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甘薯
品種名稱:薯綠1號
申 請 者: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育 種 者: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臺農71×廣薯菜2號
特征特性:葉菜型品種。生育期株型半直立,葉形心形,葉緣完整性全緣,葉色黃綠色,葉基色和莖色均為綠色,頂葉葉柄短,莖尖三節間長度中,分枝多,薯塊紡錘形,薯皮白色。莖尖 10厘米長,粗蛋白3.88%,脂肪 0.20%,粗纖維 1.6%,維生素C、鈣、鐵各224.0、32.0、806.0毫克/千克 。薯塊干物質含量 32.4%,可溶性糖 5.45%,總淀粉22.1%。莖尖無茸毛,燙后顏色翠綠至綠色,無苦澀味,微甜,有滑膩感,食味好。感根腐病,高抗莖線蟲病,抗蔓割病,有輕微甘薯病毒病、食葉害蟲。莖尖產量:第1生長周期畝產1792.9千克,比對照福薯7-6減產4.76%,第2生長周期2003.8千克,比對照福薯7-6減產3.4% 。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溫室、大棚和有機質含量高且灌水方便的地塊種植。整地時,要重施有機肥,每畝施3000千克腐熟有機肥,復合肥20千克做底肥。一般平畦種植,畦寬100~130厘米,株行距20(可以到15)厘米×30厘米;薯苗成活后要及時“摘心打頂”,以促分枝。栽種后15~20天,每畝施尿素5~10千克提苗促壯。為了確保薯芽嫩度,采收時間以清晨為佳,一般采收莖尖長度在10厘米左右,每條分枝被采摘時底部應留2~3個節,以利于下次再長出新的嫩芽。連續采收2次后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在生產期間要常灌水或噴淋,以保持畦面土壤濕潤,有利于薯芽生長鮮嫩。大田生長期間最主要蟲害為甘薯麥蛾(卷葉蟲),可以通過人工摘除卷葉控制蟲害發展。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江蘇、山東、河南、浙江、四川、廣東、福建等地區作葉菜種植,尤其適合保護地栽培。
注意事項:易遭受斜紋夜蛾、蚜蟲、菜青蟲等食葉性害蟲危害,生產上可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殺蟲劑(如苦樹藤素、甲維鹽等)進行生物防治,避免使用化學農藥,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防蟲網結合吸蟲機進行防蟲,保證產品盡量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