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關于2019年度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初審會初審通過品種的公示
 

       根據《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相關規定,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召開2019年度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初審會,初審通過了“中組53”等63個品種(含不育系15個)及8個擴季品種,其中特殊用途品種和擴季品種為自主試驗,其他為統一試驗,擬向省品審會第52次會議推薦審定,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2月10日-3月10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可向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反映,并提供書面說明材料,包括異議內容、異議人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聯系方式,異議單位書面說明材料需加蓋單位公章。
 
      聯系人: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李燕
 
      通訊地址:杭州市鳳起東路29號
 
      聯系電話:0571-86757073
 
      附件:1.初審通過品種目錄
 
       2.擬擴季品種目錄
 
       3.初審通過品種簡介
 
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2020年2月10日
 
附件1      
 
初審通過品種目錄
 

序號

作物類別

品種名稱

品種原名

親本來源

申請者

育種者

1

早秈稻

中組53

/

中早39/金10-02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中國水稻研究所(楊長登、季芝娟、曾宇翔、梁燕)

2

早秈稻

浙1613

 

G09-38/W10-58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俞法明、葛常青、嚴文潮、金慶生、俞翔群)

3

早秈稻

中組100

/

中早25/浙1345

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

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詹有松、季芝娟、楊長登、曾宇翔、梁燕)

4

早秈稻

甬秈634

/

中早39/甬秈975

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金林燦、施賢波、詹有松、姜潔鋒)

5

早秈稻

中組18

 

中早25/浙農131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唐昌華、楊長登、季芝娟、曾宇翔、梁燕)

6

早秈稻

浙1702

 

浙農82/G09-38

紹興市舜達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紹興市舜達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俞法明、陶才生、嚴文潮、朱國富、翟榮榮)

7

早秈稻

浙1708

/

溫814////02YK10/ZC3//嘉興06-6///溫922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俞法明、葛常青、嚴文潮、朱國富、俞翔群)

8

單季常規晚粳稻

丙16-127

 

秀水134/BD121///秀香2號/祥湖13//F72

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姚海根、姚海明、李白、陸強)

9

單季常規晚粳稻

春江165

 

丙06-134/R102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吳明國、林健榮、宋昕蔚)

10

單季常規晚粳稻

嘉禾247

 

嘉粳5609//秀水123/嘉禾128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嘉興市綠農種子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嘉興市綠農種子有限公司(來樂春、王士磊、王海明、丁正權、王海祥)

11

單季常規晚粳稻

嘉禾318

 

嘉禾218/嘉粳3694//嘉粳3684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來樂春、王海祥、銭前、曹小平、高松林)

12

單季雜交秈稻

V兩優越豐占

 

V18S×越豐占

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馬國華、許必達、陳國興、楊權興)

13

單季雜交秈稻

錢優9299

 

錢江1號A×浙恢9299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李春壽、黃福燈、唐昌華、向永新、侯凡)

14

單季雜交秈稻

荃優929

 

荃9311A×中恢929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中國水稻研究所(楊長登、季芝娟、曾宇翔、梁燕)

15

單季雜交秈稻

深兩優689

 

深08S×溫恢689

溫州欣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溫州欣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周海平、馬國華、荀飛瓊、周成、王成豹)

16

單季雜交秈稻

泰兩優晶絲苗

 

泰1S×晶絲苗

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馬國華、王成豹、許必達、周海平、楊權興)

17

單季雜交秈稻

浙大兩優168

 

NHR111S×ZF-68

浙江綠巨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浙江綠巨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徐開盛、吳殿星、張寧、王寅、舒小麗)

18

單季雜交秈稻

浙兩優272

 

浙科17S×浙恢272

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余守武、曹棟棟、黃益峰、李梅珍、許桂榮)

19

連作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

春優801

 

春江88A×T301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吳明國、林健榮、宋昕蔚)

20

連作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

禾香優1號

 

禾香1A×TD47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21

連作秈粳(偏粳)雜交稻

甬優58

 

甬粳94A×F9002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峰)

22

單季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

誠優13

 

誠1A×誠恢R13

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3

單季秈粳(中間偏秈)雜交稻

嘉科優11

 

嘉禾112A×N7411

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士磊、丁正權、劉化宙、孫祥良、黃海祥)

24

單季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

甬優31

 

甬粳15A×F5703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峰)

25

單季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

長優DH5

 

長粳1A×恢DH5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金華三才種業公司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金華三才種業公司(章志興、陳曉陽、金育成、王旭華、虞濤)

26

耐遲播常規晚粳稻

丙6545

 

秀水134/BD121///秀香2號/祥湖13//F72

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7

高抗性淀粉稻

浙大兩優宜糖秈1號

 

NHR111S/宜糖秈1號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舒小麗、張寧、郝中娜、沈易)

28

高鋅稻

浙大鋅稻

 

(粒粒滋//粒粒滋/秀水134)花培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張寧、吳殿星、舒小麗、郝中娜、黃沖平)

29

紫糯稻

紫糯18

 

鴨血糯變異選擇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宋建、王建軍、王林友、范宏環、祁永斌)

30

紅米

兩優紅84

 

V18S/H84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王建軍、薛石玉、宋建、范宏環、王林友)

31

紅米

富兩優506

 

富5S/中恢06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中國水稻研究所(曹立勇、占小登、程式華、陳代波、于萍)

32

水稻不育系

浙397S

 

湘陵628S/Z03-423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劉慶龍、祁永斌)

33

水稻不育系

中智2S

 

培矮64S/臺粳-1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中國水稻研究所(毛一劍、李春生、吳榮梁、張光恒、王小琦)

34

水稻不育系

哈勃1S

DS23

201S×275(武香粳14/武運粳24//臺0206/武運粳3號

無錫哈勃生物種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之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無錫哈勃生物種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之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汪慶、黃建中、富昊偉、江祺祥、舒慶堯)

35

水稻不育系

之5012S

S5012

中廣S×廣占63S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中國水稻研究所(馬良勇、李西明、張華麗、陳俊宇、汪銀泉)

36

水稻不育系

之5038S

S5038

廣占63S ×矮3S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中國水稻研究所(馬良勇、汪銀泉、陳俊宇、張華麗、李西明)

37

水稻不育系

中廣A

旗倭A

中99A×中廣B(K-Lux//玉香/02428///內香//玉香/培矮64)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師范大學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師范大學(王躍星、朱旭東、陳紅旗、倪深、饒玉春)

38

水稻不育系

浙大抗1S

浙大抗稻01S

ZDF01S(R9311輻射誘變不育突變體)×浙密稻1號(R9311輻射誘變株型極端緊湊突變體)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張寧、舒小麗、洪麗蘭、趙曉波)

39

水稻不育系

浙大01S

浙1S

R9311鈷-60輻射誘變選育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舒小麗、張寧、洪麗蘭、趙曉波)

40

水稻不育系

泰3S

T3

Y58S/珍品B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馬國華、王成豹、荀飛瓊、徐秀如、李水生)

41

水稻不育系

中767S

767S

Bph68S//鄂中5號/蜀恢85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中國水稻研究所(唐紹清、胡培松、圣忠華、魏祥進、陳宏法)

42

水稻不育系

嘉禾832A

 

嘉禾212A×嘉禾832B(秀水128//秀水123/嘉禾212)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士磊、周桂強、黃家頻、劉化宙、黃海祥)

43

水稻不育系

嘉禾549A

 

嘉粳151A×嘉禾549B(嘉禾212/秀水08)

浙江禾天下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

浙江禾天下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黃海祥、來樂春、王戈、丁正權、王士磊)

44

水稻不育系

嘉禾112A

 

嘉禾212A×嘉禾112B(嘉禾212/嘉禾293)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中國水稻研究所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中國水稻研究所(黃海祥、錢前、王士磊、董國軍、曹小平)

45

水稻不育系

浙粳12A

12A

浙粳7A×浙粳12B(蘇秀867///浙粳4B//浙糯1B/秀水114)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葉勝海、張小明、翟榮榮、葉靖、唐昌華)

46

水稻不育系

浙杭K2A

浙M1A、浙杭29A

浙04A×浙杭K2B(浙04B/嘉禾212//嘉禾218)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王林友、王建軍、孫利祥、洪曉富、祁永斌)

47

甜玉米

脆甜89

 

BS74-6×SD205

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譚禾平、趙福成、王桂躍、包斐、劉化宙)

48

甜玉米

浙甜19

 

亞杰13-2×先5-116

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

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趙福成、譚禾平、王桂躍、包斐、韓海亮)

49

糯玉米

誠糯8號

 

DW317×SW160

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智云、沈凌云、魯紅兵)

50

糯玉米

科糯6號

 

Z8×TN932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農林大學(王美興、趙光武、杜龍崗、黃益峰)

51

普通玉米

魯單818

 

Qx508×Qxh0121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臨安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臨安農科種業有限公司(張秀清、穆春華、李宗新、劉鐵山、張慧)

52

普通玉米

錢玉183

 

W11188×W6304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沈年偉、朱金慶、張泉鋒、許巖、馬田田)

53

普通玉米

錢玉187

 

W11227×W6298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張泉鋒、張蓮英、許巖、沈年偉、姜聰)

54

鮮食春大豆

浙農1701

 

浙農8號×GX-6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龔亞明、宋立偉、張古文、張紅運、肖家睿)

55

鮮食秋大豆

浙農1620

 

六月青×夏豐2008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龔亞明、張古文、胡齊贊、劉娜、徐盛春)

56

鮮食秋大豆

浙鮮86

 

蕭農秋艷×南農99c-5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傅旭軍、趙捷、袁鳳杰、汪艷、楊清華)

57

耐遲播鮮食秋大豆

衢鮮6號

 

早熟毛蓬青/七月拔

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

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陳潤興、雷俊、汪壽根、邵曉偉)

58

耐遲播鮮食秋大豆

浙農1619

 

六月半×開8157

浙江省農科院蔬菜所

浙江省農科院蔬菜所(龔亞明、張古文、程立巧、劉娜、馮志娟)

59

小麥

襄麥21

 

襄麥48/武農148

湖北省襄陽市農業科學院

湖北省襄陽市農業科學院(陳橋生、張道榮、周芳菊、湯清益、劉先斌)

60

棉花

浙大7號

 

H220×T212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祝水金、陳進紅、何秋伶)

61

棉花

浙大11號

ZD0558

浙優-49× ZT584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祝水金、陳進紅、何秋伶、包立生)

62

棉花

慈雜13號

慈KJH83

慈JHL-3 × CZH-K8

慈溪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

慈溪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金珠群、陳進紅、許林英、張琳玲、陳江輝)

63

桑蠶

絲棉1號

9805D×J1D

9805D:學65×秋豐

J1D:春日×白玉

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

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王永強、姚陸松、杜鑫、何秀玲、陳金娥)


附件2

擬擴季品種目錄

序號

作物類別

品種名稱

審定編號

申請單位

原適宜種植季節

擬擴大適宜種植季節

1

連作晚秈稻

泰兩優1332

浙審稻2018020

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

連作晚秈稻

單季雜交秈稻

2

連作晚秈稻

C兩優817

浙審稻2016007

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連作晚秈稻

單季雜交秈稻

3

單季秈粳雜交稻

甬優9號

浙審稻2007011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單季秈粳雜交稻

連作秈粳雜交稻

4

單季秈粳雜交稻

甬優15

浙審稻2012017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單季秈粳雜交稻

連作秈粳雜交稻

5

單季秈粳雜交稻

甬優17

浙審稻2012015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單季秈粳雜交稻

連作秈粳雜交稻

6

單季秈粳雜交稻

甬優538

浙審稻2013022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單季秈粳雜交稻

連作秈粳雜交稻

7

單季秈粳雜交稻

甬優5550

浙審稻2017011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單季秈粳雜交稻

連作秈粳雜交稻

8

單季秈粳雜交稻

嘉豐優2號

浙審稻2017012

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

單季秈粳雜交稻

連作秈粳雜交稻

 
附件3
      
初審通過品種簡介
      
      1.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中組53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要選育人:楊長登、季芝娟、曾宇翔、梁燕)
      
      品種來源:中早39/金10-02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挺直,葉色深綠,葉下禾,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稃尖稈黃色、無芒。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9.9天,比對照中早39短0.5天。畝有效穗18.5萬,株高91.6厘米,每穗總粒數137.2粒,實粒數122.5粒,結實率89.3%,千粒重27.5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7-2018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3.1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3級,綜合指數為4.5,白葉枯病8.2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杭州)2017-2018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2.8%,長寬比2.0,堊白粒率91.5%,堊白度18.4%,透明度3級,膠稠度56mm,直鏈淀粉含量24.5%,兩年米質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
      
      產量表現:2017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71.7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3.3%,未達顯著水平;2018年續試,平均畝產593.2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6.2%,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82.5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4.8%。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5.9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7.7%。
      
      栽培技術要點:適當增加落田苗。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常規早秈稻,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株高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偏弱,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谷色黃亮。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2.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1613
      
      申請者: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育種者: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主要選育人:俞法明、葛常青、嚴文潮、金慶生、俞翔群)
      
      品種來源:G09-38/W10-58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挺直,葉色淡綠,葉下禾,輕微包頸,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稃尖稈黃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7.5天,比對照中早39短2.5天。畝有效穗19.0萬,株高88.9厘米,每穗總粒數133.7粒,實粒數113.6粒,結實率85.6%,千粒重26.3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7-2018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1級,穗瘟3級,穗瘟損失率2級,綜合指數為2.2,白葉枯病8.3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杭州)2017-2018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7.3%,長寬比2,堊白粒率89.5%,堊白度18.6%,透明度4級,膠稠度66mm,直鏈淀粉含量25.1%,兩年米質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
      
      產量表現:2017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4.6公斤,比對照中早39減產2.5%,未達顯著水平;2018年續試,平均畝產556.1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0.3%,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0.4公斤,比對照中早39減產1.1%。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8.8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4.7%。
      
      栽培技術要點:控制氮肥用量,增施鉀肥,防止倒伏。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早熟常規早秈稻,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株高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谷色黃亮。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3.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中組100
      
      申請者: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要選育人:詹有松、季芝娟、楊長登、曾宇翔、梁燕)
      
      品種來源:中早25/浙1345
      
      品種來源:中早25/浙1345。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分蘗力較強,劍葉挺直,葉色綠,葉下禾,穗型中等,結實率高,稃尖稈黃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1.7天,比對照中早39短1天。該品種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1.2萬,株高86.5厘米,每穗總粒數126.4粒,實粒數108.2粒,結實率85.7%,千粒重26.3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9級,穗瘟8級,穗瘟損失率4級,綜合指數為5.1,白葉枯病7.1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杭州),平均整精米率52.9%,長寬比2.4,堊白粒率65.5%,堊白度11.4%,透明度3.5級,膠稠度56mm,直鏈淀粉含量25.3%,兩年米質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77.1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3.3%,未達顯著水平;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558.7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4.0%,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7.9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3.7%。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8.8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8.3%。
      
      栽培技術要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常規早秈稻,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植株較高,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谷色黃亮。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4.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甬秈634
      
      申請者: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主要選育人:金林燦、施賢波、詹有松、姜潔鋒)
      
      品種來源:中早39/甬秈975。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莖稈較軟,劍葉挺直,葉色淡綠,葉下禾,穗型中等,結實率高,千粒重高,稃尖紫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0.2天,比對照中早39短2.3天。平均畝有效穗20.8萬,株高88.6厘米,每穗總粒數123.3粒,實粒數100.8粒,結實率82.0%,千粒重30.1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5級,穗瘟5級,穗瘟損失率2.5級,綜合指數為3.2,白葉枯病4.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杭州),平均整精米率28.5%,長寬比2.6,堊白粒率72.0%,堊白度14.4%,透明度2級,膠稠度84mm,直鏈淀粉含量26.0%,兩年米質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98.4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7.9%,達顯著水平;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582.5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8.7%,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90.4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8.3%。
      
      栽培技術要點:控制氮肥用量,適當增施鉀肥,防止倒伏。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早熟常規早秈稻,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植株較高,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谷色黃亮。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5.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中組18
      
      申請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要選育人:唐昌華、楊長登、季芝娟、曾宇翔、梁燕)
      
      品種來源:中早25/浙農131。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分蘗力強,劍葉挺直,葉色淡綠,葉下禾,穗型較小,結實率高,稃尖稈黃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0.2天,比對照中早39短2.3天。平均畝有效穗23.0萬,株高83.9厘米,每穗總粒數108.3粒,實粒數93.9粒,結實率87.2%,千粒重26.2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3.2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4.5級,綜合指數為5.4,白葉枯病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杭州),平均整精米率54.6%,長寬比2.3,堊白粒率76.5%,堊白度13.3%,透明度4級,膠稠度73mm,直鏈淀粉含量25.5%,兩年米質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60.4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1.1%,未達顯著水平;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553.4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3.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6.9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2.1%。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8.0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4.5%。
      
      栽培技術要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早熟常規早秈稻,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植株較矮,長勢繁茂,分蘗力強,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谷色黃亮。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6.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1702
      
      申請者:紹興市舜達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育種者:紹興市舜達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主要選育人:俞法明、陶才生、嚴文潮、朱國富、翟榮榮)
      
      品種來源:浙農82/G09-38。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較矮,分蘗力中等,劍葉挺直,葉色綠,葉下禾,穗型中等,結實率高,稃尖稈黃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0.0天,比對照中早39短2.5天。平均畝有效穗21.3萬,株高83.4厘米,每穗總粒數121.1粒,實粒數106.4粒,結實率88.0%,千粒重25.6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4級,穗瘟5.5級,穗瘟損失率2級,綜合指數為2.8,白葉枯病7.6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杭州),平均整精米率44.5%,長寬比2.3,堊白粒率75.0%,堊白度14.2%,透明度3級,膠稠度66mm,直鏈淀粉含量24.0%,兩年米質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2.0公斤,比對照中早39減產2.3%,未達顯著水平;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577.0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7.6%,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9.5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2.6%。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7.7公斤,比對照增產6.3%。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后期田間管理。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早熟常規早秈稻,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后期青稈黃熟,轉色一般。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7.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1708
      
      申請者: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育種者: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主要選育人:俞法明、葛常青、嚴文潮、朱國富、俞翔群)
      
      品種來源:溫814////02YK10/ZC3//嘉興06-6///溫922。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劍葉長挺,略外卷,葉色深綠,葉下禾,穗型中等,結實率高,籽粒簇生,稃尖稈黃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1.2天,比對照中早39短1.3天。平均畝有效穗21.8萬,株高84.6厘米,每穗總粒數125.3粒,實粒數108.0粒,結實率86.6%,千粒重23.9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7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4級,綜合指數為4.9,白葉枯病4.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杭州),平均整精米率54.8%,長寬比2.2,堊白粒率0%,白度1%,陰糯米率1.0%,膠稠度89mm,直鏈淀粉含量4.2%,兩年米質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3.1公斤,比對照中早39減產2.1%,未達顯著水平;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575.7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7.4%,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9.4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2.6%。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2.3公斤,比對照增產5.3%。
      
      栽培技術要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早熟常規早秈稻,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植株較矮,長勢繁茂,分蘗力強,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谷色黃亮。易落粒。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8.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丙16-127
      
      申請者: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姚海根、姚海明、李白、陸強)
      
      品種來源:秀水134/BD121///秀香2號/祥湖13//F72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強,劍葉短、挺,葉色綠色。直立穗,穗型中等,著粒較密,無芒,谷殼黃亮,結實率高。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0.0天,比對照秀水134短0.2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8.6萬,株高92.4厘米,每穗總粒數138.7粒,實粒數129.0粒,結實率93.0%,千粒重30.2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3.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為3.3,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7.2%,長寬比1.8,堊白粒率27.0%,堊白度2.9%,透明度1級,堿消值6.7級,膠稠度74.5mm,直鏈淀粉含量16.3%,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三等和二等,品嘗分值為74和78。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常規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43.0公斤,比對照秀水134增產9.3%,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65.2公斤,比對照增產5.6%,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4.1公斤,比對照增產7.4%。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0.0公斤,比對照增產2.2%,增產點率80.0%。
      
      栽培注意事項:適當增加基本苗。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常規晚粳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常規晚粳稻種植。
      
      9.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春江165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吳明國、林健榮、宋昕蔚)          
      
      品種來源:丙06-134/R102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短、挺,葉色綠色。彎穗型,穗型較大,著粒較密,無芒,谷殼黃色,轉色一般,結實率較高。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8.4天,比對照秀水134短0.2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8.7萬,株高96.9厘米,每穗總粒數163.8粒,實粒數145.8粒,結實率89.0%,千粒重26.9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5.6,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0.8%,長寬比2.2,堊白粒率27.5%,堊白度3.2%,透明度2.0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67.5mm,直鏈淀粉含量15.3%,米質綜合指標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三等,品嘗分值為69和77。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常規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60.7公斤,比對照秀水134增產13.0%,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9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87.0公斤,比對照增產7.2%,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7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3.9公斤,比對照增產9.9%。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7.5公斤,比對照增產6.0%,增產點率70.0%。
      
      栽培注意事項: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常規晚粳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抗倒性好,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常規晚粳稻種植。
      
      10.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嘉禾247
      
      申請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嘉興市綠農種子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嘉興市綠農種子有限公司(來樂春、王士磊、王海明、丁正權、王海祥)  
      
      品種來源:嘉粳5609//秀水123/嘉禾128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強,劍葉挺,葉色綠色。半直立穗,穗型較大,著粒密,谷粒短橢圓形,無芒,谷殼暗黃,結實率高。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4.9天,比對照秀水134短5.3天。畝有效穗17.6萬,株高93.6厘米,每穗總粒數149.1粒,實粒數137.8粒,結實率92.4%,千粒重28.9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5.0,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6%,長寬比1.8,堊白粒率55.0%,堊白度10.7%,透明度3.5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69.0mm,直鏈淀粉含量15.6%,米質綜合指標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品嘗分值為73和78。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常規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34.8公斤,比對照秀水134增產7.9%,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96.2公斤,比對照增產10.5%,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10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65.5公斤,比對照增產9.3%。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05.7公斤,比對照增產7.7%,增產點率100.0%。
      
      栽培注意事項:適當增加基本苗,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常規晚粳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11.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嘉禾318
      
      申請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來樂春、王海祥、銭前、曹小平、高松林)
      
      品種來源:嘉禾218/嘉粳3694//嘉粳3684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中等,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莖稈細韌,劍葉細長微卷。彎穗型,穗型中等,著粒中等,偶有頂芒,谷粒長,有香味,谷殼稈黃色,結實率高。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7.5天,比對照秀水134短1.1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9.0萬,株高103.5厘米,每穗總粒數120.7粒,實粒數110.3粒,結實率91.4%,千粒重30.7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4.3,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7.8%,長寬比2.7,堊白粒率16.5%,堊白度2.4%,透明度1.5級,堿消值6.6級,膠稠度70.5mm,直鏈淀粉含量17.5%,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二等,品嘗分值為79和76。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常規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41.1公斤,比對照秀水134增產9.0%,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9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60.4公斤,比對照增產3.0%,增產點率7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0.7公斤,比對照增產5.9%。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3.9公斤,比對照增產2.4%,增產點率70.0%。
      
      栽培注意事項:后期適當控制氮肥,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常規晚粳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較好。谷粒長,有香味,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12.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V兩優越豐占
      
      申請者: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馬國華、許必達、陳國興、楊權興)
      
      品種來源:V18S×越豐占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中等,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長挺、略卷,葉色深綠,無芒。著粒中等,穗型較大,葉下禾,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4.8天,比對照中浙優8號短1.8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2.8萬,株高116.0厘米,每穗總粒數255.5粒,實粒數220.5粒,結實率86.3%,千粒重25.3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4.3,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8.6%,長寬比3.1,堊白粒率11.0%,堊白度1.6%,透明度2.0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76.5mm,直鏈淀粉含量13.8%,米質綜合指標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品嘗分值為79和77。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62.3公斤,比對照中浙優8號增產7.5%,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10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17.7公斤,比對照增產6.5%,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9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40.0公斤,比對照增產7.0%。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5.4公斤,比對照增產8.0%,增產點率88.9%。
      
      栽培注意事項:及時防治病蟲害。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3.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錢優9299
      
      申請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李春壽、黃福燈、唐昌華、向永新、侯凡)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9299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中等,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劍葉長、披,葉色綠色,偶有頂芒,穎尖紫紅色。著粒中等,葉下禾,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0.4天,比對照中浙優8號短5.4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5.1萬,株高114.6厘米,每穗總粒數214.6粒,實粒數180.1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6.6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4.3,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9.0級,為高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2.4%,長寬比2.8,堊白粒率28.5%,堊白度3.6%,透明度2級,堿消值5.7級,膠稠度75mm,直鏈淀粉含量21.9%,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三等,品嘗分值為74和73。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58.2公斤,比對照中浙優8號增產7.8%,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3.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03.8公斤,比對照增產4.2%,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31.0公斤,比對照增產6.1%。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1.4公斤,比對照增產2.4%,增產點率55.6%。
      
      栽培注意事項:控制氮肥施用,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較早,后期青稈黃熟,轉色較好。耐肥性差。中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4.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荃優929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楊長登、季芝娟、曾宇翔、梁燕)
      
      品種來源:荃9311A×中恢929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松散,分蘗力中等,劍葉寬,葉色綠色,有頂芒。著粒中等,穗型較大,葉下禾,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0.0天,比對照中浙優8號短5.8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3.8萬,株高114.0厘米,每穗總粒數218.9粒,實粒數198.4粒,結實率90.6%,千粒重27.9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4.3,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0.4%,長寬比3.0,堊白粒率15.5%,堊白度1.8%,透明度2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75mm,直鏈淀粉含量16.4%,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二等,品嘗分值為78和77。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88.2公斤,比對照中浙優8號增產12.7%,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10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08.7公斤,比對照增產5.1%,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48.4公斤,比對照增產9.0%。2019年生產試驗畝產578.6公斤,比對照增產3.7%,增產點率55.6%。
      
      栽培注意事項:適當控制氮肥,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較早,后期青稈黃熟,轉色較好。抗倒性一般。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5.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深兩優689
      
      申請者:溫州欣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溫州欣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周海平、馬國華、荀飛瓊、周成、王成豹)
      
      品種來源:深08S×溫恢689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短、挺,葉色較深,有短芒。著粒中等,葉下禾,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3.7天,比對照中浙優8號短2.0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4.3萬,株高116.1厘米,每穗總粒數188.1粒,實粒數172.2粒,結實率91.5%,千粒重27.2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5.3,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7.0級,為感病;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6.1%,長寬比3.2,堊白粒率16.5%,堊白度2.2%,透明度2級,堿消值6.7級,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含量15.9%,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三等,品嘗分值為78和77。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42.4公斤,比對照中浙優8號增產5.2%,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75.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05.3公斤,比對照增產4.5%,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23.8公斤,比對照增產4.8%。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3.7公斤,比對照增產6.4%,增產點率88.9%。
      
      栽培注意事項:適當控制氮肥,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6.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泰兩優晶絲苗
      
      申請者: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馬國華、王成豹、許必達、周海平、楊權興)
      
      品種來源:泰1S×晶絲苗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好,劍葉長、挺,葉色綠色,偶有頂芒。著粒中等,葉下禾,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3.5天,比對照中浙優8號短2.9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4.3萬,株高107.0厘米,每穗總粒數222.3粒,實粒數194.9粒,結實率87.7%,千粒重24.1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9,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5.3%,長寬比3.1,堊白粒率8.5%,堊白度1.4%,透明度2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78mm,直鏈淀粉含量14.7%,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三等,品嘗分值為79和80。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38.4公斤,比對照中浙優8號增產3.0%,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66.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26.4公斤,比對照增產4.9%,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7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32.4公斤,比對照增產3.9%。2019年生產試驗畝產579.1公斤,比對照增產4.3%,增產點率88.9%。
      
      栽培注意事項:控制氮肥施用,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略遲,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7.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大兩優168
      
      申請者:浙江綠巨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綠巨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徐開盛、吳殿星、張寧、王寅、舒小麗)
      
      品種來源:NHR111S×ZF-68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劍葉短、挺、略卷,葉色綠色,有短芒。著粒稀,葉下禾,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9.9天,比對照中浙優8號短6.7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6.1萬,株高112.2厘米,每穗總粒數180.6粒,實粒數163.0粒,結實率90.3%,千粒重24.8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5.0,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3.0級,為中抗;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1.6%,長寬比3.0,堊白粒率7.5%,堊白度0.6%,透明度2級,堿消值4.9級,膠稠度75mm,直鏈淀粉含量13.8%,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三等,品嘗分值為77和76。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42.8公斤,比對照中浙優8號增產4.4%,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3.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595.0公斤,比對照增產2.6%,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5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18.9公斤,比對照增產3.5%。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6.3公斤,比對照增產1.0%,增產點率55.6%。
      
      栽培注意事項: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防治稻瘟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較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8.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兩優272
      
      申請者: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余守武、曹棟棟、黃益峰、李梅珍、許桂榮)
      
      品種來源:浙科17S×浙恢272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長、挺,葉色綠色,無芒。著粒中等,葉下禾,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0.9天,比對照中浙優8號短4.9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2.4萬,株高109.1厘米,每穗總粒數266.3粒,實粒數226.2粒,結實率84.9%,千粒重25.2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4.4,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8.4%,長寬比2.8,堊白粒率23.0%,堊白度3.2%,透明度2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84mm,直鏈淀粉含量22.4%,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三等,品嘗分值為72和72。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63.0公斤,比對照中浙優8號增產8.6%,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91.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00.5公斤,比對照增產3.7%,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9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31.7公斤,比對照增產6.2%。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2.1公斤,比對照增產2.5%,增產點率88.9%。
      
      栽培注意事項:適期早播,適當增加基本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曲病,忌斷水過早。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較好。抗倒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9.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春優801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吳明國、林健榮、宋昕蔚)
      
      品種來源:春江88A×T301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略卷,葉色綠色。半直立穗,穗型較大,著粒密,無芒,谷殼黃亮,易落粒,兩段灌漿明顯。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2.5天,比對照寧81長2.7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5.3萬,株高102.7厘米,每穗總粒數214.4粒,實粒數167.2粒,結實率78.0%,千粒重25.6克。粳指數0.5526。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6,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7.0級,為感病;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2%,長寬比2.5,堊白粒率25.5%,堊白度2.5%,透明度2級,堿消值6.3級,膠稠度81mm,直鏈淀粉含量17.1%,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二等,品嘗分值為77和78。
      
      產量表現:2018年省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94.2公斤,比對照寧81增產18.6%,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9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89.9公斤,比對照增產20.6%,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9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92.1公斤,比對照增產19.6%。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6.4公斤,比對照增產14.0%,增產點率100%。
      
      栽培注意事項: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白葉枯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連作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連作晚稻種植。
      
      20.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禾香優1號
      
      申請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禾香1A×TD47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中等,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卷挺。彎穗型,穗型中等,著粒密,無芒,谷殼黃亮,結實率高,有香味。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8.6天,比對照寧81短1.3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3.4萬,株高92.8厘米,每穗總粒數219.6粒,實粒數190.9粒,結實率86.9%,千粒重24.2克。粳指數0.6471。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5,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0%,長寬比2.0,堊白粒率25.5%,堊白度3.3%,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5.3%,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二等,品嘗分值為74和74。
      
      產量表現:2018年省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85.6公斤,比對照寧81增產17.2%,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10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57.6公斤,比對照增產14.9%,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1.6公斤,比對照增產16.0%。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3.1公斤,比對照增產6.6%,增產點率77.8%。
      
      栽培注意事項:壯苗早發,注意防治稻曲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連作秈粳(偏粳)雜交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抗倒性好,有香味。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連作晚稻種植。
      
      21.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甬優58
      
      申請者: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育種者: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峰)
      
      品種來源:甬粳94A×F9002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中等,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偏強,劍葉卷挺,葉色較深。半直立穗,穗型較大,著粒密,無芒,谷殼暗黃,結實率較高。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1.9天,比對照寧81長2.0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3.9萬,株高98.5厘米,每穗總粒數227.7粒,實粒數187.4粒,結實率82.3%,千粒重23.3克。粳指數0.8421。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8,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7%,長寬比2.3,堊白粒率6.5%,堊白度0.8%,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含量17.6%,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一等和二等,品嘗分值為79和74。
      
      產量表現:2018年省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55.6公斤,比對照寧81增產12.0%,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10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51.1公斤,比對照增產13.8%,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8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3.4公斤,比對照增產12.9%。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7.8公斤,比對照增產9.1%,增產點率100.0%。
      
      栽培注意事項:壯苗早發,注意防治稻曲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連作秈粳(偏粳)雜交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較好。抗倒性好。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連作晚稻種植。
      
      22.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誠優13
      
      申請者: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誠1A×誠恢R13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挺,葉色綠色。穗型較大,著粒中等,谷殼黃亮,穎尖稈黃色,結實率較好。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8.4天,比對照甬優1540長5.9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2.5萬,株高132.7厘米,每穗總粒數311.7粒,實粒數266.6粒,結實率85.5%,千粒重24.6克。粳指數0.526。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3.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4,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8.1%,長寬比2.7,堊白粒率15.0%,堊白度1.6%,透明度2級,堿消值5.7級,膠稠度71mm,直鏈淀粉含量15.1%,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二等和三等,品嘗分值為78和79。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秈粳交偏粳稻區試平均畝產756.7公斤,比對照甬優1540增產4.0%,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77.8%;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715.2公斤,比對照減產2.7%,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5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735.9公斤,比對照增產0.6%。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9.1公斤,比對照減產1.4%,增產點率63.0%。
      
      栽培注意事項:及時防治稻曲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米質較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23.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嘉科優11
      
      申請者: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士磊、丁正權、劉化宙、孫祥良、黃海祥)
      
      品種來源:嘉禾112A×N7411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長、挺,葉色較深。穗型較大,著粒中等,偶有短芒,穎尖稈黃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2.4天,比對照甬優1540長1.4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0.4萬,株高130.2厘米,每穗總粒數307.1粒,實粒數255.7粒,結實率83.3%,千粒重27.0克。粳指數0.447。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3.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0,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7.0級,為感病;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2.6%,長寬比2.8,堊白粒率8.5%,堊白度1.0%,透明度2級,堿消值5.9級,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含量14.9%,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二等和三等,品嘗分值為82和80。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秈粳交偏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75.4公斤,比對照甬優1540減產1.8%,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60.0%;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22.9公斤,比對照減產3.7%,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22.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49.2公斤,比對照減產2.7%。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1.5公斤,比對照減產3.0%,增產點率44.0%。
      
      栽培注意事項:后期適當控制氮肥,及時防治稻曲病和白葉枯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秈粳(中間偏秈)雜交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較好,米質較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24.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甬優31
      
      申請者: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育種者: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峰)
      
      品種來源:甬粳15A×F5703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短挺,葉色綠色。穗型中等,著粒中等,谷殼黃亮,穎尖稈黃色,結實率較高。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4.7天,比對照甬優1540長2.2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2.9萬,株高119.9厘米,每穗總粒數282.6粒,實粒數253.4粒,結實率89.7%,千粒重24.4克。粳指數0.526。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9,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8.1%,長寬比2.4,堊白粒率18.0%,堊白度2.0%,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16.9%,米質綜合指標均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二等,品嘗分值為80和74。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秈粳交偏粳稻區試平均畝產728.1公斤,比對照甬優1540增產0.0%,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44.4%;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739.6公斤,比對照增產0.8%,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62.5%。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733.8公斤,比對照增產0.3%。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7.5公斤,比對照增產0.4%,增產點率50.0%。
      
      栽培注意事項:及時防治稻曲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豐產性較好,抗倒性好。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25.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長優DH5
      
      申請者: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金華三才種業公司
      
      育種者: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金華三才種業公司(章志興、陳曉陽、金育成、王旭華、虞濤)
      
      品種來源:長粳1A×恢DH5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略散,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長挺,葉色較深。穗型較大,著粒密,長芒,穎尖稈黃色,谷殼暗黃,生育期偏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8.5天,比對照甬優1540長6.0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3.1萬,株高128.4厘米,每穗總粒數298.6粒,實粒數256.4粒,結實率85.9%,千粒重22.8克。粳指數0.500。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等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3.0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9,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0級,為中感;褐飛虱最高9.0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6.9%,長寬比2.6,堊白粒率11.5%,堊白度1.2%,透明度1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14.4%,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一等和三等,品嘗分值為78和80。
      
      產量表現:2018年省單季秈粳交偏粳稻區試平均畝產739.2公斤,比對照甬優1540增產1.5%,達顯著水平,增產點率66.7%;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692.2公斤,比對照減產5.8%,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25.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715.7公斤,比對照減產2.1%。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3.2公斤,比對照減產5.8%,增產點率25.0%。
      
      栽培注意事項:后期注意控制氮肥,及時防治稻曲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秈粳(中間偏粳)雜交稻,生長整齊一致,穗型較大,后期青稈黃熟,米質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26.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丙6545
      
      申請者: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秀水134/BD121///秀香2號/祥湖13//F72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株型緊湊,分蘗力強,劍葉挺,葉色綠色。著粒密,半直立穗,穗形中等,谷殼黃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2.2天,比對照秀水519短5.1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8.7萬,株高70.4厘米,每穗總粒數113.8粒,實粒數100.9粒,結實率88.7%,千粒重25.7克。
      
      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7-2018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3級,稻瘟病綜合指數4.8,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級,為中感。
      
      產量表現:2017年省耐遲播稻區試平均畝產400.5公斤,比對照秀水519增產5.8%;2018年區試平均畝產466.4公斤,比對照增產9.6%。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33.4公斤,比對照增產7.8%。2019年生產試驗畝產403.2公斤,比對照增產7.9%,增產點率100%。
      
      栽培注意事項:在7月20日前播種,浙北適當早播,適當密植。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耐遲播常規晚粳稻,生長整齊一致,熟期早,后期青稈黃熟,轉色較好。抗倒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耐遲播晚稻種植。27.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大兩優宜糖秈1號
      
      申請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舒小麗、張寧、郝中娜、沈易)
      
      品種來源:NHR111S/宜糖秈1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挺,葉色深綠,穗大粒多。粒型中等,谷殼黃色,結實率高。兩年試驗平均全生育期140.7天,株高107.3厘米,穗長25.0厘米,畝有效穗18.2萬,每穗總粒數192.3粒,結實率94.8%,千粒重26.2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8,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7級,為感病。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米質檢測,平均抗性淀粉8.2%,糙米率82.4%,精米率75.0%,整精米率69.0%,粒長6.2mm,長寬比2.7,堊白度7.8%,透明度1級,直鏈淀粉含量23.4%,堿消值7.0,膠稠度71mm,米質綜合指標兩年均為普通。
      
      產量表現:2018年區試平均畝產560.5公斤,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566.8公斤,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62.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忌后期斷水過早。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秈稻,生長整齊一致,谷粒亮黃,抗倒性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抗性淀粉含量高,適宜在浙江省作特殊用途單季稻種植。
      
      28.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大鋅稻
      
      申請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張寧、吳殿星、舒小麗、郝中娜、黃沖平)
      
      品種來源:(粒粒滋//粒粒滋/秀水134)花培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矮小,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弱,劍葉挺,葉色深綠,穗形較小,直立穗,粒形小圓粒,谷殼有褐斑,結實率高。兩年試驗平均全生育期160.4天,株高83.9厘米,穗長16.5厘米,每畝有效穗21.2萬,每穗總粒數162.2粒,結實率93.1%,千粒重21.7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稻瘟病綜合指數5.5,為中感;白葉枯病最高5級,為中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米質檢測,平均鋅含量32.40mg/kg,糙米率83.5%,精米率75.4%,整精米率71.4%,粒長4.5mm,長寬比1.9,堊白度0.4%,直鏈淀粉含量14.6%,堿消值7.0,膠稠度72mm,米質綜合指標兩年都為食用粳稻品種品質部頒一等。
      
      產量表現:2018年區試平均產量457.8公斤,2019年續試平均產量467.3公斤,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50.2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前期控好草害,注意增施基肥,適當增加基本苗。    
      
      初審意見:該品種為單季常規粳稻,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較長,抗倒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鋅含量高,米質好,適宜作特殊用途單季稻種植。
      
      29.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紫糯18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宋建,王建軍,王林友,范宏環,祁永斌)
      
      品種來源:鴨血糯變異選擇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短、挺,葉片深綠、葉脈紫色,稻穗紫紅色,直立穗,穗型中等,著粒密。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1.4天。每畝有效穗數11.1萬,株高109.7厘米,穗長16.6厘米,每穗總粒數171.1粒,結實率84.3%,千粒重23.9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稻瘟病綜合指數為3.2,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7級,為感病;褐飛虱最高9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8.6%,長寬比1.9,直鏈淀粉含量1.9%,膠稠度99mm,堿消值6.7,米質綜合指標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糯稻3等。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自主試驗平均畝產327.0公斤,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362.1公斤,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344.5公斤,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76.1公斤。
      
      栽培注意事項:適時早播早種,插足基本苗,增施氮肥。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常規紫糯稻,生長整齊一致,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好,觀賞性好,觀賞期長。中抗稻瘟病,感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特殊類型單季糯稻用途種植。
      
      30.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兩優紅84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王建軍,薛石玉,宋建,范宏環,王林友)
      
      品種來源:V18S/H84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松散,分蘗力強,劍葉挺,無芒,葉下禾。穎尖稈黃色,谷粒細長。兩年自主試驗平均全生育期123.8天。每畝有效穗數16.4萬,株高130.2厘米,穗長26.5厘米,每穗總粒數185.5粒,結實率88.1%,千粒重25.4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稻瘟病綜合指數3.6,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7級,為感病;褐飛虱最高9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7.5%,長寬比3.2,堊白粒率21.8%,堊白度2.0%,透明度2級,直鏈淀粉含量16.2%,膠稠度74mm,堿消值6.8,米質綜合指標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二等。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自主試驗平均畝產590.8公斤,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537.6公斤,兩年平均畝產564.2公斤,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5.6公斤。
      
      栽培注意事項:注意控制氮肥使用。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兩系雜交秈稻,生長繁茂,整齊一致,兩段灌漿明顯。豐產性較好,糙米為紅米,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特殊類型單季稻種植。
      
      31.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富兩優506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曹立勇,占小登,程式華,陳代波,于萍)
      
      品種來源:富5S/中恢06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松散,分蘗力強,劍葉長、披,無芒,穎尖紫色,葉下禾,穗型較大,長粒形。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0.3天。畝有效穗數15.8萬,株高120.5厘米,穗長23.8厘米,每穗總粒數211.7粒,結實率82.4%,千粒重23.9克。
      
      抗性與品質: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8-2019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稻瘟病綜合指數為3.8,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9級,為高感;褐飛虱最高9級,為高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8-201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0.3%,長寬比3.2,堊白粒率15.0%,堊白度1.9%,透明度2級,直鏈淀粉含量15.2%,膠稠度74mm,堿消值5.6,米質綜合指標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三等。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自主試驗平均畝產591.7公斤,2019年平均畝產600.8公斤,兩年平均畝產596.2公斤,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7.2公斤。
      
      栽培注意事項:注意控制氮肥使用,及時防治白葉枯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單季雜交中秈稻,生長繁茂,整齊一致,后期熟色好。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糙米為紅米。適宜在浙江省作特殊用途單季稻種植。
      
      32.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浙397S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劉慶龍、祁永斌)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劉慶龍、祁永斌)
      
      親本來源:湘陵628S/Z03-423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早熟早秈類型。植株較矮,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葉色綠,劍葉短挺,穗型大,著粒密,千粒重較高。谷粒長粒形,稃尖、柱頭無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為68.11%,其中雙外露率占23.71%;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33個稻穗,總粒數為5283粒,實粒數為2430粒,異交結實率46.0%。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0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為100%;考察了108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為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不育花粉以無花粉型為主。經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2015年鑒定,該溫敏不育系育性轉換起點<23.5℃。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5年測定,精米率70.8%,整精米率53.6%;米粒長6.9mm,長寬比3.1;堊白粒率37%,堊白度2.8%,透明度2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79mm,直鏈淀粉含量25.6%。經2015 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2.2級,最高3級;白葉枯病6.6級,最高級7級;褐飛虱5級。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溫敏兩系不育系,浙397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較高;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中抗褐飛虱。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33.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中智2S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毛一劍、李春生、吳榮梁、張光恒、王小琦)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毛一劍、李春生、吳榮梁、張光恒、王小琦)
      
      親本來源:培矮64S/臺粳-1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熟中秈類型。株高中等,分蘗力較強,葉色深綠,劍葉長挺,內卷,穗型較大,千粒重中等,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為55.8%,其中雙外露率占19%;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個稻穗,總粒數為6118粒,實粒數為2093粒,異交結實率34.21%。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35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為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為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不育花粉以無花粉為主。經湖南省生物研究所2019年鑒定,該不育系為溫敏核不育系,育性轉換臨界溫度低于23.5℃。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9.4%;米粒長6.8mm,長寬比3.0;堊白粒率43%,堊白度2.9%,透明度1級;堿消值4.6級,膠稠度 84mm,直鏈淀粉含量 13.8%。經2019年浙江省農科院植保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2.3級,最高4級。“中智2S”與恢復系新禾、龍禾、FC-25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溫敏兩系不育系“中智2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強,異交結實率中等;中抗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34.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哈勃1S
      
      申請者:無錫哈勃生物種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之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汪慶、黃建中、富昊偉、江祺祥、舒慶堯)
      
      育種者:無錫哈勃生物種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之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汪慶、黃建中、富昊偉、江祺祥、舒慶堯)
      
      親本來源:201S×275(武香粳14/武運粳24//臺0206/武運粳3號)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早熟中粳類型。植株較矮,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葉色深綠,劍葉挺直,穗型大,著粒密,千粒重低,有長芒。谷粒橢圓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紫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52.34%,其中雙外露率30.86%;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35個稻穗,總粒數9802粒,實粒數3458粒,異交結實率35.27%。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1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99.998%。不育花粉以圓敗為主,圓敗率99.95%。經中國水稻研究所2018年鑒定,該不育系屬光溫敏不育系,育性轉換鑒定結果符合部頒標準。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8年測定,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6.7%,米粒長5.3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10%,堊白度2.5%,透明度1級,堿消值6.9級,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含量13.8%。經2018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2.3級,最高4級。哈勃1S與恢復系DR674、DR610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粳型光溫敏兩系不育系哈勃1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中抗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35.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之5012S(原名:S5012)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馬良勇、李西明、張華麗、陳俊宇、汪銀泉)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馬良勇、李西明、張華麗、陳俊宇、汪銀泉)
      
      親本來源:中廣S×廣占63S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熟中秈類型。株高中等,株型適中,分蘗力強,劍葉挺直,穗型大,無芒。谷粒中粒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49.53%,其中雙外露率17.80%;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43個稻穗,總粒數8213粒,實粒數4558粒,異交結實率55.5%。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1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99.994%。不育花粉以無花粉為主,含少量典敗,典敗率2.05%。經湖南農業大學水稻科學研究所2019年鑒定,該不育系不育起點溫度在23.5℃以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2.7%,整精米率53.6%,米粒長6.4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3%,堊白度0.2%,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13.8%。經2019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5.3級,最高6級。之5012S與五山絲苗、黃華占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溫敏型兩系不育系之5012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強,異交結實率高;米質較優;感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36.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之5038S(原名S5038)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馬良勇、汪銀泉、陳俊宇、張華麗、李西明)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馬良勇、汪銀泉、陳俊宇、張華麗、李西明)親本來源:廣占63S ×矮3S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熟中秈類型。株高適中,長勢繁茂,株型緊湊,分蘗力強,劍葉挺直,穗型大,偶有頂芒。谷粒中粒形,稃尖、柱頭紫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66.44%,其中雙外露率28.22%;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49個稻穗,總粒數10388粒,實粒數4998粒,異交結實率48.1%。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1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0%。不育花粉以無花粉為主。經湖南農業大學水稻科學研究所2019年鑒定,該不育系不育起點溫度在23.5℃以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1.2%,整精米率46.1%,米粒長6.5mm,長寬比2.8,堊白粒率19%,堊白度2.0%,透明度2級,堿消值4.8級,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含量15.4%。經2019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5.7級,最高6級。之5038S與恢復系華占、中恢R68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溫敏兩系不育系之5038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高;感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37.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中廣A(原名旗倭A)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師范大學(王躍星、朱旭東、陳紅旗、倪深、饒玉春)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師范大學(王躍星、朱旭東、陳紅旗、倪深、饒玉春)
      
      親本來源:中99A×中廣B(K-Lux//玉香/02428///內香//玉香/培矮64)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早熟中秈類型。植株較高,長勢繁茂,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無芒。谷粒長粒形,稃尖紫紅色,柱頭紫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57.56%,其中雙外露率21.95%;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29個稻穗,總粒數6496粒,實粒數2146粒,異交結實率33.0%。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5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0%。不育花粉以典敗為主,典敗率99.09%。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1.0%,整精米率63.9%,米粒長6.6mm,長寬比3.3,堊白粒率1%,堊白度0.1%,透明度2級,堿消值4.1級,膠稠度78mm,直鏈淀粉含量15.9%。經2019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3.3級,最高5級。中廣A與恢復系宜占、嘉禾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印水型三系不育系中廣A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中感稻瘟病。
      
      38.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浙大抗1S(原名:浙大抗稻01S)
      
      申請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張寧、舒小麗、洪麗蘭、趙曉波)
      
      育種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張寧、舒小麗、洪麗蘭、趙曉波)
      
      親本來源:ZDF01S(R9311輻射誘變不育突變體)×浙密稻1號(R9311輻射誘變株型極端緊湊突變體)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遲熟中秈類型。長勢繁茂,植株較高,植株極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葉色深綠,劍葉挺直,穗大粒多,中芒。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31.74%,其中雙外露率4.21%;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26個稻穗,總粒數4342粒,實粒數1430粒,異交結實率32.9%。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200株以上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 0.005%;隨機抽取 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不育花粉以無花粉為主。經中國水稻研究所2018年鑒定,該不育性屬溫敏不育系,育性轉換鑒定結果符合部頒標準。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精米率75.9%,整精米率40.8%,米粒長6.5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7%,堊白度0.5%,透明度2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54 mm,直鏈淀粉含量15.9%。經2019浙江省農科院植保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4.0級,最高5級。“浙大抗1S”與恢復系ZF-28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溫敏核不育系“浙大抗1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株型極緊湊,開花習性好,配合力強,異交結實率中等;中感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39.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浙大01S(原名:浙1S)
      
      申請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舒小麗、張寧、洪麗蘭、趙曉波)
      
      育種者: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吳殿星、舒小麗、張寧、洪麗蘭、趙曉波)
      
      親本來源:R9311鈷-60輻射誘變選育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遲熟中秈類型。長勢繁茂,植株較高,莖稈粗壯,分蘗力強,葉色深綠,劍葉寬挺,穗大粒多,著粒密,中芒。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40.62%,其中雙外露率12.86%;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30個稻穗,總粒數4890粒,實粒數2100粒,異交結實率42.90%。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100株以上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 0%;隨機抽取 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不育花粉以無花粉為主。經中國水稻研究所2014年鑒定,該不育性屬溫敏不育系,育性轉換鑒定結果符合部頒標準。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精米率77.2%,整精米率61.8%,米粒長6.5mm,長寬比2.8,堊白粒率1%,堊白度0.1%,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0 mm,直鏈淀粉含量14.8%。經2019浙江省農科院植保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4.7級,最高6級。“浙大01S”與恢復系ZD-IR01、浙輻絲苗、ZF08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溫敏核不育系“浙大01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好,開花習性好,配合力強;異交結實率中等;米質較優;中感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40.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泰3S(原名T3)
      
      申請者: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馬國華、王成豹、荀飛瓊、徐秀如、李水生)
      
      育種者: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馬國華、王成豹、荀飛瓊、徐秀如、李水生)
      
      親本來源:Y58S/珍品B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早熟早秈類型。植株較矮,株型適中,分蘗力強,葉色深綠,劍葉挺直,穗型中等,無芒。谷粒中粒形,稃尖紫紅色,柱頭紫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47.38%,其中雙外露率18.46%;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39個稻穗,總粒數7410粒,實粒數2574粒,異交結實率34.7%。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1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99.995%。不育花粉以典敗為主,典敗率52.52%。經湖南省生物研究所2018年鑒定,該不育系為溫敏核不育系,育性轉換臨界溫度低于23.5℃。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1.8%,整精米率43.6%,米粒長6.2mm,長寬比3.3,堊白粒率2%,堊白度0.2%,透明度2級,堿消值3.5級,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含量14.2%。經2019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3.7級,最高5級。泰3S與恢復系R11、R107、中組143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溫敏兩系不育系泰3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中感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41.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中767S(原名767S)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唐紹清、胡培松、圣忠華、魏祥進、陳宏法)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唐紹清、胡培松、圣忠華、魏祥進、陳宏法)
      
      親本來源:Bph68S//鄂中5號/蜀恢85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熟中秈類型。株高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偏強,劍葉挺直,偶有頂芒。谷粒中粒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56.81%,其中雙外露率17.11%;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40個稻穗,總粒數6560粒,實粒數1975粒,異交結實率30.1%。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3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0%。不育花粉以無花粉為主。經湖南農業大學水稻科學研究所2018年鑒定,該不育系不育起點溫度在23.5℃以下。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1.0%,整精米率57.4%,米粒長6.2mm,長寬比3.0,堊白粒率1%,堊白度0.1%,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0mm,直鏈淀粉含量14.9%。經2019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2.3級,最高3級。中767S與16T-538、中恢408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秈型兩系不育系中767S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根據部頒(NY/T1215-2006)標準符合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要求。
      
      42.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嘉禾832A
      
      申請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士磊、周桂強、黃家頻、劉化宙、黃海祥)
      
      育種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士磊、周桂強、黃家頻、劉化宙、黃海祥)
      
      親本來源:嘉禾212A×嘉禾832B(秀水128//秀水123/嘉禾212)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熟晚粳類型。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直立穗,著粒較密,無芒。谷粒中粒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5.97%,其中雙外露率0%;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27個稻穗,總粒數5103粒,實粒數1512粒,異交結實率29.6%。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592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100.00%。不育花粉以染敗為主,染敗率99.876%。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4.7%,整精米率73.7%,米粒長5.9mm,長寬比2.6,堊白粒率1%,堊白度0.0%,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53mm,直鏈淀粉含量14.4%。經2017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4.5級,最高6級。嘉禾832A與NP001、G59、GR352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BT型粳稻三系不育系嘉禾832A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中感稻瘟病。
      
      43.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嘉禾549A
      
      申請者:浙江禾天下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黃海祥、來樂春、王戈、丁正權、王士磊)
      
      育種者:浙江禾天下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黃海祥、來樂春、王戈、丁正權、王士磊)
      
      親本來源:嘉粳151A×嘉禾549B(嘉禾212/秀水08)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熟晚粳類型。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強,劍葉短挺,直立穗,著粒較密,有頂芒。谷粒中粒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7.30%,其中雙外露率0.03%;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30個稻穗,總粒數7320粒,實粒數2580粒,異交結實率35.2%。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592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99.9968%。不育花粉以染敗為主,染敗率90.30%。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7年測定,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8.1%,米粒長5.9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2%,堊白度0.3%,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0mm,直鏈淀粉含量14.5%。經2017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1.8級,最高3級。嘉禾549A與G6、NP001、JR352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BT型粳稻三系不育系嘉禾549A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米質較優;抗稻瘟病。
      
      44.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嘉禾112A
      
      申請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中國水稻研究所(黃海祥、錢前、王士磊、董國軍、曹小平)
      
      育種者: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中國水稻研究所(黃海祥、錢前、王士磊、董國軍、曹小平)親本來源:嘉禾212A×嘉禾112B(嘉禾212/嘉禾293)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粳類型。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較長,偶有頂芒。谷粒長粒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8.94%,其中雙外露率0%;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33個稻穗,總粒數4191粒,實粒數1716粒,異交結實率41.0%。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592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99.9936%。不育花粉以染敗為主,染敗率78.916%。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7年測定,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1.7%,米粒長7.1mm,長寬比3.1,堊白粒率2%,堊白度0.1%,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5mm,直鏈淀粉含量15.0%。經2016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2.0級,最高4級。嘉禾112A與G1143、AN7411、NP001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BT型粳稻三系不育系嘉禾112A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米質優;中抗稻瘟病。
      
      45.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浙粳12A(原名:12A)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葉勝海、張小明、翟榮榮、葉靖、唐昌華)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葉勝海、張小明、翟榮榮、葉靖、唐昌華)
      
      親本來源:浙粳7A×浙粳12B(蘇秀867///浙粳4B//浙糯1B/秀水114)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粳類型。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強,劍葉短挺,穗型較大,直立穗,著粒較密,無芒。谷粒橢圓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18.44%,其中雙外露率2.44%;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33個稻穗,總粒數8778粒,實粒數2706粒,異交結實率30.8%。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11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99.998%。不育花粉以染敗為主,染敗率85.61%。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7.3%,米粒長4.8mm,長寬比2.1,堊白粒率6%,堊白度0.7%,透明度2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含量15.5%。經2019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1.0級,最高2級。浙粳12A與浙農恢1746、浙農恢1776、浙農恢1734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BT型粳稻三系不育系浙粳12A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米質較優;抗稻瘟病。
      
      46.水稻不育系
      
      品種名稱:浙杭K2A(原名:浙M1A、浙杭29A)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王林友、王建軍、孫利祥、洪曉富、祁永斌)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王林友、王建軍、孫利祥、洪曉富、祁永斌)
      
      親本來源:浙04A×浙杭K2B(浙04B/嘉禾212//嘉禾218)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為中熟晚粳類型。植株較高,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強,劍葉短挺,葉色淺綠,直立穗,著粒較密,偶有頂芒。谷粒中粒形,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考察了30個稻穗,柱頭外露率8.89%,其中雙外露率0%;經隨機抽取制種田3叢42個稻穗,總粒數7938粒,實粒數2940粒,異交結實率37.0%。
      
      育性、品質與抗性:經2500株群體考查,群體整齊一致,不育株率100%;考察了100個套袋自交稻穗,自交結實率0%;隨機抽取50個稻穗的花粉鏡檢,花粉敗育率99.996%。不育花粉以染敗為主,染敗率64.73%。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9年測定,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0.3%,米粒長6.1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3%,堊白度0.2%,透明度1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65mm,直鏈淀粉含量14.8%。經2019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鑒定:葉瘟平均2.7級,最高3級。浙杭K2A與浙杭恢1902、浙杭恢1711、浙杭恢1908等測配組合表現較強的優勢。
      
      初審意見:該不育系屬BT型粳稻三系不育系浙杭K2A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繁茂性佳;開花習性好,配合力較強,異交結實率中等;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
      
      47.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脆甜89
      
      申請者: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主要選育人:譚禾平、趙福成、王桂躍、包斐、劉化宙)
      
      品種來源:BS74-6×SD205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3.1天,比對照‘超甜4號’長0.9天;株型平展,株高212.0厘米,穗位高74.6厘米,雙穗率13.3%,空稈率0.5%,倒伏率1.2%,倒折率0%;果穗筒形,籽粒黃白色,排列整齊,穗長17.3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0.8厘米,穗行數14.8行,行粒數35.4粒;單穗鮮重230.9克,凈穗率69.6%,鮮千粒重359.4克,出籽率77.9%。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可溶性總糖含量28.8%;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7.2分,比對照高2.2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性鑒定,感小斑病,感紋枯病,抗南方銹病。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甜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879.4公斤,比對照‘超甜4號’減產5.7%,未達顯著水平;2019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701.9公斤,比對照減產20.1%,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790.7公斤,比對照減產12.9%;2019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736.9公斤,比對照減產14.9%。
      
      栽培技術要點:重施底肥,加強苗期管理,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左右為宜,注意防治紋枯病和小斑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植株較矮,一致性較好,生育期與對照相仿,外觀商品性和蒸煮品質優,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48.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浙甜19
      
      申請者: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主要選育人:趙福成、譚禾平、王桂躍、包斐、韓海亮)
      
      品種來源:亞杰13-2×先5-116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6.8天,比對照‘超甜4號’長4.6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50.6厘米,穗位高100.1厘米,雙穗率4.7%,空稈率0.7%,倒伏率0%,倒折率0%;果穗較大,筒形,籽粒黃色,排列整齊,穗長19.0厘米,穗粗5.5厘米,禿尖長1.5厘米,穗行數16.2行,行粒數37.7粒;單穗鮮重327.1克,凈穗率71.3%,鮮千粒重369.3克,出籽率66.0%。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可溶性總糖含量29.8%;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6.4分,比對照高1.4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性鑒定,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抗南方銹病。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甜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1148.4公斤,比對照‘超甜4號’增產23.1%,達極顯著水平;2019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1046.6公斤,比對照增產19.1%,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1097.5公斤,比對照增產21.1%;2019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986.4公斤,比對照增產13.9%。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苗期蹲苗,種植密度以每畝3200株左右為宜
      
      初審意見:該品種植株較高,穗位中等,一致性較好,豐產性好,外觀商品性和蒸煮品質較優,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49.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誠糯8號
      
      申請者: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杭州眾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選育人:董智云、沈凌云、魯紅兵)
      
      品種來源:DW317×SW160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5.2天,比對照‘浙糯玉5號’長2.0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49.6厘米,穗位高112.7厘米,雙穗率9.6%,空稈率0%,倒伏率0.8%,倒折率0%;果穗筒形,籽粒白色,甜糯類型,甜糯比1:3,排列整齊,穗長18.5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2.3厘米,穗行數14.9行,行粒數35.8粒;單穗鮮重229.0克,凈穗率72.2%,鮮千粒重320.5克,出籽率69.0%。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直鏈淀粉含量4.0%;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6.3分,比對照高1.3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性鑒定,感小斑病,抗紋枯病,感南方銹病。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953.0公斤,比對照‘浙糯玉5號’減產5.0%,未達顯著水平;2019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875.2公斤,比對照減產1.0%,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914.1公斤,比對照減產3.0%;2019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848.6公斤,比對照增產3.1%。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苗期管理,注意蹲苗,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為宜,增施穗肥減少禿尖,注意防治小斑病和南方銹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植株高,整齊度較好,抗紋枯病,品質較優。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50.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科糯6號
      
      申請者: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農林大學
      
      育種者: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農林大學(主要選育人:王美興、趙光武、杜龍崗、黃益峰)
      
      品種來源:Z8×TN932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5.5天,比對照‘浙糯玉5號’長2.2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48.1厘米,穗位高103.3厘米,雙穗率7.4%,空稈率0%,倒伏率0.3%,倒折率0%;果穗較大,長筒形,籽粒白色,甜糯類型,甜糯比1:3,排列整齊,穗長20.1厘米,穗粗5.0厘米,禿尖長1.6厘米,穗行數15.1行,行粒數37.6粒;單穗鮮重275.0克,凈穗率73.0%,鮮千粒重343.8克,出籽率66.7%。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直鏈淀粉含量2.5%;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7.9分,比對照高2.9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性鑒定,感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感南方銹病。
      
      產量表現:2018年浙江省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1110.5公斤,比對照‘浙糯玉5號’增產10.7%,達極顯著水平;2019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1025.5公斤,比對照增產16.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1068.0公斤,比對照增產13.4%;2019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950.2公斤,比對照增產15.5%。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苗期管理,注意蹲苗,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為宜,注意防治小斑病和南方銹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植株較高,整齊度較好,豐產性好,品質優。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51.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魯單818
      
      申請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臨安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臨安農科種業有限公司(主要選育人:張秀清、穆春華、李宗新、劉鐵山、張慧)
      
      品種來源:Qx508×Qxh0121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103.6天,比對照‘鄭單958’長1.9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46.0厘米,穗位高89.9厘米,空稈率0.6%,倒伏率0.3%,倒折率0%;穗長19.0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1.3厘米,軸粗3.0厘米,穗型筒型,穗行數14.8行,行粒數34.3粒,軸紅色,半馬齒型,籽粒黃色,千粒重339.7克。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容重724.0克/升,蛋白質含量8.3%,脂肪含量3.2%,淀粉含量68.3%,賴氨酸(水解)371.0毫克/100克;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性鑒定,抗大斑病和小斑病,中抗莖腐病,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2016年浙江省普通玉米區試平均畝產502.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7%,達顯著水平;2017年區試平均畝產558.2公斤,比對照增產6.9%,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30.3公斤,比對照增產8.2%;201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8.7公斤,比對照增產7.9%。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為宜,注意防治紋枯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植株較高,豐產性較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52.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錢玉183
      
      申請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選育人:沈年偉、朱金慶、張泉鋒、許巖、馬田田)
      
      品種來源:W11188×W6304
      
      特征特性:該品種春播生育期107.8天,比對照‘鄭單958’晚3.3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30.4厘米,穗位高72.5厘米,空稈率1.3%,倒伏率1.3%,倒折率0.2%。果穗長筒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軸紅色,穗長20.0厘米,穗粗4.7厘米,軸粗3.0厘米,禿尖長0.7厘米,穗行數15.6行,行粒數39.8粒,千粒重272.6克。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容重734.5克/升,蛋白質含量7.66%,脂肪含量3.95%,淀粉含量70.6%,賴氨酸(水解)288.5毫克/100克。經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和莖腐病,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2018年區試平均畝產551.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7%,達顯著水平;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529.2公斤,比對照增產3.1%,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40.1公斤,比對照增產5.9%。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5.6公斤,比對照增產5.8%。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培土控密防倒伏,重施穗粒肥防禿尖,種植密度每畝3500株,注意防治紋枯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較長,豐產性較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53.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錢玉187
      
      申請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選育人:張泉鋒、張蓮英、許巖、沈年偉、姜聰)
      
      品種來源:W11227×W6298
      
      特征特性:該品種春播生育期107.5天,比對照‘鄭單958’晚3.0天。株型緊湊,株高240.7厘米,穗位高84.7厘米,空稈率0.8%,倒伏率1.6%,倒折率0.2%。果穗長筒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軸紅色,穗長21.0厘米,穗粗4.5厘米,軸粗2.9厘米,禿尖長0.6厘米,穗行數14.3行,行粒數37.6粒,千粒重323.0克。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容重742.0克/升,蛋白質含量8.38%,脂肪含量4.4%,淀粉含量69.5%,賴氨酸(水解)313.5毫克/100克。經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接種鑒定,該品種抗小斑病,中抗紋枯和莖腐病。
      
      產量表現:2018年區試平均畝產534.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5%,未達顯著水平;2019年區試平均畝產560.4公斤,比對照增產9.2%,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47.6公斤,比對照增產7.4%。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9.2公斤,比對照增產8.6%。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蹲苗、培土控密防倒伏,重施穗粒肥防禿尖,種植密度每畝3500株。
      
      初審意見:該品種植株較高,豐產性較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54.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浙農1701
      
      申請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龔亞明、宋立偉、張古文、張紅運、肖家睿)
      
      品種來源:浙農8號×GX-6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生育期平均76.1天,比對照品種‘浙農6號’長0.7天。該品種為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35.4 厘米,主莖節數9.6個,有效分枝數4.1個。葉片卵圓形,葉色深綠,結莢分散,鐮刀形,鮮莢綠色,莢型中等,茸毛灰色。單株有效莢數34.9個,每莢粒數2.2個,鮮百莢重334.2 克,鮮百粒重79.2克。標準莢長5.1厘米,寬1.3厘米,標準莢率72.3%。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2018-2019年平均淀粉含量3.96%,可溶性總糖含量2.00%。品質品嘗評分平均83.96。經南京農業大學2018-2019接種鑒定,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株系最高病指50,為中感,SC18株系最高病指50,為中感。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018-2019接種鑒定,炭疽病最高病指32.76,為中感。
      
      產量表現:2018年區試鮮莢鮮莢平均畝產848.6公斤,比對照‘浙農6號’增產12.6%,差異顯著,增產點率85.7%。2019年區試鮮莢鮮莢平均畝產872.5公斤,比對照增產7.4%,差異顯著,增產點率85.7%。兩年區試鮮莢鮮莢平均畝產860.5公斤,比對照增產9.9%。2019年同步生產試驗鮮莢鮮莢平均畝產856.2公斤,比對照增產10.1%,增產點率71.4%。
      
      栽培注意事項:春季露地種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適當控肥,畝種植密度1.2萬株左右。
      
      初審意見:該品種長勢較好,熟期與對照相仿,豐產性好,商品性佳,包衣較好,標準莢比例較高,適宜在浙江省作鮮食春大豆種植。
      
      55.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浙農1620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龔亞明、張古文、胡齊贊、劉娜、徐盛春)
      
      品種來源:六月青×夏豐2008。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生育期平均78.6天,比對照‘衢鮮1號’長1.2天。該品種為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70.0 厘米,主莖節數12.9個,有效分枝數2.3個。葉片卵圓形,葉色深綠,結莢密集,彎鐮刀形,鮮莢綠色,莢型較大,茸毛灰色。單株有效莢數30.3個,每莢粒數1.8個,鮮百莢重328.7克,鮮百粒重86.4克。標準莢長6.0厘米,寬1.5厘米。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2017-2018年平均淀粉含量5.1%,可溶性總糖含量1.8%。2018年品質品嘗評分91.5。經南京農業大學2017-2018接種鑒定,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株系最高病指50,為中感,SC18株系最高病指50,為中感。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2018年炭疽病病指13.17,為中抗。
      
      產量表現:2017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697.3公斤,比對照‘衢鮮1號’增產13.9%,差異顯著。2018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670.8公斤,比對照增產3.4%,差異不顯著,增產點率62.5%。兩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684.1公斤,比對照增產8.5%。2019年生產試驗鮮莢平均畝產841.5公斤,比對照增產7.6%,增產點率85.7%。
      
      栽培注意事項:適宜七月中旬到八月初播種,畝種植密度1萬株左右。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于鮮食秋大豆,豐產性較好,結莢性好,品質佳,三粒莢比例較高,中抗炭疽病,適宜在浙江省作鮮食秋大豆種植。                              
      
      56.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浙鮮86
      
      申請者: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育種者: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傅旭軍、趙捷、袁鳳杰、汪艷、楊清華)
      
      品種來源:蕭農秋艷×南農99c-5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生育期平均75.4天,比對照‘衢鮮1號’短1.8天。該品種為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59.6 厘米,主莖節數12.1個,有效分枝數2.5個。葉片卵圓形,莢形較直,鮮莢綠色,莢型較大,茸毛灰色。單株有效莢數30.9個,每莢粒數1.9個,鮮百莢重344.1克,鮮百粒重84.6克。標準莢長5.9厘米,寬1.4厘米,標準莢率73.4%。
      
      品質與抗性:經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2018-2019年平均淀粉含量4.7%,可溶性總糖含量2.2%。品質品嘗評分平均91.82。經南京農業大學2018-2019接種鑒定,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株系最高病指63,為感病,SC18株系最高病指29,為中抗。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018-2019接種鑒定,炭疽病最高病指32.91,為中感。
      
      產量表現:2018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658.6公斤,比對照‘衢鮮1號’增產1.5%,差異不顯著,增產點率50%。2019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768.6公斤,比對照增產5.2 %,差異極顯著,增產點率71%。兩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713.6公斤,比對照增產3.5%。2019年同步生產試驗鮮莢平均畝產792.3公斤,比對照增產1.3%,增產點率57%。
      
      栽培注意事項:適宜七月中旬到八月初播種,畝種植密度1.2萬株左右,注意防治病毒病和根腐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于優質鮮食秋大豆,結莢性好且集中,標準莢率較高,商品性好,適宜在浙江省作鮮食秋大豆種植。
      
      57. 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衢鮮6號
      
      申請者: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龍游縣五谷香種業有限公司(陳潤興、雷俊、汪壽根、邵曉偉)
      
      品種來源:早熟毛蓬青/七月拔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生育期平均78.6天,比對照‘夏豐2008’長2.2天。該品種為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46.4厘米,主莖節數10.4個,有效分枝數2.1個。葉片卵圓形,葉色較淺,莢形較直、中等大小,鮮莢綠色,飽滿度好,茸毛灰色。單株有效莢數22.5個,每莢粒數1.9個,鮮百莢重273.6克,鮮百粒重62.9克。標準莢長5.9厘米,寬1.5厘米。
      
      抗性:經南京農業大學2017-2018接種鑒定,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株系最高病指63為感病,SC18株系最高病指50,為中感。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2018年炭疽病病指12.15,為中抗。
      
      產量表現:2017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543.6公斤,比對照‘夏豐2008’增產15.8%,差異不顯著。2018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564.6公斤,比對照減產0.2%,差異不顯著。兩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554.1公斤,比對照增產7.1%。2019年生產試驗鮮莢平均畝產503.2公斤,比對照增產5.9%,增產點率67%。
      
      栽培注意事項:適宜在8月20日前播種,立秋前畝種植密度1.1萬株左右,立秋后適當密植,畝種植密度1.3萬株左右,苗期加強肥水管理促早發,注意防治病毒病和根腐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于耐遲播鮮食秋大豆,結莢性好且集中,鼓粒性好,包衣完整,豆莢商品性佳,口感較好有甜味,豐產性好,適宜在浙江省作耐遲播鮮食秋大豆種植。
      
      58、 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浙農1619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龔亞明、張古文、程立巧、劉娜、馮志娟)
      
      品種來源:六月半×開8157。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生育期平均78.2天,比對照長1.8天。該品種為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46.4 厘米,主莖節數10.4個,有效分枝數2.1個。葉片卵圓形偏尖,葉色深綠,結莢性好,莢型較大、鐮刀型,鮮莢深綠,飽滿度好,茸毛棕色。單株有效莢數21.7個,每莢粒數1.9個,鮮百莢重308.4克,鮮百粒重67.5克。標準莢長6.2厘米,寬1.5厘米。
      
      抗性:經南京農業大學2017-2018接種鑒定,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株系最高病指50,為中感,SC18株系最高病指14,為抗病。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2018年炭疽病病指9.88,為抗病。
      
      產量表現:2017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523.0公斤,比對照‘夏豐2008’增產11.4%,差異不顯著。2018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603.2公斤,比對照增產6.7%,差異不顯著。兩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563.1公斤,比對照增產8.8%。2019年生產試驗鮮莢平均畝產529.8公斤,比對照增產11.5%,增產點率100%。
      
      栽培注意事項:適宜在8月20日前播種,立秋前畝種植密度1.1萬株左右,立秋后適當密植,畝種植密度1.3萬株左右,苗期加強肥水管理促早發,注意防治病毒病。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于耐遲播鮮食秋大豆,結莢性和鼓粒性好,包衣完整,莢型較大,商品性佳,口感好有糯性,風味佳,豐產性好,抗性較好,適宜在浙江省作耐遲播鮮食秋大豆種植。
      
      59.小麥品種
      
      品種名稱:襄麥21
      
      申請者:湖北省襄陽市農業科學院
      
      育種者:湖北省襄陽市農業科學院(主要選育人:陳橋生、張道榮、周芳菊、湯清益、劉先斌)
      
      品種來源:襄麥48/武農148
      
      特征特性:該品種田間生長整齊,植株較矮,葉片較寬,葉色較深。穗型較小,著粒較密。穗型圓錐形,殼色為白殼,粒色紅,籽粒半硬質,長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79.6天,比對照長1.3天;株高78.4厘米,畝有效穗29.8萬,成穗率59.5%,穗長7.7厘米,每穗實粒數35.3粒,千粒重42.1克。
      
      品質與抗性: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6-2018兩年抗性鑒定:赤霉病平均反應3.10級,表現為中感赤霉病。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2017-2018兩年品質分析測定,兩年平均容重792.5g/L,粗蛋白干基含量10.6 %,濕面筋含量20.4%,Zenely沉淀值15.8mL,吸水量51.5 mL/100 g,穩定時間3.5min,最大拉伸阻力141.0  E.U,延伸性138.5mm,能量30.0cm2,其中2017年各項指標達到優質弱筋標準。
      
      產量表現:2016-2017年度浙江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55.2公斤,比對照揚麥20增產6.6%,未達顯著水平;2017-2018年度浙江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3.6公斤,比對照揚麥20增產2.8%,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364.4 公斤,比對照揚麥20增產4.6%。2018-2019年度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2.1公斤,比對照揚麥20增產2.2%。
      
      栽培技術要點:適當早播,注意赤霉病的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弱春性小麥,生育期偏遲,株型較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強。籽粒飽滿,豐產性較好。中感赤霉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冬小麥種植。
      
      60.棉花品種
      
      品種名稱:浙大7號
      
      申請者: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育種者: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主要選育人:祝水金、陳進紅、何秋伶)
      
      品種來源:H220×T212
      
      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17.5天,比對照‘慈抗雜3號’短0.8天。株高124.0厘米,單株結鈴數43.2個,株型筒型偏塔式,果枝始生節位略高,第一果節較短,夾角較小;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稍深,莖桿和葉片較光滑,茸毛稀少;結鈴集中,吐絮暢,單鈴重5.8克,衣分44.5%,籽指11.0克,霜前花率90.6%。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8毫米,斷裂比強度32.2cN/tex,馬克隆值5.2。
      
      品質與抗性:枯萎病抗性經蕭山棉麻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兩年枯萎病病指分別為16.9和16.3。
      
      產量表現:201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9.8公斤,比對照‘慈抗雜3號’增產7.3%,達顯著水平。2017年平均畝產皮棉140.6公斤,比對照增產4.6%,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皮棉135.2公斤,比對照增產5.9%。2019年自主生產試驗畝產皮棉103.1公斤,比對照增產11.4%。
      
      栽培技術要點:應適時早播,可采用露地直播,花鈴期適當噴施縮節胺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控制株型。注意中后期的肥水管理,適當補施葉面肥。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高產類型的轉基因抗蟲常規雜交棉品種,生長穩健,鈴較大,吐絮集中且暢,耐枯萎病,豐產性較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61.棉花品種
      
      品種名稱:浙大11號
      
      申請者: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育種者: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主要選育人:祝水金、陳進紅、何秋伶、包立生)
      
      品種來源:浙優-49× ZT584
      
      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20.6天,比對照‘慈抗雜3號’晚1天。株高147.1厘米,單株有效鈴47.8個,株型筒型,果枝始生節位中等,中下部第一果節偏長且夾角偏大,上部果節略緊;葉片偏大,葉色較深,莖桿和葉片較光滑,茸毛稀少;結鈴集中,吐絮暢。單鈴重5.2克,衣分38.9%,籽指13.0克,霜前花率97.5%。纖維品質優良,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2.2毫米,斷裂比強度36.2cN/tex,馬克隆值4.8。
      
      品質與抗性:枯萎病抗性經蕭山棉麻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兩年枯萎病病指分別為17.3和12.9。
      
      產量表現:2017年自主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05.3公斤,比對照‘慈抗雜3號’減產2.8%,未達顯著水平;2018年平均畝產皮棉132.4公斤,比對照減產5.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皮棉118.8公斤,比對照減產4.0%。
      
      栽培技術要點:應適時播種,可采用露地直播,花鈴期適當噴施縮節胺等植物生長調節劑,適當控制株型,防止徒長。集中連片種植,防止昆蟲串粉混雜而影響其利用價值。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轉基因抗蟲棕色雜交棉花品種,生長旺盛,鈴較大,吐絮暢,耐枯萎病,纖維品質優。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62.棉花品種
      
      品種名稱:慈雜13號
      
      申請者:慈溪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慈溪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要選育人:金珠群、陳進紅、許林英、張琳玲、陳江輝)
      
      品種來源:慈JHL-3 × CZH-K8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121天,比對照‘慈抗雜3號’長0.6天。株高143.6厘米,單株有效鈴46.1個,單鈴重5.8克,衣分46.8%,籽指10.6克,霜前花率96.4%。植株筒形,莖稈硬軟適中,果枝上舉通透性好,莖干茸毛少,葉裂一般,葉片中等大小,鈴短卵圓形,尖嘴短,鈴中等大小吐絮暢,絮色潔白。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4mm,整齊度85.3%,馬克隆值5.2,伸長率6.2%,斷裂比強度30.2cN/tex。
      
      品質與抗性:枯萎病抗性經蕭山棉麻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兩年枯萎病病指分別為16.84和9.96。
      
      產量表現:2017年浙江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51.5公斤,比對照‘慈抗雜3號’增產12.7%,達極顯著水平;2018年自主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54.3公斤,比對照增產9.6%,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52.9公斤,比對照增產11.2%。2019年自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皮棉98.78公斤,比對照增產5.6%。
      
      栽培技術要點:應適期播種,可采用營養缽育苗或基質穴盤育苗;蕾期、花鈴期噴施縮節胺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控制株型,防止徒長。注意中后期的肥水管理,補施葉面肥以充分發揮上部桃優勢。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高產類型的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品種,生長穩健,鈴較中等大小,吐絮極暢,衣分高,豐產性好,耐枯萎病,抗蟲性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63. 蠶品種:桑蠶
      
      品種名稱:絲棉1號
      
      申請者: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王永強、姚陸松、杜鑫、何秀玲、陳金娥)
      
      品種來源:9805D:中中雜交固定種,母本為本所育成的學65,父本為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育成的秋豐。J1D:日日雜交固定種,母本為本所育成的春日,父本為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育成的白玉。
      
      特征特性:1.齡期經過:全齡經過25天14小時。2.性狀:是一對二化性雜交種,四眠。正交卵色灰綠,卵殼淡黃,孵化齊一,素蠶,蟻蠶黑褐色,克蟻2200頭左右,稚蠶趨光、趨密性強;反交卵色灰紫,卵殼白色,限性斑紋,蟻蠶褐色,活潑有逸散性,克蟻2250頭左右。本品種正反交各齡眠起齊一,體質強健好養,食桑旺盛,全齡經過23 d左右;熟蠶齊涌,營繭快,繭色白,繭形大,長橢圓形,縮皺較組,雙宮繭率高。由于該品種繭型大、繭層厚,在秋期高溫多濕條件下,注意防治血液型膿病的發生。在繭絲價格較低年份,可作為高檔蠶絲被生產用蠶品種在我省蠶區飼養,以提高蠶農的經濟效益,降低普通繭用作高檔蠶絲被生產的成本。3.抗性:實驗室鑒定四齡起蠶蟲蛹率略低于對照種秋豐×白玉2.54個百分點,農村中試健蛹率高于對照種1.13個百分點。4.品質:繭絲質優良,萬蠶產繭量、萬蠶產繭層量、張種產繭量、解舒絲長、出絲率均優于對照種,繭絲長、凈度與對照種相仿。優點:繭層厚,纖度粗,萬蠶產繭層量高,出棉率高,按照蠶絲被國家標準,生產的絲棉壓縮率和回復率指標達一等品以上,是蠶絲被生產專用型蠶品種。缺點:由于蠶體大、繭層厚,造成品種強健性下降,實驗室鑒定蟲蛹率指標略低于對照種。
      
      產量表現:據浙江省2015、2016年兩年實驗室共同鑒定成績:實用孵化率98.16%;四齡起蠶蟲蛹率95.04%,比對照種低2.54個百分點;萬蠶產繭量、萬蠶產繭層量、五齡一日萬蠶產繭層量分別為19.96 kg、4.435 kg、0.724 kg,分別比對照種提高16.05%、22.75%、18.88%;繭絲長994 m、解舒絲長866 m ,分別比對照種長61 m、67 m;解舒率87.44%,高于對照種1.78個百分點;凈度94.65分,比對照種高0.44分;鮮毛繭出絲率16.29%,比對照種高0.89個百分點;繭絲纖度3.300 D,較對照種粗0.546 D。據浙江省2018、2019年農村生產試驗兩年成績,健蛹率91.28 %,高于對照種1.13個百分點;平均每張蠶種產繭55.0 kg、張種產值2404元,別與對照種高4.8 kg、212元。據繅絲試樣調查,一繭絲長1018 m、解舒絲長645 m、解舒率63.18%、干毛繭出絲率31.80%、凈度93.71分、纖度3.244 D;與對照種比,分別短5 m、長11 m、高1.54個百分點、高0.50個百分點、低0.47分、粗0.368 D。
      
      飼養注意要點:1、該品種按二化性蠶品種標準催青;2、稚蠶期趨光、趨密性強,注意及時勻座、擴座;3、壯蠶期食桑旺盛,注意稀放飽食;4、為多絲量品種,體形大,但抗悶熱性能稍差,盡量避食濕葉,避免惡劣環境;5、飼養中,應注意做好防病、防高溫等工作,壯蠶期和蔟中注意通風。
      
      初審意見:該品種是一對蠶絲被專用型蠶品種,具有繭形大、繭層厚、繭絲纖度粗的特點,適宜在環境條件較好的季節和區域飼養。 
 
分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