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記編號:GPD油菜(2017)340042 |
|
作物種類:油菜 |
|
品種名稱:皖油19號 |
|
申 請 者: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育 種 者: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品種來源:9012A×9004 |
|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核不育雜交種。全生育期平均234天。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2~3對缺刻,頂裂片半橢圓形,葉緣淺波狀,花瓣較大,覆瓦狀,鮮黃色,種皮黑褐色。平均株高1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506個,每角粒數19.7粒,千粒重3.43克。芥酸含量0.62%、硫苷含量30.32微摩爾/克、含油量42.92%。低感菌核病, 感病毒病,抗倒性中等。2002~2003年度參加長江下游組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31.25千克,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2.06%;2003~2004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73.14千克,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0.1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52.2千克,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1.12%。2003~2004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5.76千克,比對照中油821增產8.63%。 |
|
栽培技術要點:1.早播早栽。播種期應比當地甘藍型油菜正常播種早5天左右。2.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鉀、硼肥。忌苔期偏施化學氮肥。缺硼田塊每畝底施0.75~1千克硼肥,如遇長期干旱天氣,在蕾苔期再噴施一次。3.注意及時防病治蟲除草。開好三溝,防止水漬。4.連片種植,單收單貯。5.二代不能留種。 |
|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長江下游地區的浙江省、上海市及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
|
注意事項:春前苗期生長緩慢,宜早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