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馬鈴薯
品種名稱:華恩1號
申 請 者: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恩施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
育 種 者: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恩施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393075.54×391679.12
特征特性:中晚熟鮮食、炸片炸條品種。株型直立,植株偏高,生長勢較強,匍匐莖短,莖綠帶褐色,葉片綠色,花冠淡紫色,開花繁茂性中等,天然結實少。單株結薯數較多,薯形扁圓形,黃皮黃肉,表皮較光滑,芽眼淺。生育期91天,株高86.1厘米,單株主莖數3.3個,單株結薯數9.6個,單薯重61.4克,商品薯率73.4%。干物質含量為24.78%,淀粉含量為19.01%,蛋白質含量為1.52%,維生素C含量為187.30毫克/千克,還原糖含量為0.13%,食味優。中抗晚疫病,感PVX、PVY病毒病,中抗早疫病。第1生長周期畝產1911.9千克,比對照米拉增產11.9%;第2生長周期畝產1770.2千克,比對照米拉增產5.2%。
栽培技術要點:1.精選種薯。以小整薯或切塊播種,切塊時要保證每個切塊帶有兩個以上的芽眼,切塊時注意刀具的消毒。不耐退化,需嚴格控制種薯質量以保證品種的豐產性。2.適時播種。高海拔地區在2、3月播種為宜,中、低海拔地區在11月下旬至1月播種為宜。3.播種密度。適宜凈作或套作,凈作時播種密度為4000株/畝以下,與玉米套作時,可采用2行馬鈴薯、2行玉米的分帶輪作方式種植,畝株數不超過2500株。4.施足基肥。以基肥為主,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鉀15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或馬鈴薯專用復合肥40~50千克。5.田間管理。于不同生育期,即苗期和蕾期,根據苗情及植株長勢,將鋤草、松土、追肥、培土等結合起來。苗期追肥用15千克/畝尿素,蕾期追肥用10千克/畝左右尿素,適當高培土。注意病蟲害的防治。6.適時收獲。當莖葉2/3變黃,應及時收獲。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10天割去植株。收獲后塊莖避免暴曬、雨淋和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收獲時一定要選晴天,挖出來的薯塊應留在地面上晾干水氣后再收回,剔除爛薯、病薯,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儲藏,注意防治蟲害及鼠害。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湖北省二高山及高山地區種植,高海拔地區在2月至3月播種為宜,中、低海拔地區在11月下旬至1月播種為宜。
注意事項:1.該品種休眠同步性種薯間有一定差異,易出現田間出苗期延長現象。2.薯塊過大后偶有空心現象。3.感花葉病毒病。防范措施:1.使用脫毒并充分打破休眠的種薯,以防止退化,提高出苗整齊度。2.植株較高大、分枝較發達,注意合理密植,一般與玉米間套作不超過2500株/畝,單作不超過4000株/畝,開花期注意控制徒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