266厘米,穗位高104厘米;穗長18.2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6.3行,每行35.3粒;千粒重356.4克,出籽率84.6%;無倒伏倒折。畝產517.5公斤-603.6公斤,平均畝產549.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0%。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抗紋枯病;中抗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感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63、天玉160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株型緊湊,主莖葉片數19片左右;雄穗分枝中,雄穗穎片綠色;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2天左右,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42.9厘米,穗位80.1厘米;穗長18.0厘米,穗粗4.5厘米,每穗14.8行,每行30.2粒;出籽率86.8%,千粒重347.7克;平均畝產545.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0%。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紋枯病、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抗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抗南方銹病;中抗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旬前后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種植密度為每畝4000-4500株。3、田間管理。加強肥水管理,建議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5公斤/畝左右,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注意病蟲害防治。做好苗期蟲害防治,預防粗縮病;注意中后期病蟲害,做好瘤黑粉病、南方銹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64、濰玉6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21片;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4.5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64.4厘米,穗位高103.5厘米;穗長18.8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5.1行,每行34.4粒;千粒重315.4克,出籽率85.0%;無倒伏倒折。畝產486.4公斤-807.8公斤,平均畝產659.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0%。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穗腐病、玉米螟;抗大斑病、紋枯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紋枯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株/畝,高肥水地4500株/畝。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南方銹病、粗縮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南方銹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65、偉育71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5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39.6厘米,穗位高95.4厘米;穗長18.3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5.8行,每行34.0粒。千粒重349.9克,出籽率86.3%。倒伏率0.0%,倒折率0.0%。畝產485.2公斤-758.8公斤,平均畝產603.9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4%。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紋枯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粗縮病、腐霉莖腐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莖腐病、小斑病、紋枯病、銹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66、溫單1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芽鞘紫色,葉片綠色,第一葉橢圓形。株型緊湊,主莖葉片數19-20片,雄穗分枝10個,雄穗穎片綠色;花藥紫色,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1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65厘米,穗位105厘米;穗長18.0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6.4行,每行35.7粒;千粒重328克,出籽率85.4%;雙穗率1.1%,空稈率0.6%,倒伏率1.9%,倒折率0.6%。畝產487.2公斤-639.1公斤,平均畝產555.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2%。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莖腐病、粗縮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縮病、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畝施N、P、K均衡復合肥30公斤作底肥,大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25公斤。4、病蟲害防治。出苗后5天防治苗期害蟲,小喇叭口期丟芯防治玉米螟蟲;注意防治粗縮病、瘤黑粉病、紋枯病。

 

67、沃優11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0.5天。株高254.3厘米,穗位高97.4厘米;穗長17.6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5.7行,每行35.0粒;千粒重323.7克,出籽率86.2%;倒伏率0.0%。畝產473.6公斤-738.4公斤,平均畝產580.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1%。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腐霉莖腐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葉斑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腐霉莖腐病;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瘤黑粉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68、新玉15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中等。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3.1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天。株高265.8厘米,穗位高101.8厘米;穗長18.5厘米,穗粗5.1厘米,每穗15.0行,每行34.6粒;千粒重328.7克,出籽率85.3%;無倒伏倒折。畝產527.7公斤-773.6公斤,平均畝產665.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9%。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紋枯病、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玉米螟;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抗腐霉莖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感紋枯病;高感南方銹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株/畝,高肥水地4500株/畝。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粗縮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5、風險提示。及時有效防止紋枯病、南方銹病、地下害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抽雄前如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保墑。

 

69、鑫希望1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21片;花藥黃色,花絲青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1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天。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2厘米;穗長17.0厘米,穗粗4.3厘米,每穗17.7行,每行33.4粒;千粒重319.7克,出籽率89.3%;無倒伏倒折。畝產506.7公斤-568.0公斤,平均畝產532.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1%。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紋枯病、莖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穗腐病;感小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70、鑫希望67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1片;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79厘米,穗位高98厘米;穗長18.3厘米,穗粗4.0厘米,每穗14.7行,每行34.1粒;千粒重338.7克,出籽率86.3%;倒伏率0.1%,倒折率0.0%。畝產490.4公斤-550.5公斤,平均畝產522.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0%。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莖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紋枯病;感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71、鑫希望69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穗長17.5厘米,穗粗4.4厘米,每穗17.1行,每行33.4粒;千粒重374克,出籽率86.6%;無倒伏倒折。畝產506.2公斤-567.2公斤,平均畝產541.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穗腐病、瘤黑粉病;抗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紋枯病;感彎孢菌葉斑病、小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72、延科338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株型緊湊,抗倒性強;穗型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3.5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31厘米,穗位高87.8厘米;穗長17.5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5.9行,每行32.4粒;出籽率86.8%,千粒重325.7克。畝產491.8公斤-605.1公斤,平均畝產562.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6%。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抗紋枯病、莖腐病、彎孢菌葉斑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南方銹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每畝密度4200株左右,可采用60厘米等行距或80厘米:40厘米寬窄行種植。2、提高播種質量。做到播深一致,落粒均勻,覆土一致,確保苗勻、苗齊、苗壯。3、科學配方施肥。也可使用控釋復合肥種肥同播。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做好病蟲草害防治,抗旱防澇。大喇叭口至授粉期遇旱及早灌溉。5、適時收獲。籽粒乳線消失、黑色層形成時,及時收獲。

 

73、源育175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生長勢強。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6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44厘米,穗位高95厘米;穗長16.9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5.4行,每行32.3粒;千粒重331克,出籽率85.8%;倒伏率0.1%,倒折率0.0%。畝產484.8公斤-641.1公斤,平均畝產537.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8%。田間抗病性結果:抗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感紋枯病、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株左右。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74、源育307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20片;花藥黃色,花絲青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47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長16.4厘米,穗粗4.6厘米,每穗15.1行,每行33粒;千粒重313克,出籽率86.3%;倒伏率0.2%,倒折率0.1%。畝產429.6公斤-634.7公斤,平均畝產531.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6%。田間抗病性結果:抗瘤黑粉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感紋枯病、彎孢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株左右。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南方銹病、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75、兆育101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47厘米,穗位高99厘米;穗長17.9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5.9行,每行34.9粒;千粒重323.0克,出籽率86.0%;無倒伏倒折。畝產461.0公斤-645.4公斤,平均畝產525.5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大斑病、莖腐病、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抗小斑病;中抗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76、正大1473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株型緊湊;果穗筒形;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5.8天,與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50.2厘米,穗位高94.8厘米;穗長18.6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0.3厘米,每穗16.1行,每行34.3粒;千粒重318.6克,出籽率84.7%;倒伏率0.3%,倒折率0.1%。平均畝產545.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8%。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瘤黑粉病、穗腐病;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感彎孢菌葉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重施基肥,合理配施氮、磷、鉀及微肥,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60%,穗粒肥40%。苗期注意蹲苗、控旺;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預防后期倒伏。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并根據當地農業植保部門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防治其它病蟲害。

 

77、正弘66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株型緊湊,雄穗分枝11個左右;花藥綠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1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56厘米,穗位高100厘米;穗長17.7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5.5行,每行36.3粒;千粒重333.5克,出籽率89.3%;倒伏率2.4%,倒折率0.6%。畝產474.9公斤-637.9公斤,平均畝產550.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4%。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粗縮病、南方銹病;感紋枯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感南方銹病、瘤黑粉病;高感粗縮病、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種植密度宜掌握在4500株/畝左右,水肥條件好的地塊可適當密植。播種期宜掌握在6月25日以前,可露地平播或麥收后貼茬播種。2、肥水管理掌握前輕后重的原則,輕施提苗肥,重施大喇叭口期肥水。3、根據氣候情況及時防治蚜蟲、玉米螟。4、適期晚收,玉米籽粒出現黑層,乳線消失后及時收獲,以發揮高產的潛力。

 

78、正弘689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0片左右,雄穗分支11個;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0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天。株高249厘米,穗位高96厘米;穗長16.9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7.1行,每行32.7粒;千粒重318克,出籽率86.4%;倒伏率2.5%,倒折率0.7%。畝產496.4公斤-632.7公斤,平均畝產557.9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9%。田間抗病性結果:抗莖腐病、粗縮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銹病、玉米螟;感紋枯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南方銹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高感粗縮病、紋枯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種期。播種期宜掌握在6月25日前,可露地平播或麥收后貼茬播種。2、種植密度。種植密度宜掌握在4500株/畝左右,掌握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則。3、施肥。追施化肥要掌握前輕、中重、后補的原則,做到穩氮、增磷、補鉀的施肥措施,及時澆好灌漿水。4、收獲。適期晚收,玉米籽粒出現黑層,乳線消失后及時收獲,以發揮品種的高產潛力。

 

79、鄭單6122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芽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8-20片左右;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4.5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1天。株高249.3厘米,穗位高93.1厘米;穗長18.3厘米,穗粗4.8厘米,每穗16-18行,每行35.5粒;千粒重327.2克,出籽率87.5%;倒伏率0.5%,倒折率0.0%。畝產601.8公斤-669.9公斤,平均畝產629.8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5%。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紋枯病、病毒病、玉米螟。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中抗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播期和密度。一般6月中上旬播種。適宜密度中肥水地每畝4500株,高肥水地每畝不超過5000株。2、田間管理。科學施肥,澆好拔節水、孕穗水和灌漿水。苗期注意防治薊馬、蚜蟲、地老虎;大喇叭期注意防治玉米螟。3、適時收獲。玉米籽粒乳線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現黑色層時收獲。4、防治病蟲害。做好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80、鄭品玉495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99天,比對照鄭單958短2天。株高264.9厘米,穗位高103.5厘米;穗長18.9厘米,穗粗4.6厘米,每穗15.6行,每行35.4粒;千粒重298.8克,出籽率88.4%;無倒伏倒折。畝產531.1公斤-625.1公斤,平均畝產586.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4%。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小斑病、紋枯病;感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抗腐霉莖腐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感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500-50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81、中航611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8-21片,雄穗潁片紫色,花藥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5.8天,比對照鄭單958長0.5天。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09厘米;穗長18.0厘米,穗粗4.7厘米,每穗15.6行,每行32.6粒;千粒重322.9克,出籽率85.8%;倒伏率0.5%,倒折率0.1%。畝產516.4公斤-603.8公斤,平均畝產572.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6%。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彎苞菌葉斑病、穗腐病、玉米螟;中抗紋枯病、莖腐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瘤黑粉病、腐霉莖腐病;抗小斑病、南方銹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82、卓農89

適應性試驗結果:中熟普通玉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白色,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21片;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生育期102天,比對照鄭單958短1天。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02厘米;穗長17.7厘米,穗粗4.4厘米,每穗16.9行,每行35.2粒;千粒重344.1克,出籽率89.4%;倒伏率0.1%,倒折率0.0%。畝產500.1公斤-563.0公斤,平均畝產530.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5%。田間抗病性結果:高抗穗腐病、瘤黑粉病;抗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感小斑病、南方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紋枯病、粗縮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4000-4500株。3、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紋枯病、粗縮病和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

 

三、大豆

1、遼寶一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播鮮食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橢圓形,白花,鮮莢翠綠寬大,灰色茸毛,種皮淡綠,黃子葉,籽粒橢圓形,淡褐臍,商品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鮮莢采收82.4天,比對照臺灣292短4.4天;株高47.8厘米,結莢高度6.7厘米,主莖節數12.4個,分枝數2.9個;單株有效結莢34.2個,每莢粒數2.3個,百莢鮮重245.8克,百粒鮮重79.1克,百粒干籽粒重 35.5克;鮮莢平均畝產775.5公斤,比對照臺灣292增產22.6%。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SC3株系(病情指數7)和SC7株系(病情指數1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地膜覆蓋一般3月中下旬,露地栽培4月上旬至5月下旬。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每畝密度1.2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8-10公斤。3、田間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畝追肥復合肥10公斤;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

風險提示:1、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2、春季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3、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2、開科源2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播鮮食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卵圓形,白花,鮮莢翠綠鐮刀形,灰色茸毛,種皮綠色,黃子葉,籽粒橢圓形,黃色臍,商品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鮮莢采收75.0天,與對照臺灣292相當;株高42.5厘米,結莢高度11.5厘米,主莖節數8.5個,分枝數2.5個;單株有效結莢23.4個,每莢粒數2.0個,百莢鮮重280.0克,百粒鮮重85.0克,百粒干籽粒重28.0克;鮮莢平均畝產681.2公斤,比對照臺灣292增產7.6%。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SC3株系(病情指數5)和SC7株系(病情指數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3月下旬至7月均可播種。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8-10公斤。3、田間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畝追肥復合肥10公斤;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

風險提示:1、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2、春季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3、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3、開科源5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播鮮食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卵圓形,白花,鮮莢翠綠鐮刀形,灰色茸毛,種皮綠色,黃子葉,籽粒橢圓形,黃色臍,商品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鮮莢采收71.0天,比對照臺灣292短5.0天;株高30.5厘米,結莢高度10.1厘米,主莖節數8.9個,分枝數2.5個;單株有效結莢26.2個,每莢粒數2.2個,百莢鮮重275.0克,百粒鮮重75.0克,百粒干籽粒重27.0克;鮮莢平均畝產667.6公斤,比對照臺灣292增產5.4%。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SC3株系(病情指數5)和SC7株系(病情指數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3月下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種。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8-10公斤。3、田間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畝追肥復合肥10公斤;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

風險提示:1、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2、春季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3、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4、開科源8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播鮮食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卵圓形,紫花,鮮莢翠綠鐮刀形,灰色茸毛,種皮綠色,黃子葉,籽粒橢圓形,黃色臍,商品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鮮莢采收82.0天,比對照臺灣292長5.0天;株高50.8厘米,結莢高度12.2厘米,主莖節數10.1個,分枝數2.8個;單株有效結莢31.8個,每莢粒數2.1個,百莢鮮重275.0克,百粒鮮重80.0克,百粒干籽粒重29.0克;鮮莢平均畝產701.6公斤,比對照臺灣292增產10.8%。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高抗大豆花葉病毒SC3株系(病情指數0)和SC7株系(病情指數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4月底至7月中旬均可播種。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8-10公斤。3、田間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畝追肥復合肥10公斤;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

風險提示:1、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2、春季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3、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5、開科源K29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播鮮食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橢圓形,紫花,鮮莢翠綠,灰色茸毛,種皮綠色,黃子葉,籽粒橢圓形,黃色臍,商品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鮮莢采收75.0天,與對照臺灣292相當;株高65.7厘米,結莢高度11.2厘米,主莖節數8.5個,分枝數2.5個;單株有效結莢23.4個,每莢粒數2.0個,百莢鮮重280.0克,百粒鮮重85.0克,百粒干籽粒重31.0克;鮮莢平均畝產681.2公斤,比對照臺灣292增產7.6%。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SC3株系(病情指數46)和SC7株系(病情指數5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3月底至5月中旬均可播種。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8-10公斤。3、田間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畝追肥復合肥10公斤;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

風險提示:1、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2、春季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3、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6、綠秋88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播鮮食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橢圓形,白花,鮮莢翠綠,灰色茸毛,種皮綠色,黃子葉,籽粒橢圓形,黃色臍,商品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鮮莢采收86.0天,比對照臺灣292長11.0天;株高82.5厘米,結莢高度12.5厘米,主莖節數11.7個,分枝數2.8個;單株有效結莢41.9個,每莢粒數2.7個,百莢鮮重265.0克,百粒鮮重69.0克,百粒干籽粒重26.0克;鮮莢平均畝產737.4公斤,比對照臺灣292增產16.4%。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SC3株系(病情指數5)和SC7株系(病情指數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3月底至7月末均可播種。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8-10公斤。3、田間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畝追肥復合肥10公斤;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

風險提示:1、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2、春季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3、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7、綠珍珠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播鮮食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橢圓形,白花,鮮莢翠綠,灰色茸毛,種皮綠色,黃子葉,籽粒橢圓形,淺黃色臍,商品性好。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出苗至鮮莢采收84.0天,比對照臺灣292長9.0天;株高62.8厘米,結莢高度10.1厘米,主莖節數10.1個,分枝數2.8個;單株有效結莢31.8個,每莢粒數2.1個,百莢鮮重275.0克,百粒鮮重80.0克,百粒干籽粒重27.5克;鮮莢平均畝產701.6公斤,比對照臺灣292增產10.8%。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SC3株系(病情指數3)和SC7株系(病情指數8)。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4月初至7月中旬均可播種。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8-10公斤。3、田間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畝追肥復合肥10公斤;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

風險提示:1、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2、春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3、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8、金豆99

適應性試驗結果:淮北夏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紫花,灰色茸毛,葉片卵圓形。種皮黃色,籽粒橢圓形,淺褐色臍,抗倒伏,籽粒微光。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3.4天,與對照徐豆13相當。株高88.2厘米,有效分枝2.4個,單株粒數75.4粒,百粒重23.0克。落黃好,落葉集中,不裂莢,抗倒伏。平均畝產231.6公斤,比對照徐豆13增產19.7%。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株系(病情指數21)和SC7株系(病情指數33)。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6月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每畝密度1.25萬株。2、田間管理。一般基肥畝用純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鉀3公斤;花期視苗情畝追施純氮2-3公斤,鼓粒后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注意抗旱排澇,花莢期保持土壤濕潤。3、病蟲草害防治。出苗后及早間苗定苗,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

 

9、鄆豆1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淮北夏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葉片圓形,紫花,灰色茸毛,籽粒橢圓形,種皮黃色,有光澤,淺褐色臍。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1.2天,比對照徐豆13短1.2天。株高65.1厘米,底莢高度11.8厘米,主莖節數14.6節,有效分枝2.4個,單株有效莢數43.7個,單株粒數87.4粒,百粒重25.7克。落黃好,落葉集中,不裂莢,抗倒伏。平均畝產218.5公斤,比對照徐豆13增產8.9%。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病SC3株系(病情指數41)和SC7株系(病情指數43)。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最佳播期為6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平均行距0.4米,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3、田間管理。一般基肥畝用純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鉀3公斤;花期視苗情畝追施純氮2-3公斤,鼓粒后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注意抗旱排澇,花莢期保持土壤濕潤。4、病蟲害防治。出苗后及早間苗定苗,及時中耕除草;苗期注意防治蚜蟲,花莢期注意防治點蜂緣蝽、卷葉螟、斜紋夜蛾、煙粉虱等蟲害。

 

10、沂豆12

適應性試驗結果:淮北夏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葉片卵圓形,白花,棕色茸毛,籽粒橢圓形,種皮黃色,黑色臍。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2.0天,與對照徐豆13相當。株高58.2厘米,結莢高度11.6厘米,有效分枝1.8個,單株粒數78.1粒,百粒重25.1克。落黃好,落葉集中,不裂莢,抗倒伏。平均畝產213.3公斤,比對照徐豆13增產5.7%。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病SC3株系(病情指數50),中抗SC7株系(病情指數33)。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6月上旬至6月底均可播種,最佳播種期為6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田塊,每畝密度為1.5萬株左右。3、田間管理。高產栽培產量指標在250公斤以上,需施有機肥4-5立方、復合肥每畝25公斤,花期追施尿素8公斤。遇干旱時要及時灌溉,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花莢期注意防治卷葉螟、斜紋夜蛾,注意防治點蜂緣蝽及大豆胞囊線蟲病發區慎種。

 

11、濮豆754

適應性試驗結果:淮北夏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葉片卵圓形,紫花,灰色茸毛,籽粒圓形,種皮黃色,淺褐色臍。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5.0天,比對照品種徐豆13長2.0天。株高73.2厘米,有效分枝2.5個,主莖節數15.2節,單株粒數86.4粒,百粒重23.4克。落葉性好,不裂莢,抗倒伏。平均畝產208.5公斤,比對照徐豆13增產6.3%。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株系(病情指數32)和SC7株系(病情指數28)。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6月上中旬適墑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為每畝1.5萬株,高肥田塊1.2萬-1.3萬株,低肥田塊1.7萬-1.8萬株。3、田間管理。一般基肥畝用純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鉀3公斤;花期視苗情畝追施純氮2-3公斤,鼓粒后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注意抗旱排澇,花莢期保持土壤濕潤。4、病重害防治。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點蜂緣蝽、煙粉虱等刺吸式害蟲。

 

12、安豆5240

適應性試驗結果:淮北夏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葉片卵圓形,白花,棕色茸毛,籽粒橢圓形,種皮黃色,黑色臍。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2.7天,比對照徐豆13長1.0天。株高47.1厘米,有效分枝2.3個,單株粒數80.4粒,百粒重23.2克。落黃好,落葉集中,不裂莢,抗倒伏。平均畝產213.2公斤,比對照徐豆13增產5.1%。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株系(病情指數6)和SC7株系(病情指數11)。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6月上中旬適墑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為每畝1.5萬株,高肥水田塊1.2萬-1.3萬株,弱肥水田塊1.7萬-1.8萬株。3、田間管理。一般基肥畝用純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鉀3公斤;花期視苗情畝追施純氮2-3公斤,鼓粒后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注意抗旱排澇,花莢期保持土壤濕潤。4、病蟲害防治。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點蜂緣蝽、煙粉虱等刺吸式害蟲。

 

13、濰豆1897

適應性試驗結果:淮北夏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葉片卵圓形,白花,棕色茸毛,籽粒橢圓形,種皮黃色,褐色臍。2020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03.0天,與對照徐豆13相當。株高62.2厘米,結莢高度11.6厘米,有效分枝1.7個,單株粒數89.8粒,百粒重23.6克。落黃好,落葉集中,不裂莢,抗倒伏。平均畝產208.3公斤,比對照徐豆13增產4.1%。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病SC3株系(病情指數38),中抗SC7株系(病情指數30)。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6月上中旬適墑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為每畝1.5萬株,高肥水田塊1.2萬-1.3萬株,弱肥水田塊1.7萬-1.8萬株。3、田間管理。一般基肥畝用純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鉀3公斤;花期視苗情畝追施純氮2-3公斤,鼓粒后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注意抗旱排澇,花莢期保持土壤濕潤。4、病蟲害防治。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點蜂緣蝽、煙粉虱等刺吸式害蟲。

 
分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