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新稻57號(區試代號07GY6-3-5-1)
選育單位: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新疆農業科學院溫宿水稻試驗站
品種來源:97-16×新稻11號
其它地方審定情況:無
是否轉基因品種:否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平均158天,株高99.76cm左右,株型緊湊,葉色濃綠,分蘗力較強。散穗型,平均穗長19.71cm,平均穗總粒數142.62粒左右,結實率90.7%左右。谷粒橢圓型,呈黃色,谷粒無芒,千粒重26g。
抗病性鑒定:中抗稻瘟病。
品質性狀: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稻米品質測試,該品種出糙率83.8%,精米率76.7%,整精米率63.8%,堊白粒率41%,堊白度9.5%,直鏈淀粉16.4%,膠稠度70mm,粒長4.8mm,粒型長/寬比1.8,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多項理化品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
產量表現:2014-2015兩年自治區常規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為805.06,公斤,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21.12%。2016年自治區品種生產試驗中,該品系平均畝產832.5公斤,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17.7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該品種保溫育苗插秧栽培一般4月初育苗,5月初插秧,7月下旬至8月初抽穗,9月下旬成熟。南疆直播栽培4月下旬播種,9月中下旬成熟。2、合理密植:直播田播種量12-15公斤/畝,基本苗要求20萬株/畝左右,有效穗50萬穗/畝左右;插秧田的用種量為每畝6-8公斤,基本苗每穴5-7株左右,有效穗40萬穗/畝左右。3、合理施肥:基肥每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純磷8公斤,純氮4.6公斤。追肥總量一般為每畝純氮18-20公斤,分蘗期一般追2-3次,抽穗開花期追肥1-2次。前期追肥量占總追肥量的70%,后期占30%。4、水層管理:苗期和分蘗期淺水灌溉,以提高地溫,促進分蘗,分蘗末期適時晾田,中后期保持濕潤灌溉,干濕交替,黃熟期停水。
適宜種植區域:適應南、北疆(≥10℃積溫3200℃以上)稻區推廣種植。
評審意見: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一次會議審議,同意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