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由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以遼8153為母本,以中棉所50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塔型,株高78 cm,第一果枝節位5-6節,著生高度27.9cm,果枝類型為I式,葉片較大,葉色綠,花冠較大,花乳白色,花藥乳白,柱頭中等。單株結鈴平均10.0個左右,單鈴籽棉重6.4g,子指10.9g,衣分40.3%,鈴卵圓形稍尖,五室鈴較多。纖維主體長度30.3mm,整齊度指數86.3%,斷裂比強度31.1cN/tex,馬克隆值4.7,伸長率7.0%。生育期124天,霜前花率94.5%。枯萎病病情指數11.36,耐枯萎病;黃萎病病情指數34.26,耐黃萎病。
產量表現:2015-2016年參加遼寧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12點次均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籽棉每公頃產量4380.5kg,比對照增產10.9%;皮棉每公頃產量1763.3kg,比對照增產11.4%;霜前皮棉每公頃產量1672.9kg,比對照增產11.0%。
2016年同時參加了生產試驗。以主推品種遼棉19號為對照品種。籽棉每公頃產量2950.5kg,比對照增產6.9%;皮棉每公頃產量1190.5kg,比對照增產6.4%;霜前皮棉每公頃產量1149.5kg,比對照增產6.4%。增產點比率80%。
栽培技術要點:春播最適播期在4月20-25日。遼寧棉區種植密度每公頃10.5-12萬株。前期要施足底肥,保障旺盛的營養生長。后期可根據不同地區的肥力適當追肥。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據氣候和棉花長勢情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化控。打頂后藥量適當增加,控2-3次,間隔7-10天控一次。苗期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花鈴期及時防治棉鈴蟲。
適宜地區:適于在遼寧特早熟棉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