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西瓜
審定編號:桂審瓜2016001號
品種名稱:桂西瓜2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X4n×HL6,母本X4n是用廣西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的兩個四倍體西瓜廣西4024n×JL4n獲得雜交一代后,經6代用連續分離、自交等方法定向篩選獲得的遺傳穩定的株系;父本HL6是從引進9份二倍體有籽西瓜新品種中篩選出單瓜HL6,經大棚一年三茬連續進行套袋自交分離選出的一個二倍體西瓜自交株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小型無籽西瓜品種。中早熟品種,果實發育期28-35天,全生育期春造85-110天,秋造65-85天。生長勢較強,抗病性中-強,較易坐果,果實圓形,表皮綠色布墨綠寬條帶,果肉大紅,無空心,少量白秕籽。肉質松脆-實脆,果皮硬韌,耐貯運性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果實商品率91.1%,平均單瓜重3.46公斤。
產量表現:2015年區試產量春造平均2189.4公斤,秋造平均2126.8公斤,兩造平均2158.1公斤,比對照珠農大美人增產5.7%。2012-2014年自行開展的生產示范露地栽培試驗一般畝產2394.5-2974.8公斤,大棚生產栽培試驗畝產3087.5-3618.6公斤。
栽培要點:1、人工嗑種,恒溫(30-32℃)催芽,采用營養杯或穴盤培育壯苗:催芽前種子用10%濃石灰水浸種約10分鐘,然后用干凈清水將種子表面粘液除凈再用凈水浸種2-5小時,最后進行人口嗑開種子尖端約1/3后將種子置于30-32℃環境進行恒溫催芽,約36小時后,芽長1厘米時即可植入營養杯。苗期加強管理,培育健壯無病幼苗,2葉1心時定植,露地種植密度550-666株/畝。2、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沒有種植過瓜菜作物的稻田或旱地、坡地種植。提前15-30d深耕整地,每畝施漚熟農家肥20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硫酸鉀20-30公斤作基肥,露地爬地種植方式,單行種植,按2.5米包溝起畦,株距0.4 米;雙行對爬種植,按3.3米包溝起畦,株距0.7米,折合每畝種植 666 株。大棚立架栽培,2.16米包溝起畦,株距0.4-0.5 米,雙行種植,種植密度1200-1500株/畝。3.人工授粉,花期必須用二倍體西瓜如小麒麟、甜王等有籽西瓜雄花進行人工授粉。1株選留1果,一般選擇第三雌花座果。露地爬地種植方式采用雙蔓留單瓜整枝方式;大棚立架栽培采用單蔓單瓜整枝法,主蔓長40-80厘米時,及時引蔓上架,并在基部選留1健壯子蔓待其長至60-80厘米摘心,以補充葉面積和防止植株過早衰老。其余側芽及時摘除,瓜長至重約0.5公斤時,及時用進行吊瓜,并及時疏果。坐果后視具體情況用復合肥、尿素等作水肥淋施2-3次,并適時加強水份供應。采收前7天應控水以確保果實品質。4、及時防治病蟲害,以防為主,把病蟲害消滅于初發階段。苗期注意預防疫病和猝倒病,一般使用600-800倍苗菌敵噴淋,同時注意控制水份以利加強煉苗。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細菌性果腐病、炭疽病、疫病、蔓枯病,用800加瑞農可濕性粉劑+1000倍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600倍加收米+2000倍農用硫酸鏈霉素噴濕葉面和瓜蔓。蟲害主要黃守瓜,瓜絹螟、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蚜蟲、薊馬等為害。防治方法是掌握好害蟲的發生規律,在幼蟲1-2齡時使用啶蟲脒、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啶蟲隆等農藥進行葉面交替噴殺,并注意植物采收安全期。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西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推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