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新豆29號(區試代號新13-72)
選育單位: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合99-756輻射處理變異單株
其它地方審定情況:無
是否轉基因品種:否
特征特性:生育期117.09天,屬中早熟品種。株高85.81厘米,莖粗1.004厘米,底莢高13.24厘米,分枝數0.27,單株莢數42.91,單株粒數91.64,秕莢率4.55%,百粒重20.85克。 籽粒為橢圓型,屬大粒種,種皮和種臍均為黃色。株型半開張,亞有限結莢習性,葉片披針形,花白色。
抗性鑒定:抗旱性、耐鹽堿性和耐陰性中等偏強。抗病性檢測結果疫霉病田間發病率3%,病情指數0.6。
品質性狀: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烏魯木齊)品質檢測,籽粒粗蛋白質含量38.43%,脂肪含量21.3%,達到普通類型品種標準。
產量表現:2015-2016兩年自治區大豆中早熟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50.09公斤,比對照綏農14增產7.50%。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38.43公斤,比對照綏農14增產8.73%。
栽培技術要點:播種期4月25日-5月10日,播種量6-7公斤/畝。宜采用20-40厘米寬窄行或45厘米等行距條播,播深5-6厘米。畝保苗2.0—2.2萬株。施肥量:基肥注意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種肥15公斤/畝磷酸二銨,初花期追肥(開溝追施)10-12公斤/畝尿素,盛花期葉面噴施5毫升/畝噴施寶、100克/畝磷酸二氫鉀和200克/畝尿素。灌溉:生育期灌水5-6次,以溝灌為宜,初花期灌頭水,以后每隔12天左右灌一水。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次數2—3次。收獲:宜于莖稈呈黃色,90%葉片脫落,80%莢由綠變黃,籽粒呈現出本品種所固有的色澤,而籽粒與莢之間的白色薄膜已消失之時及時進行收獲。
適宜種植區域:北疆春播大豆區,不含阿勒泰地區。
評審意見: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一次會議審議,同意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