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馬鈴薯
審定編號:桂審薯2016001號
品種名稱:桂廣薯2號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男爵薯×Tunika
特征特性:鮮薯食用型品種。在廣西秋冬種條件下,出苗后90-100天可收獲,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45厘米左右,莖綠色,葉深綠色,葉緣平展,生長勢較強。塊莖扁橢圓形,黃皮黃肉,表皮光滑,塊莖大而整齊,芽眼少而淺,結薯集中。塊莖粗蛋白質含量2.28%,維生素C含量14.5毫克/100克鮮薯。
產量表現:2009年在南寧進行品比試驗,鮮薯畝產2297.6公斤,比對照品種東農303增產11.0%。2010-2011年在桂林市和防城港市試驗,平均鮮薯畝產為1821.3公斤,比對照品種東農303增產47.2%。2012年在邕寧進行品比試驗和生產試驗,品比試驗鮮薯畝產1762.4公斤,比對照品種東農303增產39.8%;生產試驗鮮薯畝產1651.6公斤,比對照種東農303增產32.7%。2013年-2015年在南寧、玉林、貴港、賀州、桂林、防城港、百色等地進行大面積多年示范,鮮薯平均畝產1912.2公斤,比對照品種東農303增產17.2%。
栽培要點:1、前作無茄科及胡蘿卜等作物,排灌水良好,質地疏松、肥力中上,單行栽植按行距70厘米、雙行按行距120厘米起畦。2、畝用種薯125-150公斤,并進行消毒催芽處理。3、冬種宜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播種;栽培密度每畝種植4000-5500株。4、基肥以農家肥為主,畝施1500-3000公斤,種(基)肥畝施復合肥100公斤、尿素10公斤,撒施于種植溝內并與土壤拌勻。播種后25-30天苗全后,在現蕾后期進行中耕除草并培土,畝施硫酸鉀15公斤、尿素10公斤;結薯期管理,在塊莖膨大期每隔2周用0.5%的尿素與0.3%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或0.3%的硝酸鉀進行葉面噴施;土壤要保持濕潤。5、注意防治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蚜蟲、馬鈴薯瓢蟲、地老虎等。6、莖葉逐漸枯黃時,即可采收。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馬鈴薯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馬鈴薯產區作秋冬種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