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廣占63-4S”為受體,以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2的株系材料“VE6219”和含有白葉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株系材料“HBQ810”為供體,通過雜交、回交、復交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培育而成的水稻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2017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17025。
特征特性:株型適中,植株較高。葉片直立,葉鞘綠色。穗型中等,谷粒長形,稃尖無色。在武漢種植,不育期株高93厘米左右,穗長23厘米左右,每穗穎花數160個左右。人工氣候箱鑒定,在光照14.5h、日均溫度23.0℃條件下,花粉不育度99.59%,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漢4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94~78天,主莖葉片數15.8~14.2片。
繁殖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在海南陵水冬繁12月5~10日播種。秧田畝播種量2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2.0公斤。秧田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20公斤,秧苗1葉1心期畝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天畝施尿素5公斤,并防治稻薊馬和稻飛虱。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20~25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6~8萬。3.科學管理肥水。大田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30公斤,插秧后5天左右畝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期畝施尿素4公斤。畝苗數20萬左右時排水曬田,田面干裂后復水,后期干濕交替。4.病蟲害防治。苗期、分蘗前期和分蘗盛期各防治細菌性條斑病一次,始穗期防治螟蟲一次,成熟前7天左右防治稻飛虱一次。5.嚴格隔離和去雜,及時收獲,確保種子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