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兩優234
選育單位:武漢大學
審定編號:鄂審稻2010005
品種審定適宜種植區域:湖北省地區(鄂西南以外)
引種單位:武漢國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5天,比Ⅱ優明86早3天。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生長勢較旺。莖稈較粗,韌性較好,抗倒伏能力強,部分莖節外露。葉色綠,劍葉挺直。穗層較整齊,中等偏大穗,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有少量短頂芒。畝平均有效穗14.2萬,株高109.1厘米,穗長25.14厘米,每穗總粒數180.5粒,實粒數153.9粒,結實率85.3%,千粒重29.3克。稻瘟病抗性經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外觀好,適口性好,出糙率79.8%,整精米率64.9%,堊白粒率28%,堊白度3.2%,直鏈淀粉含量15.4%,膠稠度85毫米,長寬比3.2。
產量表現:福建省多點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畝產573.0公斤,比對照Ⅱ優明86減產4.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用種量0.75~1公斤。秧苗一葉一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培育帶蘗壯秧;2.及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28~32天移栽。大田行株距6寸×8寸,每穴插1~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10萬;3.科學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底肥一般畝施45%的復合肥50公斤,移栽返青后結合施用除草劑畝追施尿素、氯化鉀各6公斤促分蘗,后期酌情追施穗肥。前期淺水勤灌,畝苗數達到16萬時及時排水曬田,后期干濕交替,忌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根據當地植保情報,注意防治主要病蟲害。
引種區域及種植季別: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
風險提示:1.在播種前用“咪鮮胺”或“強氯精”浸種消毒,防惡苗病;2.該品種2017年福建省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鑒定,感稻瘟病,請根據當地農業部門病蟲預報,加強稻瘟病防治,同時及時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等病蟲害;3.高溫熱害和低溫冷害天氣可能會影響水稻結實率和產量,在孕穗、抽穗揚花期應加強田間肥水管理,減少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