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粵審玉20170001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NT112-424×N21-41(母本“NT112-424”是用雜交種金蓮雪糯6號經自交選育和定向選擇育成的二環系;父本“N21-41”是從福建引進的福龍紫糯經自交選育而成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糯玉米單交種。春植生育期77~81天,與對照種粵彩糯2號相當。株高207~210厘米,穗位高81~96厘米,穗長16.8~20.3厘米,穗粗4.4~4.7厘米,禿頂長0.7~1.1厘米。單苞鮮重248~293克,單穗凈重188~210克,單穗鮮粒重134~129克,千粒重295~317克,出籽率61.6%~69.27%,一級果穗率75%~80%。果穗筒型,籽粒紫白色,直鏈淀粉含量0.9%~6.5%,果皮厚度測定值75.37~76.77微米,適口性評分86~87.4分。抗病性接種鑒定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田間表現抗紋枯病、莖腐病和大、小斑病。
產量表現:2015年春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鮮苞888.4公斤,比對照種粵彩糯2號增產6.79%,增產不顯著;2016年春季復試,平均畝產鮮苞932.9公斤,比對照種粵彩糯2號減產0.22%,減產不顯著。2016年春季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苞910.98公斤,比對照種粵彩糯2號增產2.55%。
栽培技術要點:畝植3000~3300株,授粉后23天左右采收。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鮮糯3號為糯玉米單交種。春植生育期與對照種粵彩糯2號相當。產量與對照種相當,籽粒紫白色,直鏈淀粉含量0.9%~6.5%,糯性較好,果皮較薄,適口性良,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