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黔審薯2016002號
品種來源:畢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從國際馬鈴薯中心引進的雜交組合“LR93.050×92.187”后代實生種子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生育期82天左右。株型直立,生長勢強,株高60.87厘米左右。莖綠色,葉綠色,單株主莖數3.26個。花冠白色,天然結實較少。塊莖大小中等整齊,橢圓形,黃皮白肉,薯皮略麻,芽眼淺。單株結薯數7.43塊,平均單薯重69.01克。商品薯率78.76%。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分析化驗,塊莖總淀粉含量12.59%,干物質含量為16.7%,維生素C含量為31.73mg/100克,蛋白質含量為2.03%,還原糖含量為0.3%。在蒸煮食味評價中,綜合得分51.12。
產量表現:參加2014和2015年貴州省馬鈴薯品種區域試驗, 2014年平均畝產量1510.75公斤,比組內產量平均值增產7.04%。2015年平均畝產量1817.50公斤,比組內產量平均值增產17.56%。兩年平均產量1663.14 公斤,比組內產量平均值增產12.3%,兩年增產點次為47%。2015年生產試驗畝產1511.93 公斤,比對照增產,增產點次100%。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種薯健康的、級別一致的薯塊作種薯,種薯大小在50~120克之間。2、50克整薯直播,50克以上塊莖切種,每塊母薯帶1~2個芽,切塊重30~35克。3、切塊后的種薯按100公斤用4公斤草木灰或滑石粉、200克甲霜靈進行拌種,然后平鋪房中10厘米厚,24小時后即可播種。4、在威寧等高海拔地區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10厘米地溫穩定在7℃為適宜播種期。播種密度3500~4000株/畝,施足底肥。5、苗高15厘米即可進行培土和除草,并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6、注意防治蟲害。7、9月中下旬即可收獲。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海拔800米以上地區,注意防治晚疫病。











