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天津市品審會第30次審定會議初審通過品種(小麥)的公示
一、初審通過品種目錄
小麥品種
|
序號 |
品種名稱 |
品種來源 |
育 種 者 |
|
1 |
中麥1062 |
豫麥34/輪選9873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2 |
津麥3119 |
輪選987/師灤02-1 |
天津薊縣康恩偉泰種子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附件2:
二、初審通過品種簡介
小麥品種
品種名稱:中麥1062(試驗名稱:CA1062)
申 請 者: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育 種 者: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豫麥34/輪選9873
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45天。幼苗直立,株高74厘米,穗紡錘型,長芒,殼白色,粒紅色,粒質半硬質,籽粒較飽滿。平均畝穗數43.4萬,穗粒數34.0粒,千粒重43.8克,容重811克/升。2014-2015年度,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試驗,結果:白粉病病情指數28.0,感;葉銹病病情指數5.1,中抗;條銹病病情指數62.6,高感。201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結果:籽粒容重811 g/L,籽粒蛋白質含量(干基)12.44 %,濕面筋含量27.1%,面團穩定時間9.2min。符合中筋指標。
產量表現:2013-2014年區試平均畝產517.2公斤,比對照輪選987(477.6公斤)增產8.3%,增產點率100%;2014-2015年區試平均畝產581.3公斤,比對照輪選987(551.6公斤)增產5.4%,增產點率80%;2015-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5.7公斤,比對照輪選987(531.7公斤)增產6.4%,增產點率100%;抗寒結果:2013-2014年,死莖率0.2%,2014-2015年,死莖率0。
栽培技術要點:9月26日至10月6日播種為宜,播量150-180 kg/hm2,基本苗300萬~375萬株/hm2。施底肥,尿素150 kg/hm2、磷酸二氨375 kg/hm2、氯化鉀或硝酸鉀150 kg/hm2。冬前澆好凍水,一般不澆返青水。重視拔節期水肥管理,澆水時可追施尿素225 kg/hm2,澆好灌漿水,以增加粒重。注意防治吸漿蟲和蚜蟲,及時收獲晾曬。
初審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初審。適宜天津市作冬小麥種植。
品種名稱:津麥3119(試驗名稱:KT-01)
申 請 者:天津薊縣康恩偉泰種子有限公司
育 種 者:天津薊縣康恩偉泰種子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輪選987/師灤02-1
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45天。幼苗直立,株高73厘米,穗紡錘型,長芒、殼白色,粒紅色,粒質硬質,籽粒較飽滿。平均畝穗數45.6萬,穗粒數30.8粒,千粒重41.2克,容重831克/升。2014-2015年度,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試驗,結果:白粉病病情指數21.8,中感;葉銹病病情指數35.2,中感;條銹病病情指數53.8,高感。201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結果:籽粒容重831 g/L,籽粒蛋白質含量(干基)13.44 %,濕面筋含量29.1%,面團穩定時間9.4min。符合中筋指標。
產量表現:2013-2014年區試平均畝產504.6公斤,比對照輪選987(477.6公斤)增產5.7%,增產點率80%;2014-2015年區試平均畝產583.9公斤,比對照輪選987(551.6公斤)增產5.9%,增產點率100%; 2015-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5.1公斤,比對照輪選987(531.7公斤)增產2.5%,增產點率80%;抗寒結果:2013-2014年,死莖率0,2014-2015年,死莖率0.2%。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天津地區最適播期9月下旬—10月上旬,畝基本苗25-30萬,施足底肥(
初審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初審。適宜天津市作冬小麥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