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馬鈴薯
品種名稱:華薯3號
申 請 者:華中農業大學
育 種 者:華中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Innovator×F98002
特征特性:早熟鮮食、炸片炸條品種。株型直立,生長勢較強,莖綠色、基部紫色,匍匐莖短,無蕾,薯型長橢圓形,淡黃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淺。較抗低溫糖化,適于薯條加工。生育期66天,株高39.5厘米,單株主莖數3.7個,單株結薯數9.7個,單薯重64.6克,商品薯率73.4%。干物質含量21.00%,淀粉含量13.50%,蛋白質含量 2.20%,維生素 C 含量247.80毫克/千克,還原糖含量0.10%,食味優。中感晚疫病,中抗PVX、PVY病毒病,中抗早疫病。第1生長周期畝產2016.4千克,比對照中薯5號增產8.4%;第2生長周期畝產2145.6千克,比對照中薯5號增產6.0%。
栽培技術要點:1.精選種薯。以小整薯或切塊播種,切塊時要保證每個切塊帶有兩個以上的芽眼,切塊時注意刀具的消毒。不耐退化,需嚴格控制種薯質量以保證品種的豐產性。2.適時播種。該品種適宜低山平原種植,低海拔地區在12月至1月播種為宜。春季地膜覆蓋可提早出苗。3.播種密度。可采用單壟和雙壟播種,單壟行距70厘米左右,雙壟行距110厘米左右;鮮食用薯每畝4500~5000株為宜,加工用薯,播種密度適當降低,4000株/畝為宜,以提高大中薯率。4.施足基肥。根據土壤肥力,施入足量的底肥,最好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鉀15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或馬鈴薯專用復合肥40~50千克。5.田間管理。 在不同生育期,即苗期和蕾期,根據苗情及植株長勢,將鋤草、追肥、培土等結合起來。苗期追肥用15千克/畝尿素,蕾期追肥根據生長勢,適當高培土,同時注意病蟲害的防治。此外,加工原料用薯對薯型要求較高,宜選擇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田塊,由于該品種屬于早熟品種,應特別加強苗期管理,以保證齊苗壯苗,提高大中薯率和薯塊干物質含量。6.適時收獲。收獲前一周停止灌水,以利于收獲貯存。當莖葉2/3變黃,應及時收獲,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10天割去植株。收獲后塊莖避免暴曬、雨淋和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收獲時一定要選晴天,挖出來的薯塊應留在地面上晾干水氣后再收回,剔除爛薯、病薯,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儲藏,注意防治蟲害及鼠害。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湖北省低山、丘陵、平原地區種植,12月至1月播種為宜。
注意事項:輕感普通花葉病毒病和早疫病,中感晚疫病。生產中應推廣脫毒種薯,防治晚疫病,搞好輪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