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黔審椒2016001號
品種來源:遵義市農業科學院用不育系(ZLAB-1)為母本,恢復系(ZLR-1)為父本配制選育而成的F1代雜交種。
特征特性:屬干鮮兩用型,果長園錐型形、單生向上。全生育期205天,晚熟。株高69.4厘米,株幅61.7厘米,主干分枝性強,成枝率高,平均分枝次數28次。葉片綠色、尖端較尖,卵圓形;花瓣白色;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果實大小均勻。果長6.77厘米,果寬1.33厘米,果柄長3.18厘米,單株結果88個,單果干重1.05克,果味辛辣。感疫病,中抗青枯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干椒312.95公斤,比對照增產14.48%,增產點74.45%。2014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椒1262.6公斤,比對照遵辣6號增產24.48%,增產點為83.33%。
栽培技術要點:1月下旬~3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5月定植。地膜覆蓋雙株栽培,畝用種量20~30克左右。移栽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每畝栽苗5500~6500株左右。移栽前每畝施腐熟圈肥1500~2500公斤、普鈣20~25公斤、尿素5~10公斤、鉀肥5~10公斤或復合肥50公斤。邊移栽邊澆定根水(清糞水),定植7天左右緩苗后,每畝用清糞水兌5~10公斤尿素施提苗肥,移栽后20~25天進入初花期,采用清糞水(苗長勢差可畝加尿素5~10公斤)施坐果肥,并向植株根部培土形成高壟。在果實坐穩后,一般每畝每次施人畜糞尿1500公斤,另加鉀肥5公斤、尿素5公斤。在坐果后施肥2~3次,每次采收后應追施一次。椒果紅熟后要及時采摘。辣椒幼苗期及時防治猝倒病、灰霉病、病毒病、蚜蟲和鼠害等,移栽時及時防治地老虎,大田期及時防治辣椒疫病、青枯病、病毒病、葉斑病、蚜蟲、煙青蟲、棉鈴蟲和鼠害等病蟲害。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辣椒主產區。疫病常發區慎用,注意防治青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