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類型:甘藍型
審定編號:皖油2016018
申請人:安徽農業大學
育種人:安徽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NY01A(油研10號F1不育株與中雙9號雜交后代分離選育的細胞核雄性不育系)×12C01(07年長江下游區試組合0115分離材料與秦優8號分離材料雜交后系選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核不育雜交油菜。主根較粗壯,主莖粗壯堅硬,根莖部粗約2厘米,耐肥抗倒,苗期葉色濃綠,黃色花,冬前生長旺盛,春季生長勢較強,整齊一致。F1種子及植株籽粒棕黃色。2013-2014、2014-2015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164.2厘米,單株有效角果278.1個,每角18.6粒,千粒重3.7克,全生育期219.4天,比對照品種(皖油14)早熟2天。
抗性表現:經安徽省主要農作物品種抗病性研究與鑒定中心(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接種抗性鑒定,2013-2014年度抗菌核病(相對抗指-0.6),凍害級別1.7(對照品種1.8);2014-2015年度中抗菌核病(相對抗指-0.4),凍害級別1.4(對照品種1.3)。
品質表現: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驗,2013-2014年度品質:粗脂肪41.36%,芥酸0%,硫甙17.04µmol/g;2014-2015年度品質:粗脂肪42.54%,芥酸0%,硫甙19.35%脂肪l/g。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3-2014年度區試畝產200.62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0.84%(極顯著);2014-2015年度區試畝產199.14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1.40%(極顯著)。2015-2016年度生產試驗畝產147.80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4.32%。
栽培技術要點:1.播期:直播10月上中旬;移栽9月下旬至10月上旬;2.播量(密度):直播1.5-2.0萬株/畝;移栽0.7-1.0萬株/畝;3.施肥:50公斤復合肥/畝,10公斤尿素/畝作基肥,后期視苗情追5-10公斤/畝尿素,施用硼肥;4.灌水:直播或移栽時灌足水,后期基本不需灌溉;5.除草:封行前結合中耕除草一次;6.防治病蟲害:重點于初花末期用多菌靈防治油菜菌核病,并及時防治其它病蟲害;7.注意事項:春后雨水季節注意防漬。
適宜推廣區域:全省油菜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