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天隆優629
申請者: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育種者: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L62XA×RX9
特征特性:粳型雜交水稻品種。在北方中早粳稻區種植,全生育期152.2天,比對照秋光長0.2天。株高110厘米,穗長17.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7.8萬穗,每穗總粒數136.8粒,結實率84.8%,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1.8、1.2,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9%,堊白粒率13%,堊白度2.3%,直鏈淀粉含量15.2%,膠稠度70.7毫米,長寬比2.4。
產量表現:2017年參加北方中早粳中熟組水稻聯合體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4.99千克,比對照秋光增產8.71%;2018年續試,平均畝產625.75千克,比對照秋光增產8.2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5.37千克,比對照秋光增產8.48%;201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5.13千克,比對照秋光增產6.72%。
栽培技術要點:1.栽插密度。一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4~5株。2.播種量。依據不同栽培方式進行選擇,一般每畝播種量2~2.5千克。3.灌水:同秋光熟期相近,必須注意保持灌漿期水分供應,同時在中前期注意曬田,以控制無效蘗、增加根系活力和控制基部莖稈長度。4.施肥。可參考本地條件進行,但要依據前重、中適、后輕原則,一般畝施純N16~20千克。最好適量施用硅、鉀肥,以增強抗倒和抗病蟲害能力。5.病蟲害防治。注意苗期稻飛虱的防治,以防止稻飛虱傳毒條紋葉枯病病,大田期抓好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遼寧省北部稻區、吉林省晚熟稻區、寧夏引黃灌區、新疆北疆沿天山及南疆稻區、內蒙古赤峰稻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