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黔審薯2016007號
品種來源:威寧縣山地特色農業科學研究院用合作88作父本,昭綠23作母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生育期93天左右。株型直立,生長勢強,株高103.54厘米左右。莖綠色,葉綠色。花冠白色,天然結實較中。塊莖大小較整齊,扁圓或橢圓形,黃皮黃肉,薯皮略麻,芽眼淺。商品薯率72.98%。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分析化驗,塊莖淀粉含量17.42%,維生素C含量328.2毫克/千克,蛋白質含量2.47%,鮮薯還原糖含量0.163%,干物質含量21.8%。食味品質鑒定綜合得分56.49,排名第5位。
產量表現:參加了2014和2015年貴州省馬鈴薯品種區域試驗,該品種兩年分別在所有參試品種中產量位居第3、5位。2015年平均畝產量1569.00公斤,比組內產量平均值增產1.49%。2014年平均畝產量1547.73公斤,比組內產量平均值增產10.72%。兩年平均畝產量1576.42公斤,比兩年所有品種平均畝產量增產5.92%,增產點次47%。2015年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增產點次10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一般3月中下旬播種為宜,海拔低的地方播種期稍微推遲至播種。2、播種方式:采用點窩播、雙行起壟播種均可。3、合理密植:一般畝用種量150公斤,確保基本苗4000窩。4、平衡施肥:以農家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5、綜合防治措施:一是推廣應用脫毒種薯;二是高標準開好田間溝,確保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有效降低病害的發病率;三是雜草防治,在中耕追肥時結合除草。6、及時收獲:9月中旬8~9成黃時即可收獲。7、收獲儲藏的前期做好倉庫的通風有利于減少爛薯。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海拔1200米以上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