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
總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的規定,為適應我省農(nong)業(ye)發(fa)展(zhan)“轉方式、調結(jie)構(gou)”要求,加快優質、高產、高效、專用新品種(zhong)審定推廣(guang),推進農(nong)業(ye)供給側結(jie)構(gou)性改革,結(jie)合《國家主要農(nong)作物(wu)品種(zhong)審定標準》,制定本(ben)標準。
1 范圍
本標準規(gui)定了(le)水稻、小(xiao)麥、玉(yu)米、大豆品種審定的(de)術語與定義、內容與依據(ju)、審定指標和評判規(gui)則等(deng)。
本標準適(shi)用于(yu)水(shui)稻(dao)、小麥、玉米、大豆品種審定。
2 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shi)用于(yu)本標準。
2.1 品種
品種(zhong)是(shi)指經過人工選育或者自然(ran)變(bian)異(yi)并(bing)經過遺(yi)傳改(gai)良,形(xing)態特(te)征和生(sheng)物(wu)學特(te)性一致(zhi),遺(yi)傳性狀相(xiang)對穩定的植(zhi)物(wu)群(qun)體。
2.2 對照品種
對照品種(zhong)是(shi)同一生(sheng)態類(lei)型區同期當前(qian)生(sheng)產上推(tui)廣應用(yong)的已審定品種(zhong),具(ju)備良好(hao)的代表(biao)性。
2.3 特征特性
品種的(de)植物學特(te)(te)征(zheng)和生(sheng)物學特(te)(te)性,包括基本特(te)(te)征(zheng)特(te)(te)性、生(sheng)育(yu)期、主要農藝性狀等(deng)。
2.4 豐產性
品(pin)(pin)種(zhong)的產(chan)量表現,以品(pin)(pin)種(zhong)在試(shi)驗(yan)中(zhong)比對照品(pin)(pin)種(zhong)增產(chan)的百分率及差異顯著性表示。
2.5 穩(wen)產性
品(pin)(pin)種(zhong)(zhong)(zhong)產(chan)量(liang)的(de)(de)(de)穩定性,即品(pin)(pin)種(zhong)(zhong)(zhong)在地點(dian)間和(he)年(nian)際間試(shi)(shi)驗中(zhong)相對于對照品(pin)(pin)種(zhong)(zhong)(zhong)產(chan)量(liang)的(de)(de)(de)變化程度。以品(pin)(pin)種(zhong)(zhong)(zhong)在試(shi)(shi)驗中(zhong)比對照品(pin)(pin)種(zhong)(zhong)(zhong)增產(chan)點(dian)次占匯總(zong)試(shi)(shi)驗點(dian)總(zong)數的(de)(de)(de)比例(li)進(jin)行評價(jia)。
2.6 適(shi)應(ying)性
品種(zhong)對環境的(de)綜合適應能力。
2.7 抗逆性
品(pin)種對生物和非(fei)生物逆境(jing)的(de)抵御(yu)或(huo)忍耐能力,包括抗(kang)病性(xing)、抗(kang)蟲性(xing)、抗(kang)旱性(xing)、抗(kang)寒性(xing)、抗(kang)倒性(xing)等
2.8 品質
品種(zhong)的(de)營養品質(zhi)、商品品質(zhi)以(yi)及(ji)與加工(gong)品質(zhi)有(you)關的(de)性狀。
2.9 生育期
品(pin)種從出苗到成(cheng)熟(shu)的天數。
2.10 特異性
申請(qing)審定品種(zhong)與已受理或審定通過的品種(zhong)在(zai)一個以上質量性(xing)狀(zhuang)(zhuang)(zhuang)或二(er)個以上數量性(xing)狀(zhuang)(zhuang)(zhuang)性(xing)狀(zhuang)(zhuang)(zhuang)上有差異。
2.11 一致性
申請審(shen)定品種經(jing)過繁殖,除可(ke)以預(yu)見(jian)的變異外,其相關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2.12 穩定性
申請審定品種經過反復繁(fan)殖后或者在(zai)特定繁(fan)殖周期結束時,其相關的遺傳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穩定。
3 內容與依據
3.1 審定內容
品(pin)種的(de)特(te)(te)征特(te)(te)性(xing):包括(kuo)品(pin)種的(de)植(zhi)物學特(te)(te)征,品(pin)種的(de)豐產(chan)性(xing)、穩產(chan)性(xing)、適(shi)應(ying)性(xing)、抗逆性(xing)、特(te)(te)異性(xing)、品(pin)質和生育期等。
3.2 審定依據
3.2.1 特(te)征特(te)性(xing)、生育期
以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調查記載結果及田間鑒評和DUS測(ce)試結果(guo)為(wei)主要依據,并參考申請審定時提供(gong)的(de)材料。
3.2.2 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
以區域試驗(yan)、生產試驗(yan)結果為(wei)主要依(yi)據。
3.2.3 抗逆性、品(pin)質(zhi)
以農作物品種審定(ding)委員會指定(ding)機構的鑒定(ding)、檢測結(jie)果為主要依據。
3.2.4 特異性、一致性、穩定(ding)性
以DUS測試(shi)結果和品種審定(ding)(ding)委員會指(zhi)定(ding)(ding)機(ji)構DNA指(zhi)紋(wen)鑒定(ding)(ding)結果為主(zhu)要依據。
3.2.5 品種田間試(shi)驗(yan)表現
申請審定品種在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及DUS測試田間(jian)表現,包括特(te)征(zheng)特(te)性(xing)(xing)、豐產性(xing)(xing)、抗(kang)逆性(xing)(xing)、一致性(xing)(xing)等(deng)。
4審定指標和標準
按作物統一審定指標(biao)和標(biao)準(zhun)。不同用途品種在(zai)達到(dao)基本條件(jian)同時,還應(ying)達到(dao)相應(ying)類別(bie)分類條件(jian)。
4.1 基本條件
根據各(ge)作物特點,抗逆性(xing)、抗倒伏性(xing)、抗病蟲性(xing)、生育期等為各(ge)作物品(pin)種(zhong)審(shen)定必須滿足的基(ji)本條件。
4.2 分類條件
根據高產穩產品種、綠色優(you)質品種和特(te)用(yong)(yong)品種等不同用(yong)(yong)途品種的需要,分別(bie)制定相應的指標和標準(zhun)。
5 評判規則
5.1 符合(he)審(shen)(shen)定(ding)標準,且經(jing)品(pin)種(zhong)(zhong)審(shen)(shen)定(ding)委(wei)(wei)員會專(zhuan)業委(wei)(wei)員會投(tou)票表決,贊成票數達到(dao)法定(ding)票數的品(pin)種(zhong)(zhong)通過初審(shen)(shen)。
5.2 特殊用途(tu)品種,由專業委員會參照本標(biao)準執行并(bing)經集體討論(lun)后投票表(biao)決。
5.3 農業(ye)生產有特殊需(xu)求和(he)品(pin)質表現特別突出的(de)品(pin)種,經專業(ye)委員會(hui)討論通(tong)過,可以適當放寬產量要求。
5.4 品(pin)種審定(ding)委員會認(ren)為有重大(da)缺(que)陷的品(pin)種不予審定(ding)。
6 其他
6.1 根據主要(yao)農作(zuo)物(wu)生產需要(yao)、市場需求、種(zhong)業發展變化等實際情況(kuang),黑龍江省(sheng)農作(zuo)物(wu)品(pin)種(zhong)審定委員會可適時對本標準進行修訂。
6.2 本標準由黑龍江省(sheng)農作物(wu)品種審(shen)定委(wei)員(yuan)會負責解釋。
6.3 本標準自2017年12月20日起(qi)實施。
品種主要指標要求
玉米
1 基本條件
1.1抗病性
1.1.1 接(jie)種鑒定
連續三年接種鑒定,絲黑穗發病率三年均≤30%。大斑(ban)病(bing)發(fa)病(bing)率Ⅰ-Ⅴ區參(can)試品種可兩年(nian)≤7級、一年(nian)≤5級,Ⅵ-Ⅷ區參(can)試品種三(san)年(nian)均≤7級。莖腐病(bing)發(fa)病(bing)率三(san)年(nian)均≤5級。穗腐病(bing)發(fa)病(bing)率三(san)年(nian)均≤3級。
1.1.2田間表現
每年田間鑒評(ping)(調查)認定,正常(chang)生(sheng)產條件下(xia),有如(ru)下(xia)情況之(zhi)一的品種停試(shi)停審(shen):
1、絲黑穗田間發病率一個試驗點≥10%,或兩(liang)個以上(含兩(liang)個)試驗點(dian)平均≥5%;
2、大斑病及其他葉部病害田間發病率兩個以上(含兩個)試驗點均≥5級(ji);
3、莖腐病田間發病率一個試驗點≥15%,或兩個(ge)以上(含兩個(ge))試驗(yan)點平均≥10%;
4、有一個試驗點穗腐病田間發病率(侵染面積5%以(yi)(yi)上(shang))≥10%,或(huo)兩(liang)個以(yi)(yi)上(shang)(含兩(liang)個)試驗點平(ping)均≥5%;
5、瘤黑粉田間發病率一個試驗點≥15%,或兩(liang)個(ge)以上(含兩(liang)個(ge))試驗點平均≥8%;
6、空稈率有一個試驗點≥6%,或兩(liang)個以上(含兩(liang)個)試驗點(dian)平均≥3%。
1.2生育期
1.2.1 Ⅰ區品種
每年(nian)田間鑒評(ping)(調查(cha))認定(ding):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pin)種成熟(shu)期早于(yu)或等于(yu)對照品(pin)種。
1.2.2 除Ⅰ區外(wai)品種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有兩點(含兩點)以上熟期比對照品種晚2天以上(含2天)的停(ting)試停(ting)審。
1.3抗倒伏性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正常條件下,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一個試驗點倒伏≥3級的(de)(de)面(mian)積(ji)≥15%或兩(liang)(liang)個以上(含(han)兩(liang)(liang)個)試(shi)驗(yan)點(dian)倒伏(fu)≥3級的(de)(de)面(mian)積(ji)平均≥10%的(de)(de)停試(shi)停審(shen);一個試(shi)驗(yan)點(dian)倒伏(fu)≥2級的(de)(de)面(mian)積(ji)≥30%或兩(liang)(liang)個以上(含(han)兩(liang)(liang)個)試(shi)驗(yan)點(dian)倒伏(fu)≥2級的(de)(de)面(mian)積(ji)平均≥20%的(de)(de)停試(shi)停審(shen);一個試(shi)驗(yan)點(dian)穗下莖折≥15%或兩(liang)(liang)個以上(含(han)兩(liang)(liang)個)試(shi)驗(yan)點(dian)平均≥10%的(de)(de)停試(shi)停審(shen)。
1.4品質
連續兩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730克/升;粗(cu)淀粉含(han)量(干基)平(ping)均≥72.0%,且單年(nian)≥70.0%;粗(cu)蛋白含(han)量(干基)≥8.0%;粗(cu)脂肪含(han)量(干基)≥3.0%。
2 分類品種條件
2.1 高產穩產品種
2.1.1豐(feng)產性、穩產性
區域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5.0%,且單年增產(chan)≥3.0%,生產(chan)試(shi)(shi)驗產(chan)量(liang)比對照品種增產(chan)≥3.0%。每年區(qu)域試(shi)(shi)驗、生產(chan)試(shi)(shi)驗有(you)效試(shi)(shi)驗點(dian)比例(li)不(bu)低于(yu)2/3,增產(chan)試(shi)(shi)驗點(dian)比例(li)≥65%。
2.1.2抗病性、抗倒(dao)伏(fu)性、生育期及(ji)品質指標需(xu)滿足基本條(tiao)件的要求(qiu)。
2.2綠色優質品種
2.2.1抗病品種
2.2.1.1豐產性、穩產性
對照品種為普通玉米品種:每年(nian)區域試驗(yan)、生產(chan)試驗(yan)產(chan)量(liang)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chan)≥0%,達(da)標試驗(yan)點比例≥50%。
2.2.1.2抗病性
連續三年接種鑒定,莖基腐病單年發病率≤3級(ji),大斑病(bing)(bing)單(dan)(dan)年發(fa)病(bing)(bing)率(lv)≤3級(ji),穗(sui)腐病(bing)(bing)單(dan)(dan)年發(fa)病(bing)(bing)率(lv)≤3級(ji),其它病(bing)(bing)害同普通玉米。每(mei)年田間(jian)鑒評(ping)(調查)認(ren)定(ding),參加區域(yu)試驗(yan)、生產試驗(yan)的品種田間(jian)絲黑穗(sui)不發(fa)病(bing)(bing),大斑病(bing)(bing)、莖基(ji)腐病(bing)(bing)發(fa)病(bing)(bing)率(lv)≤Ⅰ級(ji)。
2.2.1.3抗倒伏性、生育期及(ji)品(pin)質指標需滿足基本條件(jian)的要(yao)求(qiu)。
2.2.2 適宜機械化收獲籽粒品種
2.2.2.1豐產性、穩產性
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0%,有效試驗(yan)點比例不低于2/3,達標試驗(yan)點比例≥50%。
2.2.2.2 抗倒伏性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正常條件下,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一個試驗點倒伏(含倒折)≥3級(ji)(ji)的(de)面積(ji)≥10%,或(huo)兩(liang)個(ge)以上(含(han)(han)兩(liang)個(ge))試(shi)驗(yan)點(dian)倒(dao)(dao)伏(fu)(fu)(含(han)(han)倒(dao)(dao)折)≥3級(ji)(ji)的(de)面積(ji)平均≥5%的(de)停(ting)試(shi)停(ting)審(shen);一個(ge)試(shi)驗(yan)點(dian)倒(dao)(dao)伏(fu)(fu)(含(han)(han)倒(dao)(dao)折)≥2級(ji)(ji)的(de)面積(ji)≥20%,或(huo)兩(liang)個(ge)以上(含(han)(han)兩(liang)個(ge))試(shi)驗(yan)點(dian)倒(dao)(dao)伏(fu)(fu)(含(han)(han)倒(dao)(dao)折)≥2級(ji)(ji)的(de)面積(ji)平均≥10%的(de)停(ting)試(shi)停(ting)審(shen)。
2.2.2.3 脫水性
適收期平均籽粒含水量≤28%,且每年區域試(shi)(shi)驗(yan)(yan)(yan)、生產試(shi)(shi)驗(yan)(yan)(yan)籽(zi)粒(li)含(han)水量達標(biao)試(shi)(shi)驗(yan)(yan)(yan)點占全部試(shi)(shi)驗(yan)(yan)(yan)點比例≥60%。
2.2.2.4抗病性、生育期及品質指標需滿足基本條(tiao)件的(de)要(yao)求(qiu)。
2.2.3高淀粉、高賴氨酸品種
2.2.3.1 豐產性(xing)、穩產性(xing)
對照品種為普通玉米
高淀粉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0%。達(da)標試驗(yan)點(dian)比例≥50%。
高賴氨酸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品種減產≤3%。達標試驗(yan)點比例≥50%。
對照品種為同類型(xing)品種
區域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5.0%,且單年增產(chan)(chan)(chan)≥3.0%,生產(chan)(chan)(chan)試驗產(chan)(chan)(chan)量(liang)比(bi)(bi)對照品種(zhong)增產(chan)(chan)(chan)≥3.0%。每年區(qu)域試驗、生產(chan)(chan)(chan)試驗有(you)效試驗點比(bi)(bi)例(li)不低于(yu)2/3,增產(chan)(chan)(chan)試驗點比(bi)(bi)例(li)≥65%。
2.2.3.2品質
高淀粉品種:連續三年粗(cu)淀粉(干基(ji))含量≥74.0%。
高賴氨酸品種:連續(xu)三(san)年賴氨酸(干基(ji))含量≥0.4%。
2.2.3.3抗病性、抗倒(dao)伏性、生(sheng)育期需(xu)滿足基本條件的要求(qiu)。
2.3 青貯玉米
2.3.1 豐產性、穩產性
生物產量,區域試驗平均比對照品種增產≥5.0%、生(sheng)產(chan)試驗(yan)比(bi)對(dui)照品種增產(chan)≥3.0%。每年區域試驗(yan)、生(sheng)產(chan)試驗(yan)有效試驗(yan)點比(bi)例不低于2/3,增產(chan)試驗(yan)點比(bi)例≥60%。
2.3.2抗倒伏性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正常條件下,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一個試驗點倒伏(含倒折)≥3級(ji)的(de)面積(ji)>10%,穗下(xia)莖折>5%的(de)停試停審。
2.3.3 抗(kang)病性
接種鑒定:連續三年接種鑒定,絲黑穗病發病率≤30%;大(da)斑病(bing)發病(bing)率(lv)≤5級。
田間表現:有如下情況之一的(de)品種停(ting)試停(ting)審:
1、絲黑穗田間發病率一個試驗點≥4%,或兩個以上(shang)(含兩個)試(shi)驗(yan)點(dian)平均≥2%;
2、大斑病及其他葉部病害田間發病率≥3級;
3、瘤黑粉田間一個試驗點發病率≥5%,或兩(liang)個以(yi)上(含(han)兩(liang)個)試驗(yan)點平均(jun)≥3%;
2.3.4 品質
整株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5%、酸(suan)性洗(xi)滌纖維含量≤23%、粗蛋白含量≥7%、淀粉含量≥25%。
2.4 鮮食甜玉米、糯玉米
2.4.1 豐產性
鮮果(guo)穗產量不低于(yu)同熟期對照(zhao)品(pin)種。
2.4.2 品質(zhi)
甜玉米:連續兩年(nian)適宜采收期籽粒含(han)糖量(liang)≥10%、超甜(tian)玉米適宜采收期籽粒含(han)糖量(liang)≥15%。
糯玉米(鮮食):連續(xu)兩(liang)年適宜采收期粗(cu)淀(dian)粉含量(干基)≥69.0%,支鏈淀(dian)粉(干基)占(zhan)粗(cu)淀(dian)粉總量比率≥98.0%。外觀品質(zhi)和(he)蒸煮品質(zhi)評(ping)分(fen)之和(he)≥85.0分(fen)。
2.4.3抗病性
每年(nian)田(tian)間(jian)鑒評(ping)(調(diao)查)認定(ding):瘤黑(hei)粉(fen)、絲黑(hei)穗(sui)病(bing)、大斑病(bing)、玉米(mi)螟田(tian)間(jian)自然發病(bing)未達(da)到高感。
2.4.4抗倒伏性
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5%。
2.5 爆裂玉米
2.5.1豐產性(xing)、穩(wen)產性(xing)
膨化倍數≥25、爆花率≥95%的品(pin)種:每年區域試(shi)驗、生產試(shi)驗產量比對照品(pin)種平均增產≥3.0%,有效試(shi)驗點比例(li)不低(di)于(yu)2/3,增產試(shi)驗點比例(li)≥50%。
膨化倍數≥30、爆花率≥98%的(de)品(pin)(pin)種:每年(nian)區域試(shi)驗(yan)、生產試(shi)驗(yan)產量比對(dui)照品(pin)(pin)種平(ping)均增(zeng)產≥0.0%,有效試(shi)驗(yan)點比例(li)不低于(yu)2/3,達標試(shi)驗(yan)點比例(li)≥50%。
2.5.2抗倒伏性
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
2.5.3抗病(bing)性需滿足(zu)基本條件的要(yao)求。
水 稻
1 基本條件
1.1抗病性、抗逆性
1.1.1 接種鑒定
連續三年接種鑒定結果應滿足下列條件,葉瘟病: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品種發病率每年≤7級;穗頸瘟:第Ⅰ-Ⅲ積(ji)溫帶區(qu)域試驗(yan)、生(sheng)產(chan)試驗(yan)品種發病率每年(nian)≤5級;第Ⅳ、Ⅴ積(ji)溫帶區(qu)域試驗(yan)、生(sheng)產(chan)試驗(yan)品種發病率每年(nian)≤7級。
1.1.2 抗(kang)逆性(xing)鑒定
連續三年抗逆性鑒定結果應滿足下列條件,經抗冷害鑒定: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空殼率每年<30%。
1.1.3 無檢疫性病害。
1.1.4 田間表現
每年田(tian)間鑒評(調查(cha))認定(ding),有如下情(qing)況(kuang)之一的品種停(ting)試(shi)停(ting)審(shen):
1.1.4.1 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一個試驗點穗莖瘟(包括枝梗瘟)≥5級;
1.1.4.2 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一個試驗點空殼率≥20%;
1.1.4.3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兩個以上(含兩個)試驗點田間分離或純度≤99%。
1.2 抗倒性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正常條件下,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有兩個以上(含兩個)試驗點倒伏3級,面(mian)積30%以(yi)上或有一個試驗點倒伏4級,面(mian)積30%以(yi)上均停試停審(shen)。
優良食味組: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品種有兩個以上(含兩個)試驗點倒伏3級(ji),面(mian)積(ji)50%以(yi)上(shang)或(huo)一個(ge)試驗(yan)點倒伏4級(ji),面(mian)積(ji)50%以(yi)上(shang)均(jun)停試停審。
1.3 生育期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Ⅰ—Ⅳ積溫帶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兩個以上試驗點(含兩點)成熟期晚于對照品種>3天(tian)的品種(zhong)停(ting)試(shi)(shi)停(ting)審;參加(jia)第(di)Ⅴ積(ji)溫(wen)帶區域試(shi)(shi)驗、生(sheng)產(chan)試(shi)(shi)驗的品種(zhong)兩(liang)個以上試(shi)(shi)驗點(含(han)兩(liang)點)成熟期晚于(yu)對照品種(zhong)≥1天(tian)的品種(zhong)停(ting)試(shi)(shi)停(ting)審。
優良食味組: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兩個以上試驗點(含兩點)成熟期晚于對照品種>4天的品(pin)種停(ting)試停(ting)審。
1.4品質
國家Ⅰ級優質米標準:出糙率≥81%,整精(jing)米率≥66%,堊(e)白粒率≤10%,堊(e)白度≤1%,直(zhi)鏈淀粉(干基)15~18%,膠稠(chou)度≥80mm,食味(wei)品質≥90分等。
國家Ⅱ級優質米標準:出糙率≥79%,整精米率≥64%,堊(e)白粒率≤20%,堊(e)白度≤3%,直鏈淀粉(干基)15~19%,膠稠(chou)度≥70mm,食味(wei)品質≥80分等。
國家糯稻標準:出糙(cao)率(lv)(lv)≥80%,整精(jing)米率(lv)(lv)≥60%,直鏈淀粉(干基)≤2%,膠稠度(du)≥100mm等。
2 分類條件
2.1 優質高產品種
2.1.1 豐產性、穩(wen)產性
國家Ⅰ級優質米: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0%,有效試(shi)驗(yan)點比例不低(di)于2/3,達標試(shi)驗(yan)點比例≥50%。
國家Ⅱ級優質米: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有效試驗(yan)點(dian)比例不低于2/3,增產(chan)試驗(yan)點(dian)比例≥70%。
常規稻作對照品種的雜交稻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平均增產≥10%,有效試(shi)驗(yan)點比例(li)不低于2/3,增產試(shi)驗(yan)點比例(li)≥75%。
2.1.2 品質
每年品質分析各項指標需達到國家Ⅱ級優質米標準以上(含(han)Ⅱ級米),蛋白質含(han)量≤8.0%。
2.2 糯稻品種
2.2.1 豐(feng)產性(xing)、穩產性(xing)
對照品種為糯稻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有效試驗點比例(li)(li)不低(di)于(yu)2/3,增產試驗點比例(li)(li)≥70%。
對照品種為普通粳稻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0%,有效試(shi)驗(yan)點比例(li)不低(di)于(yu)2/3,達標試(shi)驗(yan)點比例(li)≥70%。
2.2.2 品質
每年品質分析(xi)各項指標(biao)需達到國家(jia)糯稻標(biao)準(zhun)。
2.3香稻品種
2.3.1 豐產性、穩(wen)產性
對照品種為普通粳稻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增產平均≥0%,有效試(shi)驗(yan)點(dian)(dian)比(bi)(bi)例不低于2/3,達標試(shi)驗(yan)點(dian)(dian)比(bi)(bi)例≥70%。
2.3.2 品質
每年品質分析各項指標需達到國家Ⅱ級優質米標準以上(含Ⅱ級米(mi)),蛋白質含量≤7.5%。
2.4軟米品種
2.4.1 豐(feng)產性、穩產性
對照為品種優質普通粳稻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0%,有效試驗點(dian)比(bi)例(li)不低(di)于2/3,達標(biao)試驗點(dian)比(bi)例(li)≥70%。
2.4.2 品質
除直鏈淀粉(干基)要求7%-16%外,其它各項(xiang)品質指(zhi)標與普通(tong)粳稻品種(zhong)品質指(zhi)標相(xiang)同(tong)。
2.5 優良食味品種
2.5.1 豐產性、穩產性
對照品種為普通粳稻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平均產量達到對照品種的95%以上(shang),有效試驗(yan)點比例(li)(li)不低于2/3,達標試驗(yan)點比例(li)(li)≥70%。
2.5.2 品(pin)質
整精米率≥60%;食味評分:單年≥85分,三年平均≥87分;蛋白質(zhi)含量≤7.5%。其它各項品(pin)質(zhi)指標與(yu)普通粳稻品(pin)種品(pin)質(zhi)指標相(xiang)同。
大豆
1 基本條件
申請審定的品種應符合農(nong)業部(bu)《主要農(nong)作(zuo)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的要求,并提交相關材料。
1.1抗病性
1.1.1灰斑病抗性:人工接種鑒定,連續三年第Ⅰ-Ⅳ積(ji)溫(wen)帶品種(zhong)抗(kang)(kang)性級別達到中抗(kang)(kang)及(ji)(ji)以(yi)上,第Ⅴ、Ⅵ積(ji)溫(wen)帶品種(zhong)抗(kang)(kang)性級別兩年(nian)中抗(kang)(kang)及(ji)(ji)以(yi)上,一年(nian)感病及(ji)(ji)以(yi)上;灰(hui)斑(ban)病田間自然發病需(xu)達到中抗(kang)(kang)及(ji)(ji)以(yi)上。
1.1.2孢(bao)囊線蟲抗性(xing):連續三年做孢(bao)囊線蟲抗性(xing)鑒定均為“耐病(bing)”或“抗病(bing)”類型(xing)。
1.1.3 菌核病: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發病率需≤30%。
1.1.4病毒病: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發病率需≤3級。
1.2抗倒性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正常條件下,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2個(ge)以(yi)上(含2個(ge))試(shi)驗(yan)點倒(dao)伏(fu)(fu)≥3級的(de)面(mian)積(ji)≥30%的(de)停試(shi)停審(shen)(shen);1個(ge)試(shi)驗(yan)點倒(dao)伏(fu)(fu)≥3級的(de)面(mian)積(ji)≥50%的(de)停試(shi)停審(shen)(shen);1個(ge)試(shi)驗(yan)點倒(dao)伏(fu)(fu)≥4級的(de)面(mian)積(ji)≥20%的(de)停試(shi)停審(shen)(shen)。
1.3生育期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生育期兩點不晚于對照品種4天。
1.4純度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品種兩點田間純度小于98%,停審停試。
2 分類條件
2.1 高產穩產品種
2.1.1豐產性、穩產性
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5%,且單年增產≥3% ;有效點數不低于2/3,增產試驗(yan)點比例≥70%。
2.1.2品質
第Ⅰ-Ⅲ積溫帶(dai)蛋(dan)(dan)白質、脂(zhi)肪含量(liang)總和(he)≥59.5%;第Ⅳ-Ⅵ積溫帶(dai)蛋(dan)(dan)白質、脂(zhi)肪含量(liang)總和(he)≥59.0%。
2.2高油、高蛋白品種
2.2.1豐產性、穩(wen)產性
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較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且單年(nian)增產≥ 1% ;有(you)效(xiao)點(dian)數不低于2/3,增產試驗點(dian)比例≥60%。
2.2.2 品質
高油品種:脂肪平均含量≥22%,且(qie)單年不低于21%。
高蛋白品種:第Ⅰ-Ⅲ積(ji)溫帶蛋白質(zhi)平均含量≥44%,且(qie)單年(nian)不(bu)低于(yu)42%。第Ⅳ-Ⅵ積(ji)溫帶蛋白質(zhi)平均含量≥43%,且(qie)單年(nian)不(bu)低于(yu)41%。
2.3抗孢囊線蟲品種
2.3.1豐產性(xing)、穩(wen)產性(xing)
每年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較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有效點數不低于2/3,增產試(shi)驗(yan)點比例≥60%。
2.3.2 抗(kang)蟲性
連續三年孢囊線(xian)蟲(chong)抗病性鑒定(ding)為“抗病”。
2.3.3 品質
與高產穩(wen)產品種(zhong)標準相同。
2.4特用品種
2.4.1豐產性(xing)、穩產性(xing)
每年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較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0%。有效點(dian)數不低(di)于2/3,增產試(shi)驗點(dian)比例≥60%。
2.4.2 品質
達(da)到同(tong)類(lei)品種(zhong)品質指標。
小麥
1 基本條件
申(shen)請審定(ding)(ding)的品種(zhong)應符合農(nong)業(ye)部《主要(yao)農(nong)作物品種(zhong)審定(ding)(ding)辦法》規定(ding)(ding)的要(yao)求,并提交(jiao)相(xiang)關材(cai)料(liao)。
1.1 抗病性
1.1.1稈銹:接(jie)種鑒定需為抗病類型(xing)。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田間桿銹病發病率為0%。
1.1.2根腐(fu)病(bing):在人工(gong)接種條件(jian)下,抗(kang)性鑒定為中感(gan)及(ji)以(yi)上。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根腐病田間發病率兩點葉部和穗部感染判定為中感及以下的感病植株<10%,或單點葉部和穗(sui)部感(gan)染(ran)判定(ding)為感(gan)病及以下的感(gan)病植株<15%。
1.1.3赤霉(mei)病:在人工接種(zhong)條件(jian)下,抗(kang)性鑒(jian)定為(wei)中感(gan)及以上。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赤霉病田間發病率兩個試驗點判定為中感及以下的病穗率<8%,或單個試驗(yan)點鑒定為中感及以下(xia)的(de)病穗率<15%。
1.1.4散黑穗病: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散黑穗病田間發病率<3%。
1.1.5無檢疫性病蟲害。
1.2抗倒性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正常條件下,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兩個試驗點倒伏級別≥3級(ji),倒(dao)伏(fu)面積(ji)≥30%,或一(yi)個(ge)試(shi)驗點倒(dao)伏(fu)級(ji)別≥4級(ji)、倒(dao)伏(fu)面積(ji)≥30%的停試(shi)停審。
1.3生育期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生育期不晚于對照品種4天。
1.4純度
每年田間鑒評(調查)認定,參加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田間純度需>99.5%。
2 分類條件
2.1 高產穩產品種
2.1.1 豐產(chan)性(xing)、穩產(chan)性(xing)
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平均增產≥3.0%,有效試(shi)驗(yan)點數(shu)不低于2/3,增產試(shi)驗(yan)點比例≥60%。
2.1.2 品質
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bai)質含(han)(han)量(liang)(干基)≥14%、面(mian)粉濕(shi)面(mian)筋含(han)(han)量(liang)(14.0%水分基)≥30.0%、面(mian)團穩定時間≥3.0分鐘且<7分鐘。
2.2綠色優質品種
2.2.1節水、節肥、抗旱品種
2.2.1.1豐產性(xing)、穩(wen)產性(xing)
節水品種:節水指數大于0.8且節(jie)水(shui)試(shi)(shi)驗(yan)(yan)每年區域試(shi)(shi)驗(yan)(yan)、生(sheng)(sheng)產試(shi)(shi)驗(yan)(yan)產量比對照平均增(zeng)(zeng)產≥0%,每年區域試(shi)(shi)驗(yan)(yan)、生(sheng)(sheng)產試(shi)(shi)驗(yan)(yan)增(zeng)(zeng)產試(shi)(shi)驗(yan)(yan)點(dian)比例≥60%。
節肥品種:在比常規施肥量減少20%以上試(shi)(shi)驗(yan)(yan)(yan)條件下(xia)每年區(qu)域試(shi)(shi)驗(yan)(yan)(yan)、生產(chan)試(shi)(shi)驗(yan)(yan)(yan)產(chan)量比對照平(ping)均(jun)增產(chan)≥0%,每年區(qu)域試(shi)(shi)驗(yan)(yan)(yan)、生產(chan)試(shi)(shi)驗(yan)(yan)(yan)增產(chan)試(shi)(shi)驗(yan)(yan)(yan)點比例(li)≥60%。
抗旱品種:抗旱性鑒定等級為2級(ji)以上(shang)。每(mei)年區域試驗(yan)、生(sheng)產(chan)試驗(yan)產(chan)量比(bi)對(dui)照平(ping)均(jun)增產(chan)≥0%,每(mei)年區域試驗(yan)、生(sheng)產(chan)試驗(yan)增產(chan)試驗(yan)點比(bi)例(li)≥60%。
2.2.2優質專用品種
2.2.2.1 豐產性、穩產性
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平均增產≥0%,有效試(shi)(shi)驗點數(shu)不(bu)低于2/3,達標(biao)試(shi)(shi)驗點比(bi)例≥60%。
2.2.2.2 品質
強筋品種: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4.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穩定時間≥10.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參考值)≥450、拉伸面積≥100cm2,其中有一項指標不滿足,但可以滿足中強筋的降為中強筋小麥。
中強筋小麥: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3.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穩定時間≥7.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參考值)≥350、拉伸面積≥80cm2,其中有一項指標不滿足,但可以滿足中筋的降為中筋小麥。
中筋小麥: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2.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穩定時間≥3.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參考值)≥200、拉伸面積≥50cm2。
弱筋小麥:籽粒容重≥770克(ke)/升(sheng),粗蛋(dan)白質含量(干(gan)基)<12.0%、濕(shi)面筋含量(14%水(shui)分(fen)基)<24.0%、吸水(shui)率<55%、穩定時間<3.0分(fen)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