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編號:渝備稻2017010
品種來源:2002年用文稻4號作母本,“紅香軟米”作父本配制雜交組合,歷經8代穩定出圃,2009年底定名文稻11號
引種者:重慶森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育種者:文山州農業科學院
審定編號:滇審稻2014010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秈遲熟常規水稻。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區全生育期平均146.6天,比對照黃華占長3.4天;平均株高110.4厘米,分蘗力中等;株型適中,葉色綠;谷粒細長,短芒;畝有效穗13.2萬穗,穗平著粒數129.3粒,實粒數106粒,結實率81.9%,千粒重30.6克。
產量表現:2016年適應性試驗,5個試驗點1個點增產、4個點減產,畝產變幅332~509.3千克,平均畝產422.4千克,比對照黃華占減產8.5%。
抗性評價:葉瘟病級3級,頸瘟發病率病級9級,頸瘟損失率病級5級,綜合指數病級5級,抗性評價中感。
栽培技術要點:1、大田畝用種量2.0~2.5千克,采用旱育秧技術,秧齡30~35天移栽,插植密度一般畝栽2.0~2.5萬穴, 每穴2~3苗,株行距4寸×6寸或5寸×6寸;2、適當控制氮肥,重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3、堅持淺水、清水插秧,移栽后放淺水促分蘗;總莖蘗數達每叢12個(單苗栽插)、10片葉時,放水曬田或灌深水控制無效分蘗;孕穗期確保水分需求量,抽穗揚花后干濕交潛灌溉,以養根保葉增粒重;收獲前5~7天排干田水,確保籽粒飽滿、空秕少。
風險提示:1、種子應置于陰涼干燥處貯藏,要防蟲、鼠、霉害,同時防止混雜。貯藏不當會導致種子的生活力下降(特別是發芽率);2、防治好病蟲害,因各地生態條件差異,病蟲害防治請根據當地農業部門病蟲預測預報進行,預防為主。
引種適宜種植區域:適宜重慶市(除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中秈遲熟稻區種植。
咨詢服務電話:023-6771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