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粵鮮糯5號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NT121-401×KF6717-3
特征特性:南方(東南)鮮食糯玉米組出苗至鮮穗采收期68.9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早熟2天。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綠色,花藥黃色,穎殼淺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07厘米,穗位高81厘米,果穗筒形,穗長17.2厘米,穗行數14-18行,穗粗4.4厘米,穗軸白色,籽粒白色、半馬齒,接種鑒定,抗矮花葉病,中抗絲黑穗病、莖腐病、瘤黑粉病、紋枯病,感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銹病。皮渣率13.1%,品嘗鑒定86.85分,支鏈淀粉占總淀粉含量97.3%。
產量表現:2018-2019年參加南方(東南)鮮食糯玉米組聯合體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81.9千克,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6.9%。平均畝產681.9千克,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6.9%。
栽培技術要點:1.選地整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良好,周圍200米左右不得種植其它類型玉米,防止串粉,保證品質。2.適時播種:根據當地氣候、季節及栽培耕作條件安排播種,本品種在該區域可在2月底開始至3月下旬,全生育期需活動積溫1980℃左右。3.合理密植:中等肥力及中等以上肥力每畝種植密度3200-3500株。4.合理施肥:最好以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適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全生育期施肥量為:N2:P2O5:K2O=45-50:20-24:35-40,其中以復合肥作基肥,磷、鉀應早施;1/3的氮肥作苗期追肥,其余氮肥在拔節和作攻苞肥施用。5.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防旱排澇,及時防治病蟲害,應重點抓好苗期地下害蟲和中后期玉米螟及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工作,注意防治大、小斑病發生。6.適時采收:一般最佳采收期在授粉后20-23天。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自治區、海南省作鮮食糯玉米品種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