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紫池×綠湖
申請者: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丁農、馮世民、張金衛、沈建華、鐘伯雄)
品種來源:紫:母本為豐1,父本為秋豐(豐1、秋豐均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育成品種);池:母本為豐1,父本為黃3白(為多化性黃繭品種與豐1雜交育種得到的白繭品系)。綠:母本為白玉,父本為54A(白玉和54A均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育成品種)。湖:母本為白玉,父本為HJ白(為多化性黃繭品種與白玉雜交育種得到的白繭品系),回交白玉。
特征特性:1. 齡期經過:全齡經過21天 22小時。2. 性狀:是一對中絲量新蠶品種。二化性四眠,正交滯育卵青灰色,卵殼淡黃色,反交滯育卵灰紫色,卵殼白色。催青經過10天,孵化齊一。蟻蠶黑褐色,1~2齡趨光性、趨密性較強。發育快,眠起齊,體質強,容易飼養養。壯蠶為普斑和素蠶,蠶體勻整,食桑旺盛。老熟齊涌,營繭快,繭層厚,繭色潔白,橢圓形,繭型大較勻正,縮皺中等,解舒較好,凈度優。3.抗性:實驗室飼養四齡起蠶蟲蛹率略低于對照種秋豐×白玉0.05個百分點,農村飼養健蛹率高于對照種1.35個百分點。4. 品質:繭絲質優良,萬蠶產繭層量、繭絲長、解舒絲長、出絲率均優于對照種秋豐×白玉,凈度略低于對照種。優點:孵化眠起齊一,容易飼養,繭形大,產量高,絲質優良。缺點:雙宮繭偏多。
產量表現:據浙江省2014、2015年兩年5個實驗室共同鑒定成績:實用孵化率98.84%,發育經過比對照種秋豐×白玉長2小時;四齡起蠶蟲蛹率97.17%,比對照種低0.05個百分點;萬蠶產繭量、萬蠶產繭層量、五齡一日萬蠶產繭層量分別為18.37 kg、3.992 kg、0.670 kg,分別比對照種提高4.43%、7.02%、6.18%;解舒絲長918m,比對照種長48m;凈度94.27分,比對照種低0.05分;鮮毛繭出絲率15.71%,比對照種高0.07個百分點;繭絲纖度2.882D。據浙江省2016~2018年兩年4個農村區試點的成績,張種產繭量52.9kg,張種產值2073元,比對照種分別增加3.1kg,117元。據繅絲試樣調查,繭絲長1002.2m,解舒絲長703.2m,干毛繭出絲率33.16%,比對照種分別增加45.4m,33.5m,2.02個百分點;萬米吊糙3.8次,低于對照的3.9次;凈度94.04分,纖度2.798 dtex,比對照種低0.36分,粗0.15 dtex。
飼養注意要點:1. 按二化性蠶品種催青標準催青。控制好積溫,做好補催青。2. 稚蠶期桑葉要新鮮適熟偏嫩,5齡盛食期食桑旺盛,應防止吃濕葉、露水葉、粘葉或蒸熱過后的桑葉,以防細菌病等疾病發生。3、稚蠶有趨光性,逸散性,提前做好勻座、擴座。壯蠶期食桑旺盛,要注意勻座分匾和良桑飽食。4、壯蠶期室內注意通風、換氣、排濕,做好蠶座消毒,防止蠶病發生。5.老熟齊涌,營繭快,上蔟前提早做好準備。上蔟時要均勻稀放,不宜過密,以防多結雙宮繭;蔟中要注意通風排濕,避免高溫或低溫多濕,防止不結繭蠶的發生。
審定意見:該品種是一對中絲量四元雜交新品種,具有體質強健,產繭量高,繭絲質較優的特點,適宜在全省蠶區各蠶期飼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