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明1A
申請單位: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選育單位: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瀘香618A /明1B (瀘香618B/BC3036//瀘香618B)
特征特性:該不育系屬秈型三系不育系,具有清香味,在沙縣3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107天; 5月下旬播種,播始歷期83天,主莖葉片數16~17葉,生育期比Ⅱ-32A長4天左右。群體整齊,分蘗力強,株型適中,葉緣、穎尖、柱頭無色,莖桿、葉鞘綠色,葉色淡綠,葉片寬度適中。株高95厘米,穗長26.6厘米,每穗粒數150粒,谷粒細長,長度1.1厘米,長寬比3.7,千粒重26.8克。田間現場測試結果:不育株率為100%,花粉不育度為99.97%,柱頭外露率為77.45%。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3%,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2.4%,粒長7.2毫米、長寬比3.8、堊白米率1%,堊白度0.1%,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4%,蛋白質含量7.1%。
繁殖技術要點: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遲播5天,葉差0.8葉左右,兩期父本相隔5天播種,父、母本同期插秧。秧田應施足基肥,稀播種,育帶蘗壯秧;母本插植密度16.6厘米×16.6厘米。父母本行比2:8~10,父母本間距19.8厘米。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鉀肥。夠苗及時曬田。每畝噴施“九二0”18~23克。注意病蟲害防治。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明1A屬秈型三系不育系,具有清香味。在沙縣中制播始歷期83天,比Ⅱ-32A長4天左右。不育性穩定,柱頭外露率高,感稻瘟病,米質優,米質達部頒二等食用秈稻品種品質標準。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