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⑵品種來源:1997年引進杏資源,篩選優株,經多年多點試驗選育而成。
⑶特征特性:樹姿半開張,萌芽力強,成枝力中等,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果實卵圓形,平均單果重69.7克,大者可達86.5克。果皮底色橙黃,陽面紅暈,縫合線明顯。果實成熟度較一致,果皮易剝離,果肉黃色,肉質細膩、纖維中,汁液中等,離核。核形倒卵圓形,不裂核,甜仁,較飽滿,可食率95%以上。果實可溶性固形物15.6%,可溶性總糖10.7%,總酸1.3%,維生素C 3.8毫克/100克,風味甜,品質佳。四川盆地5月下旬6月上旬成熟,果實發育期80~85天,抗逆性較強。
⑷產量表現:豐產,第3年試花結果,第4年進入盛果期,畝產1000~1500公斤。
⑸栽培要點:①建園: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條件良好的土地改土建園,株行距以2.5~3米×4~5米為宜;②整形修剪:常用樹形為自然開心型,定干60厘米,無中心干,干高40~50厘米,三主枝均勻分布,每個主枝上留1~2個側枝。幼樹采用輕剪、長放、拉枝為主,進入結果期后采用疏枝、短截、回縮相結合的修剪措施,改善透風透光;③肥水管理:以有機肥為主,成年樹畝施2~3噸,需施用萌芽肥、壯果肥、膨大肥、采后肥等,以高鉀復合肥為主;④病蟲防治:主要防治褐腐病、瘡痂病、蚜蟲等病蟲害,采前20天內禁止使用任何農藥。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及西南地區杏栽培適宜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