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蒙審玉2017061號
品種名稱:中遼1號
申請者:中國農業大學、通遼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中國農業大學、通遼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通10073為母本、通09187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通10073以(2761×02649)為基礎的自選系,連續自交8代育成;父本通09187以(A61917×Mo17/9137)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8代育成。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9天,與對照鄭單958同期。幼苗葉鞘深紫色,葉片綠色,穎殼綠色,雄穗一級分枝5-8個,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莖綠色。株型緊湊,株高293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成株葉片數21。果穗長筒型,穗長20.6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數14-16,行粒數39,單穗粒重218克,禿尖1.4厘米,出籽率84.0%,穗軸粉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7.5克。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0.0%HR),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彎孢葉斑病(5MR),感絲黑穗病(24.3%S),感玉米螟(7.3S)。籽粒容重718克/升,粗蛋白10.25%,粗脂肪3.01%,粗淀粉74.03%,賴氨酸0.29%。
產量表現:2014年參加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畝產897.9千克,比對照增產7.40%;2015年參加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869.6千克,比組均值增產0.7%;2016年參加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47.0千克,比對照增產8.96%。
栽培技術要點:當地土壤10厘米耕層溫度穩定在8℃時播種,播種前進行種子包衣處理;畝保苗4000-4500株為宜;施足底肥,種肥二銨15千克或復合肥30千克/畝,追施尿素25-30千克/畝。
注意事項:注意防治絲黑穗病、玉米螟。
審定意見:通過審定,適宜在內蒙古自治區≥10℃活動積溫2900℃以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